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網際網路創投圈的高頻詞是「最冷的一年」、「風口停了」。社交電商進入洗牌,電商直播高歌猛進。一些人也在疑惑,如何在「寒冬」尋找風口,創造價值?
第一個標準是你能開發出市場接受的新產品和服務,就為客戶為市場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別人沒有做的產品你做出來了,就是創造價值。比如蘋果、微信,都是過去沒有的,這就是能為市場所接受的新的產品和服務,這叫價值創造。
第二個價值創造的方法,是你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從而以更低的價格向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這一另闢蹊徑的價值創造法在今年被運用的爐火純青,引來無數年輕人「嘗鮮」。
一
「價格歧視」背後
免費的午餐不能吃?能吃,還真香!便宜才是硬道理。
回想今年拼多多簡單粗暴的 「百億補貼」策略,一舉將往年618的天貓京東的「貓狗大戰」活生生演變成「貓拼狗大戰」,訂單數超11億筆、GMV(成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300%,其股價水漲船高。
8月時一舉突破400億美元,並在10月份還曾在市值上對京東完成了超越,躋身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前四,成為今年IPO增長最快的黑馬。
最重要的是,三高用戶薅完拼多多的真羊毛「真香」了!
而另一款叫全球購騎士卡的產品從一開始就打著「薅羊毛」旗號的會員制電商平臺,收割了不少既囊中羞澀但又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
免費領、能省錢,被人笑談是因為玩透了「價格歧視」,所以才叫「騎士」卡——玩笑背後,究竟是怎樣的商業洞察和運作模式,才讓騎士卡受到多方青睞?
翻一翻全球購騎士卡的APP就能看出,它主要是把各平臺、各類目的消費權益與優惠進行聚合。模式雖然不算太新,但勝在能有效幫助當下既懶且忙的年輕消費群體快速get想要的優惠。
我個人認為,騎士卡通過與各個品牌官方進行合作,以「批發」的價格集中「採購」拿到優惠後,把它們給到消費者。再通過將吃喝玩樂的權益聚合,讓大家薅起來省時省力。
與多數會員制的手段不同,辦理騎士卡並不要錢,只要出12塊錢的郵費,就能享受幾百項的特權,「限時免費」的招牌引得許多人動心入手。拿到手後去使用各項權益服務,也沒有其他額外的費用,且終身有效。
網上有不少使用過騎士卡的人反饋,只要用上一次,基本這12塊錢的郵費也能賺回來,作為消費者何樂而不為呢?這卡,只要用過,確實還挺香。
二
新消費觀的培育
時間就是金錢,培育新購物習慣。
全球大牌至1折起、熱門視頻會員充值5折起……打開騎士卡APP主頁,映入眼帘的數字足夠刺激,但也招來不少質疑:雖然號稱有著200項特權,但從騎士卡平臺是否就能享受全網最低價呢?
想要找到最心儀的價格,不費點時間精力去搜索比較恐怕很難。快生活節奏的當下,能有多少人錙銖必較地去搞定每一筆支出的最優解呢?拼團,隨機性大;滿減,一不留神就買多了;看電商直播間,時間久、還有可能搶不上;社群裡等撿漏信息,一不留神就刷屏幾百條。
從這點來看,全球購騎士卡在這一點上倒是給出了不錯的選擇,種類齊全、貼近生活需求,豐富的信息資源集合分類,點開即可。在洞察年輕人消費行為基礎上,騎士卡似乎更希望培育新消費習慣、創造新消費選擇。
類似於一站式體驗,在消費前置環節讓他們形成規劃、有的放矢,並在實際消費中獲得良好體驗,長此以往塑造理性消費觀。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便是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花銷。
三
「三方共贏」的消費升級
盈利靠「三贏」?多維度權益提高復購率
消費者用上全球購騎士卡真香了,那麼商家呢?為什麼全球購騎士卡的APP上能聚合如此多的商家?
這是一個聰明的「三贏」玩法:消費者獲得優惠、商家獲得訂單、全球購騎士卡則獲得了用戶。
「價格歧視」並不是一個玩笑,在這裡則是一個實打實被應用其中的嚴肅道理:「歧視」可以理解為差異化對待,同樣的產品對於不同消費水平的人來說,可以設置不同的價格。通過最大限度包攬不同消費水平的人群,使得利潤最大化。
騎士卡通過與平臺上聚合多個商家的合作,將商家的營銷費用讓利給消費者,調動消費者積極性;商家既提高了銷售額又賺到了本來應該賺的錢,騎士卡也能積沙成塔以小利匯大財,不再只是通過幾個消費爆點去招攬用戶,而是形成長期、穩定的購買關係。
以騎士卡APP上的美團特權優惠為例,這個(下圖)按摩項目店內直接消費原價為268元、美團上的團購價238元,而全球購騎士卡的APP上的美團特權還可享受折上折的優惠,這就是美團在騎士卡上做的「價格歧視」,吸引更多的用戶進行消費。
賺快錢容易,做事業很難;沒有一幫志同道合、技術經驗精神都過硬的人,撐不起來一個想長久發展的平臺。
全球購騎士卡的創業團隊核心成員來自阿里巴巴、騰訊、Uber、滴滴、唯品會等知名企業,網際網路技術和運營經驗應該說比較成熟,如果能始終秉持穩紮穩打的態度還是未來可期的。
最近,全球購騎士卡的熱度頗高,各個平臺上關於它的評論、爭議、肯定和質疑接踵而至。
新興的商業模式在初生期接受審視是常態,現在大家已習慣使用的電子支付、外賣、打車軟體等等,在剛推出時也一樣引發了討論熱潮。
掙脫單一線上形態,渴望打通線上線下全場景消費鏈路的騎士卡或許需要多一點的時間去證明自己,答卷還要交在消費者手中。
幾乎不花成本,就能省時省力薅完羊毛,真的會有普通人錢多到不選這條路嗎?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