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世界各國的頂尖考古團隊忽然紛紛聚集到了在當時相對落後的厄瓜多叢林中,因為這一年在這座叢林裡面發現了一個可以顛覆人類歷史的發現,那就是厄瓜多「黃金洞」。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這個洞穴是在距今12000多年前由人工開鑿出來的,洞裡盤根錯節,深埋在地下數十層樓深的地方。
據了解,「黃金洞」只是別稱,當地人稱它為「塔烏斯山洞」。位於厄瓜多共和國利馬敦薩州的莫羅那聖地牙哥省,這是一個多山的地區。塔烏斯洞穴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在洞穴棲息了一些夜行的鳥類,這些鳥類來自貓頭鷹家族稱為塔烏斯,他們分布在拉丁美洲的洞穴中。
1923年一名義大利籍神父卡洛·克列斯比·克羅奇在20世紀20年代知道了塔烏斯山洞的存在,他在1927年製作了一部關於舒阿爾原住民的紀錄片,他還為當地建起了學校。神父非常受當地人尊重,開始有土著人把一些物品送給神父作為禮物,神父處於好奇問那些原住民這些手工品從何處來,原住民告訴神父來自一個神秘的洞穴。
神父意識到這些手工藝品,可能有一定的年份,於是小心珍藏起來。在收集了大量文物之後,他把它們陳列在厄瓜多庫恩卡的卡洛·克列斯比·克羅奇私人博物館內。為了能夠弄清洞內文物的情況,神父把這個消息告知了當時的幾個世界強國。希望他們可以派更專業的考古學家前來調查此事。
圍繞著塔烏斯山洞的奇幻故事之後,一系列的探險活動開始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由蘇格蘭冒險家斯坦·霍爾在1976年組織的,其中包括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考古學和研究領域的重要人物以及厄瓜多軍隊。考古隊員進入洞穴,首先就被其規模驚呆了,其中很多切割呈90度角的巨石排列著,這麼多年下來仍然沒有裂縫,有的地方甚至連天花板都是石頭搭建的。
考古隊在土著人的帶領下,約走了1.2公裡後,他忽然走到了一處廣場,這座廣場大到可以容納兩架波音747。他們認為這個廣場可以容納兩架客機,應該是這裡的文明議事的場所,在廣場的正中央,他還看到了一個圓桌及幾張石椅,外觀看起來都是由石頭打造擔當。但當考古隊員用拐杖輕敲桌時,他卻又發出了金屬的聲音,這似乎是由某種隕石製成,但隕石可是異常地堅硬,地洞裡的文明又是如何將它做成桌椅呢?
這支探險隊對洞穴進行了詳細的探索,總共有120名工作人員,花費了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一群英國探險家在不讓舒阿爾人看到的情況下,取走了4個密封的大木箱子。
據說,接下來的考古行動中,還發現了黃金薄板,而上面有一些神秘的文字,這些黃金板都是凸版印刷,這是人類不久前才掌握的技術。還有人物雕像,這些雕像人的頭部向後拉的很長,這與埃及法老的頭型非常的像。還有一個王冠,而比人類的頭骨大上好幾圈,想必是巨人佩戴的;還有一些與蘇美爾有關的文物,等等。最為重要的發現,是一本厚達30公分的黃金書,它用神秘的文字寫成,如果能將這些文字破解,是否可以解釋那些未解之謎呢?
考古學家佩德羅·波拉斯、胡安·莫裡茨和其他探險家在塔烏斯山洞中發現了曾經居住過的跡象。居住在這些洞穴中最古老的文明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公元前48000 - 12000年),那時洞穴為冰川期末期的文明提供了保護。大約在公元前9000年,這個文明可能因為氣候改善而離開洞穴,他們向南行進,進入了位於秘魯的沿海地區和智利的北部。
在新石器時代(最近的石器時代),洞穴再次有人居住,自公元前3000年前舒阿爾文明起,它就已經使用陶瓷工藝品,這是由慕尼黑大學通過碳14測試證實。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開始,第一個舒阿爾人來到在該地區,並與土著混居。有記錄表明,早在公元500年這個洞穴就有人居住了。從那時到1900年,塔烏斯狩獵每年進行一次。舒阿爾人看到這個洞穴非常尊敬,相信他們的祖先的靈魂在那裡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