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打工人」到百億富豪的逆襲,需要多久?
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只用了10年。
12月11日,王寧在香港交易所敲鐘,泡泡瑪特成功上市。發行時38.5港元的股票,開盤時大漲到77.1港元,按此時計算,泡泡瑪特的市值已高達1000多億港元。
而創始人王寧持有50%多的股權,對應市值超500億港元,這意味著一夜之間王寧的身價已晉升頂級富豪行列。
這一年他33歲。
對於王寧來說,所謂夢想,就是死磕到底的瘋狂。
從23歲到33歲,一夢十年。十年磨一劍,出手便是鋒芒。
01理想:「我想當一家上市公司的CEO」
1987年,王寧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普通家庭。
王寧的父母靠經營著一家不大的雜貨店謀生,王寧則從小跟著父母在這家雜貨店中長大。雜貨店的批發、零售成了他童年最深的記憶,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王寧。
耳濡目染中,創業的種子已萌芽在王寧的心底。
大學時,王寧就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在不斷地摸索中升級打怪。
從擺地攤兜售自製光碟到擁有第一家實體格子鋪,從單打獨鬥到帶著同學組建起自己的小團隊,再到校園創業風雲學長......
王寧的大學時光,很努力,很勵志,也很不一樣。
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競爭對手的出現,王寧的創業試水也陸續夭折。
幾次初創業,一邊給王寧做零售行業積累了經驗,一邊讓他切實感受到了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與競爭的殘酷性。
他意識到,想做大市場,如同與人博弈,要有獨特的核心競爭模式,不然會很快被淘汰掉。
2009年,22歲的王寧大學畢業,帶著最初的夢想來到北京闖蕩。
起初,他和大多數的畢業生一樣,選擇做一名「打工人」。從教育領域到地產頻道,從小機構到大平臺,輾轉了一年後,王寧依然按捺不住那顆想創業的心。
江湖上還流傳著一個這樣的傳說,當時的老闆問王寧有什麼夢想,王寧直言:「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上市公司的CEO。」
王寧的坦率不僅沒有得到老闆的賞識,還被老闆嘲笑他不是當CEO的那塊料,就這樣,不被看好的王寧選擇了出走創業。
對於王寧來說,年輕就是要敢於折騰,有棗沒棗先打三桿試試。
02現實:什麼是「泡泡瑪特」?
如果說大學時的創業只是王寧的小打小鬧,那這次創業,是王寧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
最初王寧只是決定要做零售行業,關於賣什麼,什麼模式完全沒有想好。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寧在香港逛商場時,看到了一家名為「LOG-ON」的潮玩店吸引了很多年輕的女孩來買單,天然敏感的王寧嗅到了一絲商機。
經過考察,王寧確定了這正是他想做的商業模式:潮流商品超市。
找到方向的王寧說幹就幹,他帶著當初一起開格子鋪的同學,組成了一隻年輕的創業團隊,成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泡泡瑪特。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時,王寧的團隊也沒有資源與本金,有的只是一顆不服輸的心。
門店選址是團隊一家家跑出來的,設計裝修是團隊一點點布置出來的,店長店員的招聘更是費盡心思。
忙活了半年後,2010年11月,在北京的歐美匯商場,第一家泡泡瑪特開門營業,王寧的夢想正式啟航了,這一年他23歲。
那是一段艱難的時期,因為資金短缺,不久店長便帶著店員選擇了集體離職。
為了籌集資金,王寧另闢蹊徑創辦了一個淘貨網,但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收益。就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的開拓市場之路,讓創始團隊的人感到了前景迷茫,也開始熬不住,陸續離開了團隊。
對於王寧來說,這是他創業的至暗時刻,沒有錢,沒有人,甚至沒有出路。
有人說,企業家往往都是孤獨的,尤其是在黎明前的黑暗時刻。
一條路走到黑,是無味、無謂,也是無畏,王寧還是選擇了忠於自己,堅持到底。
03轉機:蛻變的潮玩之路
打不死王寧的,終將使王寧變得強大起來。
為了尋求融資,王寧只能用最原始的辦法,將創業策劃書一封封地發到風險投資人的郵箱,其中包括創業工廠的創始人麥剛。
王寧和投資人麥剛見面後,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麥剛表示自己淘貨網不感興趣,但對泡泡瑪特很感興趣,他願意投資200萬支持一下這個年輕人。
在麥剛的幫助下,泡泡瑪特出現了轉機。王寧曾調侃道:「麥哥,如果我是周杰倫,你就是吳宗憲,更是我的伯樂。」
後續,王寧幾乎見遍了所有的投資人,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從紅杉中國的「救命錢」到啟賦資本的投資,從黑蟻資本的「解囊」到華興資本的看好,王寧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從最初的不被看好,到打動投資人解囊相助,這中間的艱辛與焦慮不言而喻。
走過艱難的融資之路,「錢荒」的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有了資金,泡泡瑪特陸續開啟了分店。
然而,更大的轉機是玩偶「Molly」的出現,徹底讓泡泡瑪特出現了拐點。
一向對市場敏銳的王寧發現有一款名叫Sonny Angel 的日本IP玩具銷售額一直快速增長,這啟發了王寧的新思路,他決定尋找屬於自己的IP。
通過市場調研後,王寧選擇了玩偶Molly,並且遠赴香港見了設計師王信明,拿到了Molly的獨家授權,用Molly來打開潮玩的小眾市場。
2016年,泡泡瑪特推出了首款Molly十二星座盲盒,迅速佔領了年輕人的潮玩市場,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泡泡瑪特靠著盲盒經濟成功扭虧為盈,營收更是一路飆漲,王寧個人也終於熬出來頭,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正所謂,所有開掛的人生不過是厚積薄發,時光終不負努力。
04爭議:買盲盒是交智商稅嗎?
2017年9月,泡泡瑪特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潮流玩具展」。當時,展廳裡被人流堵的水洩不通,展廳外排隊的隊伍長几百米。
此後每年泡泡瑪特舉辦的展會上,都會有上千人提前在會場外面排隊等候。甚至出現了黃牛高價炒票的現象,讓人震驚不已。
對於痴迷的人來說,泡泡瑪特的盲盒玩法讓人上癮,吸引他們不斷掏錢買單。
與這些「瘋了」的人形式鮮明對比的是,不玩潮流玩具、不抽盲盒的人總是在不斷的質疑:
「買盲盒就是交智商稅、就是一種賭博心理、定價太貴了,有錢人玩的。」
其實,泡泡瑪特最大的爭議點在於盲盒的玩法,所謂盲盒,顧名思義,消費者在打開之前並不知道是哪一款玩偶,有種驚喜與期待在裡面。
泡泡瑪特的盲盒有兩種玩法:一種是普通款,一箱12盒,有12個不同的常規造型,每一款抽中的概率為1/144。而另一種則是隱藏款,隱藏款只有1個造型,每一款抽中的概率為1/720。
但泡泡瑪特的成功僅僅只是盲盒概率帶來的獵奇心理麼,顯然這並不是泡泡瑪特成功的核心點。
王寧通過對「潮玩」用戶的畫像調研表明,消費者需要的是一個自我滿足的精神層面的消費,就像兒時喜歡的高達,七龍珠,海賊王一樣,是一種情感需求的具象化。
正如王寧所說:「買盲盒有時就像就像買冰淇淋,拆開的那瞬間感受到了快樂的多巴胺,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
雖然關於泡泡瑪特的爭議一直都在,但這種爭議卻讓王寧對於未來的發展更加清醒。
王寧把泡泡瑪特定義為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關於未來,王寧更是有很多獨到暢想。
也許泡泡瑪特會擁有更多有價值的超級IP,也許泡泡瑪特會像迪士尼一樣的存在。
關於王寧以迪士尼為對標的想法,很多人可能會不相信,但如同最初無人問津的泡泡瑪特一般,如今也站在了IPO的位置上。
關於未來,誰又說的準呢?
畢竟王寧也才33歲,我們依然期待著他的下一個十年。
. END .
【文| 梨落】
【編輯| 歌】
【排版 | 橙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