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皮龜沒有牙齒,角質喙不發達,吃東西全靠吸進嘴裡,再依靠嘴和食道裡面向內的尖銳角質倒棘將食物撕碎,倒棘也能防止食物跑出去。
張開嘴巴真的有點嚇人,不怕的可以滑動看看。左圖:theconversation.com;右圖:geekologie.com
稜皮龜之所以跑到寒冷的亞極地海域和深海去,其實是為了追覓它最喜愛且數量足夠的水母。它們每天需要攝食接近自己體重73%的食物,除了水母它們還喜歡吃柔軟的海鞘、海綿和頭足類等。不幸的是,飄在海中的塑料垃圾也會被稜皮龜當作水母誤食,誤食塑料的海龜常會因食道堵塞而死亡。
海龜區分不了塑料和水母。圖片:galleryhip.com
大老遠跑去吃水母的稜皮龜,最終還是要回到熱帶或者亞熱帶溫暖的沙灘產卵。產卵地和索餌場所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稜皮龜除了需要超強續航的遊泳能力之外,還需要依靠洋流才能完成跨越太平洋或者大西洋的洄遊旅程。產卵地點在西太平洋的稜皮龜洄遊到美國西海岸索餌,一般就要花上10~12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不同季節產卵的群體索餌洄遊的路線不同,但距離都是很遠的。圖片:NOAA
稜皮龜的交配是在海上完成的,在交配之後雌龜會尋找一個沙子柔軟、傾斜度較緩的沙灘,通常是在夜間爬上沙灘的高潮帶、挖一個大坑,把卵產在坑裡,然後用沙子將卵蓋好。稜皮龜每次大約能產下100枚卵,其中有十幾枚是不能孵化的。每個產卵季節雌龜都會進行多次產卵,產卵地有時會不在同一個沙灘上,目前我國尚未有稜皮龜產卵場的報導。
正在產卵的稜皮龜。圖片:Wil Meinderts / minden pictures
埋在沙子中的海龜蛋也並不都是安全的,它們會遭到來自沙蟹和狗等動物的偷吃破壞,在有些地方,這些海龜蛋也是人的食物。
偷吃稜皮龜蛋的小狗。圖片:Daniel Heuclin / photoshot.com
在沙子中經過60~70天孵化出的小稜皮龜依舊充滿危機,在它們奮力地爬向大海的這十來米的路途中會遭遇到來自鳥類、狗、蜥蜴等生物的襲擊;在海中它們也同樣不安全,飢餓的捕食者們正在前方等待;直到長大之後,稜皮龜的天敵才會逐漸變少,只有虎鯨、虎鯊和大白鯊這些大型的肉食傢伙才具備捕食它們的能力。此外,在美洲產卵的雌龜有時也會受到來自美洲豹的威脅。
奮力爬向海洋地小稜皮龜。圖片:realtorpropertyrentals.com
進入海中的小稜皮龜到成熟之前還有一段漫長的「青春期」,人們對此了解不多,所以科學家稱海龜的這段時間為「lost year」。然而,即便是成熟的稜皮龜,我們也知之甚少,因為它們的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開闊的大洋和較深的水域。自然狀態下,雄性稜皮龜進入海洋之後就不會再上岸了,而雌性也只有產卵的時候才會上岸。
什麼,我才沒吃土呢(設計對白)。圖片:cheloniophilie.com & P. Godlew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