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空間的異物、減壓病、太空衣故障…… 太空行走避開這些危險

2020-12-06 光明網

  太空行走,其實就是「出艙活動」,指航天員穿上太空衣走出太空艙活動。太空行走屬於載人航天的一項關鍵技術,是航天員在軌道上安裝大型設備、進行科學實驗、施放衛星、檢查和維修太空飛行器的重要手段。例如,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多年,外國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被認為是家常便飯,尤其國際空間站經常需要航天員出艙從事檢修活動。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出艙進行了太空「行走」,這是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眾所周知,宇宙空間的環境極其惡劣:真空、低溫、輻射,還有高能粒子和飛來飛去的碎片等。這些對於人類來說都是致命的。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執行航天任務之前,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會絞盡腦汁地不斷完善太空衣,航天員也要充分接受如何使用太空衣和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的訓練。

  除了太空環境方面帶來的直接危害,還有哪些危險需要航天員們注意呢?

  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間的異物打中太空衣。這種「打」可不是被路過的流星打中,這裡指的是微流星體以及細小的金屬碎片。微流星體又稱為微隕星、微流星或流星塵,非常小,只是塵埃類的巖石小顆粒;金屬碎片同樣只是小碎片,可能是從太空飛行器等掉落下來的。這些異物儘管只有米粒甚至是塵土大小,但在高速運動下,仍有可能擊穿太空衣,造成漏氣。太空人在太空行走的過程中,必須定時檢查套裝和手套有沒有漏氣。

  第二是減壓病。減壓病又叫潛水病,以前潛水艇的船員容易得這種疾病。走出太空艙,由於是從氣壓正常的太空艙到真空環境的過程,因此需要減壓。如果減壓不當,在航天員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就會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如果航天員穿太空衣穿得太快,然後直接從事出艙活動,空氣壓力的迅速變化會導致氮氣氣泡在血管中擴張,引起劇烈疼痛、抽筋甚至癱瘓或死亡。

  還有一個危險來自太空衣本身。儘管太空衣帶有空調系統,但航天員穿上衣服活動時真的是又悶又熱,特別是連續的太空行走通常持續好幾個小時。因此,地面控制人員會隨時監視航天員的生命體徵,確保他們有規律地呼吸,不要過熱和昏倒。而且也要謹防太空衣本身發生故障,在義大利航天員的某次太空行走中,太空衣頭盔竟然開始充水,地面控制人員立即終止了他的太空行走。當回到氣閘艙,取下頭盔時,發現頭盔已經注入了多達0.5升的水。

  此外,意外「飄走」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即太空的「走失事件」。航天員處於失重狀態,宇宙廣闊無際,儘管太空衣是有繩子連在空間站或者其他太空飛行器上,但航天員還是有意外飄走的可能。為了以防萬一,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太空人配置的每件太空衣都有一個小型噴氣包,當發生意外時,航天員可以用它飛回艙體。王 錚

[責任編輯:肖春芳]

相關焦點

  • 美國太空行走太空人 報告太空衣頭盔漏水
    原標題:美國太空行走太空人 報告太空衣頭盔漏水  新華社電 兩名美國太空人25日走出國際空間站,實施一周內的第二次太空行走。當天的太空作業一切順利,但太空人特裡·弗茨返回空間站後卻發現頭盔出現少量水滴,美國太空衣的安全性問題又一次浮出水面。
  • 推遲幾個月後,均碼太空衣終於到位,人類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完成
    據媒體報導,美國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和傑西卡·梅爾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第4次太空行走。據悉,儘管共有15位女性太空人完成了太空行走,但每次都由男性太空人陪同,幾個月前美國宇航局取消了全女性太空人的太空行走計劃,是由於缺少合適的太空衣。後來NASA發布了兩套最新太空人服,將適合所有體型太空人。所以,這一計劃又被提上日程。
  • 太空行走中,太空衣突然出現問題……
    在太空行走中,如果太空衣突然出現問題會怎樣?以下是幾個真實發生的案列。在出倉後的12分鐘內,太空衣已經膨脹到無法再回到太空飛行器中,於是他急中生智通過一個閥門釋放了一些太空衣中的氧氣,使太空衣收縮才得以重新進入太空飛行器,完成了人類首次出倉活動的壯舉。盧卡帕米塔諾,2013年在一次日常的出倉活動中,帕米塔諾突然感覺到脖子後面有水。
  • 太空人在宇宙空間不穿太空衣會怎樣?科學家的答案令人驚訝!
    太空衣無論是在科幻片還是現實生活中,進入外太空的人類都會穿上太空衣。太空衣不僅能夠提供太空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氣,還能防止太空人不被宇宙射線傷害,保持太空人的體溫等!如果在太空人在宇宙空間不穿太空衣會怎樣?我們知道,宇宙空間的溫度非常低,基本可以達到零下273度的絕對零度,如果太空人不穿太空衣,豈不是很快就被凍死了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二代艙外太空衣
    他移動時,不得不與太空衣的內部壓力對抗,太空衣的內壓使彎曲時產生阻力。他想休息也不行,細微的動作都會產生一股反向的推力,他要花大量的力氣來抵抗這些運動。這種現象在懷特進行簡單艙外活動時曾產生過一些小麻煩,而這小麻煩還在繼續。雙子星座11號的一次交會飛行任務發生了十分類似的情況。太空人戈登一路向前,像騎馬一樣跨在阿金納上。「騎上去,牛仔」他的搭檔康拉德鼓勵道。
  • NASA再現嚴重太空服事故 太空衣頭盔進水太空人吹漣漪
    法新社報導,美國空間站上周表示,工程師正在關注太空衣重現故障問題,如水及冷凝液積攢,導致太空衣溫控系統部分發生故障。如今維爾特斯沒有緊急危險,一件新的太空衣正被傳送至太空給維爾特斯。 相關資料: 2013年,義大利籍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曾在博客發文,回憶7月太空行走時突遇太空衣頭盔進水,打溼眼睛耳朵鼻子,險些被「淹死」一事。當時,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米塔諾正和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塞迪一起執行一次時長約6.5小時的太空行走任務。
  • 我在太空「補衣服」:太空人修復漏水太空衣(圖)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援引美國宇航局通報稱,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修復了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的艙外太空衣,此前這件太空衣在太空行走之後發現積水。此前,帕爾米塔諾在12月2日執行了太空行走任務,修理阿爾法磁譜儀2(AMS-02)。任務結束後,ISS乘組觀察到,他的艙外太空衣套裝(EMU 3004)有約10毫升的積水。
  • 美太空衣頭盔「漏水」 險些「淹死」太空人
    航天局說,美國太空人裡克·馬斯特拉基奧當天在完成持續大約5.5小時太空行走、進入空間站氣閥後發現,身上太空衣的除溼系統出現問題。  航天局在聲明中說,結束太空行走、回到氣閥重新加壓過程中,馬斯特拉基奧的太空衣出現故障,這件太空衣可能下次無法進行太空作業。  這並非美制太空衣今年首次出現問題。
  • 人類在太空中不穿太空衣,真的會爆炸嗎?來了解一下吧!
    人類在太空中不穿太空衣,真的會爆炸嗎?來了解一下吧!哈嘍大家好!很開心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我們曾經仰望星空,思考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你有沒有想像過太空是什麼樣子的?太空是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大氣層空間以外的整個空間。太空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神秘的探索,太空也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嚮往。據統計,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中,共有22名太空人在航天事故中犧牲,我們都知道在太空中必須要穿戴太空衣,如果不穿太空衣或者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話,人會怎樣呢?
  • NASA公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 百年來太空衣有了多大突
    在NASA發布會現場,一位NASA女性工程師身穿xEMU進行演示,能輕鬆完成行走、上肢大幅度旋轉、深蹲、撿拾物品等活動。回想50年前,阿波羅號太空人在月球漫步時必須以「兔子跳」的方式行走,並且途中還因撿拾掉落的設備而摔倒,而現在這一套的靈活性是前所未有的。xEMU太空衣採用模塊化設計,頭盔、上身、下身和冷卻服等部分都可以局部更換,以完成不同的任務。
  • 53 年前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太空人三次都差點丟了命
    影片中,任務專家瑞恩·斯通與太空人馬特·科瓦斯基穿著艙外航天服,在太空梭外面獨立活動,對「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維修。在現實中,中文語境裡習慣上把艙外活動稱為「太空行走」,這種操作同樣是太空飛行中非常重要的操作:修理、釋放、回收、安裝等等一系列精細的活動,需要人手親自操作,太空人出艙活動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 太空漫步太危險?這裡有件「一鍵回艙」太空衣
    自從前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1965年走出 「上升」2號飛船,成功實現人類第一次太空出艙活動以來,人類已經完成了200多次的太空行走,出艙活動的航天員也達到了數百人次。太空人的出艙活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身系安全帶,在太空艙的幾米範圍內活動;另一種則是背一個可控制的噴氣背包或者穿艙外活動救援輕便服,活動範圍也能達到近百米。太空漫步聽起來非常詩意,但對太空人來說如何保證在艙外行走不迷失方向,尤其是保證他們在不依靠安全帶且艙外的氧氣供應還有限的情況下安全回艙,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 太空人太空行走頭盔進水沒過雙眼會怎樣?
    25日,一名美國太空人在完成6個多小時的太空行走任務後發現自己的宇航頭盔裡有積水,引發了人們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衣缺陷的關注。據悉,該太空人名叫特裡·維爾特斯。維爾特斯返回探索號氣閘艙進行重新加壓後,歐洲空間站太空人薩曼莎·克裡斯託福裡蒂告訴位於美國休斯敦的NASA指揮中心稱:「維爾特斯宇航頭盔裡的水積於頭盔前部,水位已高於眼睛,積水直徑約3英寸。如今維爾特斯沒有緊急危險。」NASA電視臺播放了維爾特斯的現場直播畫面,畫面中維爾特斯正在頭盔中微笑,還吹起層層漣漪,隨後他在克裡斯託福裡蒂的幫助下摘下了頭盔。
  • 太空人頭盔進水:今年第一次太空行走中途叫停
    太空人KOPRA報告說自己的頭盔裡被水泡了,而且水是冰冷的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消息,今年第一次太空行走被緊急叫停
  • 太空中危險無處不在,人類不穿太空衣暴露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
    太空中危險無處不在,人類不穿太空衣暴露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早在將近400年前就有人提出登月計劃了,然而那個時候的科技不夠發達,人類對於太空都還不了解,所以那時候的科學家也沒有考慮過在太空中的防護問題,人類直接暴露在太空中會如何,也沒人能夠想到。那麼,如果太空人在沒有穿太空衣的情況下,不小心被吸入了太空中或發生什麼?
  • 揭秘神七七大看點 3000萬航天服助太空漫步(圖)
    本次「神七」將有3名航天員一起升上太空。太空飛船不是小公共,增加一名航天員不是增加一個座位那麼簡單。沒有充分準備將會給航天員造成危險。  1971年6月,前蘇聯曾經在聯盟11號太空船上多塞進一名航天員,只為在美國之前先達到3人登上太空的目標。這種冒險導致返回階段,由於艙內空間狹窄航天員無法穿著艙內太空衣。
  • 現實版地心引力:美太空人平安夜太空行走 被贊「最好的聖誕禮物」
    國際空間站冷卻系統和所有設備隨之恢復運轉12月11日,國際空間站電力系統所依賴的外部大型冷卻循環系統發生故障。檢查發現兩個氨氣泵中的一個停止工作。儘管空間站上6名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但需關閉一切不必要的設備,暫停一些科學實驗,以減輕冷卻系統的負擔。軌道科學公司發射第一艘「天鵝座」貨運飛船的任務也被迫推遲。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想像一下,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你需要修煉怎樣的神功來保護自己?天外飛仙鐵布衫。太空人的鐵布衫就是他們的太空衣。於是,太空行走——艙外活動放在了美蘇議事日程的首位,艙外航天服出現。這時列昂諾夫打開艙蓋,邁入太空。他在太空行走了12分9秒,在行走的過程中,他甚至還完成了空翻等幾個體操動作、在照相機前扮個鬼臉。不過,就是這簡單的體操動作,給列昂諾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他就像花樣滑冰者一樣自轉起來,這導致他被「臍帶」(從太空衣腹部伸出的與飛船相連的供氧軟管)纏住。儘管如此,為了體現蘇聯人的強大,他還是非常職業的例行公事說了下面一段話:「無限廣闊的太空在我面前展開,美的難以形容。
  • 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行走的「太空飛船」:解密航天服的前世今生  從「神五」到「神十一」  從出徵到返回,從艙內到艙外……  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服裝  始終伴隨著每一名航天員  保障著航天員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展示著航天員隊伍的良好形象  本次讓我們走近航天員系列服裝
  • NASA 發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計劃 2024 年重返月球
    昨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新一代的太空衣,並披露了這套太空衣的技術細節,計劃在 2024 年讓太空人身穿這套全新設計的太空衣登上月球。這套太空衣的簡稱「xEMU」,靈感來自於 1969 年阿波羅登月的「探索艙外機動裝置」(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