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竟然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一顆花生米?

2020-11-2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于格致論道講壇 ,作者SELF格致論道講壇

格致論道講壇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的科學文化講壇,每月一期線下活動,分享科技文化新知、觀點和思想!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的這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因為我們生活在銀河系裡,我們反而很難看到銀河系的全貌。」

沈俊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星系動力學團組首席研究員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銀河系的一些事情。

這是一張星空的照片。

我想請問各位,有誰真的看到過銀河?

好像非常少,這也很正常,但如果我們到附近的高山上去看,星空是非常漂亮的。

銀河就是圖片裡這條明暗交錯的暗帶,銀河系就是太陽所在的星系。

太陽和其他的恆星,並不是均勻分布在整個宇宙中,而是成為一個一個的集體,再分布在整個宇宙中。

就像人類並不是均勻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上,我們集中居住在城市裡,城市之間的地帶人非常少。

我們剛才說銀河系就是圖片中的這條暗帶,這些不在這條暗帶裡邊的恆星,屬不屬於銀河系?

其實這些星星離我們都非常近,都屬於銀河系。

如果我們把銀河系想像成一個盤子,所有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星星都在圖中這個小紅圈裡邊。

所以我們就會覺得這些銀河系內的恆星好像是分布在四面八方,但其實它們都在銀河系裡邊。

這是另外一張非常漂亮的星空,是在智利5000米的高山上拍攝的,那是世界上最好的觀測臺址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照片中除了繁星點點,還有一些其他的天體。

在人類學會使用望遠鏡之後,我們對這些天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仙女座大星雲、M33星雲。還有其他的一些天體,比如說球狀星團,非常漂亮,它是1萬顆恆星聚集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形成的。

那麼這些天體(星雲和星團)在銀河系之內嗎?

我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留在後邊。

思想晚餐

已完成:20% //////////

銀河系是什麼樣子

我們生活在銀河系裡,很自然地,我們想知道銀河系的全貌是什麼樣子。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的這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因為我們生活在銀河系裡,我們反而很難看到銀河系的全貌。

也許有人就想,我們造一艘宇宙飛船,飛出整個銀河系,我們不就能看到它的全貌了嗎?

現在人類造出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飛行器叫做旅行者一號,它現在的運行速度是6萬公裡每小時。

我們知道中國的高鐵最高速度是300-350公裡/小時,這種宇宙飛船比我們的高鐵快200倍。

如果我們乘坐旅行者一號飛出銀河系,大家猜猜要多長時間?

5000萬年!

我們人類只有五千年有文字的歷史,顯然這是天方夜譚,我們不可能飛出銀河系去看銀河系的全貌。

但我們依然可以問這些問題,銀河系真實的模樣是什麼樣子?銀河系是不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銀河系會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天文學家一直也在追問這些問題的答案。

大約250年前,英國的天文學家赫歇爾首次勾勒出了銀河系的大小。

在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認為太陽在銀河系的中心附近,銀河系是一個扁平狀的結構,它的直徑是6400光年,厚度是1300光年。

又過了一百多年,美國的著名科學家夏普利通過研究球狀星團的空間分布,發現太陽其實並不在銀河系中心,推翻了有500年歷史的日心說,這是我們人類認知宇宙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飛躍。

這個圖裡有很多小圓圈,每個小圓圈代表1個球狀星團,每個球狀星團內包含了1萬到10萬顆恆星,它很亮,所以我們能在很遠的地方看到它。

圖中黃色的小星星代表太陽,當時夏普利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他假設球狀星團就是銀河系的一個子系統,那麼球狀星團的中心就應該是銀河系的中心。

但是通過測量,他發現太陽並不在這些球狀星團的中心,所以他就大膽地推測,太陽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

而且他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我們剛才看到的那些漂亮的旋渦星雲,都在銀河系之內。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科學家都贊同夏普利的觀點。

1920年,美國科學院就爆發了一場關於宇宙尺度的大辯論,一派以夏普利為代表,一派以柯蒂斯為代表。

夏普利這一派認為銀河系非常之大,它就是整個宇宙,旋渦星雲就是處於銀河系內的氣體雲。

另一派的觀點則認為,旋渦星雲在銀河系之外,它們是恆星系統,不是氣體雲,而且每一個星雲就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島宇宙,整個宇宙是由很多銀河系這樣的島宇宙構成。

如果說宇宙是一個大洋,那麼每一個星雲都像銀河系一樣,是一個漂浮在大洋上的島嶼。

思想晚餐

已完成:40% //////////

測量星雲的距離

當時這場論戰並沒有勝利方,主要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觀測設備,我們的科學知識也很欠缺。

那麼請大家想一想,怎麼才能最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假如我們有一把量天尺,可以精確地測量離我們最近的星雲的距離。如果這個距離大於當時已知的銀河系尺度,它們就在銀河系之外,反之就應該在銀河系之內。

那個時候,大家已經開始意識到,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變星,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量天尺。

這種變星叫做造父變星,變星就是這個星星的亮度在天空中發生周期性的明暗變化。

通過測量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我們就可以推出它本身的光度,知道它本身的光度以後,通過和視亮度比較,我們就可以測出距離來。

就好比我們知道一根蠟燭本來是多亮,如果我們看到它很亮,說明它離我們很近,如果看到它很暗,說明它離我們的距離非常遠。

四年之後,哈勃果然在仙女座大星雲發現了這一類造父變星。

哈勃是非常著名的天文學家,現在在地球之外飛行的一個太空望遠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

左邊這個圖就是哈勃正在用望遠鏡進行觀測,他用的是當時剛剛落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虎克2.5米望遠鏡。

有了這個觀天利器,哈勃就非常詳細地研究了仙女座大星雲,他發現其中有很多造父變星。

他假設這些造父變星都屬於仙女座大星雲,就可以通過造父變星的距離推出仙女座大星雲離我們的距離。

他推出這個距離大概是100萬光年,遠遠大於當時已知的銀河系的尺度30萬光年。

所以他就證明了仙女座大星雲在銀河系之外,銀河系並不是整個宇宙。

在哈勃之後,我們逐漸意識到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組元,宇宙中有無數像銀河系一樣的島宇宙星系。

星系還可以被細分為幾類,左邊這張圖是橢圓星系,右邊是旋渦星系,旋渦星系像一個盤子一樣,這是從正面看過去的樣子,它有很漂亮的旋臂結構。

旋渦星系又可以被細分為兩類,一類叫做正常的旋渦星系,另一類叫做棒狀旋渦星系。

那我們的銀河系屬於哪一類星系?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重新檢視一下在可見光波段我們看到的銀河系。

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上有很多暗帶,這些暗帶為什麼是暗的?

因為銀河系中有很多塵埃,塵埃會遮擋我們的視線,就像霧霾一樣,塵埃背後的這些東西被塵埃擋住,在天空上顯現出來是暗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去紅外波段看一看,這是在紅外波段看到的銀河系。

紅外波段的光的波長比可見光要長,所以這些光可以穿透塵埃,讓我們看到背後的恆星,於是這些暗帶都消失了。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扁的盤狀結構,所以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

另外我們會注意到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很亮的東西,這個物體叫做核球,大約有1/3的恆星都位於這個核球,所以它非常重要。

這是我們從側面看到的銀河系,那麼銀河系的正面圖是什麼樣子?

我們前面提到,我們在銀河系之內,很難看到它的全貌,那我們該怎麼辦?

有一個辦法,我給大家做一個類比,假如世界上沒有鏡子,你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但你可以去看一看你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的樣子,推算你自己長什麼樣子。

假如他們有一個鼻子兩隻眼睛,那你可能也是一個鼻子兩隻眼睛。

所以我們可以到銀河系之外去尋找靈感。

這是銀河系的一個兄弟姐妹,叫做UGC 6093。

它是一個旋渦星系,有很漂亮的旋臂,而且中心有一個長條形的棒。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非常亮的中心,叫中心核球。

這個星系的核球和我們銀河系的核球是不是一回事兒?

關於核球,天文學界有個經典理論,他們認為旋渦星系的核球都是在星系併合的過程中產生的。

如果有一大一小兩個星系,大的會把小的吃掉,形成一個更大的旋渦星系,中心形成一個核球。

那麼經典理論也適用於我們的銀河系嗎?

我現在想提醒大家關注這兩點。第一,銀河系中心核球的左邊看起來要比右邊要大一些;第二,這個核球看上去不是我們從側面看到的橢球形結構。

所以我在美國做博士後的時候,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回國以後,我就開展了這個課題的研究。

我們提出了一個假設,也許銀河系的核球並不是星系併合產生的,而是銀盤自發產生的。

為了證實這個假設,我們首先需要做一些公式的推導,然後把我們的理論放到計算機裡,讓計算機模擬每一顆恆星的運動。

最後我們可以構建一個關於銀河系的模型,然後把這個模型和我們現有的觀測相比較,看二者是否符合。

這是我們的一個模型,最開始銀河系是沒有棒的,它是一個圓盤,逐漸地,它會獲得一個旋轉的棒。

這個棒形成之後,大家看側面,銀河系好像有一個波浪形的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飽和以後,中心就變得非常厚。

所以我們認為核球就是側面看到的銀河系的棒。

我們的模型和當時的觀測結果吻合得非常好,左邊的圖是關於核球形態的比較,大家會看到左邊的核球要大一點,右邊的核球要小一點。

因為棒的朝向和我們視線方向有個角度,我們在左邊看到的是棒的近端,在右邊看到的是遠端,所以近端就顯得比遠端大一些。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模型和銀河系的運動學的數據吻合得非常好,我們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些觀測的數據點。

我們的工作也促進了科學界對銀河系的深入理解,這是藝術家根據科學數據繪製的一張銀河系的正面俯視圖,在這幅圖中,下面那個點就是太陽系。

思想晚餐

已完成:70% //////////

銀河系裡的Bar

如果把銀河系比作上海市,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上海的人民廣場,但太陽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太陽在郊外,大概是虹橋機場的位置。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長條形的棒,英文是Bar。

Bar還有一個意思,酒吧,在城市的什麼地方最容易找到酒吧?

城市的中心。

我們的觀點就是我們看到的銀河系的核球,其實就是從側面看到的銀河系的棒。

上圖就是一個典型的銀河酒吧,有很多外星人在喝酒。

什麼東西和酒最搭配?

花生米。

我們竟然真的在銀河系的中心發現了一顆花生米。

我們認為銀河系本來的形狀就是一個類似於花生狀的結構。

左邊這個圖,其實並不是核球在轉,而是我們的視角在轉,給人一種三維的感覺。

而且銀河系中的核球在其他的星系裡也可以看到,最右邊這個圖的左下方,就有一個包含了花生狀核球的星系,它長得非常像花生。

在這個酒吧裡,我們還發現了其他非常有意思的吃的東西。

花生核球裡面,恆星有非常獨特的運行軌道,左邊的圖是恆星的運行軌道,上面是俯視圖,下面是側視圖,從側面看過去,這個恆星的運行軌跡非常像一個香蕉。

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像椒鹽卷餅一樣的恆星軌道。

我們的研究正式發表以後,得到了科學界的很多關注。

出人意料的是,我們的工作竟然也引起了神學界的關注。

一個多倫多大學的天體物理博士,後來致力於從科學發現裡尋找所謂「神創論」的跡象,引用了我們的論文。

但其實他們只看到了我們論文的摘要,其實我們在論文的正文裡明確地寫道,我們的銀河系其實並不是一個獨特的星系。

銀河系從側面看上去,就很像上圖的NGC 4565。

在科學界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的工作得到其他人的引用或評價,我們都會感到非常開心、驕傲,但我們的工作竟然得到了神學界的引用,是一種很尷尬的感覺。

相信大家通過我講的內容,對科學研究的方法有了大概的了解。

科學研究總是先從觀測或實驗事實出發,然後提出假設和模型。

首先,你的理論必須能夠解釋現有的觀測結果,但最重要的是,你的理論還要給出一些我們沒有觀測過的預言,觀測學家再沿著這個方向去觀測、去做實驗。

如果你的預言得到了證實,那麼恭喜你,你的理論通過了新一輪的考驗。

但如果這些預言沒有得到證實,就表明你的模型需要修改,甚至是錯誤的,需要提出一套新的模型。

就像夏普利推翻了日心說,但他也被哈勃證明他的很多觀點是錯誤的。

我們關於銀河系模型做的這些工作,也許過幾年會被其他人證明是錯的,我們的科學研究總是這樣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在研究星系和宇宙的過程中,我總是被一句話打動,「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在於它竟然是可以被理解的」。

我們渺小的人類,只有幾千年有文字的歷史,科學萌芽也僅僅只有幾百年的時間,我們竟然可以了解到這麼多關於宇宙的奧秘,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人吃驚的事情。

來源:格致論道講壇(ID:SELFtalks)

原標題:《我們竟然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一顆花生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們竟然在銀河系的中心,發現了一顆花生米
    又過了一百多年,美國的著名科學家夏普利通過研究球狀星團的空間分布,發現太陽其實並不在銀河系中心但是通過測量,他發現太陽並不在這些球狀星團的中心,所以他就大膽地推測,太陽並不在銀河系的中心。第一,銀河系中心核球的左邊看起來要比右邊要大一些;第二,這個核球看上去不是我們從側面看到的橢球形結構。
  • NASA揭開銀河系中心區域神秘面紗,核球竟然是一顆「花生」?
    神奇的是,銀河系的核球竟然是一顆花生形狀的,「花生」裡的恆星還有獨特的運營軌道……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沈俊太演講實錄:大家好,我是來自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的沈俊太,非常高興來到SELF講壇。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銀河系的一些事情。這是一張星空的照片。
  • 中科院沈俊太帶我們飛出銀河系 看銀河系真正的模樣
    小時候我們都喜歡抬頭仰望星空,深邃的夜空中,繁星點點勾起我們無限的遐想。我們身處銀河系之中,卻有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苦惱。在中科院SELF講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的沈俊太老師帶我們一起「飛」出銀河系,看看銀河系真正的模樣,在銀河酒吧裡,讓我們吃著花生米聽銀河系的故事。
  • 我們在銀河系又發現了一顆古老恆星,幾乎與宇宙同齡!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又發現一顆古老恆星,它距離地球3.5萬光年,是一顆紅巨星,被命名為SMSS J160540.18–144323.1
  • 銀河系中心發光的部分是什麼,是一顆恆星嗎?
    銀河系直徑達到20萬光年,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黑洞不發光也不反光,中心部分怎麼會發光呢?發光的到底是什麼?銀河系中心雖然是不發光的黑洞,但在黑洞外圍附近,有大量的恆星存在,它們圍繞黑洞高速旋轉,同時更幸福,密度非常高,這也是銀河系中心發光的主要原因。銀河系中心恆星的密度很高,而遠離中心的區域恆星密度相對較低! 而在銀河系中心黑洞周圍,亮度更高,如此高的亮度並不是恆星發出的光,而是黑洞在吞噬因為物質的過程中引起的!
  • 銀河系又發現一顆「流氓行星」
    根據科學家的預測,「流氓行星」在宇宙中可能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存在,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流氓行星」的數量可能高達數百億,甚至數萬億之多。日前,科學家就發現了一顆這樣的「流氓行星」。「流氓行星」,並且將該天體的名稱命名為「OGLE-2016-BLG-1928」,這是科學家在一個僅持續了41.5分鐘的引力透鏡事件中發現的。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從古至今,當人類抬起頭仰望星空的時候,看到銀河總會好奇,銀河的中心亮斑究竟是什麼?當人類進入到現代,伴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銀河系的中心或許是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後來,通過觀測,最終確認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主宰一切的神秘黑洞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黑洞類型中,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質量黑洞,無異於是最神秘的天體。它們在各自的星系中主宰著一切,而且即使是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也是太陽質量的上百萬倍。
  • 銀河系中心發現高溫氣體構成的大泡泡
    2020年12月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份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又發現兩個高溫氣體構成的巨型泡泡,上下兩端延伸至接近5萬光年,比以前發現的那兩個費米氣泡(Fermi
  • 《銀河系的中心是什麼?》
    我們生活的地方是地球,而地球又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數以千億計恆星中的一顆。那麼銀河系的中心是什麼呢?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個很亮的球狀,直徑約為兩萬光年,厚一萬光年,這個區域由高密度的恆 星組成,主要是年齡大約在一百億年以上老年的紅色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宣布,天文學家們在緊鄰銀河系中心的區域發現了數十顆龐大而且非常明亮的恆星。
  • 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發現了一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有一顆奇怪的恆星被踢出了銀河系
    因為引力彈弓效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顆黑洞附近的恆星被踢出銀河系的圓盤平面。但現在,至少有一顆被踢飛的恆星並非來自那片區域。http://wx4.sinaimg.cn/large/a1262f29ly1g170zp3gi6g20go0a0b2a.gifumich.edu/Gfycat它是一顆快速移動的恆星,或者也被稱為超高速恆星。
  • 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中心發現吸血鬼恆星
    用綠色圓圈圈出的位於銀河系膨脹區的可能的「吸血鬼」恆星。(圖片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提供)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最近第一次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發現「吸血鬼」恆星,它們從鄰近恆星吸取能量。 科學家曾在銀河的其他部分發現這種名叫藍離散星(blue stragglers)的「吸血鬼」恆星,它們的年齡顯然滯後於其他恆星,它們明顯更熱、更年輕和更藍。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上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尺寸和地球相當
    原本,我們的祖先只能仰望星空,思索宇宙的樣子,隨著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宇宙深處的景象,宇宙之大超乎想像。曾經,我們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地心說」,後來發現,我們地球其實是環繞太陽運行,其他的行星一般也會環繞其所在的主恆星運行。當然,有一些衛星則會環繞行星運轉,就像月球環繞我們地球運轉等。
  • 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卡爾詹斯基過去30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黑洞,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他的發現將會推翻我們對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所有概念。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 4000 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 2-40 倍(一顆木星相當於 300 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我們所見過的速度最快的恆星,從銀河系中心疾馳而出的奇特的恆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主序星,這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中發現的速度最快的主序星。它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1700公裡/秒的速度在銀河系中飛馳,並且正在遠離銀河系中心。
  • 科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飛越銀河系
    據外媒BGR報導, 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移動的恆星。 這顆白矮星被認為已經部分爆炸,使恆星的剩餘物質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飛行。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英裡左右。天文學家認為. 事實上,這顆白矮星似乎經歷了一次 「部分超新星」事件,這導致它被猛烈地拋向我們的銀河系。
  • 中美科學家或發現第一顆銀河系之外的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arXiv.org網站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另一星系中發現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論文闡述了這顆「候選」系外行星的相關研究成果。如果這顆直徑略小於土星的「候選」行星得到確認,將會被命名為「M51-ULS-1b」。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飄蕩的「流浪行星」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報導還稱,銀河系中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流浪行星,科學家表示其數量甚至會多於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報導指出,科學家利用名為「微引力透鏡」的天文現象發現了這顆行星。它因為扭曲了更遙遠恆星的光線而暴露了自己。報導還指出,由此產生的效果非常像一個巨型放大鏡,強化了背景中「源」恆星的光,從而暴露出大型物體的存在。
  • 銀河系中心的亮度,為什麼比周圍要大很多?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頭仰望天空,看見的一條明亮的白色帶橫跨天際,那便是銀河,我們置身於銀河系的太陽系之中,就好比一粒塵埃,更是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已經有150億年的歷史。雖然整個銀河系邊緣地區較為黯淡,但是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則呈現一個非常明亮的區域,亮度遠高於周圍的地方。那麼,銀河系的中心究竟是什麼?為何會有如此高的亮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