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溝地磁帶示意圖
黑竹溝風景區。 峨邊彝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份科考報告,「中國百慕達」被解密,「迷都」黑竹溝會否喪失吸引力?專家表示,黑竹溝有的遠不止神秘傳說——
核心提示》》》
筅近日,黑竹溝地磁研究成果報告會舉行,黑竹溝之謎終於得到科學解讀:其境內地磁異常的區域(磁場梯度變化大),是因玄武巖磁礦石所致。
筅科學探究地磁場的秘密,是揭開神秘黑竹溝的「解碼器」,開發利用地磁資源,是打開黑竹溝魅力之門的「金鑰匙」。
筅黑竹溝景區面積達500餘平方公裡,現開發面積不到十分之一。此次出爐的《黑竹溝地磁與旅遊資源開發調查研究報告》報告,將為黑竹溝發展旅遊業提供科學指南。
□本報記者 吳亞飛 劉若辰
北緯30度,小涼山深處,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
多年來,科考隊員失蹤、信鴿迷路、指南針失靈等,讓這個自然資源豐富的旅遊勝地得名「中國百慕達」。它在當地彝鄉的名字是「斯豁」,即死亡之谷。地磁異常,是「神秘」的核心。
4月21日,黑竹溝地磁研究成果報告會舉行。黑竹溝之謎終於得到科學解讀:其境內地磁異常的區域(磁場梯度變化大),是因玄武巖磁礦石所致,在峨眉山脈、雲南境內山脈的玄武巖區,都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意味著,「迷都」黑竹溝其實並不神秘,這片575平方公裡的原始森林帶,在更為規範的引導、管理與警示下,也將最大程度避免遊客誤入「無人區」遇險。
飛往峨邊的專家們,為大山深處的黑竹溝開發調定「指南針」方向。
A
3年解開「迷都」地磁異常之謎
2013年3月6日,「黑竹溝地磁科研立項專家諮詢會」在省國土資源廳召開,確定對黑竹溝內地磁異常進行調查。
不久之後,一架無人機飛向「斯豁」,這裡遍布著原始森林、高山峽谷、懸崖峭壁,很多地方人根本去不了。
無人機上綁著磁通門磁力儀,按照設定好的路線,實時記錄各個點位的地磁大小。為保證精確度,科考隊在後期的精確測量中改進傳感器系統,每條路線都要飛兩遍以上,磁力儀檢測到異常後,就換成光泵磁力儀再進一步確認。
3年間,專家學者們多次前往黑竹溝,踏遍景區上百平方公裡:無人機地磁調查、地磁醫學調查、生態與旅遊資源開發調查……一系列跨學科、綜合性的科考課題開展,黑竹溝的「神秘面紗」得以逐漸揭開。
報告會上,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院長王緒本介紹,在黑竹溝「石門關—容宏得—羅索伊達」一線,有一條大約60公裡的地磁異常帶,該異常帶主要對應於淺表地層突出的玄武巖,該類巖體能產生明顯的磁場變化。也就是說,當指南針、羅盤靠近這些玄武質火山巖體時,其指向會明顯偏離磁北方向,局部地方偏差約20度。
事實上,凡是巖石中含有大量的鐵、錳、鎂、矽等,都會產生磁場帶。「這裡地磁並非最強,只是在玄武巖區內顯示地磁異常,磁場變化快、梯度大。」中科院院士朱清時說。
3年研究,謎底終於揭曉。「黑竹溝地磁異常的產生機制本身並不特別,是地磁學中的一種現象。」專家們在嚴謹的科學調查過程中,為黑竹溝地磁「去神秘化」。黑竹溝過去發生的多個事故,讓外界對其產生了神秘的印象,甚至成為了「靈異傳說」。「其他森林、登山、攀巖運動,都蘊含危險,偶發事故與地磁因素沒有必然聯繫。」王緒本解釋。
B
找到黑竹溝魅力之門「金鑰匙」
現今在旅遊資源開發、景點打造的過程中,依靠挖掘「傳說」、尋找「故事」來增加賣點,吸引遊客的手段屢見不鮮。
多年以來,神秘是黑竹溝最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如今,這份極具探索勇氣和科學態度的「解密報告」,證實黑竹溝的神秘不過只是一種正常的地質現象,這一結果會不會令慕名而來的遊客失望?會不會對黑竹溝的旅遊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答案是否定的。這份報告,不僅要解開科學的謎團,更是當地脫貧與發展規劃的依託。作為項目評審委員會小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評價報告時說:地方政府以深入紮實的科學調研作為發展的重要指南與依據,在全國都不多見。
2013年,「黑竹溝景區地磁資源旅遊開發」一開始就是作為科技扶貧項目立項,肩負著引導峨邊開發特色旅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改善彝區貧困現狀的使命。2013年12月20日,《黑竹溝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3—2025年)》獲省政府批覆,黑竹溝著手開發地磁旅遊。領銜該項目的中科院院士劉寶珺提出,該項目要與扶貧項目結合,針對峨邊這個貧困縣,要解決如何開發地磁的問題,該項目要在學術上、扶貧上、文化上、經濟價值上多方面研究。
此次出爐的《黑竹溝地磁與旅遊資源開發調查研究報告》,正是黑竹溝發展旅遊業所期待的科學指南,為特色旅遊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神秘是一把雙刃劍!」在黑竹溝景區管委會主任郭雲城看來,地磁作用無處不在,是常見的自然現象,更談不上神秘,黑竹溝的「秘密」,與其複雜的天象、地貌、山林、暗河,都有關係。「神秘」是黑竹溝魅力的靈魂所在,但局限於這個概念,也可能將未來發展限制在某個狹隘的領域裡。
「我們將以此次地磁研究結題為契機,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峨邊彝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鍾小川表示,科學探究地磁場的秘密,是揭開神秘黑竹溝的「解碼器」,開發利用地磁資源,是打開黑竹溝魅力之門的「金鑰匙」。
這同樣是意向投資企業的期待。「神秘黑竹溝有了科學探測報告作為指引,為企業入駐投資開發地磁養生增添了底氣。」將在黑竹溝投資修建酒店的成都國宇公司董事長趙慶宇表示。
隨著成都-樂山-宜賓-重慶高速公路成樂宜段的通車,樂漢高速的修建,峨邊縣外部交通條件已隨之改善。為解決景區可進入性差的問題,峨邊縣今年將投入5億元,修建峨邊縣城至景區的道路。同時,峨邊規劃了60公裡旅遊環線、女兒湖溫泉、彝族風情街、4公裡觀光索道等一系列招商引資項目。
C
神秘背後隱藏更多旅遊資源
「神秘」背後,黑竹溝真正的華彩等待著被發現。
黑竹溝景區面積達500餘平方公裡,現開發面積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為無人區。因為人跡罕至,黑竹溝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態群落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的科考報告中,發現這裡有動植物5000餘種,珍稀瀕危保護動物30餘種,且有達到可直接飲用標準的水資源。
郭雲城介紹,黑竹溝景區開發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更多科研力量為景區發展「指路」。「地磁與旅遊結合,可開發磁溫泉酒店以及磁石這類地磁保健品。」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教授李健提出,綜合地磁、空氣、水體、植被、地熱溫泉等元素,發揮出綜合效益,開發醫療養生度假旅遊,是未來新課題。「在德國、韓國等,早就有依託森林建立的『科普』學校,在國內還是空白。」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博士閆麗麗說,黑竹溝發展「生態遊」和「科普遊」的前景「讓人興奮」。
她舉了個例子:舊金山南部一片紅木森林中有一個「SANTA CRUZ神秘點」,神秘點上有一個水平儀,水平儀上有一塊木板,人們站在木板兩端,身高會發生變化。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世界首個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公園的理念對黑竹溝也有借鑑意義。黃石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旅遊項目包括:「初級守護者」,向孩子們介紹大自然的神奇;「野生動物教育探險」,遊客由生物學家帶領,探尋公園內的珍稀野生動物;「現場研討會」,為遊客提供地質學、生態學等專業領域的學習機會。「這是一種進步的旅遊觀念。」閆麗麗說。
報告會結題,但對黑竹溝未來發展的探索沒有停止。科學家們的構想,或許已為黑竹溝的旅遊版圖繪出輪廓,這個以神秘而聞名的景區,不會止步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