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
文/ 何己派
「一位60歲的玩具迷,去年買Molly花了大概70萬。你是不是覺得他特像『怪叔叔』?」
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聽過不少玩具購買者的故事。上述這位大齡Molly粉,把唯一的女兒當作精神寄託,卻和女兒關係糟糕到幾乎不來往。長著5歲小朋友臉的Molly娃娃成了他的情感承載物,與女兒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停留在她5歲那年。
潮流玩具,簡稱潮玩,又稱為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是上世紀末由香港設計師Michael Lau開創的藝術風格,在玩具雕塑上融入設計師和藝術家的理念,區別於兒童玩具。越來越多人正成為潮流玩具的擁躉。他們是學生、律師或者企業家等不同身份,是90後、00後,也可能是年齡更長的「大孩子」。
85後王寧及其創立的泡泡瑪特,就在挖掘潮流玩具市場的商業價值,希望探索出一條潮流玩具的新零售之路。
小眾孵化
改變,始於一個發現。
2014年,主要售賣服裝、化妝品、玩具等創意小百貨的泡泡瑪特零售店,已入駐一線城市的多個商圈和購物中心,4年開了20多家門店。
彼時,王寧一直在思考公司商業模式的問題。作為渠道商,泡泡瑪特所售賣的不少品牌沒有獨家代理權,商品利潤不高,難以與消費者產生黏性。王寧向《21CBR》記者表示,「我們覺得很苦惱,因為沒法佔領消費者心智。充電寶可以是『雜貨』也可以是『數碼』,雨傘可以是『家居』也可以是『雜貨』,雜貨是個很虛的概念,大家只會認可商品品牌而不是渠道品牌。」
王寧決定賭一把,砍掉不賺錢、管理複雜的品類,大幅縮減門店的SKU。在做減法的過程中,王寧團隊發現,公司代理的一款來自日本的IP形象玩具產品銷售額增速驚人。截至2017年末,該系列潮流玩具每年能貢獻3000萬-40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約佔公司總銷售額的30%。
2016年1月,王寧發了一條微博:「大家平時都喜歡收集什麼潮流玩具呢?」粉絲的回覆裡,由香港知名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設計的Molly呼聲最高。4天後,王寧帶著團隊飛去香港拜訪王信明,尋求合作。第一次見到王信明的王寧覺得,自己找到了寶。
長期以來,包括Molly在內的一大批藝術家玩具,擁有一定規模的粉絲,但難以靠設計師自身的資源和財力進行量產和宣傳,商業化進展緩慢。這是個小眾卻蘊含商機的市場,缺少一個大的品牌渠道商整合IP潮玩資源。泡泡瑪特的進入,時機正好。
拿下Molly的獨家IP版權,泡泡瑪特的轉型路漸漸跑通。在天貓發布的第一個Molly系列,每套售價708元,200套售罄僅用時4秒。之後,泡泡瑪特陸續與Fluffy House、Labubu、妹頭、Satyr Rroy、PUCKY等眾多國內外知名IP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王寧自信稱,泡泡瑪特目前擁有最頭部的潮玩IP,「籤約數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質量和知名度」。
在王寧看來,泡泡瑪特更像藝術家經紀公司。發掘有潛力的潮玩藝術家,與之籤約後,共同孵化IP。藝術家提供設計草圖,泡泡瑪特則一手包辦後續所有的3D設計、供應鏈管理、生產和包裝,最終產品進入泡泡瑪特的直營店銷售。
圍繞潮玩IP,泡泡瑪特逐漸搭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打造藝術家品牌,大量輸出IP內容;強化潮流玩具從開發設計到生產銷售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可自主開發IP衍生品和拓展授權市場;擁有全國近百家直營門店、近300臺機器人商店、線上的天貓旗艦店以及完善的分銷渠道;自主研發潮玩社交平臺葩趣App,增強與粉絲的交流互動;主辦的國際潮流玩具展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潮流玩具展會,形成了品牌效應。
「我們的模式更像是潮玩領域的綜合性平臺。從渠道、供應鏈到社區,只要做潮玩生意,一定繞不開泡泡瑪特。」王寧說。
情感屬性
潮玩,並沒有想像中的小眾。
泡泡瑪特8月底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61億元,同比增長155.98%;實現歸母淨利潤2109.85萬元,同比增長1405.29%。這背後,是潮玩品類銷售的大幅增長和潮玩消費群體的日益龐大。王寧透露,單個售價59元的Molly,一年能賣400萬個,實現2億多元的銷售額,已有成為超級IP的苗頭。
根據泡泡瑪特後臺統計數據顯示,購買潮流玩具最多的,是26歲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只能觀賞不能把玩還造價不菲的潮流玩具,為什麼能獲得他們的追捧?
盲盒玩法,是一大原因。泡泡瑪特推出了不少成套設計的潮流玩具,比如Molly星座系列、昆蟲系列。每套系列包含12個不同造型的Molly,隱藏設計的稀有產品被隨機放入密封盒內,只有完全拆開才能知曉。這種銷售模式增加了玩具收藏難度,激發了不少粉絲的搜集欲望,願意花幾千甚至幾萬元收購一個娃娃玩具的粉絲不在少數。在二手交易市場,個別限量版、隱藏版的Molly,甚至成為了部分玩家的理財產品。
拆盒時的忐忑好奇,打開後的驚喜、失望或沮喪,以及收集更多限量款、隱藏款帶來的滿足感——充滿趣味的過程,正是盲盒令人著迷的地方。
「一百個人買Molly,有一百種理由。潮流玩具本身沒有故事,不帶價值觀和情緒,所以不是它的靈魂在影響你,而是你得把自己的靈魂代入,這是潮流玩具與鋼鐵俠等動漫IP玩具最大的不同。」
王寧認為,讓潮流玩具附加情感價值非常重要。他提出了「零售娛樂化」的概念並向《21CBR》記者解釋稱,未來零售的方向一定不是只售賣商品,而是需要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關係,國內零售業會從銷售商品轉向銷售情感,從傳遞貨物轉向傳遞娛樂。
除了盲盒模式,泡泡瑪特圍繞產品開發了不少玩法,例如搖號購買限定款、玩手機遊戲收集虛擬碎片換取實體娃娃等,更多潮流玩法還在研究中。對公司最紅的Molly系列,王寧希望將它向類似Hello Kitty這樣的經典IP靠攏,不過發展步調卻要謹慎,「目前Molly還沒到做藝術家經濟的時候,有很多人上門求合作,我們暫時全部拒絕了」。
2018年,泡泡瑪特在國內外市場雙向發力。一方面,在國內繼續拓展線下門店和機器人商店;另一方面,成立海外事業部,加快海外布局,其韓國官網已於9月正式開售。
「給我們五年時間,希望會是國內最有可能成為迪士尼屬性的公司。」在王寧的規劃中,泡泡瑪特未來會像迪士尼一樣成為規模龐大的IP運營企業,以多種形式切入到大眾生活。
題圖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