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遺址出土最古老的稻穀化石,距今12000年,韓國專家閉嘴了

2021-01-17 史料橫生

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上下五千年,這是我們國人的認知,而對於外國專家來說我們中國的歷史最多3000多年,因為歷史文字記載的就那麼多,當然了我們知道我們其實遠遠不止5000年,只不過更早的都沒有文字記載了,今天要說的這座古遺址堪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遺址之一,當然了它是我們中國的,因為它的被發現,我們發現距今12000年的稻穀化石,為此也是徹底讓韓國專家閉嘴了。

這座距今上萬年的古遺址就是仙人洞遺址,仙人洞遺址位於江西萬年縣這邊,這個遺址分為上下兩層,根據其中碳元素專家判斷出了它們的年份,起碼距今上萬年。當然了這座仙人洞遺址其實早在60年代就被發現了,而且一度也是出土了不少有價值的史前文物。

而仙人洞遺址真正的全面大型考古工作還是在90年代的時候,其實本來是不會在這個時候進行考古的,由於當時世界上發生了一些事情,比如印度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稻穀,後來日本韓國也相繼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稻穀產物,為此韓國日本等方面就開始爭奪誰才是稻穀起源地,不過後來我們中國在河姆渡遺址驚現距今7000年稻穀產物,為此我們中國自然是第一稻穀起源地了。

當時當時的這些國家非常的不服氣,尤其是韓國方面,為此當時的中國就邀請了美國考古專家來到中國證實中國才是稻穀的起源地嗎,沒想到卻在江西萬年縣停住了腳步,在這裡美國專家對仙人洞遺址非常的有興趣,於是就開始和我們中國專家一起投入到了對仙人洞遺址的考古勘察中。

而這歷經1個多月的考古中,中美考古隊先後挖出了不少上萬年前的古文物,比如什麼陶器、骨器、石器等等,但是其中這次最為驚喜的自然是找到了稻穀起源地的答案,那就是挖出距今12000年的稻穀化石,經過專家們的檢測得出這的確是稻穀。

這結果當時可以說是震驚世界,其中韓國專家這次也算是徹底閉嘴了,以後再也不敢隨便的叫囂韓國才是稻穀起源地了。後來我們的仙人洞遺址還被評選為了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如今的仙人洞遺址可以說是震驚世界了。

相關焦點

  • 江西這個地方,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址,距今已有一萬多年
    這個稻作之源便是位於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大源鄉境內的仙人洞。仙人洞位於萬年縣東偏北約12千米。這裡被100餘位來自中國農業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認定為中國栽培水稻起源地,距今已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在這裡發現了距今12000——14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矽石遺存,這一考古新發現使世界水稻生產的歷史前推了4000多年,被評為「八五」期間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 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於此,地質年代屬舊石器時代範圍
    其時代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約10餘萬年,故定名為「長陽人」。洞穴處於高山丘陵盆地,四周山巒起伏,怪石嵯峨,三五村舍,疏林掩蔭,半隱於山坳之中,別具情趣 。「長陽人」化石洞, 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距長陽龍舟坪縣城45公裡,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於這裡,「 長陽人」的發現,證明在遠古時期,長陽境內就已有人類生存活動。
  • 四川4500年遠古遺址,出土黃金權杖,西方專家:這是埃及法老文物
    現代專家推斷三皇五帝在位時間距今5000年左右是根據考古的發現,畢竟現代的考古發現了不少距今5000年的古遺址,而且這些古遺址直接指向的就是三皇五帝,除此之外,古墓中發現的各種古籍,如《竹書紀年》也將時間推到了距今五千年左右。
  • 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五千萬年—新聞—科學網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
  • 新華每日電訊 |考古專家認為,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
    但是,在跨湖橋遺址的考古工作中,蔣樂平也沒有忘記上山,他委託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吳小紅博士順便也為上山出土的夾炭陶片作了測年,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距今11400-8600年。這是個改寫中國東南地區考古史的重大發現。
  • 非洲出土最古老人類化石 或刷新人類進化史(圖)
    圖為科學家此次發現的化石。這段在衣索比亞出土的人類石化骨骼只有幾公分長,它是半截下顎骨和四顆牙齒。這塊化石將預示著人類的存在比至今推斷的更加久遠。   據報導,這塊遠古人類的顎骨距今已有約280萬年的歷史,此前出土的最古老人類化石距今大約240萬年。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古茨(Philipp Gunz)認為,這項發現是一塊人類出現時間的重要拼圖。
  • 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60萬歲美女是北京周口店人遷徙來的?
    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召開的國際古人類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科學家團隊帶來了他們對古人類的最新研究成果: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演化地位分別被歸納為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或者早期智人)和早期現代人。距今10至30萬年,中國境內可能生存有多種類型的古人類成員,他們具有東亞直立人、歐洲古老型人類和更新世晚期人類的體質特徵。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早期現代人?
  • 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碗!實地考察井頭山遺址,專家驚喜不已
    「看下來印象最深的是這件完整的船槳,說明那時的先民就已經向海而生!」 今天一早,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專家前往餘姚井頭山遺址現場考察。 「一切都很讓我興奮!」
  • 《新華每日電訊》:「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跨湖橋遺址的收穫頗豐,入選「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了一艘被譽為「中華第一舟」的「八千歲」獨木舟。但是,在跨湖橋遺址的考古工作中,蔣樂平也沒有忘記上山,他委託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吳小紅博士順便也為上山出土的夾炭陶片作了測年,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距今11400-8600年。這是個改寫中國東南地區考古史的重大發現。
  • 西媒: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5200萬年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據埃菲社1月5日報導,除了墨西哥酸漿,人們常吃的番茄、土豆和辣椒都屬於茄科。
  • 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跨湖橋遺址的收穫頗豐,入選「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了一艘被譽為「中華第一舟」的「八千歲」獨木舟。  但是,在跨湖橋遺址的考古工作中,蔣樂平也沒有忘記上山,他委託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吳小紅博士順便也為上山出土的夾炭陶片作了測年,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距今11400-8600年。這是個改寫中國東南地區考古史的重大發現。
  • 「世界最早稻作」遺址發現,要從一次「越界」說起
    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由於要去主持跨湖橋遺址的第二次、第三次發掘,蔣樂平與上山匆匆別過。跨湖橋遺址的收穫頗豐,入選「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了一艘被譽為「中華第一舟」的「八千歲」獨木舟。但是,在跨湖橋遺址的考古工作中,蔣樂平也沒有忘記上山,他委託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吳小紅博士順便也為上山出土的夾炭陶片作了測年,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距今11400-8600年。
  • 陝西藍田發現東北亞最古老人類活動遺址 距今約212萬年
    發現這處舊石器遺址的朱照宇研究員表示,「這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這個發現非比尋常。  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  朱照宇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他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 探秘康巴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烏蘭木倫遺址
    撿起這些骨頭,古日扎布覺得這個發現非常重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很快鄂爾多斯市文化局和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對現場進行了考察,確認古日扎布撿到的就是古生物化石,並且在遺址地層中還發現了打制石器,可以肯定這裡是一處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遂根據發現所在地為烏蘭木倫河畔,故命名為「烏蘭木倫遺址」。
  • 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據新華社3月3日報導,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新華網昆明10月16日電(記者 李舒 桂進勇) 3枚人類牙齒化石、2000餘件具有歐洲人類的石器製作技術特點的石製品,日前在雲南 富源大河鄉茨託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出土。其論據之一就是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缺少可靠的距今4-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發掘隊領隊吉學平介紹,這個舊石器遺址位於雲南富源縣城東南約17公裡,共發現2個洞穴。初步年代測定1號洞文化層的年代大約距今10萬年,2號洞晚於1號洞。  經雲南省地礦廳水文隊專家劉經仁鑑定,1號洞內的動物化石和石製品確認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中華稻香,萬年前飄起一條大河邊考古專家認為,錢塘江上遊的「上山...
    跨湖橋遺址的收穫頗豐,入選「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土了一艘被譽為「中華第一舟」的「八千歲」獨木舟。但是,在跨湖橋遺址的考古工作中,蔣樂平也沒有忘記上山,他委託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吳小紅博士順便也為上山出土的夾炭陶片作了測年,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距今11400-8600年。這是個改寫中國東南地區考古史的重大發現。
  • 摩洛哥發現迄今最古老劍龍化石,距今1.68億年
    據英國《衛報》8月20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在北非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中部發現了距今1.68億年的恐龍化石,據信屬於恐龍的新物種。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幾塊脊椎和一塊上臂骨,科學家判斷其屬於劍龍,並且比大多數已知的劍龍生存年代早很多,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是新發現的劍龍的新屬。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據黃教授介紹,1985年,他在巫山龍骨坡發掘到一枚距今約204萬年、與東非早更新世能人處於同一進化水平的「巫山人」化石,轟動了考古界,不僅動搖了國外考古界堅持認為直立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也證實了中國最早的人類生活在三峽地區。此後,考古專家在此陸續發掘出脊椎動物化石以及距今200萬年的「有清楚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