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企鵝,我們眼前浮現的是這樣的景象。
提到澳大利亞,大家眼前浮現的是這樣的景象。
加一隻企鵝進去,感覺就有點時空錯亂。
可是澳大利亞真的有企鵝。當然,不是高大神氣的帝企鵝,而是這種矮小呆萌的小企鵝。
這種企鵝叫做神仙小企鵝,又名小藍企鵝,因為他們全身羽毛都是藍色的。他們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小的物種,只有30釐米高,體重1公斤,而且只生活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
大部分小企鵝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菲利普島上,這個島上的企鵝比人還要多(當地人口只有5000人左右)。菲利普島也因這些小企鵝而出名,被稱為企鵝島。去澳大利亞旅遊,一個不可錯過的體驗,就是去菲利普島看這些企鵝歸巢。
每天太陽下山以後,成千上萬的小企鵝都會踏著蹣跚的步履上岸,然後走幾百米的坡路,各自尋找自己的家。此時的小企鵝,就像結伴放學回家的孩子,走著走著,就三三兩兩分手各自回家了。有的小企鵝走高興了,突然想起走過了,趕緊掉轉頭往回走。
可是這樣有趣的企鵝歸巢景象,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差點不幸消失。在上世紀,越來越多的人口遷移到菲利普島,他們帶來了自己的寵物、汽車、垃圾,以及入侵物種紅狐狸,這些都使得小企鵝的數量迅速減少。
到20世紀80年代,島上企鵝的數量足足減少了90%,再不保護就滅絕了,當地政府趕緊行動起來,為企鵝們建造了避難所,並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每晚太陽下山後,企鵝上岸附近的街道被封鎖,沿著企鵝行進路線的停車場也被取消。最終這些措施使得瀕臨滅絕小企鵝增加到3萬多隻,菲利普島也變成世界上第二大小企鵝繁殖地。
不過,小企鵝們的劫難還沒有結束。1998年一次嚴重的石油洩漏事件,再次危及菲利普島上的企鵝。石油會將企鵝羽毛分開,纏結在一起,這樣水就會滲透進來,企鵝們會被凍傷、行動不便,無法捕食最終喪命。
為了保護小企鵝,人們開始行動起來為企鵝織毛衣。企鵝穿上這樣的毛衣後,就不能用嘴梳理身上的羽毛,也不會把石油吞進肚子了。很多老人院的老人們都興致勃勃地加入了這個行動,有的老人足足為小企鵝織了一千多件毛衣。
現在,如果您還想幫助企鵝,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通過企鵝基金會的網站在線領養一隻企鵝。或者是在菲利普島購買一件穿毛衣的企鵝玩偶——有些人們送來的毛衣,因為尺寸不合適或者所用的材質不符合要求,就會跟企鵝玩偶一起賣掉,所得的收入會用來提供給野生動物診所用來保護、救治小企鵝。
看完企鵝歸巢的景象之後,你還可以給遠方的朋友寄張明信片,因為這裡郵局的郵戳,就是小企鵝登陸圖案。
2017年2月2日-2月13日,紀連海老師應博物派之邀前往澳大利亞,其中的一項體驗就是帶領大家去菲利普島上看小企鵝歸巢,想跟紀老師一起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