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2020-06-05 魅力科學君

2009年,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道格拉斯.芬克班納(Douglas Finkbeiner),在利用來自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繪製天空圖的時候,發現在銀河系附近區域存在著一個暗弱的邊界,這馬上引起了科學界的注意,隨著後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繪製出了這個邊界的精確形狀,並將其命名為「費米氣泡」(如下圖所示)。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費米氣泡」是兩個由氣體、塵埃以及宇宙射線構成的橢球體結構,它們對稱分布於銀河系中心的兩側,其兩端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均為2.5萬光年。

那麼「費米氣泡」的形成機制是什麼呢?科學家推測在幾百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發生了一次大噴發,並在其南北兩級形成了兩股巨大的黑洞噴流,而「費米氣泡」就是這次大噴發的產物。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2020年6月初,一個來自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TScI)的研究團隊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他們的研究表明,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根據該團隊的天文學家安德魯.福克斯(Andrew J. Fox)的介紹,他們確認了當時從「人馬座A*」南極噴發出的噴流所遺留下來的關鍵證據——在這個方向的20萬光年外,存在著一條被高度電離的巨大帶狀氣體結構。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這個氣體結構屬於「麥哲倫星流」(Magellanic Stream),這是一個跨越了近半個銀河系的狹長氣體帶,由於這裡的溫度很低,通常情況下是很難觀測到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利用了利用特定波長的類星體光譜(註:類星體是一種光度極高的天體,擁有「宇宙探照燈」的稱號)。

研究人員稱,此次大噴發形成了兩個的「輻射錐」,剛開始的其直徑較小,隨著與銀河系中心的增加,這兩個「輻射錐」的直徑也迅速放大,並最終離開了銀河系。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圖片來自NASA / ESA / L.Hustak,STSc)

在這個過程中,從「人馬座A*」南極方向發射出的「輻射錐」擊中了「麥哲倫星流」的部分區域,其強大的電離輻射將這裡的大量氣體高度離子化,以至於現在的我們仍然能夠觀察到。科學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建模,計算機模型的演算結果顯示,此次事件發生在350萬年前,而其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大約20000個超新星爆發(Ia型超新星)的能量總和。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當黑洞噴發的時候,會形成大量的高速粒子噴射流,這種粒子流的速度極高(接近光速),它們會通過與沿途的星際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非常高的溫度,從而釋放出耀眼的可見光。而因為此次大噴發釋放的能量極高,所以即使是不在它的「攻擊範圍」內,在銀河系的其他位置也可以感受到它釋放出的可見光。

地球當然也不例外,而因為地球距離銀河系中心只有2.6萬光年,所以在當時的地球上,這次大噴發所產生的可見光將會非常地明顯。

需要指出的是,在350萬年前原始人類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也就是說,在銀河系中心發生了大噴發的大約2.6萬年之後,地球上的原始人類目睹了這一切。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圖片來自NASA / ESA / G。Cecil,UNC,Chapel Hill和J.DePasquale,STScI)

可以想像的是,假如地球正處於此次大噴發的「槍口」之下,那這些原始人類就會徹底「涼涼」,當然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了。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假如銀河系中心再來一次大噴發,會傷害到地球嗎?答案是我們不必為此擔心,因為黑洞的噴流都是從其南北兩極噴發出來的,而從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來看,它根本就不可能擊中我們的地球。

本文參考資料:Andrew J. Fox et al. 2020. Kinematics of the Magellanic Stream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Ionization. ApJ, in press; arXiv: 2005.05720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原始人類目睹了這一切
    科學家推測在幾百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Sagittarius A*)發生了一次大噴發,並在其南北兩級形成了兩股巨大的黑洞噴流,而「費米氣泡」就是這次大噴發的產物。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大噴發,其關鍵證據現已得到確認。
  • 銀河系中心發生大爆炸,錐形的能量輻射直穿銀河系兩極
    大約350萬年前,一束巨大、不斷膨脹的能量束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爆炸式的彈起而出,將錐形的輻射爆發穿過銀河系兩極,並向外發射到深空中。圖片:James Josephides/ASTRO 3D利用哈勃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計算出大規模爆炸發生在350萬年前。在銀河系的歷史中(120億年),這是令人驚訝的接近現在。
  • 銀河系中心發生大爆炸,錐形的能量輻射直穿銀河系兩極!
    大約350萬年前,一束巨大、不斷膨脹的能量束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爆炸式的彈起而出,將錐形的輻射爆發穿過銀河系兩極,並向外發射到深空中。這是由澳大利亞ARC三維空間天體物理卓越中心(ASTRO 3-D)Joss Bland-Hawthorn教授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很快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現已發表在《Arxiv》上。
  • 在人類誕生之時,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曾經出現過一次大噴發
    經過我們的科學家長時間的考察,我們發現「費米氣泡」的形成與銀河系之中的黑洞有關,而這個黑洞就是「人馬座A」。而「費米氣泡」就是因為「人馬座A」的噴發才形成的。當然支持這個的證據則是,這個「人馬座A」的南極這個方向存在著異常之處,而這個異常之處就是恰巧就與「費米氣泡」的形成有關。而這異常之處,其實是一條巨大的帶狀氣體結構,而這個氣體之中存在著大量被電離的物質。我們的科學家對這一「帶狀的氣體結構」命名為「麥哲倫星流」,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這一結構就像麥哲倫航行一樣,它也跨越了大半部分的銀河系的其他氣體帶。
  • 上一次噴發是在66萬年前!科學家預測下一次黃石火山何時噴發?
    黃石火山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在最近一次休眠的黃石間歇泉噴發後,人們猜測這座火山可能很快爆發。科學家們什麼時候能預測下一次黃石火山噴發?科學家們什麼時候能預測下一次黃石火山噴發?黃石超級火山上一次噴發是在66.4萬年前,但科學家仍然認為它值得持續監測。黃石火山噴發:上次噴發是在66.4萬年前。黃石國家公園的三次噴發似乎是在210萬年前開始的60萬到70萬年間發生的。
  • 人類祖先剛出現在地球上時,銀河系發生了一次巨大爆炸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衝擊到了20萬光年之外的地方,或許路過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也經受了一場被「擊落」的考驗。 這是雪梨大學和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ICRAR)天體物理學家喬斯·布蘭德·霍索恩領導的一項研究,即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2013年,霍索恩的團隊就發現了銀河系歷史上發生的這次重大事件,並將其命名為BH2013,但當時的估計是發生在100萬年前。
  • 人類祖先剛出現在地球上時,銀河系發生了一次巨大爆炸!
    大約350萬年前,當人類祖先和黑猩猩分道揚鑣,正式作為人類這一支演化到南方古猿的時候,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心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爆炸產生的能量衝擊到了20萬光年之外的地方,或許路過的大小麥哲倫星系也經受了一場被「
  • 350年前,銀河系發生了一次星際災難,製造出一種罕見物質
    350年有多長?對於人類來說,這可能是一個王朝的興衰史,但對於宇宙來說,它只不過是一瞬間。天文學家最近對350年前發生的一次星際事件產生了濃厚興趣。鋁26是一种放射性的物質,在銀河系當中,鋁26的含量相當於2個太陽的質量,科學家一直不清楚銀河系裡的鋁26是如何產生的,狐狸座CK的殘留物質似乎印證了鋁26的來源。超新星爆發就是指兩顆恆星相撞到一起發生的合併事件。在極高溫高壓的情況下,超新星爆發會製造大量的重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甚至包括金和鉑金。
  • 最新發現的一次大滅絕事件
    在我們現在所知的加拿大西海岸,發生了一系列的劇烈火山噴發事件。巨型火山的噴發將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釋放到大氣中,導致了大規模的全球變暖。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是一次改變全球的大滅絕事件,它導致許多具有優勢的四足動物滅絕,同時預示著恐龍的黎明即將到來。
  • 黃石火山噴發!大型「熱液爆炸」多久爆發一次?
    黃石火山的熱液特徵和間歇泉經常破裂,但主要的熱水噴發多久發生一次?黃石火山爆發的潛在威脅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但熱液噴發是一個更常見和更大的風險。在黃石國家公園的邊界,大約有500個間歇泉和大約10000個熱液地貌。
  • 銀河系中心的能量「大氣泡」產生的原因新解,最全的分析解釋
    銀河系中心的能量大氣泡效果圖銀河系中心的能量大氣泡效果圖多年以後,現在有兩種解釋:一、銀河系中心黑洞吞噬外來小星系的黑洞,黑洞兼併導致的噴發。二、五花八門的解釋,包括上帝之手或者至今不明原因。由於筆者不支持,略過。實際的觀測結果是什麼樣呢?
  • 中國LAMOST巡天發現銀河系「外來移民」化學證據
    這一被天文學家形象稱為確認是銀河系「外來移民」的恆星,是國際上首次在銀河系中發現的低鎂重元素超豐恆星。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成果論文通訊作者趙剛研究員發布成果。 孫自法 攝趙剛介紹說,研究團隊利用LAMOST現已突破千萬量級的光譜巡天數據,在銀河系暈(銀暈)中發現了一顆快中子俘獲過程元素(包括銪、鈾、金等)含量超高的特殊恆星,其化學成分明顯異於銀河系的暈族恆星,卻與銀河系近鄰矮星系中的恆星極為相似。
  • 銀河系中心的「泡泡」與黑洞有關嗎?是誰在吹糖人?
    x多鏡望遠鏡繪製創建了銀河系核心地區的x射線圖,顯示出銀河系中心正長出兩個長達500光年的煙囪和兩個圓形突出物。科學家們從未在其他星系觀測到這些奇異結構,也不了解其起源。雖然觀察到過黑洞的伽馬射線噴流,但大多數都是直線噴流。黑洞噴流的模型也沒有泡泡狀的。但科學家們又確信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還說這個黑洞在近600萬年前吞噬了一些天體,然後打了一個嗝,以每小時320萬公裡的速度噴出了相當於200萬顆太陽質量的氣體物質。
  • 超大黑洞爆炸,威力僅次宇宙大爆炸,爆炸中心可容下15個銀河系!
    若按照質量劃分的話,黑洞在理論上有「超大質量黑洞、中等質量黑洞、恆星黑洞、量子黑洞」這4種類型,而宇宙裡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學界已確認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而其作用就像是星系的引擎,為整個星系提供動力,往往坐落在每個星系的中心,質量介於太陽的數百萬~上百億倍。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地球生物就會迎來一次大滅絕
    在近日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每隔2700萬年前左右,陸地生物就會迎來一場大滅絕,而且這個研究周期,也與此前研究者發現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周期相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每隔2700萬年一場大滅絕?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地球生物就會迎來一次大滅絕
    在近日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每隔2700萬年前左右,陸地生物就會迎來一場大滅絕,而且這個研究周期,也與此前研究者發現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周期相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看到銀河系黑洞耀斑的天文學家認為古代外星人也看到了它
    銀河系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活躍很多。在大約350萬年前的地球上,人類的遠古祖先開始出現在非洲大陸。與此同時,天空充滿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爆發耀斑的輻射。研究小組設法觀察的是正在逐漸消失的爆發殘餘物,在350萬年前發生爆炸時,這些殘餘物非常明亮。
  • 科學辯論解決不了科學問題,唯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獲得關鍵證據
    然而,科學的爭論總是在發生,儘管它們從來沒有解決過任何問題。唯一科學上有效的解決辦法是獲得關鍵證據:我們都需要記住這一點。圖註:希伯·柯蒂斯(L)和哈洛·沙普利(R)提出了關於螺旋星雲性質的立場,柯蒂斯主張銀河系起源,而沙普利主張原恆星系起源。
  • 我們所見過的速度最快的恆星,從銀河系中心疾馳而出的奇特的恆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主序星,這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中發現的速度最快的主序星。它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1700公裡/秒的速度在銀河系中飛馳,並且正在遠離銀河系中心。
  • 銀河系中心為什麼很亮,那是什麼,現在知道了
    通過研究人員對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進行研究,觀測到周期性增亮的現象,是一種閃爆(閃爆,就是當易燃氣體在一個空氣不流通的空間裡,聚集到一定濃度後,一旦遇到明火或電火花就會立刻燃燒膨脹發生爆炸)釋放,每天持續大約25至35分鐘,這說明銀河系黑洞處於一種新的狀態中。我們知道黑洞的強大引力場也會導致空間扭曲,形成引力透鏡(引力透鏡是指引力場源對位於其後的天體發出的電磁輻射所產生的會聚或多重成像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