現年66歲的日本實業家矢野博丈,是日本百圓商店代表業者、大創產業的創辦人,他說:「我的致富並無秘訣,就是供應便宜貨。我告訴自己,顧客不再上門時,就該自盡。因此,我一直很注意讓顧客『買的快樂』這件事。」
省去貼標籤 所以均一價
大創產業為日本百圓商店的代名詞,經營模式非但風行全日本,也是臺灣39元商店的濫觴,美國1美元商店的先河。
矢野出生於廣島東廣島市,曾換過包括保齡球場員工在內的9個工作,之後決定自行創業。1972年,他以銷售家庭用品為目的創立「矢野商店」,採用移動式的卡車或推車販賣商品,商品均一價的概念毫不稀奇,只是因作生意時,必須兼顧小孩,為省去貼標籤的麻煩,因此均一價格。
大創產業正式成立於1977年,本著「規模不大,商號一定要能創造大契機」的概念,矢野將公司取名「大創」。但在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大創和多數公司命運一致,也陷入財務困境。矢野也一度曾因欠債而連夜逃亡。許多以為一生會以一家公司終老的員工,被迫再找頭路。
但危機也是轉機,矢野領悟到經濟不景氣,是「便宜」、「折扣」的大好時機,他率領員工,全力拚百圓商品這塊版圖,他還主張讓顧客即使節約購物,不僅買得高興,還可一次購足。
最初,消費者對於這種折扣商店的排斥心理仍大,常見的怨言是「商品看起來很廉價」、「多是過季品」。為掃除「便宜沒好貨」印象,矢野決定讓商品變成「便宜兼好貨」。
先要求口碑 再追求銷量
他開始將質量擺第一,利潤擺第二,即使是高成本的商品,全以均一價販賣。這項轉念,為公司掙來口碑,營業額蒸蒸日上。
矢野看清低價商品的本質,不再在銷量、售價、質量、成本四者之中力求平衡,而是直接訴求銷量,他相信在百圓均一價市場中,誰能創造最大銷售量,就能生存。大創的策略是大批進貨,向製造價格低廉的供貨商購買,壓低成本,直接給消費者價格優勢。
雖然大量化是許多百圓商店同構型高的缺點,但也同時是優點。大量進貨後,商品可普遍供應,不擔心缺貨,這家買不到,到另一家即能買到。
1991年,大創正式開設大創百圓店連鎖店,2001年8月成立首家臺灣分店,邁出全面拓展臺灣市場第一步,目前大創在臺有20餘家連鎖店。臺灣的大創是臺日合資企業。營業主軸為進口日本百圓商品,除直營零售店,並成立物流部門,從事批發及加盟事業。
大創於2001年9月設置南韓首家分店,現今在加拿大、紐西蘭、阿拉伯聯合公國、舊金山、西雅圖等國家等國家城市均有據點。
商品求新求變 逛買充滿驚奇
在海外的大創百貨(Daiso)專營進口日本百圓商品,與日本同步販賣,是大創的一大賣點,產品創新再創新,則是大創營業高成長的不二法門。日本商品求新求變的壓力遠大於世界其他國家,眾所周知,逛大創總能讓年輕女性消費者發現驚奇,找到樂趣。
所得少了,逛低價商品店購物成了王道。景氣冷,全球折扣店或是百圓店業績仍逆勢上漲,臺灣的大創也在不景氣聲中創下高營業額。
大創什麼都賣,彩妝、衛浴、玩具、文具樣樣都有,區區新臺幣39元,就能買到印有「日本制」商標的產品,讓消費者感覺同時買到了質感。
大創的總部常常充滿來自世界各地的廠商,但只有一小部分商品能夠排上大創的貨架。大創要求,如果顧客不滿意,即使最小的部分也要改進。大創每個月推出1000種新商品,公司不斷提高自身形象,供貨商也追得很努力。
低價位、高質量,讓大創在臺灣零售市場佔得一席之地。臺灣大創的商品均以39元販賣,種類約有2萬多種。日本大創大量訂貨,自定義包裝規格,再由臺灣精選進口,與日本同步流行販賣。粉撲洗滌劑、睫毛膏、睫毛夾、睫毛膏稀釋液等,是逛大創年輕女孩必買的火紅商品;變裝玩具、三麗鷗等商品、不用洗潔劑就能輕鬆清潔杯盤的美耐皿海綿,收納壓縮袋、神奇去腥不鏽鋼肥皂等產品也反應不錯。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