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是一種大氣放電現象,主要發生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是由於天氣劇烈變化產生的氣象災害,常產生於積雨雲中。雷暴發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顯著的降水,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2小時。雷暴通常發生於春季和夏季,而六七月份正是南亞地區雷暴多發季節。
簡單來說,雷暴就是一種大規模、持續性的打雷閃電現象。雲是由小冰晶或者小水珠構成的,當出現強對流天氣時,雲與雲或者雲層內部出現摩擦碰撞,雲層中便會產生大量自由電荷,這些電荷在雲層中分布比較複雜,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產生劇烈的放電現象,這便是閃電。而在放電過程中會產生高溫,引起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產生的衝擊波便會形成雷鳴。由於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很多,所以我們都是先看見閃電,然後才聽到雷鳴。
雷暴釋放的能量很大,僅僅1秒鐘放出的電能,就足夠一個城市用很久。天空中劃出的一道道亮光就是閃電,而閃電就是等離子體,溫度可達1萬~2萬攝氏度,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高。普通的觸電都有可能致人死亡,更別說如此強大的雷暴。印度在一天內100多人的死亡,就足以證明雷暴的殺傷力十分驚人。
如果雲層中蘊含著大量自由電荷,並且距離地面較近,且雲與大地之間的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就有可能產生落雷。這些雷電擊中建築物,除了會損毀建築物,還有可能引發火災。如果擊中人,生還的可能性很幾乎為0。
在我國,特別是南方山地地區,夏季經常會發生雷暴天氣。印度的這一次事件為許多人提了一個醒,千萬不要小看自然的力量。
發生雷暴天氣時,應該留在室內。在室外工作的人,應躲入建築物內。現在很多高大的建築都裝有避雷設施,即使被雷劈中也沒有太大影響。即使沒有避雷設施,建築物也能充當屏蔽。切勿站立在山頂上,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比如高大的樹木。閃電擊中物體後,電流會經地面傳開,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應該蹲著並儘量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此外,還應避免在雷暴天氣使用電話或其它帶有插頭的電器,除了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還有可能引發人身傷亡。
農田一般位於開闊地帶,附近很少有高大的樹木,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就成了雷擊的對象。出現雷暴天氣時常伴隨著降水,而自然界中的水是導體,即使沒有被雷電擊中,當雷電落在人體附近,導電性能被雨水增強,就會使人觸電身亡。
掌握科學知識,有時可能會挽救你的生命。熱愛科學的朋友,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