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在菲利普島上觀看企鵝歸巢。
【環球網綜合報導】很多人都只在海洋館見過一扭一扭走路的企鵝,很少有人在海灘上看到大批企鵝歸巢的壯觀景象。近日,美國《國家地理》網站的報導位於澳大利亞菲利普島上企鵝歸巢的神奇景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小企鵝們回家的場景吧。
企鵝歸巢
遊客通過夜視鏡頭掃視著沙灘,便能看到小企鵝,它在海浪上搖搖擺擺地行走的有趣現象。事實上,這種身高只有1尺的小企鵝種類(小藍企鵝)只有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南部(South Australia)才有,這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鵝品種。
觀賞企鵝的遊客需要從來到墨爾本南邊50英裡的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的西南海岸,才能親眼見證企鵝歸巢。這是80年來吸引當地居民和遊客前來觀看的一大重要原因。
每天太陽下山以後,成千上萬的小企鵝都會踏著蹣跚的步履上岸,然後鑽進沙子裡過夜。一個龐大的企鵝群隱藏在主觀賞區看臺的沙子下,但是從島上一個較為偏遠的沙灘上,通過夜視鏡,以及在月亮、星星光的幫助,您便能夠更近距離的觀看到企鵝。
一度瀕臨滅絕的企鵝
菲利普島海岸邊的金字塔巖石。
然而企鵝歸巢曾經一度瀕臨消失。因為在上世紀,越來越多的人口遷移到菲利普島,他們帶來了自己的寵物、汽車、垃圾和像紅狐狸物種的入侵,都使得小企鵝的數量遞減。
到了20世紀80年代,島上企鵝的數量減少了90%,維多利亞政府啟動了一個項目,即購買棲息地發展區邊上的房子,為鳥類營造一個棲息生活的場所。這是澳大利亞唯一一次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建造避難所。因為如果企鵝滅絕的話會引起眾怒的。
政府和非營利的菲利普島自然公園合作建立了這個避難所,整個社會都合作起來保護企鵝。每晚太陽下山後,街道就被封鎖,沿著企鵝行進路線的停車場也被取消。這些措施使得曾經瀕臨滅絕的物種數量增加到3,2000隻可生育的成年企鵝,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繁殖地。
企鵝保護工作
正在歸巢的小企鵝。
企鵝一隻接著一隻的浮出水面。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島上開展保護研究。小企鵝群逐漸減少,遊客可排成一列縱隊,用微光指引以確保不會不小心踩到企鵝。因為天黑,且企鵝體型又很小,很容易就會踩到它們。
當您抬頭仰望星空時,周圍卻是企鵝們正在步履蹣跚地走向它們的洞穴。不知道這樣的場景發生過多少次,不僅是這80年看到它們的遊客,也許是數千年前,歐洲殖民者入侵前已經存在這幅景象了吧。
儘管在過去幾個世紀裡,企鵝的夜間活動已經改變了很多,觀看它們的活動讓人們能夠窺探到大自然的一部分,這是很多城市居民不能經常看到的。這提醒著人們還有很多真正意義上的野外之地值得我們去探索保護。
不可錯過的美麗景色
駕車從墨爾本到菲利普島僅需90分鐘車程,每天日落後都能看到這壯觀的景象。
儘管很多遊客只在菲利普島待一天,一家名為Outthere的戶外探險旅行社,鼓勵人們多停留幾天,享受島上世界級的衝浪和浮潛,以及參觀威爾遜加國家公園(Wilsons Promontory National Park),這座「未被改變的天堂」。如果您遺憾不能前往,但還想支持保護活動,您可以領養一隻企鵝,遠遠地保護它們。(實習編譯:張文毅 程晨, 審稿:趙小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