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2020-04-23 科普大世界

恆星是如何誕生的?天文學理論認為恆星誕生於星雲之中,原始星雲都是由塵埃形成的分子氣體雲,微小的塵埃先是凝聚在一起形成塊狀物,再凝聚成更大的小行星,無數的小行星撞擊凝聚在一起形成行星,繼續變大的話,當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8%左右的時候,這個星體就可以激發出內部的氫核聚變,成為一顆恆星了,我們的太陽就是這樣形成的,它是一顆中等質量的恆星。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在銀河系中,有些地方仍在發生著面所講的這樣的事件,比如在鷹狀星雲、船底座星雲、獵戶座星雲中,仍然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而近日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中有一種由相互連接的「恆星苗圃」組成的整體波狀氣體結構——「拉德克利夫波」,上面正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可能有很多朋友知道銀河系中有一條稱為「古爾德帶」的星環,這條星環充滿OB型恆星與氣體塵埃,我們太陽系已經位於這個循環之中,這裡也有不少新生的恆星,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拉德克利夫波更是如此,它如同一條長帶,綿延9000多光年,就連古德爾帶也只是它的一部分,並且認為它是銀河系中已知最大的連續性結構。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拉德克裡夫波總質量超過300萬倍太陽質量,寬達400光年,從縱向上看,它在銀河盤面上下延伸了500光年,其中包含了約8億顆恆星,不少恆星正在形成中,而且還有著大範圍孕育於恆星的氣體,因此又被天文學家們稱之為「恆星苗圃」或「恆星託兒所」。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歐洲空間局的研究者們結合蓋亞衛星數據與其他望遠鏡的測量結果,創建了銀河系詳細的星際物質3D地圖,見了古德耳帶和拉德克裡夫波的從屬關係,並且發現太陽距離拉德克裡夫波非常近,只有大約500多年左右。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銀河系中為什麼會有拉德克裡夫波這樣一種波浪形結構?科學家目前尚不清楚原因,這種推論認為這個結構很可能原先是一個矮星系,在與銀河系的引力作用下融入了銀河系中,並且在各種力量的拉伸與扭曲之下,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樣子;但也有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某個矮星系與銀河系交會時引力作用擾動物質形成的波狀結構,無論是哪種理論,都還找不出是哪個矮星系與銀河系相互作用下造成的。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新結構:長9000光年的「恆星苗圃」,成因不詳

而上述理論還有一個難以解釋的原因就是我們所在的太陽系距離如此之近,為什麼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有科學家認為拉德克利夫波的存在或與暗物質有關,但是卻還沒有人能解釋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轉換關係,所以這一事物的成因還是個謎,它已經存在了多長時間也不清楚,天文學家們認為繼續研究拉德克利夫波將有助於我們更透徹地研究銀河動力學機制。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2月28日文章《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最大氣體結構,綿延9000公裡程波浪狀》


相關焦點

  •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在銀河系中,有些地方仍在發生著面所講的這樣的事件,比如在鷹狀星雲、船底座星雲、獵戶座星雲中,仍然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而近日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中有一種由相互連接的「恆星苗圃」組成的整體波狀氣體結構——「拉德克利夫波
  • 長達9000光年,銀河系最大結構被發現,卻是個「恆星託兒所」
    在銀河系中,有些地方仍在發生著面所講的這樣的事件,比如在鷹狀星雲、船底座星雲、獵戶座星雲中,仍然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而近日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銀河系中有一種由相互連接的「恆星苗圃」組成的整體波狀氣體結構——「拉德克利夫波」,上面正有大量的恆星在形成。
  • 科學家發現連結銀河恆星的巨大結構
    夜晚時分,人們抬頭遙望星空,在銀河系中尋找著最為著名的星座(如獵戶座、英仙座、人馬座)。但在目力所不及之處,某個巨大的波浪形結構將宇宙中眾多恆星形成區相連結,在星系盤上下展開達數萬億英裡。本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太空人對銀河系中恆星的概念,同時也可能推翻舊觀念,引發人們對星系的全新思考。
  • 我國發現兩片「恆星苗圃」,長數百光年,有大量恆星正在「生長」
    據《中國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4月2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宣稱,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發布一項重要成果,該計劃的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並分別將其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 恆星形成氣體的巨波是銀河系中已知的最大氣體結構
    雷德克裡夫波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氣態結構,呈大量起伏的細絲狀而不是環狀排列。從上空俯視雷德克裡夫波能看到其又長又直的3D全景,而從地球上看它,它則呈現正弦曲線的形狀。這一觀察數據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銀河系的3D結構。
  • 恆星形成氣體的巨波是銀河系中已知的最大氣體結構
    雷德克裡夫波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氣態結構,呈大量起伏的細絲狀而不是環狀排列。從上空俯視雷德克裡夫波能看到其又長又直的3D全景,而從地球上看它,它則呈現正弦曲線的形狀。這一觀察數據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銀河系的3D結構。
  • 美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氣泡」,長5萬光年
    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達16萬光年左右的龐大星系,擁有著1000~4000億顆恆星,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就身處其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要了解銀河系的形狀並不容易,不過天文學家們仍然通過對銀河系這片區域中的物質和能量分布掃描而大致了解了銀河系的形狀,認為它是一個有著多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 太空中的數學美感,銀河系中已知最大的氣態結構
    1879年,天文學家班傑明·古爾德發現了天空中的一個環,其直徑約為3000光年,由塵埃、氣體和年輕的恆星組成——相互連接的恆星群。現在,一個新的發現打破了我們對它的理解,這個氣態結構在150年之前就被稱為古爾德帶了。
  • 黑洞,溫柔的殺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黑洞活在孕育新恆星
    它們是宇宙中的饕餮,無所不吞,連光也不放過。任何天體膽敢靠近它,都必死無疑。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雖然黑洞一直被我們看作是宇宙中的殺手,但它可能也有溫柔的一面。有的時候,它反而或孕育出一些新的恆星。這項研究,還要從銀河系的中心說起。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宇宙中天體眾多,在我們看來,地球就是一個巨大的星球了,其直徑達12,756公裡,周長4萬公裡,我們開車跑高速,一天也不一千餘公裡,然而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然而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也並非是宇宙的主體,目前來看由星系組成的「大尺度絲狀結構」才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脈絡,打個比方,如果說人體是個宇宙,這些絲狀結構就如同人體中的血管或者神經脈絡,而星系大致相當於一個個的細胞。
  • 銀河系「最孤獨恆星」與鄰居相隔1000光年
    CX330恆星噴發物質加熱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像這樣的年輕孤獨恆星非常罕見,同時,它也是迄今觀測最明亮、最緊密的爆發星。  CX330恆星釋放噴射流至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它與最鄰近的天體距離1000光年,被稱為銀河系最孤單的恆星。
  • 距地120億光年,「第二銀河系」被發現,科學家卻因此感到困惑
    對於人類來說,在宇宙中龐大的星系之中,最熟悉的一個星系,便是銀河系,不僅是因為我們所在其中,還因為銀河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系。多年來,伴隨著天文觀測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星系越來越多,銀河系也不過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
  • 銀河系中心發現高溫氣體構成的大泡泡
    2020年12月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份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又發現兩個高溫氣體構成的巨型泡泡,上下兩端延伸至接近5萬光年,比以前發現的那兩個費米氣泡(Fermi
  • 距離地球1.3萬光年!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應該還有其他文明,只不過它們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 宇宙中發現最大結構,直徑可達100億光年,銀河系連塵埃都不如
    文/仗劍走天涯 宇宙中發現最大結構,直徑可達100億光年,銀河系連塵埃都不如 在人類看來,地球非常的龐大,但其實這都是相對概念在做鬼,如果和宇宙太空相比,那麼其實地球是非常渺小的。進入到21世紀以來,人類開始了對於地外文明、地外星球和宇宙浩瀚的探索。
  • 銀河系直徑12萬光年,分布著4000億顆恆星,你敢想像嗎?
    科學家們計算,銀河系大約有4000億顆恆星,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星團,星雲,星際塵埃等等。它們分布在銀河系的銀心,銀盤,銀暈裡。銀河系中心凸起的區域呈現出一個明亮的球狀,它的直徑大約有兩萬光年,厚度有一萬光年,這個區域叫做銀心。銀心由大量的恆星組成,它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100億年以上。
  • 銀河系新發現:十大星球或可成人類新家
    根據目前已經得到的數據顯示,在宇宙中,與地球氣候、大小、質量相似的星球還有很多,但在其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還需要繼續探索。下面就來看看銀河系新發現:十大星球或可成人類新家。  1、克卜勒—186f這顆行星是其所處恆星「宜居帶」發現的首顆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兄弟」,距離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巖石構成。  2、格利澤581g
  • 地球在銀河系中,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科學家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
    目前科學家測得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到18萬光年,估計銀河中包含了大約1200億顆恆星。地球深處浩瀚的銀河系其中,現在的人類根本就沒有能力飛出銀河系。那我們是怎麼拍下整個銀河系的呢? 既然人類無法飛出銀河系,那麼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全貌就不是拍下來的。這是科學家經通過對銀河系的觀測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
  • 宇宙中不止一個銀河系?120億光年處,出現銀河系的「雙胞胎」
    雖然地球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宇宙中也不存在兩顆完全相同的星球,但是相似的星球和星系還是存在的。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有科學家在距離地球120多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中發現了一個「類銀河系」,它為何會引起關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