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測繪》雜誌丨珠穆朗瑪峰新高程數據向全世界公布:8848.86米...

2021-01-1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測繪學會 ,作者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

為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提供新聞瀏覽、科學普及和交流的移動媒體平臺。

珠穆朗瑪峰(Qomolangma),簡稱珠峰,藏語意譯聖母峰,尼泊爾稱為薩加瑪塔峰,也叫「埃非勒斯峰」(Everest),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之巔,終年積雪。這個地區氣候極度寒冷,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另外兩極是指南極和北極)。珠峰是所有登山愛好者的終極目標。

12月8日,冬日暖陽下,這位高冷範的女神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向萬千傾慕者展露出她秀麗的面容:8848.86米,這是中尼兩國共同公布的珠峰新高程,自此,珠峰有了科學、權威的新高度。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後至今半年多來,珠峰「身高」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樣,人們的猜測推斷一直都在持續,甚至有的網站還設置了「珠峰長高了,還是變矮了」的競猜彩蛋。今天,珠峰高度猜想終於塵埃落定。

不可否認,此前外界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海拔高度是8848.13米。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精確測得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據。此次中尼兩國作為珠峰兩個主權國聯合精確測量珠峰高程,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作,珠峰新高度也讓中尼兩國友好關係上升到新高度。

珠穆朗瑪峰以高度自居,測繪測量則以精度為傲。每一次珠峰高程測量,都是一次測繪技術實力的檢驗,一次測繪裝備的「比武場」。這一次尤為不同,一溜的國產測繪儀器不失水準,成為珠峰測量的當家花旦。

雖然說測定珠峰高程是人類認識地球的一個標誌,然而給珠峰「量身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被稱為「世界屋脊」的珠峰屹立於雲層之上,巍峨宏大,氣勢磅礴,雖有壯觀的美景,卻也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無論是登山還是測量工作,都是一次人類生存極限的挑戰,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登珠峰的死亡率就約為4%,目前已約有300人死亡。為此,測量珠峰也曾引發許多質疑聲。

就此,《中國測繪》雜誌記者近日採訪了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武文忠、副司長陳軍,請他們就中尼共同發布珠峰新高程數據有著怎樣的背景和意義、珠峰測量取得了哪些技術突破、有了權威的高程數據今後是否還會再測珠峰等話題,談談他們自己的看法。

記者:

珠穆朗瑪峰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的交界之處,中尼共為珠穆朗瑪峰的主權國。此次中尼雙方聯合開展珠峰高程測量,並共同發布珠峰新的高程數據有著怎樣的意義?

武文忠:珠穆朗瑪峰是中尼兩國界峰,也是兩國友好的象徵。此次中尼兩國聯合開展珠峰高程測量,並共同宣布珠峰新的高程數據,這是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的一次測量行動。以山相連的中尼兩國,通過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作,必將進一步推進兩國睦鄰友好關係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實現新跨越。

在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先把啟動這次珠峰測量的背景介紹一下。大家知道,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後,國際科技界,包括測繪界認為,此次地震表明印度洋板塊運動劇烈,珠峰高度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這次地震對珠峰高度究竟有沒有影響?是一個什麼程度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精確測量才能得到證實。所以說,有必要對珠峰重新進行測定。

2018年,尼泊爾對外公開提出將重測珠峰高程。隨之,我國測繪部門積極與尼方測繪部門溝通協商,提出了聯合進行珠峰高程測量的建議。

2019年6月,自然資源部國⼟測繪司司長武文忠(前排右一)率團前往尼泊爾加德滿都, 與尼泊爾測量局局長Prakash Josh(前排左一)籤署中尼珠峰聯合測量諒解備忘錄。圖為籤約後中尼雙方人員合影留念。

2019年4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尼泊爾班達裡總統達成「中尼兩國共同發布珠峰新高度」的重要共識。此後,在習近平主席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於2019年10月13日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進一步明確提出「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

為貫徹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和聯合聲明的要求,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實施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程。這就是啟動珠峰高程測量的背景。

從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科學研究的意義上來看,珠峰處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的結合部,珠峰的高程實際上是反映了這兩個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據地質考察證實,它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還在隆起抬升,但在地震的影響下,珠峰不只是會「長高」,還有可能會「變矮」,進而還可知,珠峰高度、冰冠厚度變化,能夠反映出我們人類生活環境發生的變化。因此,珠峰測量數據對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從技術上來說,由於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那一地區氣候多變、高寒缺氧、環境複雜,珠峰高程測量不光對人體是嚴酷考驗,對測量裝備和測繪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精確測量珠峰高程也是一個國家測繪科技水平與積累厚度的綜合體現。

陳軍:珠峰處於地球之巔,對全球環境和生態影響深遠。今年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就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而2015年尼泊爾遭遇8級以上大地震,對珠峰高度精確影響也存在未知。作為珠峰主權國之一,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珠峰高程準確數據測出來,給世界一個準確答案。

測量珠峰是人類認識地球的重要標誌。從科學技術上來說,正如武文忠司長所說,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對闡明全球構造運動、發展地球科學理論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同時,今年正值中國和尼泊爾國家建交65周年,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還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此時,再次開展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記者:

正如您所說,精確測定珠峰高度,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請介紹一下此次珠峰測量的創新點,以及取得了哪些技術突破?

武文忠: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此次珠峰高程測量與以往測量相比有了許多技術創新和突破,綜合運用的測繪高新技術包括:

一是採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衛星高精度定位技術開展測量工作,過去測量都是採用美國GPS技術;

二是應用航空重力和地面重力測量技術,對珠峰峰頂和周邊地區進行重力觀測,填補了重力測量的空白,提升了測量精度。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的重力觀測,不僅儀器是進口的,而且當時只把重力觀測儀推進到海拔7790米(珠峰測量的二號營地)這個高度,沒有帶到峰頂。這一次是人類在最高海拔進行的實地重力觀測,首次把重力測量儀推進到海拔8000米以上,送到珠峰峰頂,同時進行了航空重力測量;

三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首次對珠峰地區開展三維建模,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

四是採用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技術,我們在珠峰地區做到了釐米級精度,這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2005年珠峰測量採用這一技術只達到分米級。

值得大書特書的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測繪裝備儀器全面實現國產化,而在過去的幾次測量中,包括上一次2005年的珠峰高程測量,測量儀器全都依賴進口。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從峰頂的GNSS衛星接收機、雪深探測雷達,到航空重力儀,還有測距長超過19千米的光電測距儀,這幾大關鍵設備全部由我國自主研製,全面實現國產化。不光精度上滿足珠峰高程測量要求,而且可以在-40℃、海拔接近9000米只有0.3個大氣壓的環境下穩定工作,標誌著我國測繪科學技術和儀器製造能力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加油!出徵盼凱旋。2020年4月5日在拉薩舉行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出徵儀式上,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組織實施工作負責人、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副司長陳軍(前排右六)與部分參與測量隊員,包括即將衝頂的隊員一起合影留念。

舉例來看,大家從新聞報導中已經了解到,此次測量登山過程可謂歷經艱難,測量登山隊先後嘗試了三次衝頂後,才如願登頂:5月6日,測量登山隊第一次出徵衝頂,但由於北坳冰壁有流雪風險而下撤;5月16日,測量登山隊第二次向頂峰發起突擊,但受氣旋風暴「安攀」影響,在到達7790米以上區域,因積雪過深不得不再次下撤,而已經背上去的測繪儀器如果再背回來,太消耗登山隊員的體力,只得暫時存放在7790米的二號營地,這一放就是10多天時間。大家都知道,在這種低溫寒冷惡劣的天氣狀況下,電池電量消耗會非常快,我們通常用的相機在那種情況下也很快就沒電了。

5月27日,隊員們第三次向頂峰發起衝擊。當時,我們怕放在那上面的機器沒電了,因為峰頂可沒有充電的地方,一旦電池沒電,機器就不能工作,即使帶機器上峰頂也沒有意義。所以,在衝頂出發前,我要求隊員們再把儀器打開看一下它的工作狀態。結果一開機,咱們的國產儀器都非常好,電量也只下降了10%,放了那麼長時間,還有9成的電量,真是令人感到意外。成功登頂珠峰後,測量數據經過處理檢測,結果證明數據質量也非常好,精度非常高。自主測繪技術和國產儀器真是有了一個大跨越,經過了實踐檢驗,而過去根本不可想像能用國產測繪儀器測量珠峰。

另外,我們超長距離的光電測距儀表現也非常優秀。當天,在峰下有6個交會點共同對準峰頂覘標進行觀測,最長一條邊長是從珠峰大本營觀看峰頂,距離約為18.6千米,而目前世界上已經沒有觀測距離這麼長的光電測距儀了。為此,我們為這次珠峰測量專門研製了一臺超長距離光電測距儀,雖然那天天氣不太好,風很大,空氣透明度也不好,但是我們的這臺儀器觀測數據質量卻是一流的,測量精度非常高,說明國產測繪儀器品質是過硬的。

陳軍:其實,我們對測量裝備的測試、選型非常慎重,由一線測量隊員具體提出性能方面的要求,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多次研究討論,確定了裝備精準度、耐低溫低壓性、易操作性、重量以及抗摔打等方面一系列指標數值,形成了完整的測試大綱,有關儀器廠商根據測試大綱對測量裝備進行全面改進和提升。經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計量站三輪嚴格檢測,包括實驗室模擬場景和實地檢測,優中選優,遴選出了用於珠峰測量的儀器裝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遴選珠峰測量儀器,我們在檢測裝備和手段上也大膽進行了創新,建立了同時具備低溫、低壓並能接收衛星信號的檢測環境,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可以說,這次珠峰測量不僅測出了珠峰的新高度,同時也展示出了國產測量裝備、乃至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能力的新高度。

記者:

珠峰有了權威統一的高程數據,或將結束國際上珠峰高程不統一的混亂局面,而測量基準在珠峰高程精確測量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另外,既然已經有了新高程數據,今後還會再測珠峰嗎?

武文忠:應該說,這次中尼兩國對珠峰高程形成了統一認識。中國和尼泊爾都是珠峰的主權國家,過去珠峰測量基本上都是單方面行為,這次雙方聯合起來,基於全球高程基準,對珠峰開展測量工作,共同宣布珠峰高程數據,使這一數據有了更大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2020年10月,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武文忠(前排左二)、副司長陳軍(前排右二)正在參加中尼珠峰測量聯合指導委員會視頻會議。

剛剛提到的全球高程基準,這是一個測量技術問題。簡單來講,地面上每一個位置點都有坐標,當你出門在外,導航能把你「帶」回家,就是坐標數據在背後起支撐作用。一個點的坐標由3個數字組成:「xyz」(經度、緯度、高度),也就是平面坐標(xy)+高程坐標(z)組成的一個立體坐標。每一個點的測量都要參考統一的基準,才能更精準地表達相互之間的距離、位置關係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測繪基準,比如我國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通常稱為「1985黃海高程基準),就是針對平面坐標和高程設立的參考基準。

平面方面,目前國際上通常採用國際地球參考坐標系統(ITRS),我國CGCS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這個國際坐標系統是一致的。高程方面,國際大地測量協會在2015年提出了全球高程基準,並正在推動各國使用,但還沒有形成統一。目前一些國際科學研究、工程測量都在採用這個國際基準,各個國家自己設定的基準也會與國際基準做比對,使數據更有可比性。國際測量界的目標是,將來要實現全球高程基準統一,這也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這次發布的珠峰高程數據,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全球高程基準而測定的。

陳軍:為構建全球高程基準,中尼兩國科學家進行了友好的技術合作交流,雙方在技術方法上達成了一致,通過嚴密的科學計算和結果比對,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共同建立了珠峰地區全球高程基準,並獲得了在此基準下的珠峰高程。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國內測量數據均採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並且我國之前珠峰高程也均基於此基準,因而,為準確表達珠峰高程與其它地理實體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珠峰本身高程變化的準確數值,我們也將在後續公布並使用基於「1985國家高程基準」本次珠峰高程值。

武文忠:你問今後還會再測珠峰嗎?肯定會再測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上一次為珠峰「量身高」是2005年的事,到現在已經過去15年了。按理說要監測珠峰區域的地殼變化,應該是一個連續性、周期性不斷去測,才能夠形成這個板塊的趨勢性分析。當然,每年都測是最好的,雖然說珠峰高程變化沒有那麼大,但變化到底是多大,只有持續監測才能發現。現在有學者說珠峰這座山脈每年以3~4毫米左右的速度在緩慢上升,如果沒有一個持續性觀測,怎麼能得出這個結論呢?還有觀點認為,未來青藏高原會變化,這也需要持續性、精確觀測才能做出預判預測,否則現在說將來珠峰地區會變成海洋還是會進一步長高,是缺乏數據支撐的。測量珠峰也不光是為了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關鍵是要研究珠峰地區乃至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帶來青藏高原的運動趨勢。

我希望通過你們宣傳,把以測量珠峰高程為代表的一系列科學意義給大家講一講,讓大家知道它為什麼應該持續去觀測。

我也認為肯定會再測。只是隨著科技進步,珠峰測量會有更多新的技術,會用更多新的裝備,就如1975年測量珠峰的時候都是採用傳統的三角交會測量方法,現在用上了GNSS衛星定位測量一樣,今後也許不需登頂而直接採用航空航天測量等方式。

記者:

從您的介紹中了解到,這次珠峰測量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手段和國產裝備。請您就新技術新裝備談一談中國測繪技術發展變遷,目前我國測繪技術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還存在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和加強?

武文忠:此次在珠峰高程測量中,我們首次採用了北鬥技術、航空重力技術、實景三維技術。在珠峰地區測量有其特殊性,珠峰本身高度就接近9000米,飛機在上面飛行,還是有非常大的風險,這本身就是一個技術上的創新。

中國測繪技術發展變遷。不管是中國國家裝備技術,還是測繪高新技術應用,都有比較大的跨越性變化,比如後期數據處理,我們使用的好多數據處理軟體、數據計算模型也都是採用國產的,過去都是用國外的,所以這個進步還是蠻大的。

為了保證珠峰高程測量數據真實可靠,數據測下來後,我們採用數據相互檢核的方法進行驗證。用國產軟體做數據處理和計算,也用國外的算法計算,它們之間相互檢核;自然資源部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那邊也算,自然資源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這邊也算,它們之間背對背相互檢核。另外,通過衛星定位技術計算,也通過三角測量等傳統測量技術計算,同樣互相檢核。總之,就是用多種方式、多種技術,以及多家單位分別計算、互相檢核的方式,來確保整個成果的可靠性。所以,這也就是我們為啥敢拍胸脯說測量成果肯定沒問題,就是因為我們不是通過一種方式,不是通過一種技術,不是一家單位得到的結果。而且,大家算下來的數據結果一致性非常好,這就證明數據肯定是可靠的。

應該說,中國的測繪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我國的北鬥衛星與美國的GPS完全在同一個精度上,這是經過了珠峰測量實際檢驗的。因此,北鬥定位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國產測繪儀器與進口測繪儀器完全在同一個精度水平,也是經過珠峰測量檢驗的,將大地水準面精化在珠峰地區做到了釐米級精度,這在國際上是領先水平。大地水準面是描述地球形狀的一個重要物理參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統的起算面,是指與全球平均海平面(或靜止海水面)相重合的水準面。目前人類技術還做不到毫米級,一個是技術做不到,另一方面是觀測數據密度達不到,計算下來總會存在一定誤差。所以,能做到釐米級大地水準面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

還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加強的方面,我認為,從測繪裝備上來說,與國際最頂級的測量裝備水平相比,目前我國測量裝備還有差距,包括測量精度和設備性能。雖然說這次用於珠峰測量的儀器和國外同等級儀器比國產儀器毫不遜色,但是畢竟人家還有更高等級的測繪儀器,我們在那一塊還達不到人家的水平。只是說,那麼高精度的測繪儀器沒必要用於珠峰測量,更高精度的測量儀器在監測形變、在更精密的工程測量時才需要。這次珠峰測量的精度是±10釐米這樣的級別,用不著到毫米級甚至比毫米級還精確的精度,沒有必要用。但是,從物理幾何觀測來看,這次珠峰測量代表了我國測繪技術和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針對珠峰測量需要加強的地方,就如我剛才所說,要加強對珠峰地區監測的頻度,除了現在測量的這幾種幾何信息外,與珠峰地區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分布相關係的一些數據採集還需要再加強。也就是說,除了我們要知道它的位置、高低、大小之外,還要知道那個區域有什麼資源,那個地方氣候環境數據變化是什麼樣,這都是今後需要加強的。

陳軍:需要補充的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程不僅僅是登頂測量。2019年下半年,我們的測量隊員就進入珠峰地區開始觀測了,包括重力觀測、水準觀測、三角交會、珠峰地區形變與冰川變化監測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有峰頂測量數據成果、珠峰及周邊地區衛星定位、水準、重力和天文測量數據;航空重力和遙感測量數據成果;測量數據處理成果,包括巖面和雪面的珠峰高程和冰雪層深度數據、珠峰地區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珠峰地區實景三維模型、珠峰地區冰川變化監測數據等。這些數據對於珠峰地區的科學研究,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文 / 《中國測繪》特邀記者 徐紅

原標題:《《中國測繪》雜誌丨珠穆朗瑪峰新高程數據向全世界公布:8848.86米——為啥大傢伙兒要給這個「大傢伙」量身高?》

相關焦點

  • 中國測繪丨珠穆朗瑪峰新高程數據向全世界公布:8848.86米——為啥...
    12月8日,冬日暖陽下,這位高冷範的女神掀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向萬千傾慕者展露出她秀麗的面容:8848.86米,這是中尼兩國共同公布的珠峰新高程,自此,珠峰有了科學、權威的新高度。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海拔高度是8848.13米。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精確測得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據。此次中尼兩國作為珠峰兩個主權國聯合精確測量珠峰高程,這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作,珠峰新高度也讓中尼兩國友好關係上升到新高度。
  • 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一年多來,兩國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紮實開展工作,最終確定了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今天,我願同班達裡總統一道,代表中尼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習近平指出,珠穆朗瑪峰是兩國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徵。兩國將這一世界最高峰確立為中尼之間的界峰和「中尼友誼峰」。
  • 8848.86米!珠峰新高程公布 有何意義?
    【8848.86米!珠峰新高程公布】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今年,我國測量登山隊隊員再次登頂,測得珠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什麼是珠峰高程?它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本次測高和前兩次又有何不同?珠峰測高的意義何在?8848.86米!
  • 8848.86米 珠峰新高程
    自然資源部供圖核心閱讀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今年,我國測量登山隊隊員再次登頂,測得珠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什麼是珠峰高程?它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本次測高和前兩次又有何不同?珠峰測高的意義何在?8848.86米!
  • 珠穆朗瑪峰新身高:8848.86米
    珠穆朗瑪峰新身高:8848.86米 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 2020年12月9日 珠峰新高 掃碼查看珠穆朗瑪峰新「身高」公布     據新華社電 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
  • 8848.86米!珠穆朗瑪峰擁有「新身高」
    8848.86米!,後期將結合重力、天文等數據對珠峰高程數據進行修正,從而得到精確的峰頂巖石面高程。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表示,目前,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測量峰頂高程的精度,遠低於大地測量方法,而且只能測出雪頂的高程。珠峰高程測量將綜合運用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等多種技術。
  • 《中國測繪》雜誌丨演算8848.86——訪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
    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8848.86!」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2020年珠峰高程的聲音在全世界發出。「15年後再算珠峰:新時代下新挑戰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民族自強的反映。在這場「戰鬥」中,眾多工作人員都曾在自己崗位的「珠峰」上攀登,奉獻自己的力量,為中國高度前行,郭春喜便是其中一位。
  • 珠穆朗瑪峰體檢的最新「身高」:8848.86米!
    根據新華視點的12月8日消息,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宣布——8848.86 米。2020 年 5 月 27 日上午 11 時整,2020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了珠穆朗瑪峰。據報導,此次珠峰測高綜合運用了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
  • 最新高度8848.86米!為何中國如此執著測量珠峰?
    文/客過非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中尼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8848.86米,這是兩國對珠穆朗瑪峰最新認可的高度。 從1975年的8848.13米,到2005年的8844.43米,再到2020年的8848.86米,珠峰海拔高度幾經變化,明知登頂測量困難重重,為何我們還要如此執著測量珠穆朗瑪峰?
  • 8848.86米珠峰新高度 |《中國測繪》2020年第12期精彩搶先看
    可快速關注我們2020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珠峰新高度的公布,展現了中國人不斷攀登、勇於突破的精神,也彰顯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大國風範。
  • 中國測繪丨演算8848.86——訪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
    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8848.86!」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2020年珠峰高程的聲音在全世界發出。「15年後再算珠峰:新時代下新挑戰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民族自強的反映。在這場「戰鬥」中,眾多工作人員都曾在自己崗位的「珠峰」上攀登,奉獻自己的力量,為中國高度前行,郭春喜便是其中一位。
  • 8848.86米!新的高度已公布,世界第一高峰還會「長高」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齊旭東)世界「身高」第一,還在不斷長高。已經接近8850米海拔高度的珠穆朗瑪峰,近日更新了新的「身高」數據,為海拔高程8848.86米,同時在垂直距離上,他每年會隆升約4毫米。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較2005年有明顯提高,主要原因是新的科技手段和工具投入使用,使測量變得更加精確。包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珠峰峰頂大地高計算,國產重力儀首次登頂實測峰頂重力值,同時融入國產航空重力儀測量數據,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區重力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精度等。
  • 8848.86米!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珠峰「新身高」由他們測量計算
    西安發布訊 8848.86米!12月8日,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無論是攀登珠峰進行外業數據採集,還是對珠峰數據進行內業計算,都凝結著陝西測繪力量。珠峰「新身高」需經7項數據處理步驟用時3個月完成數據處理今年5月27日上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開展一系列測量工作。
  • 地球之巔「新身高」公布 8848.86米如何得來?
    (經濟觀察)地球之巔「新身高」公布 8848.86米如何得來?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地球之巔「新身高」公布 8848.86米如何得來?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兩國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這是繼1975年、2005年之後,中國第三次公布這一地球最高峰的海拔數據。
  • 8848.86米!珠穆朗瑪峰海拔最新數字出爐
    最近珠穆朗瑪峰取得的重要成果據我國和尼泊爾12月8日聯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珠穆朗瑪峰最新的測高結果為8848.86米。珠穆朗瑪峰測量原理作為世界上第一峰的珠穆朗瑪峰,它的高度毫無疑問,要準確地測量它的高度絕非易事。但我國在珠穆朗瑪峰高的精確測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經過對各種問題的綜合考慮,最終選擇採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 GNSS衛星測量、航空重力測量和遙感測量等技術手段,結合似大地水準面、實景三維建模等方法進行測量。
  • 8848.86米!珠峰最新高程是怎麼測出來的?
    8848.86米!12月8日,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一經發布,即成為熱門話題。珠峰高程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怎麼看待珠峰的最新高程?珠峰測高意義何在?記者就讀者關心的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如何測算?
  • 8848.86米!珠峰最新高程是怎麼測出來的?
    8848.86米!12月8日,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一經發布,即成為熱門話題。珠峰高程是如何測算出來的?怎麼看待珠峰的最新高程?珠峰測高意義何在?記者就讀者關心的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如何測算?
  • 南方衛星導航:珠峰新身高8848.86背後的中國製造
    8848.86米是中國新高度也是世界新高度更是中國測繪人攀登的新高度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8848.86,珠峰新高度誕生背後,是測量裝備的完全「國產化」,中國製造企業展現出大國應有的科技力量與實力擔當。
  • 8848.86米!別誤會,這不代表珠峰「長高」了
    8848.86米!8日下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公布。此前,我國曾兩次測得珠峰「身高」。1975年,中國登山隊首次測得珠峰海拔高度8848.13米。2005年,我國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此次公布的新高程8848.86米似乎刷新了珠峰的新高度,這是否意味著珠峰「長高」了呢?
  • 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央視網消息:12月8日中尼兩國聯合對外宣布,經過兩國團隊的紮實工作,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相比以前公布的高度,珠峰「長高」了一點。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對珠峰展開的第四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