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包凡:泡泡瑪特王寧身上有冷靜的韌勁,F1賽車讓我明白極限...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作者 | 華興資本包凡

把自己嚇個半死,也比一滴汗沒掉好。

i黑馬註: 包凡,華興資本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專注新經濟領域,引領華興資本成為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他先後服務於摩根斯坦利和瑞士信貸,在其投資銀行生涯中,包凡幫助客戶融資超過70億美元,完成超過600億美元的國際併購業務。

他曾深度參與聚美優品、唯品會的上市,一手促成京東和騰訊的合作,2015年滴滴與快滴、58與趕集,美團與大眾點評的三大合併案身後都有包凡和華興資本的身影。

2020年初華興投資泡泡瑪特,12月11日,泡泡瑪特正式於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1000億,33歲創始人王寧身家500億。包凡評價王寧時說:「王寧是一個思路非常清晰的人,話不多,但是你能感覺到這個人身上有一股韌勁在。」(文末有包凡對王寧和泡泡瑪特商業模式的詳細評價)

下文整理自包凡公開場合的談話,包括專訪、演講、自述等,將從投資人以及創業者的角度給更多人以啟示。

01

創業最難的就是跨出第一步

我在投行幹了差不多七年,真正開始創業的第一步是從投行出來,去亞信,它實際上是在創業型企業。在亞信科技工作了四年。第二步是從亞信出來做華興資本。

第一步實際上是最艱難的一步,因為我一直從學校一畢業就在投行這個體系裡成長起來。可以說是生活在象牙塔裡面的一種生活,你試想一下大學生一畢業,你拿的工資肯定就是你父母的十倍二十倍,出門就是頭等艙,住的都是五星級的酒店,而且你打交道的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公司。

這是一種不像現實當中的生活,現在回過來想這種大學生一畢業就拿到這樣一個好的工作,實際上是挺不好的一件事情,我覺得當時對人生的一些看法沒有定義得特別清楚。

那我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生活了七年,但是我心裏面一直想創業,想做一個創業者。但我怕,我從這樣一個企業裡面出來,直接去創業,落差太大。所以我決定,從摩根出來以後,要去一個創業型企業工作一段時間,我得知道創業型企業到底是什麼樣。

我當時做亞信的上市,正好跟亞信的創始團隊處得很愉快,他們邀請我過去,就去了亞信。

從一個大的投行,一個優越的、安全的環境出來,去一個創業企業,實際上心裏面還是很忐忑不安。這個企業會怎麼樣?未來是不是能夠生存下去?方方面面都會想。

但我現在回過來看,其實一個人去做創業最難跨的就是第一步,當你跨出第一步的時候,你會發覺其實也沒有什麼。你所想像的所有能想到的很多的風險,所碰到的很多困難,其實遠遠比你當初想像的要小,其實你沒有跨出這一步之前,你會往往把一些問題給擴大化,所以走出這一步是最核心的。

02

讓自己跑到極限

我從小就喜歡F1賽車和拳擊,在辦公桌上有一張特殊的照片,源自2008年的一場賽車事故。跑了太多圈,在280公裡時速下剎車失靈,減檔、手剎等一連串的動作後,車子最後以七八十公裡的時速撞上輪胎牆。在救護車趕到前,爬出來揉揉受傷的手背,沒什麼大事,車子報廢了。

賽車跑一圈回來把自己嚇個半死,出一身冷汗,這就對了,因為你跑到了極限,只要別出去撞牆就行。但是你如果閒庭信步,跑回來以後感覺很輕鬆,一滴汗珠子都沒掉,那你成績肯定好不了。

在華興,壓力是必須的,有來了兩個星期就走的人,說你們公司我很喜歡,但是工作強度我受不了。但我不是不斷push的管理風格,我們團隊99%的壓力來自於他們自己,可能1%的壓力才來自於我。

我們從來沒有認為這些人是我們的員工,我們都是共同創業者。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的話,這就是一個充滿壓力的過程,創業者的壓力難道是來自於他的股東或者投資人嗎?主要是來自於自己。

我不是一個只為「目標」驅動的人,我是在享受過程的。華興是我一生的藝術品,我在不斷的完善它,不斷的創作,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做我們這行,核心兩件事情:一個是文化,一個是機制。

文化印在你腦子裡,你就知道應該做什麼,什麼不應該做。我們行業每天都面臨很多突發情況,你沒有辦法去規範每件事,我們天天在打巷戰,你不能說臨時拿出一本書,看要怎麼開槍,那就被人打死了。

機制就是創造出來價值後怎麼分享。不能嘴上說齊心協力,到分獎金的時候就歇了。

華興成立的時間越久,我越覺得最核心是怎麼建文化、定機制,怎麼用人,具體業務上的事相對沒有那麼重要。

03

這個人是不是好的創業者?

大家平時喜聞樂見的網際網路公司70%都跟我們有交集。經常有人問我什麼樣創業者能夠被投資人認可?我一直覺得這是個偽命題。投資人各種各樣的都有,也許你長得漂亮一點就有投資人認可你了,但我不是這樣的投資人。

我覺得:

第一,創業者要有熱情。 很多時候99%的投資人不如創業者自己懂這個項目,他之所以對你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被你的熱情所打動。

第二,要誠實。 有一些創業者找我們,項目包裝的很好,但許多概念是錯誤的。

第三,價值觀非常重要。 大家要有同樣的價值觀。

考察一名創業者,我會有兩個核心的判斷:

第一,為什麼是他?別人幹不了麼?好事大家都想幹,憑什麼輪到他?

第二,我會花很多時間思考,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太多創業者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但做企業和做產品完全兩碼事。創業是一件很嚴肅、很艱巨的事。這個人能不能撐起這一攤事兒?他是不是有分享精神,是不是有人格魅力吸引到比他更強的人?胸懷夠不夠?這些都決定未來他能做多大。

我常常問創業者兩個問題:

第一,你認為你的市場未來會有多大?

第二,你能不能保證在一定時間內,你就是市場的老大,別人趕上你有多難?

如果市場很大,別人趕上你也很難,那就不應該賣,應該堅持走自己的路。如果說市場很大,但是你很可能被別人追上來,那你就要考慮其他戰略上的機會。

最後,創業者要問自己,到底還想不想幹。

每天早上醒來是不是還像打了雞血的樣子,如果熱情沒有了,那什麼樣的事也幹不好,那不如作為階段性的成果,把它賣了。

04

錢不是成功的標準

像我們這些做老大的,工作是什麼?不是自己天天粉墨登場去唱戲,我們的工作是搭臺,把戲臺搭好了,請各方名角來唱戲。

華興從創立第一天起就很看得開,我的性格就這樣,我也不差這口飯吃,你願意合作就合作,在一起合作要開心,不光做成買賣,做完買賣大家還是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合作。

人情這東西就像銀行帳戶,別人幫你是在取錢,總是取錢,總有一天錢會取光的,所以你要幫別人,不斷存錢,錢才能越來越多。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

第一,什麼東西都別做滿,能讓別人就讓別人點。你能賺10塊錢,你就賺5塊,留5塊錢給別人。

第二,要知恩圖報,別人沒幫你之前你就先幫別人,不一定指望回報。

現在大家經常以是否賺到錢為判斷成功的標準,這樣的成功不等於卓越,你回過頭看美國當年很成功的商人,現在沒有人記得他們。

面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壓力,我們比較好地處理了自身利益和合作夥伴利益的關係。我在公司內部發過一封郵件,分析了接下來我們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自己的貪婪,如果處理不好就將面臨滅頂之災。

歷史上金融機構倒閉、翻盤,無一都是因為貪婪。不是所有的錢都能賺,不該賺的錢不要賺,該賺的錢少賺一點,考慮短期和長期利益,這個企業才能夠長久。

人們都說華興有江湖氣,江湖氣代表什麼?我自己沒有說過這個話,肯定不是打打殺殺,可能是指信任。

我們生意的本質實際上是信任,我們跟客戶的關係是信任,不然很多交易都不存在。投資人願意把錢給我們去管理,也是出於信任。我們和同事之間,信任也是合作的基礎。我們把這種信任看的很重。

我們選定一個合作夥伴,就會義無反顧的支持他。我們期望的是,我對你信任,你也應該對我信任。被背叛也有,那就道不同不相為謀。

以下為《經濟參考報》對包凡專訪,包括對泡泡瑪特的投資看法及解讀:

問:第一次見王寧是在什麼時候?當時聊了什麼?

包凡: 我認識他時間不長,大概在去年的時候見了第一次面,當時我們一起吃了一頓飯。

我記得當時問了王寧三個問題,第一是「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創業者最終還是會回歸他的初心。第二是「泡泡瑪特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企業」?第三個問題是「你為什麼覺得你自己可以做成」?

王寧是一個思路非常清晰的人,話不多,但是你能感覺到這個人身上有一股韌勁在。我們當時討論了很多公司未來的畫像,我們一致認為潮玩只是泡泡瑪特的一個開始,未來還可以成就非常多的事業:通過拓展IP、下沉市場、海外市場不斷吸納更多人群;第二個是跨界,做電影、主題公園等等,滿足消費者更多的精神需求,這些也都是可以講的故事。我們一致認為未來泡泡可以做成一個以IP為基礎的大娛樂平臺。

問:聽說華興投資泡泡瑪特的整個過程非常快,你們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包凡: 泡泡這個交易我們從決策到投進去只用了20天,我的風格就是這樣,只要看準了就會立刻出手。

投資泡泡之前,消費已經是華興投資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這個賽道很有意思,你會發現最終大家投的都是人——未來10-20年Z世代會是新消費的主力軍,回報周期是最長的,我們想知道打動他們購買一件產品的本質邏輯是什麼?這個問題摸清楚了,就能挖出來更多個「泡泡瑪特」。

我們做過一個超5000人的定向問卷,反饋回來的信號很明顯。首先,Z世代身上的第一個標籤就是「懶」,換句話說,他們更追求「便利性」而非「成本計算」;第二個標籤是「外貌協會」,更容易為精緻的包裝、內容買單;第三,擁抱民族品牌,因為Z世代生長的年代正是國富民強的階段,這些孩子的民族自信心是相當強的;第四,追求小眾、亞文化,這類產品是他們表達個性的一個重要渠道。這幾點泡泡瑪特正好都吻合。

問:泡泡當時估值已經很高了,而且聽說當時投資人想進去很難。

包凡: 泡泡這家公司一直做的都很穩,王寧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人,十年磨一劍,而且它(泡泡瑪特)不像網際網路企業需要燒錢。公司的現金流非常不錯,這樣的公司實際上沒太多理由要拿機構的錢。回歸泡泡這個項目上更多的是機構之間的競爭,大家的錢都是錢,不一樣的地方是除了錢之外,機構還能為公司提供哪些資源。

問:對泡泡來說,華興的吸引力在哪兒?

包凡: 這個要問王寧。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的確在公司資本市場的規劃和發展過程中做了一些工作,在提供上市服務時,也為公司引入了非常多優質的投資人,這也是華興的優勢之一。

此外,華興今年還幫助公司入股了我們另外一家Portfolio木木美術館。泡泡瑪特要時刻站在潮流前線、需要藝術家資源,而木木又是一個具有現代感、潮流感的現代美術館,兩個公司的用戶畫像是有重合的,這一點對泡泡瑪特來說有極具戰略價值。

今年年中我們還邀請了王寧來參加過華興的投後活動,現場有很多二級市場的基金,那時它(泡泡瑪特)還沒有啟動IPO,但也算為公司做一個鋪墊,通過活動幫公司傳播了企業願景和價值觀,讓二級市場對他有一些更深入的了解。本質上華興還是希望能陪伴優秀的企業一起共同成長,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資金還是資源,我們都會傾囊相助。

問:盲盒其實和遊戲行業有一些相似,最終消費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多巴胺刺激,您覺得盲盒這種商業模式會長久的持續下去嗎?

包凡: 盲盒很早之前就出現了,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而已。本質是這種玩法滿足了人對美好、愉悅感的天性使然的追求,其次是一種個性表達、情感寄託,以及收藏的願望。

泡泡瑪特成功的核心絕對不是因為盲盒,而是將設計、供應鏈,再到最後的零售終端形成了的平臺化能力。

首先是IP製作和管理流程,即如何實現流程上的工業化。一個IP轉化成產品其實需要非常深厚的積累,首先你要找到最Top的藝術家,打動藝術家接受你批量生產他的作品,而且你最後的成品不僅僅是要做出來,還要做的足夠好,才能聚集一幫人和你一起來幹這件事;其次,在籤約IP後,怎麼去運營管理,如何做營銷,構建自有渠道,這一部分非常重,但是也是做平臺必備的基石,能力越強,平臺擴張路徑越穩;第三,是終端用戶的運營管理能力,泡泡的會員體系正在逐步完善,這部分的能量關係著泡泡未來的想像力。

現在市面上我們能看到有很多IP製作公司,有一些做下遊渠道的公司,但是能將這幾件事情同步抓起來形成一個閉環的平臺公司沒幾個,泡泡瑪特的護城河現在已經足夠深了。

問:類似於拼多多之於阿里,潮玩領域會不會突然湧現出一家新產物搶佔掉泡泡瑪特的市場?

包凡: 不太容易。我們剛才說的三點,想從任何一個單點突破來挑戰平臺都是不太可能的,反而有可能會被(泡泡瑪特)吃掉。

我們看過這個賽道中的其他公司,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問題。下遊做渠道的只是短期賺錢,終歸是替別人做嫁衣,授權拿不到就完了。上遊做IP的,做到後來發覺錢基本被下遊渠道商賺走了。

問:本質還是要做一個平臺出來。

包凡: 對,只有這樣你才能做成一個長期的生意,才能產生滾雪球式的規模效應。

問:對於這種單價59元以上的潮玩,下沉市場的需求量會比一二線城市弱很多嗎?

包凡: 我不覺得。我們做過一個研究,發現下沉城市的消費人群,尤其是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其實不差的,沒有那麼多的壓力,平時又有錢又有時間。而且潮流消費大致上是45度仰角,一線城市先開始,二線城市看一線城市,這樣再往下。市場培育需要時間。

問:沒有世界觀這件事會限制公司發展嗎?

包凡: 這個問題我和王寧討論過,我們也做了很多調研,結論是不會。

首先,一個IP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一定是建立在用戶時間基礎上的。但你怎麼去獲取用戶時間呢?以前IP是有故事的,通過電影、書籍、遊樂園來獲取消費者的忠誠度。但一個關鍵問題是,現在絕大多數年輕人的時間是碎片化的,你想通過一個電影或者一本書來獲取粉絲,這個門檻太高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像Molly這樣沒有世界觀的IP反而更順應這個年代的節奏,它沒有故事,它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你往上面裝什麼故事都行。

問:你如何評價王寧這個人?

包凡: 總體來說他是很有耐心的人。我們討論企業發展速度的問題,坦白說潮玩這麼火的一個市場,開500家店沒有問題,甚至上千家店也可以,但是為什麼泡泡瑪特十年時間只開了二百多家門店?王寧他說他覺得今天的能力也就只能開這麼多,他不想做一些超出今天能力的事情。

他當時說了一句話很打動我,他覺得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對時間不夠敬畏。網際網路公司總是強調速度,相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我們看網際網路之外的公司,發現一件事要做成、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要給時間交學費,快不一定是最好的。

問:特別是做零售。

包凡: 對,有些事情走得遠比走得快更加重要。王寧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吃飯的時候我說附近新開了一家化妝品店很有意思,他吃完飯立馬就帶著他們團隊去現場研究了一下。

問:您會支持泡泡瑪特做分銷嗎?

包凡: 很久以前泡泡瑪特做過分銷,後來才確定的直營模式。因為盲盒是有概率的,分銷會打亂整個貨品體系。當市場打開以後,有能力做直營還儘量做直營,因為利潤空間更大,對終端用戶更有把握。

泡泡瑪特品牌的核心還是用戶,可以看到泡泡瑪特的實體店充滿設計感的,體驗對於零售業尤其是線下零售很重要,能幫助品牌佔領用戶心智,同時能保證品牌調性和潮流感。因為比起擴張規模,做品牌更需要保持住調性,像奢侈品不會把全部渠道鋪滿一樣。但拓店還是要繼續進行的,泡泡瑪特也很擅長開店選址。

問:您會認為泡泡瑪特是中國最接近迪斯尼的一家公司嗎?

包凡: 接近迪斯尼不代表完全copy迪斯尼,大家做的都是基於IP基礎上的綜合娛樂平臺,但兩家公司很難一一做對比,IP不一樣、人群不一樣、時代不一樣,但大的方向上(綜合娛樂平臺)肯定是他想努力的方向。

問:確實不一樣,迪斯尼更像好萊塢的邏輯。

包凡: 任何一個事情都要放到它當初特定的時期、場景去看,要看底層的東西。迪斯尼之所以能成功,還是在那個特定的時期,滿足了那一代人的精神需求。今天泡泡瑪特想幹的事情,也是在滿足這一代人的精神需求。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談IP壁壘:只靠花錢無法再造「周杰倫」
    「雖然還是很喜歡,但因為資金有限,現在的我只會追Molly一兩個系列隱藏款,其餘的暫不考慮。」資深Molly愛好者曉雪表示。  IP可以延續,也可能失效。嘗到IP甜頭的泡泡瑪特並沒有依賴Molly這個單一系列,而是大力拓寬其他產品。從2018年的Pucky到2019年的Dimoo和Labubu,再到2020年的SKULLPANDA,泡泡瑪特的IP「門面」正在不斷延展。
  • 那你還沒看懂泡泡瑪特
    「小浣熊」方便麵應該是許多80.90後的童年必備零食,買它不是因為有多好吃,而是裡面隨機出現的水滸將人物卡給我們帶來的未知和驚喜,類型收集的多少,決定了自己在小夥伴中炫耀的資本有多厚。「雜貨鋪」的逆襲之路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參考的企業是日本知名雜貨零售商場「LOFT」和香港市場超市「LOG-ON」,創始人王寧設想的是,打造一個售賣一切新奇有趣的物件,未來某一天,泡泡瑪特成為潮流雜貨界的標誌性品牌。
  • 泡泡瑪特將成「盲盒第一股」,存貨周轉天數升至126天
    從股東名單看泡泡瑪特深受資本青睞,從2010年開業以來,泡泡瑪特經歷了8輪融資,最近的一輪是今年4月,王寧從華興新經濟基金、正心谷資本獲得超1億美元戰略融資。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2019年在零售市場排名第一,佔據著8.5%的市場份額。
  • 「盲盒王」泡泡瑪特 能否持續破圈?
    據悉,2020年全球創始人大會上市公司最具領軍人物榜單中的上榜嘉賓王寧帶著他的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這家2010年才成立的公司,起初虧損,但靠著大批年輕的鐵粉的支持,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
  • 「盲盒王」泡泡瑪特 能否持續破圈?| 艾問人物
    11月23日,「盲盒神話」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迎來第二次上市。  據悉,2020年全球創始人大會上市公司最具領軍人物榜單中的上榜嘉賓王寧帶著他的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 85後創始人王寧IPO敲鐘:賣盲盒的也能做「東方的迪士尼」?
    從教育領域到地產頻道,從小機構到大平臺,輾轉了一年後,王寧依然按捺不住那顆想創業的心。江湖上還流傳著一個這樣的傳說,當時的老闆問王寧有什麼夢想,王寧直言:「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上市公司的CEO。」王寧的坦率不僅沒有得到老闆的賞識,還被老闆嘲笑他不是當CEO的那塊料,就這樣,不被看好的王寧選擇了出走創業。對於王寧來說,年輕就是要敢於折騰,有棗沒棗先打三桿試試。
  • 泡泡瑪特60億估值=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
    ,但這個領域的超級物種也必將創造出資本市場的奇蹟。華興資本董事長、CEO包凡透露,「我們2019年做了一個針對Z世代消費力的市場調研,發現這個人群的消費主要是精神消費,他們早已不再局限於物質上的滿足。而在這群年輕人的精神消費當中,『潮流玩具』是成長最快的一個領域。」精緻媽媽、新銳白領、Z世代是潮玩盲盒的三大核心消費人群,其消費動機分別為悅己減壓、治癒陪伴、個性圈層。
  • 泡泡瑪特的「詩與遠方」和「苟且現實」
    驚人的業績增長讓這家國內最大的潮流玩具企業名噪一時,其創始人王寧在公開場合的發言——「泡泡瑪特未來有可能是全國最像迪士尼的公司,擁有多個IP的大型集團」再度被熱炒。那麼,泡泡瑪特的業績增長能否持續,公司的IP儲備離迪士尼還有多遠?不妨來聽聽市場的聲音。
  • 泡泡瑪特和Molly,誰成就了誰?
    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回到2015年,探究那個變局點前後發生的故事。 泡泡瑪特的前五年,從「放棄」到20家品牌連鎖 2010年11月17日,在學校期間就曾有過創業經歷的王寧在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創立了泡泡瑪特的第一家店,一家類似香港LOG-ON、日本Loft一樣超市式售賣潮流產品的店鋪。
  • 泡泡瑪特:33歲、年入16億 賣盲盒發家的夫妻店
    2010年到2012年,是泡泡瑪特求存亡的艱難兩年,王寧每到艱難時刻就提醒自己和團隊看看旁邊正在蓋的跨四環天橋,安慰大家天橋蓋好了就是盈利的時候。他笑著說「經歷挫折和困難才有故事,困難越大心態越平和,創業者的心態是練出來的」。就這樣,一點點地,泡泡瑪特最終熬了過來。
  • 盲盒大王泡泡瑪特將上市:成於小眾 「破圈」承壓
    時代周報記者 陳婷 發自上海泡泡瑪特距離上市又近了一步。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11月17日起,相繼有媒體報導稱,泡泡瑪特將於該周尋求上市聆訊,計劃集資2億―3億美元。
  • 「薛丁格的盒子」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商業模式或化為泡沫
    作者:肖兔隨著「Z世代」消費力崛起,「盲盒經濟」異軍突起,這類「薛丁格的盒子」給潮玩公司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帶來了4.51億元的巨額利潤,同時也使其有了衝刺資本市場的底氣。但泡泡瑪特並非一直這麼吸金,在2017以前,泡泡瑪特曾連續三年虧損共0.73億元。(數據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是什麼讓泡泡瑪特三年內利潤暴漲?
  • 泡泡瑪特的生意能做多久?
    此外,泡泡瑪特預計將在2020年推出超過30個新IP。其中紅杉資本買入8000萬美元老股給出21億美元+的估值。而泡泡瑪特Pre-IPO輪融資估值為25億美金,按照4.5億淨利潤計算,紅杉資本有33倍PE,新投資者增資則有39倍PE,逼近茅臺42倍的PE。目前估值超過175億美元。
  • 港股打新 | 泡泡瑪特(09992)轉板後估值飆漲1870%,「盲盒第一股...
    潮玩一哥此次上市在細分行業暫無對標參照物,有很強的稀缺性,加之Z時代後浪們熱捧,資本市場勢必會倍加青睞,據說國配也認購踴躍。預計申購人數在40~50萬人左右比較合理。此次泡泡瑪特預計一手中籤率在10%左右,中籤水平較低,預計申購100手以上能穩中1手。
  • 京東健康、藍月亮、泡泡瑪特撞車!誰才是真正的黑馬?
    但考慮到因為京東健康是盈利的,可能有部分二級市場投資者選擇賣出阿里健康買入京東健康,所以京東健康我選擇投機認購,多帳戶現金一手。不上融資。二、藍月亮預計11.27-12.3招股。保薦人為美銀、中金和花旗。
  • 黑蟻資本年內募資或超25億元,一支消費基金的專業方法論
    黑蟻資本管理合伙人何愚告訴投中網,二期基金的60%的資金來自於市場化母基金,其餘的40%主要來自多家企業,包括網際網路巨頭、消費行業企業。另外值得注意的LP還有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泡泡瑪特是黑蟻資本一、二期基金連續投資的項目。 在二期基金中,黑蟻資本搭建起非常良性與健康的投資人結構。
  • 從喜茶到泡泡瑪特,拆解85後致富秘籍
    新興遊戲廠商米哈遊、莉莉絲冒頭出圈,2016年底成立的完美日記、2012年成立的泡泡瑪特先後上市,2012年成立的喜茶估值160億人民幣,2013年成立的小紅書估值50億美金。
  • IPO月報 新東方乙頭暴賺70萬,泡泡瑪特、藍月亮值得期待
    消息指我國最大在線醫療健康平臺京東健康面向散戶發售部分獲得107倍超額認購;中國最大、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企業泡泡瑪特12月4日截止認購,獲高瓴資本堅守10年的「洗衣液一哥」藍月亮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  11月的港股IPO市場非常熱鬧,一共有11家新股上市,從上市表現上來看也一掃10月近五成破發陰霾,呈現漲多跌少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