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代有一個成語——鐵樹開花,由於「鐵樹」這種植物是一種常綠植物,開花的機率十分稀少,因此古人將它用於比喻一種十分罕見的事物。而在另一個方面,我們提到一個名字——撒哈拉沙漠。高溫、乾旱,這是我們一聽到這個名詞所產生的第一印象。在無數的書本與影視對於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的描述都是如此。
由於這裡常年缺乏降水導致植被無法大量生長,而由於植被無法大面積覆蓋,這裡的溫度也就越來越高,從而形成了一個循環,經過長時間的演變之後,也就形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這幅模樣。但是事實上在這種環境非常惡劣的條件下依然具有一些生物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它們成功的在這裡生存下來,並且經過長時間的演變之後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但是你知道嗎?在這個氣溫一度高達五十多攝氏度的地方曾經下過雪!這可是要比鐵樹開花還要罕見的事情啊。
在關於撒哈拉沙漠下雪的記錄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也就是1979年的時候,撒哈拉沙漠發生了近幾十年中的第一次降雪。這一次的降雪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但是在那個年代,由於科技技術並沒有如今這樣發達,因此沒有產生在後來的時間裡撒哈拉沙漠再次下雪的時候引起的轟動。
而在闊別將近37年之後,也就是在2016年的時候,原本一片黃沙的沙漠又被皚皚白雪所覆蓋,而這一次由於全球的通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相對於上個世紀有了飛躍性的進步,因此這種奇異的天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由於這一次的降雪足足持續了將近一天的時間,積雪的厚度也達到了半米左右。當地人都被這種巨大的落差嚇壞了。而在另一個方面,那些長期在這裡生存的生物為了適應撒阿拉沙漠的氣候,它們做出了大量的改變,而這一場降雪的到來則給它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而經過專家在後來的對這次撒哈拉沙漠降雪的研究表示,其實在撒哈拉沙漠下雪並不是非常突兀。因為在這裡的降水雖然不多但還會算是有一定的降水,而一旦有了降水,那麼也就會有一定的機率會形成降雪,只不過由於這裡的環境比較特殊,這裡高溫的存在使得很難形成雪,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條件下,高溫被某種原因抑制了,這才能夠形成下雪。
而2016年的那一次下雪經過專家分析,可能是有歐洲的高壓冷氣旋向南部移動,因此北極的寒流氣旋在與暖流鵬碰撞的時候形成了降雪,而這中情況的出現很有可能就是與近幾十年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