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蟲經歷了哪些變化?畫出相關詞句,藉助提示講講這個故事。
用自己的話講故事,這是最讓孩子煩心的語文題,這種題考察的是孩子對全文的概括能力。
我們用合併法可以輕鬆破解這道題:
1、給全文標出自然段,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去概括,然後把概括出來的內容合併在一起。
2、合併好的內容可能會出現重複囉嗦的問題,我們要把這些問題剔除。
有的孩子又會有新的疑問了:
如果是在考場上這樣做,那時間多麼緊湊啊!做不完怎麼辦呢?
所以這個時候要派上你的鉛筆了。
用鉛筆輕輕地劃出每一段的關鍵性詞語,要注意:這些詞語組合起來是本段的段意。
挨個劃完之後,口頭合併,並寫下來答案。
噼裡啪啦說了這麼多理論知識,孩子們可能會感覺到暈頭轉向,我們放到實際課文中來操練。
課文來自: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22課《小毛蟲》。
第一段:小毛蟲趴在葉子上打量著周圍的一切,它不會唱,不會跑,更不會飛。
第二段:小毛蟲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一片葉子爬到另一片葉子上。
第三段:小毛蟲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他開始抽絲編繭。
第四段:小毛蟲把自己裹進了溫暖的簡屋中。
第五段:他很好奇,以後會怎樣?
第六段: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一個聲音回答到。
第七段:時辰到了,小毛蟲清醒過來,他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花蝴蝶。
合併起來:
小毛蟲趴在葉片上打量著周圍,他好不容易才爬到另一片葉片上。儘管如此,他並不悲觀,因為小毛蟲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
小毛蟲開始編織繭屋,他安靜地睡在繭屋裡,一個聲音告訴他: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後來,小毛蟲變成了一個漂亮的花蝴蝶飛走了。
閱讀理解答案就在原文裡,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