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歧視:雙十一的真相

2020-12-0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價格歧視並非一個貶義詞,電商網站上充斥著的各種打折日,雙十一、618等都屬於價格歧視的一種,有了價格歧視才讓經濟條件沒有那麼好的人也可以享受到好商品。本文作者對什麼是價格歧視,在營銷過程中有什麼作用進行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

一、歧視

1. 歧視的含義

每當我們說起歧視,總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似乎與主流的道德價值觀相違背。其實在經濟學中歧視是一個中性詞,它是選擇的必然結果。

(1)歧視不可避免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規律,就是歧視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為什麼呢?因為稀缺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因為稀缺我們就必須得做選擇,要做選擇就必須得有選擇的標準,這個選擇的標準就是歧視。

我舉個例子,假如有一所學校,他一年要收200個學生,但是想上這所學校的學生有1000個,所以這時候教育資源是稀缺的,必要要做出選擇,這1000個人裡誰有權入學呢?

校方就制訂了規則,舉辦一場考試,分數前200名有資格入學。這就是一種歧視,學校歧視了成績不好的孩子。或者校方就做了另一個選擇,這200個名額中劃出了50個,誰給學校投資了最多的錢,這50個名額就歸誰。這又是另一種歧視,歧視了出不起這筆投資的孩子。

所以你看,歧視不可避免,無論如何只要稀缺還存在,我們就必須得做出選擇。只要做出了選擇,歧視就產生了。

(2)產品經理,徹底的歧視者

有心的產品經理看到這裡就明白了,啊,原來我每天在做的工作就是歧視啊。你為產品選擇了目標了用戶,是一種歧視;你選擇滿足A需求而不是B需求,是一種歧視;你把產品定價200而不是100,也是一種歧視。

很多不了解產品工作的人以為產品經理就是畫畫原型圖而已,以至於產生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偏見,當然這句口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傳播中被人們廣泛誤解為產品經理的門檻很低。實際上,如果非要說出一個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那就是權衡的能力。

產品經理的每一個決策,背後一定都是有大量的思考的。因為每一家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用戶的需求又是無限的,產品經理必須要做取捨,做什麼,不做什麼。如果我們選擇做一款音樂軟體,那就要想清楚為什麼我們我適合做視頻軟體。

如果我們把目標用戶定位為白領,那就想清楚我們捨棄了哪些用戶,這些用戶會不會更有價值。如果選擇了滿足A需求,就要想清楚我們放棄的B需求、C需求都是機會成本,這些需求會不會對用戶來說價值更大。

2. 歧視的作用

歧視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有時候是合理的,如果強制禁止歧視,反而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很多時候,歧視是一種低成本的避免風險的策略。比如說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我們經常會覺得實體店的銷售員勢利眼,會根據不同顧客的穿著打扮看人下菜碟。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很反這樣的作法,但是換過來想一下這樣做對不對呢?

實際上每個銷售員的時間是有限的,當同時有幾個顧客要服務的時候,他必須要選擇,那他當然會優先選擇服務那些看起來更有消費能力的顧客。

那為什麼到了網際網路時代,這種做法越來越少了呢?因為歧視的代價變高了,網際網路傳遞信息的效率太高了,任何一個bad case都有可能在自媒體上迅速傳播,所以歧視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少了,又或者說歧視的行為隱藏的更深了。

上面的例子是可以看出來,歧視有時候是很有建設性的。如果強制禁止這種行為,反而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我覺得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08年那場人人都印象深刻的次貸危機。有人把次貸危機歸因為資本家的貪婪或者金融創新,這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資本家從來都是貪婪的,金融創新本身也沒有錯,我們不可能遏制一個行業的進步。本質原因其實是政府強制禁止商業銀行的歧視行為。在之前能拿到貸款的人大多數是白人,而那些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拿到貸款的概率就低很多。要知道商業銀行都是很精明的,隨便歧視一個群體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一個群體能還的上貸款,銀行不放貸,那銀行是有損失的。銀行歧視這些群體,正是因為他們換上貸款的概率比較低。但媒體卻大肆報導資本歧視弱勢群體,政府迫於壓力強制銀行降低房貸標準,政府為了銀行能夠妥協主動收購商業銀行的商業合同。這樣一來,銀行家就明白了,放貸的風險都轉移到政府手裡了。那銀行家們當然樂得放出貸款,結果就像大家在《大空頭》裡看到的,無論什麼樣的人都能輕易貸款買上幾套房產,而那些債務都被打包起來賣來賣去、擊鼓傳花,最後這顆炸彈爆炸了,次貸危機出現了。

上面也說了產品經理的工作就是權衡,永遠不要想著一次做出一款大而全的產品。我們能看到的機會可能有很多,但是我們手裡的資源優先,只能找出其中最有可能成功的一點作為切入點,從0到1,然後再從1到N。這就是一個從發散到收斂的過程,也就是我們說的工作坊方法。

二、價格歧視

1. 心理估值

在說價格歧視之前,還需要再提到一個概念叫做心理估值。很多人一直以為價值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概念,但其實價值是由人類定義的。在維基百科中,商品的定義是是一種用於滿足購買者欲望和需求的產品,重點在於滿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也就是說,任何一件產品,人類需要,它就有價值;人類不需要,它就沒有價值。

既然這樣,那麼一件商品的價值就不是固定的了,對於不同人來說,同樣一件商品的價值是不同的。由此就引出了心理估值的概念,每個人對一件產品願意付出的最大代價是不同的,這就是心理估值。

2. 幾種價格歧視

西方經濟學認為,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但這是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事實上在真是的商業世界中,一件商品的價格就是由商人在和消費者之間,一筆筆交易中的博弈關係形成的。

比如說有這麼一件商品,我的成本是50塊,理論上我賣51塊也是賺錢的,那會有人這麼定價嗎?我們是根據消費者願意付多少錢來定價的,如果一個人心理估值是200那我們就賣給他200,如果一個人心理估值是150那我們就按150賣給他。

如果可以,我們理論上希望每一次交易的價格,都能完美接近這個消費者心中的心理估值,這就是價格歧視,用大白話說就是看人下菜碟。

(1)用戶的最大支付意願

這種價格歧視的方式是由來已久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拍賣行,人們用拍賣的方式找到願意為這件商品出價最高的那個人。

再比如說波音公司出售飛機,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飛機的價格要通過幾輪談判來決定。就是因為波音公司要從幾輪談判中,試探出客戶的心理估值,爭取拿到最高的客單價。

(2)購買數量

按照客戶購買的數量來選擇定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批發市場,因為一次性賣出大批量的商品,可以節省很多交易成本。

(3)撇脂定價

這種定價方式是按照行業周期來進行價格歧視,當一個新品類或新產品出現時,人們對其價格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這當中有一段時間的紅利期。企業就會在這時定一個高價,先抽取一部分高額利潤。然後等其他競爭者入場時,再慢慢降價,這就像先把牛奶中的脂肪層先撇取。

這種定價方式常用於高科技產業,因為這類產品,用戶的心理估值往往都比較高,而且競爭對手要跟進都需要一定時間。這就給了先發者一個撇脂的窗口期。這也是蘋果最常用的定價方式,每次新機發售時會定一個高價,然後再慢慢降價。

(4)按人群定價

根據不同人群來定價,這種價格歧視的方式是現在最常用,也是用戶最不容易發覺的。今天了解了價格歧視的概念之後,你就能理解很多商家折扣背後的邏輯了。

比如海底撈為什麼要做大學生69折,是因為張勇喜歡大學生,想為國家的棟梁提供點福利?這只不過是他價格歧視的手段罷了,大學生沒有走出社會,雖然有一定消費能力,但算不上特別強,同時大學生往往時間比較充裕。對於海底撈來說,打了一個69折還是有的賺的,而且除了飯點的時段人不會特別多,這個時候剛好讓大學生來消費,這是效益最大化的手段。

再來說現在層出不窮的打折日,雙十一、618,為什麼各大平臺都要搶著降價,這可不是為了補貼用戶,而是為了把那些消費能力更低的用戶篩選出來。雙十一一年一回,但是人們的需求是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的,對於那些心理估值高的用戶他們是不願意等待的。

而那些心理估值給的低的用戶呢,比如一件200元的商品,他們覺得定價180元就願意買了,那他們就會把商品假如購物者,等待打折促銷日的來臨。所以你現在應該明白了,雙十一就是為了這些用戶準備的,目的就是把心理估值不同的用戶都找出來轉化掉。

還有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前段時間慶餘年大火,更多的是因為愛奇藝超前點播的方式引來用戶的口誅筆伐。其實現在再來看我們就很容易理解愛奇藝的這個行為,不同用戶喜歡這部劇的程度是不同的,愛奇藝就是為了把那些重度粉絲找出來,在VIP中再找出一批VVIP,儘可能吃掉這些VVIP的心理估值。且不論這種做法對不對,這件事至少還告訴產品經理一個道理,產品要想持續的獲得利潤,需要權衡用戶價值和企業價值。

三、新的定價策略

我覺得價格歧視的概念告訴了所有產品經理一個道理,商品的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的,而是由用戶的心理估值決定的。更有趣的是,往往是我們通過用戶的心理估值決定好了價格和生產方式,再去決定產品的成本,所以其中的因果關係恰恰是相反的。

比如一條絲巾,如果我們把它的價值定義為保暖,那麼用戶只願意支付100元,如果我們把它定義為節日禮品,可能用戶的心理估值一下子就飆升到1000元.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企業賺的是苦錢,而有些企業能獲得超額利潤。

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所以其他條件不變,商品的價格應該由用戶的心理估值來決定,這樣才能達到銷售額的最大化。

理論上來說,我們把用戶群體顆粒度拆分的越細,那麼就越能得到用戶願意支付的最大價格。可事實上,細化用戶群體顆粒度本身也有成本,而且這個成本不是線性增長的,是指數級增長的。

1. 意願定價

但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給了人們全新的定價方式:意願定價。

意願定價就是不給產品定價,付不付錢、付多少錢,全憑用戶的意願。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質疑,這種定價方式真的會有用戶付費嗎?這不是早就有現成的例子了嗎,直播打賞就是一種意願定價方式。無論誰來看直播都不收費,但是如果你看得開心了想要打賞,打賞多少全屏用戶的意願。你看事實上,非但沒有出現沒人付費的情況,相反榜一大哥刷出幾十萬的案例數不勝數。

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隨便找一個頭部主播出來,假如定價方式不是打賞,而是收門票入場,你覺得最後獲利會變多還是變少:

首先收門票的方式就攔住了很大一批沒有體驗過這種娛樂方式的用戶,有很多用戶是體驗之後覺得有樂趣才打賞的。收門票的方式限制了用戶的消費力,在打賞時願意一擲千金的用戶,現在只要付門票費就行了。如果我們將門票費定為100元,那麼願意付50元的用戶就被攔住了,而實際上這些願意付50元的用戶也是我們想要的。這就引出了意願定價的幾種好處:

解放優質用戶的消費力;極度細化用戶顆粒度,用戶願意支付多少都可以,不會再有一部分用戶被價格篩選掉;可以讓用戶先體驗後付費。當然意願定價這種方式也不是任何產品都能用的,我覺得至少有這樣幾個條件:

產品本身要有很強的心理體驗,看過我上一篇《用戶決策模型》的同學應該知道,用戶在做一個決策的時候是需要一個動力去推動的,同時會考慮付出著成本,最後做出決定。那麼傳統的定價方式就是強制執行價格,換成意願定價後,這種制約不見了, 就需要一個新的動力去push用戶付費。情緒就是一種很強的動力,這種心理體驗強的產品能觸動很多用戶情緒,驅動用戶付費。邊際成本極低,這點相信不用多說同學們都能理解。產品本身要有一定的用戶基數,我們按照一定的轉化率去計算,最後得出的收入至少要能夠cover固定成本,這筆生意才值得去做。

2. 數據支持動態定價

除了意願定價,網際網路帶來的數據也給了人們動態定價的可能。動態定價的方式大家並不陌生,大數據殺熟現在已經被禁止了。雖然這種模式有待商榷,但是說明技術已經成熟了。

大數據殺熟這種模式傷害確實到了用戶,但並不代表動態定價本身不可取。我們拿航空運輸行業舉例,我們對同一個用戶不停的修改價格當然會引起用戶反感。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方式,通過數據得到某一天某條航線可能會有多少用戶有需求,他們的需求程度又如何,完全可以推算出用戶當天的心理估值。這樣定價我相信航空公司可以提高銷售額,用戶也不會有什麼感知。

再舉一個現實中已經成功的例子,美國有條公路因為常年擁堵,這條公路的經濟價值根本發揮不出來。最後政府做了一個決定,在尖峰時段對這條公路徵稅,什麼意思呢?就是想要上這條公路的司機需要付費,付多少錢呢?公路上有一個動態的榜單,根據實時擁堵程度來競價,這種方式就能篩選出誰更需要這條公路資源,解決了擁堵問題。

總結文章內容:

歧視不可避免,凡是歧視也必然有代價。產品經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權衡,找出代價最小的歧視方式。價值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根據不同用戶的心理估值來主觀定義的。商品的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的,相反是用戶的心理估值決定了產品的成本。價格歧視的概念,幾種價格歧視的方式,以及如何定價以獲得最大銷售額。

本文由 @帥得翻皮水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如果不在雙十一買點啥,你是不是覺得好像虧了一個億?經濟學的智慧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經濟學的智慧。歷時11年的雙十一熱度不減,是什麼樣的真相「促使」人們一次次瘋狂的下單?1、價格彈性理論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下降,都會引起一定需求量的增加。雙十一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就是低價、折扣,這些活動讓消費者感覺購買更划算了!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 價格歧視的真相:坑完用戶坑自己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價格歧視。本文作者圍繞價格歧視展開了四個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電商直播競賽,又打通了價格歧視的新通道。「花時間看直播,就能獲得更低的價格,不看直播就得高價購買」,這種以價格歧視為基礎的邏輯,成為了買、賣、播三方所公認的規則。
  • 你被「價格歧視」了嗎
    今年4月,幾家電商平臺就被指「不同入口價不同」「會員價更貴」,涉嫌價格歧視而遭輿論批評。既然廣受質疑,也被相關法規明令禁止,為何仍有一些商家還要幹「大數據殺熟」之事,在「價格歧視」的歧路上不知返呢?原因其實並不難找。所謂「大數據殺熟」,簡單說,就是商家對日常各種渠道積累的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將熟客和生客區別開來,針對前者制定高於後者的定價。
  • 電商直播裡的「價格歧視」:品牌方是怎麼拿利潤換市場的?
    但是等下一個618到來,或籌備已開始倒計時的雙十一時,該怎麼做?是該繼續「砸錢投直播」嗎?但靠直播賺錢有難度,越投壓力越大。直播間還要繼續推「全網最低價」嗎?但折扣越來越高,眼看就賠錢賣了。直播是「價格歧視」的陽謀版「價格歧視」是指讓支付意願較高的顧客付高價,再讓支付意願較低的人付低價,結果就是上下兩端顧客都付錢了,美滋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麥當勞的優惠券,價格不敏感的人會選擇直接點餐,價格敏感的人則到處找優惠券來兌換折扣。
  • 事業單位經濟知識:如何理解價格歧視
    首先中公教育老師帶領各位考生一起來了解什麼叫價格歧視。價格歧視,就是指商家對不同的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而價格歧視又分為不同的級別,中公教育老師給各位考生詳細講解。價格歧視分為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三級價格歧視。
  • 邊際思維下的價格歧視
    只要這樣的乘客支付的價格大於邊際成本,載他對司機來說是有利可圖的。這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尤為常見。滴滴出行中的順風車就是這樣一個選項。當車主準備出行的時候,成本已經固定。其順路載一位乘客的邊際成本非常的小。所以,顧客可以花比打計程車更便宜的錢來打到順風車。
  • 異質產品的價格看上歧視問題研究
    一、實證檢驗  價格歧視是指以不同的價格向不同的顧客出售同一種產品的作法。假設存在兩種商品,分別標示為1和2。  通過比較,可得出溢價值與利潤值兩難問題的實證模擬。採用某一種價格歧視的定義就等於決定了在回歸中是採用價格差還是價格對數差作為因變量。
  • 雙十一投影儀價格攻略,歷史冰點價到底藏了多少貓膩?
    雙十一已經近在眼前了,相信不少朋友已經開始迫不及待準備起自己的購物列表了。上半年在家悶了那麼久之後,下半年的年度購物節又可以好好釋放一下了。每年雙十一購物車裡總是會躺滿一大堆一直沒忍心下手的寶貝,像是智能投影儀、掃地機器人、蒸汽拖把等。
  • 洋洋灑灑 | 「殺熟」與「逆價格歧視」
    不過最近,北京的韓女士發現,自己購買的一件商品,用不同的手機登錄帳號購買,價格居然不一樣。相比較而言,此前消費比較少的帳號,比消費較多的帳號居然要便宜整整25元! 韓女士這種遭遇,叫「大數據殺熟」。貌似高大上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說白了,就是商家通過你過往的表現,摸透你的脾氣、猜出你的性格,然後按照你的偏好對某件商品進行定價。
  • 價格歧視—沒有看低你,只想掏空你。
    今天分享 @老‬路‬ 用得上的商學課—價格歧視為了攫取消費者願意付出的最後一分錢,聰明的商家發明了「價格歧視運用價格歧視的策略,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1、劃分時間在不同的場景中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不同,旅遊景點的食物往往並不「美味」,商家就會利用消費者在這裡需求實行價格歧視
  • 怎樣有效的製造價格歧視,達到我們校園營銷的目的
    在閱讀本文之前,你應該先了解價格歧視是什麼?價格歧視是,企業將一款同樣的商品中特殊的要素,略微更改,就能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顧客,例如聖誕中大學生買的平安果和蘋果的區別,大學生在宿舍裡吃的瓜子、堅果和乾果大禮盒的區別。
  • 雙十一的玩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新穎,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邏輯?
    編輯導讀:雙十一成為每年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商家往往都會選擇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衝業績」。但是近些年來雙十一的規則越發複雜,引發用戶吐槽。現如今,雙十一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並且逐漸影響到國際電子商務行業。但是隨著一年又一年的雙十一的舉辦,「雙十一」活動的玩法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很疑惑,為什麼不好好的直接向消費者進行滿減活動就好,而是要舉辦這些複雜、多樣的活動呢?接下來,本文將從兩個維度來對此一探究竟。
  • 雙十一直播間觀眾破億,突增新品價格異常
    10月20號晚間,李佳琦正式宣布開啟「雙十一嗨爆夜」模式,數據顯示,都還未到零點,觀眾總數就已破億。據了解,薇婭的直播間也有相同產品,產品和贈品合計恰好和李佳琦直播間標明的一樣,總計100ml,但價格卻比李佳琦直播間高291元。
  • 當雙十一成為一種符號
    但雙十一的「戰績」愈發輝煌的背後,似乎「遊戲規則」愈加複雜,大眾與商家之間的一系列互動更是從商業行為、營銷表層轉向心理戰。公眾對雙十一的期待絕不僅僅是「曇花一現」,因而,只有當雙十一真正回到「樸素的真誠」時,真正且可持續的「雙贏」才更有價值。  雙十一剛剛落下帷幕,熬夜參加網購的消費者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 價格歧視、二選一成過往?
    近年來電商發展迅猛,各種涉嫌壟斷的行為屢見不鮮,如平臺逼迫商家二選一、通過大數據對消費者採取價格歧視等等,這都已經算不上是什麼新聞。即使是格蘭仕這樣的家電巨頭,也深受其害,更勿論勢單力薄的普通消費者。  電商涉嫌壟斷的行為,破壞了經營秩序,不利於公平競爭,也有損消費者和社會公共利益。現在,相關的反壟斷法規進入到了公開徵求意見的階段,新的反壟斷法規會對平臺經濟有怎樣的規制?
  • 迅速獲取商品歷史價格,避免商家虛高價格,在最低價時出手!
    通常來說,一個商品會在春節時期、618、816、818、雙十一、雙十二會出現「歷史最低」的價格。但是部分不靠譜的店家,會在打折前預先提高商品價格,再降價打折。既然上有這樣的手段,那於下也必須要有自己辨明真相的騷操作----「歷史價格」工具,讓虛高價格不再存在!操作方法1、搜索「歷史價格」,打開對應可以搜索歷史價格的網。
  • 購物車分享,雙十一必買零食清單
    價格:雙十一優惠力度挺大的,平常二十多元一盒,現在69元五盒澳洲美可卓藍胖子奶粉這款奶粉是澳洲進口的。是我喝過所有衝泡奶粉中奶香味最濃鬱醇正的一款。它的甜度也是剛剛好,營養價值也是超級豐富。而且它是罐裝,日常儲存很方便。這款奶粉有脫脂和全脂兩款,我個人更加偏愛全脂的,味道更好。寒冷的冬天,喝著一杯熱牛奶,是不是感覺超級棒呢?
  • 數據解讀:2020年雙十一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大部分媒體認為今年雙十一是直播帶貨常態化的首個購物節,並對多個運用該模式的商品及行業進行了報導與評析;也有媒體表示直播帶貨也存在數據造假、產品售後有問題的現象,希望加大直播平臺的監管力度。如「新華網」文章《真相:吹出來的業績、狂「注水」的數據——直播帶貨流量造假觸目驚心》。
  • 蘇寧雙十一動作1(實時更新)
    除了價格補貼外,蘇寧易購電器店、家樂福、蘇寧小店部分商品,雙十一期間還可支持3公裡1小時送達的同城即時配送。5億元補貼用戶,這個雙十一蘇寧家樂福實力「寵粉」10月26日,2020年蘇寧易購「雙十一全民嘉年華」發布會現場「乾貨滿滿」,用好商品、好價格、好場景和好服務實力「寵粉」。
  • 雞茅飛、狗茅跳,雙十一過後生肖茅臺酒價格迎來暴漲
    這半年以來,醬香酒像是開了掛一樣,價格在線加速上漲,尤其是的產品,多地經銷商出現手上沒貨現象。各產品隨著普茅的價格大漲而漲,如今的王子酒系列、貴州大曲、遵義1935等的價格已經讓大多數的酒友直呼不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