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漫步太危險?這裡有件「一鍵回艙」太空衣

2021-01-15 36氪

自從前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1965年走出 「上升」2號飛船,成功實現人類第一次太空出艙活動以來,人類已經完成了200多次的太空行走,出艙活動的航天員也達到了數百人次。

太空人的出艙活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身系安全帶,在太空艙的幾米範圍內活動;另一種則是背一個可控制的噴氣背包或者穿艙外活動救援輕便服,活動範圍也能達到近百米。

太空漫步聽起來非常詩意,但對太空人來說如何保證在艙外行走不迷失方向,尤其是保證他們在不依靠安全帶且艙外的氧氣供應還有限的情況下安全回艙,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2013年,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Luca Parmitano)在進行常規的太空行走時,頭盔就突然出現了充水狀況。根據報告,帕爾米塔諾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開始慢慢地充水,模糊了他的視線並抑制了呼吸能力。

幸運的是,帕爾米塔諾在溺水時刻保持了冷靜,並及時通過觸摸和訓練記憶回到了氣閘艙。氣閘艙是載人太空飛行器中供航天員進入太空或由太空返回用的氣密性裝置。

太空行走具有潛在的致命性,但目前的宇航裝備應對危急情況的能力卻十分有限。美國的太空衣備有一個小型噴氣背包SAFER,但這種「救生衣」的燃料非常有限,如果太空人在行走時失去意識,就無法遙控啟動這個系統。

而美國前沿科技探索公司德雷珀實驗室(Draper)的一項新專利有可能為執行出艙活動的太空人提供一條生命線。

他們最近申請了一項關於太空服的新專利,即在太空衣上設計一個具有「自我返回功能」的按鈕,可以自動導航,將已經不受控制、漂泊在外的太空人送回到氣閘艙內。

那這個「一鍵回城」應急裝置是如何工作的呢?

基於理論設計,太空服會有一套傳感器來跟蹤確定太空人與太空飛行器的相對位置。由於GPS在太空上並不完全可行,因此可以使用星形跟蹤或視覺導航來獲取方位。

理想情況下,這個系統可以採用直接的手動系統,也可以通過遠程進行連接,允許艙內或在地面的其他成員檢索出艙太空人的位置。

但德雷珀希望這個「回家」系統的推進器未來可以是自動觸發的,還能結合內置顯示器來給太空人感應提示,指導他們回家。

據Digitaltrends介紹,這種太空服可以在頭盔內顯示方向線索,甚至在太空人視力受損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逐步定向的音頻指示和觸覺反饋。

目前,德雷珀的這個想法還只是一個專利,不能保證很快就能應用在太空服上。真正設計起來的話要考慮出艙太空人生存的條件,包括氧氣水平以及可用於觸發該系統的燃料。

不過NASA一直都很支持Draper對於推進航天服科技的研究。並且Draper表示,這不僅僅是和太空相關,而且還可以應用在諸如高空跳傘等很多應急領域。以及人類未來移民火星的路上,德雷珀的這件太空服或許會幫到不少忙。

相關焦點

  • 苗圃體驗太空艙 穿太空衣過「太空漫步」隱
    苗圃體驗太空艙 穿太空衣過「太空漫步」隱 苗圃穿太空衣體驗太空行走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於是,太空行走——艙外活動放在了美蘇議事日程的首位,艙外航天服出現。更為嚴重的是,列昂諾夫身著的「金鷹」艙外太空衣有90kg重,他的太空衣內壓力過高,使其呈剛性,在出艙的過程中整個隆起,就像膨脹的氣球,導致屈腿彎臂這樣簡單的動作執行起來都非常困難。當他試圖回到氣閘艙時,也無法屈腿爬回去。他的心率一下達到了每分鐘190次,呼吸的頻率增加一倍,體溫上升到38℃。他對著話筒向別利亞耶夫失聲喊道:「我回不去了!」
  • 宇宙空間的異物、減壓病、太空衣故障…… 太空行走避開這些危險
    除了太空環境方面帶來的直接危害,還有哪些危險需要航天員們注意呢?  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間的異物打中太空衣。這種「打」可不是被路過的流星打中,這裡指的是微流星體以及細小的金屬碎片。微流星體又稱為微隕星、微流星或流星塵,非常小,只是塵埃類的巖石小顆粒;金屬碎片同樣只是小碎片,可能是從太空飛行器等掉落下來的。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二代艙外太空衣
    和所有太空人一樣,塞爾南體格強壯,精力旺盛,但是艙外活動的勞累對他來說還是不堪負重,塞爾南在艙外活動後,沉重地喘著粗氣,渾身冒汗,太空衣都溼透了,由於太空衣內溼度高的無法處理,他的頭盔面罩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水汽,擋住了他的視線,而且太空衣溫度過高,按計劃,他的艙外活動時間是3小時,但是2小時就達到了極限。他的心跳達到了每分鐘180次。發生了什麼事呢?是什麼讓強健的太空人如此疲憊?
  • NASA公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 百年來太空衣有了多大突
    圖中左側的太空衣被稱為「艙外探索機動裝置」(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簡稱 xEMU。這是太空人在艙外活動的裝備,NASA形容它為「個性化的迷你太空艙」。新一代太空衣的功能升級主要都集中在xEMU身上。
  • 揭秘神七七大看點 3000萬航天服助太空漫步(圖)
    本次「神七」將有3名航天員一起升上太空。太空飛船不是小公共,增加一名航天員不是增加一個座位那麼簡單。沒有充分準備將會給航天員造成危險。  1971年6月,前蘇聯曾經在聯盟11號太空船上多塞進一名航天員,只為在美國之前先達到3人登上太空的目標。這種冒險導致返回階段,由於艙內空間狹窄航天員無法穿著艙內太空衣。
  • 79秒丨因太空衣不合身!NASA取消史上首次全女性團隊太空漫步計劃
    ,取消原定於3月29日的女太空人McClain和Koch組隊進行的太空漫步以及更換電池任務。&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如果此任務成行,這本是史上首次由全女性太空人組隊完成的太空漫步。要知道,此前一直都是男男組隊或是男女搭配。
  • 人類太空行走第一人,自己回憶出艙後一直在旋轉,還差點回不了艙
    列昂諾夫即將執行歷史性的任務——太空行走。通過電視直播,全世界的觀眾有機會可以看到這精彩一幕。艙門緩緩打開,列昂諾夫身穿太空衣,先是探出了腦袋和肩膀,緊接著整個身體都飄了出去。列昂諾夫向觀眾們揮了揮手,做了幾個「優美」的翻轉動作,成為太空漫步第一人。
  •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由於某些意外回不了空間站,死後屍體會如何?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由於某些意外回不了空間站,死後屍體會如何?大家好,歡迎觀看本期內容。隨著科技的發展迅速,小夥伴們對神秘太空的興趣越來越廣泛,不斷的思索太空中的各種奧秘,最近就有朋友提到一個奇怪的想法:如果一個太空人由於意外,安全繩脫落,搭救措施無效,眼睜睜的看著這位太空人飄離空間站,那麼這位太空人將會面臨什麼呢?
  • 人類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漫步結束,在太空中行走是啥感覺
    麥克雷在地面訓練時大尺寸、中尺寸的太空衣都是可以的,但在此前的一次太空漫步中,麥克雷發現最合適的還是中等尺寸的太空衣。不巧的是,那會兒國際空間站只有一套中等尺寸太空衣適用,NASA只能無奈宣布取消那次太空漫步。許多網友認為這個理由「太可笑」,有推特網友稱「如果我們能登陸月球,我們當然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吧」。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則直接表示,「再做一套吧!」
  • 太空中危險無處不在,人類不穿太空衣暴露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
    太空中危險無處不在,人類不穿太空衣暴露在太空中,會發生什麼?早在將近400年前就有人提出登月計劃了,然而那個時候的科技不夠發達,人類對於太空都還不了解,所以那時候的科學家也沒有考慮過在太空中的防護問題,人類直接暴露在太空中會如何,也沒人能夠想到。那麼,如果太空人在沒有穿太空衣的情況下,不小心被吸入了太空中或發生什麼?
  • 太空的漫步體驗有多糟糕?你甚至不能撓痒痒!
    太空衣有分幾種,其中最熟知的是EMU,【太空艙外移動裝置】,也就是你在照片,電視節目,電影中所見過的白色太空衣。看起來很笨重,但藏在衣服底下的東西,遠比你第一眼見到它的多。由於宇宙的惡劣環境,每件好的太空衣必須能滿足太空人日常所需,以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
  • Space X公司太空衣獲太空人五星好評,或開創太空衣設計新方向
    【ALENG 自媒體】6月10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 X太空探索公司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不僅開創了私人公司載人航天發射的新紀元,甚至在太空衣的設計製作方面,也引領了時尚,而且很可能從此改變了傳統太空衣設計製造的新方向。
  • 如果太空人掉入太空,沒有穿太空衣會怎麼樣?科學家給出答案
    雖然我們平時對宇宙的了解就是空曠,很大,但是宇宙中也是存在很多危險,除了很多小行星的威脅之外,還有各種宇宙輻射,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也是要穿上太空衣才可以的,那麼有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太空人不小心掉進宇宙中,而且身上沒有穿太空衣會怎麼樣,對此科學家認為,太空是一個真空的環境,它不像地球一樣,有空氣的存在,還有大氣壓,事實上每一個大氣層的星球都有壓強的存在,地球自然也是一樣的
  • 我在太空「補衣服」:太空人修復漏水太空衣(圖)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援引美國宇航局通報稱,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修復了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的艙外太空衣,此前這件太空衣在太空行走之後發現積水。此前,帕爾米塔諾在12月2日執行了太空行走任務,修理阿爾法磁譜儀2(AMS-02)。任務結束後,ISS乘組觀察到,他的艙外太空衣套裝(EMU 3004)有約10毫升的積水。
  • 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之太空衣的變遷
    今年恰逢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是人類進入太空活動後極為重要的成就。而自人類進入太空以來,作為保護自身的最強護甲,太空衣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原始太空服到2019年劍指火星的技術進步,我們能夠看到太空服的進化以及將來會發生什麼。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漫步」的裡程碑。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 NASA 發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計劃 2024 年重返月球
    昨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新一代的太空衣,並披露了這套太空衣的技術細節,計劃在 2024 年讓太空人身穿這套全新設計的太空衣登上月球。這套太空衣的簡稱「xEMU」,靈感來自於 1969 年阿波羅登月的「探索艙外機動裝置」(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
  • 太空漫步,酷不酷?
    想像一下那個場景://////////航天員慢慢地爬到窗外,緩緩地在太空中飄浮,同時輕鬆地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簡直就是一個大寫的「酷」!然鵝,看來很酷炫的太空漫步,對於航天員來說卻是生死考驗。航天員在太空漫步時,會遇到什麼挑戰?他們又是如何能夠始終勇敢堅定邁出那一步?下面,我就帶大家去探索太空漫步的奧秘 太空漫步另一個說法叫「太空行走」,簡單來講,就是出艙活動。
  • 想去太空麼?不是一次性的那種,認識一下把飛船穿在身上航天服
    美國阿波羅計劃的的太空衣太空衣是保護太空人在太空不受低溫,射線等的侵害並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的保護服。太空衣的表層有阻隔輻射的功用。太空人的體溫則由一套貼身內衣調節,這件內衣布滿水管,水泵不斷把水循環,把太空人身體所發出的熱帶走,而水則由升華器所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