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心發現高溫氣體構成的大泡泡

2021-01-15 騰訊網

2020年12月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份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又發現兩個高溫氣體構成的巨型泡泡,上下兩端延伸至接近5萬光年,比以前發現的那兩個費米氣泡(Fermi Bubbles)更大。

研究人員從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的eRosita X射線全天觀測數據中新發現了這些結構。

eRosita項目在2020年6月剛完成第一輪全天掃描,所得的數據是過去60年來所有X光觀測數據的2倍。得到的是一份整個銀河系所有X射線的數據。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馬普所資深科學家普雷德赫(Peter Predehl)說:「這是個意外的發現。我們看到這些泡泡從銀河系中心向上下兩個方向湧出,南部更明顯一些。」

這些泡泡由高達幾百萬度的氣體組成,從銀河系中心向上下延伸達接近5萬光年的範圍。

2010年,科學家曾發現銀河系中心上下出現兩個巨大的氣泡,稱為費米氣泡(Fermi Bubbles),向上下延展達2.5萬光年的範圍。研究者現在還不知道這次新發現的泡泡和費米氣泡有沒有關係。

研究人員對這些氣泡的形成提出兩種猜測。

一種猜測認為,由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觸發的某種極高能量事件產生了這些泡泡。科學家發現多數星系的中心都盤踞著一個超級黑洞。銀河系中心也有一個,名為人馬座A(Sagittarius A*),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0萬倍。

另一種猜測認為,這是銀河系中心持續不斷地產生新的恆星、老的恆星死亡這些事件造成的結果。普雷德赫說:「銀河系中心是個高密度區域,還在誕生大量恆星,同時也有恆星接近壽命終點,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結束。在那個區域,恆星走完生命過程的周期短得多。」

探測顯示,這些泡泡內高溫氣體所含的能量,相當於幾萬個超新星的能量之和。普雷德赫說:「相當於大約在2,000萬年的時間裡,10萬個超新星爆炸的結果,這意味著每一千年爆發一顆超新星,也不算多。」

研究人員打算進行追蹤觀測,特別聚焦於氣泡的區域,希望能了解它們的成因,進一步探明銀河系中心究竟在發生哪些活躍的事件。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心的「泡泡」與黑洞有關嗎?是誰在吹糖人?
    圖1 銀河系中心伽馬射線波段的泡泡2012年,科學家們又發現銀河系中心同時向相反的方向噴射出兩束射電望遠鏡發現了銀河系中心上下各有一個1400光年長的沙漏狀的「射電泡泡」,運動能量為 7 x 10的52次方爾格。
  • 銀河系中心發現神秘氣體,科學家無法解釋,曲率飛船留下的航跡?
    歐洲南部天文臺(ESO)研究人員在銀河系中心附近發現一種稠密的冷氣,它像銀彈一樣從銀河系的中心被噴射出。自從十年前發現所謂的費米泡泡(Fermi Bubbles)以來,銀河系中心的風一直是一個存在很多爭論的話題。
  • 日本研究人員在銀河系中心發現螺旋狀氣體雲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9月4日宣布,他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螺旋狀氣體雲,並根據形狀將其命名為「豬尾巴分子雲」。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研究銀河系中心。研究小組利用日本國立天文臺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到離地球約3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存在一氧化碳等分子氣體,並發現,氣體形成的雲呈長約90光年、寬約60光年的螺旋狀延伸。研究小組發現,在螺旋的根部,還有另兩個分子雲碰撞在一起。
  • 天文學家在2.6萬光年外發現神秘氣體,事關銀河系命運
    John Colosimo / ESO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最近發現,有緻密冰冷的低溫氣體,被不明力量像子彈一樣從銀河系中心附近射了出來。這些氣體為何遭此命運仍是個謎。但科研小組表示,這一發現對我們預知銀河系的未來有重要啟示意義。
  • 銀河系中心發射出神秘氣體雲 科學家對此感到困惑
    據外媒報導,銀河系的中心也就是我們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所在的地方是天氣預報員的夢想之地。這個區域非常不穩定,那裡充滿了氣體雲和被黑洞、人馬座A* (Sgr A*)和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所激發的高能粒子。而這就帶來了一股氣體風,它會向星系深處噴射並最終進入黑暗的太空。
  • 科學家發現神秘氣體像子彈一樣從銀河系中心發射出來
    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它的名字為人馬座A *,它周圍的環境非常強烈。從這個區域吹出的是核星系風。它在星系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刻出兩個巨大的伽馬射線氣泡,向太空延伸了5萬光年。這些費米氣泡很複雜,包含著不同氣體和宇宙射線的混合物。
  • 銀河系中心觀測到像射出子彈一樣的神秘氣體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支國際研究小組發現銀河系中心噴射密集的冷氣體,就像射出的子彈一樣。  這些氣體如何被噴射出來仍是一個謎團,但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內奧米·麥克盧爾·格裡菲斯(Naomi McClure-Griffiths)稱,他們的發現可能對銀河系的未來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 我們竟然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一顆花生米?
    圖中黃色的小星星代表太陽,當時夏普利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他假設球狀星團就是銀河系的一個子系統,那麼球狀星團的中心就應該是銀河系的中心。但是通過測量,他發現太陽並不在這些球狀星團的中心,所以他就大膽地推測,太陽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而且他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我們剛才看到的那些漂亮的旋渦星雲,都在銀河系之內。
  • 我們竟然在銀河系的中心,發現了一顆花生米
    但是通過測量,他發現太陽並不在這些球狀星團的中心,所以他就大膽地推測,太陽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它就是整個宇宙,旋渦星雲就是處於銀河系內的氣體雲。另一派的觀點則認為,旋渦星雲在銀河系之外,它們是恆星系統,不是氣體雲,而且每一個星雲就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島宇宙,整個宇宙是由很多銀河系這樣的島宇宙構成
  • 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卡爾詹斯基過去30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黑洞,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他的發現將會推翻我們對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所有概念。
  • 科學家:銀河系中心噴射出令人困惑的神秘「冷氣體雲」
    據介紹,銀河系中心這個區域非常不穩定,那裡充滿了氣體雲和被黑洞、人馬座A* (Sgr A*)和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所激發的高能粒子,其帶來的氣體風會向星系深處噴射並最終進入黑暗的太空。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在氣體風中發現了熱氣體、暖氣體、冷氣體的存在證據,其溫度也從1000華氏度(約為537.8攝氏度)到200萬華氏度(約為1111093.3攝氏度)不等。
  • 《銀河系的中心是什麼?》
    有人認為,如果銀河系中心核的半徑不大於0.1秒差距,即不大於0.3光年的話,就意味著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的中心,很可能是一個黑洞。如果中心核的半徑為0.6秒差距,即約2光年的話,那麼,不是黑洞的話,也該是一個質量很大的物質團,其中包含著相當於2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根據1987~1988年天文衛星的觀測結果,日本科學家認為,銀心曾爆發過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或者大量超新星。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麼
    「日心說" 的主要貢獻是把地球降為一顆普通行星,而把太陽作為宇宙中心天體。到18世紀,赫歇爾又進一步指出, 太陽是銀河系中心。到20世紀,卡普利批駁了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的說法,他把太陽流放到銀河系的懸臂上,認為太陽離銀河系中心有幾萬光年之遙。
  • 太空極冷,為何宇宙中的氣體能保持10萬度高溫?
    這些氣體的密度很低,每10立方釐米空間大約只有不到2個粒子,但它們的溫度卻常常高達8000~10000K,而在星系周圍幾十萬光年的冠狀氣體區域更是充斥著10萬度高溫的熱電離粒子。銀河系周圍充斥著高溫氣體
  •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塵埃以及宇宙射線構成的橢球體結構,它們對稱分布於銀河系中心的兩側,其兩端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均為2.5萬光年。科學家推測在幾百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發生了一次大噴發,並在其南北兩級形成了兩股巨大的黑洞噴流,而「費米氣泡」就是這次大噴發的產物。
  • 天文學家發現了從銀河系中巨大外流氣泡的來源,但仍不清楚其起因
    費米氣泡是由星系中心噴射、由高能氣體組成的大質量爆發。它們被稱為費米氣泡,是因為它們在2010年首次被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發現。這些氣泡尺度很大,從銀河系盤面延伸至5萬光年之外,其傳播速度達到了每小時幾百萬英裡。
  • 銀河系費米氣泡就夠奇怪了,科學家在費米氣泡裡發現了更奇怪的事
    幾乎每一個星系的中心,科學家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它們憑藉著無與倫比的引力,統治著整個星系,也塑造著自己的星系。銀河系也不例外,在它的中心,有一個名為人馬座A*的超大質量黑洞。據科學家計算,它的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左右。
  • 「哈勃」發現大量麥哲倫星雲氣體流入銀河系(圖)
    銀河系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解決氣體短缺的辦法。天文學家曾估算,人類居住的這個星系所擁有的燃料僅僅夠它在未來幾十億年中製造新的恆星。然而科學家如今發現,正有4倍於之前預期的氣體源源不斷地流入銀河系,從而為後者很長一段時間的造星生涯奠定了基礎。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Leo Blitz表示:「這是一項非常美妙的研究,它取得了驚人的結果。」
  •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原始人類目睹了這一切
    「費米氣泡」是兩個由氣體、塵埃以及宇宙射線構成的橢球體結構,它們對稱分布於銀河系中心的兩側,其兩端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均為2.5萬光年。研究人員稱,此次大噴發形成了兩個的「輻射錐」,剛開始的其直徑較小,隨著與銀河系中心的增加,這兩個「輻射錐」的直徑也迅速放大,並最終離開了銀河系。
  • 美媒盤點2019年九個最棒的泡泡:太陽「打嗝」、月亮「瘤子」……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24日發表文章稱,如果科學家發現某個圓乎乎的物體,又無法解釋其性質,就會籠統地稱之為「blob」,其含義類似「瘤子」、「疙瘩」或者「泡泡」。文章稱,科學家口中的「泡泡」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有的跟細胞一樣小,有的跟星系一樣大;有些生活在水下,有些存在於深空,或者深埋於地殼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