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被雷擊過的經歷嗎?為什麼冬天雷少、夏天雷多?
今日印度雷暴的消息引發了眾人的關注,一天內至少107人死亡,實屬罕見。歷史上最猛烈的閃電,是1975年襲擊辛巴威鄉村烏姆塔裡的一棟小房子,當時死的人數也才21個。
實際上全世界每個時刻大約有1800場雷雨正在發生,每秒大約有100次雷擊,每年都有近4000人因雷電傷亡,只不過不像印度這次如此集中。
——那雷電的威力有多大,竟能造成這麼多人死亡?
這是因為雷電的電壓高、電流大。每次閃電的電壓約為1億至10億伏特,產生的峰值電流高達2萬安培,一個中等強度的雷電釋放的功率可高達1000萬瓦,一瞬間釋放的功率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
舉個例子,家庭電壓為220v,常規環境下,人體電阻大約在2千歐-20兆歐範圍內;皮膚出汗時,約為lkΩ左右;皮膚有傷口時,約為800Ω左右。假定出汗時不小心觸碰了插頭,產生的電流為0.22A,也就是220mA這已經遠超出了人體的承受能力,人體的心臟、大腦、腑臟等允許通過的最大交流電流才10mA。
設想一下,一個上萬安培的電流從你身上流過,哪怕只是一瞬間,也有可能造成心跳停止、肺功能衰竭、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伴隨閃電的高溫電弧光會使你的皮膚嚴重灼傷,甚至表層被烤焦,成為「黑炭」一枚。
但也有幸運兒,有個叫蘇利文的傢伙就曾被閃電擊中7次而沒死。
——雷電是怎麼形成的?
首先是雲必須包含大量水滴或冰晶,通常就是指烏雲了。
其次空氣必須發生較強的對流,只有雲上下運動,雲內的水滴才能相互摩擦產生靜電。
最終雲層的下端和地面帶上相反的電荷,看上去簡直就是一個巨型的「電容器」。不停摩擦,電荷不停增多,雲層與地面之間的電場增強到一定程度後,空氣被硬生生電離,形成一條通路,巨量電荷順路而下,與大地上的電荷中和。劇烈的放電過程產生明亮的火光,就是閃電。同時周圍的空氣受熱急速膨脹,發出爆裂的聲響,就是雷聲。
——為什麼冬天雷少夏天多?
由雷電的成因可知,形成雷雨雲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
春夏季節,由於受南方暖溼氣流影響,空氣潮溼,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而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生雷陣雨,更不要說降冰雹了。但有時冬季天氣偏暖,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也可形成雷陣雨,暖溼氣流特別強,對流特別旺盛,還可形成降雹,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
——如何防止雷擊?
要想防止雷電,就得先弄清楚它的喜好,它最喜歡襲擊地面上突出來的部分。
比如高樓,樹木,旗杆,輸電設施等,所以雷雨天不要呆在這些物體旁邊。另外也不要跑到空曠的田野,此時站立著的你就是最高的點,尤其是在攜帶點金屬物品,活脫脫一個引雷器。正確的做法是把金屬物品扔掉,然後雙腿併攏匍匐在地,剩下的就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祈禱了。
當然還要遠離鐵軌、河流等看似不高卻容易聚集電荷的地方。
如果正好開著車,千萬別出來,學過一點物理的就知道,此時的車就是一個理想的屏蔽器啊,任他外面電閃雷鳴,車中依然風平浪靜。
如果在室內,不要觸摸插座插頭,金屬管道等,不要撥打有線電話。
尤其是以前的衛星鍋電視,千萬不要在雷雨天觀看,本人以前經歷過血的教訓啊,雷電似乎特別青睞衛星信號傳輸的線路,小時候兩次在雷雨天觀看,結果電視報廢兩個。
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如此渺小,希望每個人在雷雨天都能安然無恙。
歡迎關注,更多精彩內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