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康巴什最早的古人類遺址——烏蘭木倫遺址

2020-12-05 鄂爾多斯發布

烏蘭木倫遺址遠觀

經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寶印研究員考察確定,今烏蘭木倫河流域在久遠的古代曾為湖泊,周邊為綠洲,有多條流經綠洲的河流注入烏蘭木倫古湖,遺址所在地便是其中一條河流入湖處的三角洲地帶。此地河流眾多、水草豐美,各種古動物就來這裡喝水、吃草,而烏蘭木倫古人類就在這裡捕獵動物、打制石器,甚至燒制肉食。

幾乎每一個重要的考古新發現,都有一些傳奇故事。那烏蘭木倫遺址是怎樣發現的呢?

2010年5月25日,鄂爾多斯古生物化石愛好者蒙古族小夥子——古日扎布漫步在烏蘭木倫河景觀河段,他順著河的下遊向上遊走著,踩在軟軟的沙地上,望著正在隆隆作響的施工機械,他思緒萬千,如果能在這些土層裡發現古生物化石,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在他的家鄉鄂託克前旗北部就有許多這樣的化石。就在他不經意地漫步時,發現河北岸的一處泉眼處,挖土機下露出了幾件骨頭,古日扎布眼睛一亮,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古生物化石?撿起這些骨頭,古日扎布覺得這個發現非常重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很快鄂爾多斯市文化局和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對現場進行了考察,確認古日扎布撿到的就是古生物化石,並且在遺址地層中還發現了打制石器,可以肯定這裡是一處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遂根據發現所在地為烏蘭木倫河畔,故命名為「烏蘭木倫遺址」。

烏蘭木倫考古發掘現場全景古老的河流

用火遺蹟、多種動物足跡化石

烏蘭木倫遺址用火遺蹟

在第2地點發掘揭露出保存完好的動物群腳印和植物遺蹟化石面。判斷出包括馬、牛、羚羊以及食肉類動物等多種動物的眾多腳印化石。這是繼河北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後,中國再次在舊石器遺址中發現動物腳印化石。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世所罕見。

烏蘭木倫舊石器文化

烏蘭木倫遺址出土石製品

考古地層出土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化石

至2012年底,烏蘭木倫遺址共出土15000多件古動物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董為研究員鑑定表明,烏蘭木倫動物群中披毛犀的數量最多,其次是普氏野馬,然後是河套大角鹿,最後是諾氏駝、牛和兔。從動物群的組成來看,烏蘭木倫動物群明顯屬於華北晚更新世「薩拉烏蘇動物群」,即河套大角鹿-野馬動物群。

2014年度,在第1地點第8層及以下發掘揭露並提取了考古地層中埋藏的基本完整的披毛犀骨骼化石;經統計,該披毛犀骨架一共含骨骼部位160件,包括完整頭骨、下頜骨、舌骨等;這是首次在考古遺址發掘揭露的完整披毛犀骨架化石,而且具有清楚的埋藏地層和發掘數據,堪稱「中國考古地層中出土最完整的晚更新世披毛犀骨架化石」。此外,這具披毛犀骨架還包括一具「世界範圍內首次發現的完整披毛犀肋軟骨化石」。披毛犀在距今1萬年前已經滅絕,曾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狩獵對象。

考古地層出土的基本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化石

久遠而重要的年代

2010年9月,北京大學張家富教授採集了烏蘭木倫遺址年代樣品,並在有關實驗室初步測定的年代,為距今約7-3萬年,屬於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舊石器時代中期。2012年,為了得到更為可靠的光釋光年代,張家富教授利用年齡—深度模式得出烏蘭木倫遺址文化層的年代應該為6.5-5萬年。從年代上來看,烏蘭木倫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

不可估量的重要價值

烏蘭木倫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圖文 | 參考資料:甄自明:《探秘烏蘭木倫遺址》

來源:鄂爾多斯博物館

相關焦點

  • 水洞溝是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水洞溝遺址發掘點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 古脊椎所等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遺址成因與生存行為
    泥河灣盆地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部邊緣,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帶,是早期人類擴散至東北亞最早且最集中證據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為學術界所關注,被譽為「東方的奧杜威峽谷」。然而,人類在早更新世不同時段活動的遺址成因、技術特點、生存行為以及對環境的適應等學術問題尚有待系統揭示。
  • 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人字洞」出土乳齒象化石
    新華網合肥10月16日電(周立民、吳芳)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繁昌人字洞日前發掘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據中科院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出土的乳齒象化石中最完整的一頭。  這頭乳齒象年齡在14歲左右,門牙、頭骨、脊椎骨和腿骨都相當完整。可能由於長時間沉積或大象死後遭受重壓等原因,這頭乳齒象化石已經呈扁平狀。此前考古專家也曾在人字洞多次發現乳齒象化石,但像這麼完整還是第一次。
  • 周口店: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新華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李楊、王文韜)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城西南郊,是世界著名的古人類遺址。  1929年,古人類學家斐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
  • 古脊椎所等揭示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
    7月29日,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等,合作完成的關於距今3萬年左右的中國南方地區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最近3萬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人類產生了深刻影響。
  • 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 探尋遠古文明 豐富文化遺產
    有「贛鄱人類起源,萬年陶邑湧山」之稱的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就隱於此山中。 樂平湧山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是5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古蹟遺存,屬喀斯特地貌,南北長約1110米,東西寬約865米,古人類遺址位於雞公山南面半山腰。
  • 漢江流域的這個地方,「古人類遺址富集現象世界罕見,堪稱人類進化...
    該遺址已出土2具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和石製品,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材料最豐富的重要古人類遺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同時在學堂梁子遺址為核心的漢江流域,還發現有梅鋪猿人遺址、白龍洞遺址和黃龍洞遺址等古人類遺址,以及眾多的舊石器化石點,這種富集現象,全國僅有、世界罕見,表明漢江流域以鄖陽為核心的區域是古人類起源、演化和發展研究的重要區域,堪稱罕見的人類進化廊道。
  • 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原標題: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上陳舊石器遺址發現的動物骨骼化石元謀人(距今約170多萬年前)被認為是中國境內最早人類的認知被刷新。朱照宇通過古地磁測年等科學手段,將在藍田縣上陳村發現的96件古人類遺物的年限鎖定在距今約212萬年前。這一發現,也刷新了世界範圍內關於古人類活動的認知,成為非洲以外發現的最早古人類遺址,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德馬尼西古人類遺址要早27萬年,將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 北京的金街其實2萬年前就有人生活-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然而誰能想到在現代而時尚的東方廣場下面埋藏著古人類活動的遺址。其實北京的城市中心地帶,在距離1929年發現的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50公裡處的王府井及周邊地區,也曾多次發現古動物化石和古人類活動遺址。1955年,在北京飯店工地地面下10米砂層中,發現處於人類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更新世晚期德永象臼齒化石。
  • 世界上已發現最早的古人類石器遺址
    呼和浩特大窯文化遺址,一座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製造場,據說距今已有五六十萬年之久[簡介]大窯文化遺址在呼和浩特市郊區保合少鄉大窯村南山坡上,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33公裡處,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是一座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製造場。
  • 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3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
    並相繼形成了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而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這便是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的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這裡南距靈武市30公裡,西距銀川市19公裡,距離河東機場11公裡,北與內蒙古鄂前旗相接,佔地面積7.8平方公裡。
  • 解密中國古人類演化
    現在我們要想了解古人類的起源、生活、生產和歷史演化,只有通過各種化石和遺物來展開研究。按照現代人類學家的分類,從最早的人到現代人,人類經歷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個階段。這些不同時代的古人類,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們去他們的遺址發現地看看吧。
  • 重慶史前遺址大總結 主城遠古人類最早的活動地方原來是這裡
    根據目前對重慶人類遺址的科考,重慶地區史前文化發端於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代表性古人類是「巫山人」,結束於距今4000多年前,即新石器時代末葉,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而重慶地區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動物化石皆屬「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反映了一種溫暖溼潤、草木蔥鬱的生態環境,這種環境很適合靈長類和人類生存居住。
  • 溶洞遺址驚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北京日報客戶端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他們曾是東北亞地區的居民,最終於2至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
  • 溶洞遺址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2019年6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蘭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研究成果:在這裡的一處溶洞遺址發現了一種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通過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確認屬於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利用鈾系測年方法確定,其距今至少16萬年。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遺址總面積1200多平方米,發掘面積400平方米,共出土800多件石製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多種動物化石,經國家文物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論證,認為其年代分別為18.5萬年前和1至3萬年前。文物考古專家和第四紀地質專家認為,福建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 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取得新發現
    原標題: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取得新發現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盆地又有考古新發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灣馬圈溝遺址考古隊項目負責人王法崗18日透露,他們在泥河灣盆地內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馬圈溝遺址內發現石製品792件、動物化石1573件。石製品特點鮮明,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術革命,為認識中國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術具有重要價值。此次發掘進一步完善了早更新世古人類演化的文化序列。
  • 溶洞遺址驚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_中國...
    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他們曾是東北亞地區的居民,最終於2至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內晚更新世時期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
  • 發現最早古人類,尋找生命的希望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化石圖邁(資料圖)尋找生命的希望——訪發現最早古人類的團隊負責人布呂內■新華社記者 陳晨「曾有人對我說:『我相信你將什麼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