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十一成為一種符號

2020-11-29 中國金融新聞網

  策劃人語:

  從2009年銷售額只有0.52億元,27家品牌參與,到如今僅「天貓雙十一」便吸引超過8億消費者、25萬品牌、500萬商家共同參與,如今的雙十一已成為一種符號,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成效顯著,甚至其影響範圍已經輻射到全球,在疫情尚未遠離的當下意義更加深遠。但雙十一的「戰績」愈發輝煌的背後,似乎「遊戲規則」愈加複雜,大眾與商家之間的一系列互動更是從商業行為、營銷表層轉向心理戰。公眾對雙十一的期待絕不僅僅是「曇花一現」,因而,只有當雙十一真正回到「樸素的真誠」時,真正且可持續的「雙贏」才更有價值。

  雙十一剛剛落下帷幕,熬夜參加網購的消費者們,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當手機裡的喧鬧不再,眼前呈現一長串的「待發貨」「待收貨」以及數目不小的消費帳單時,雙十一還僅僅是營銷手段嗎?

  11月10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家文創企業,工作人員進行直播,迎接網絡購物高峰。新華社發陳其保攝

  數據背後

  11月12日凌晨,各大電商紛紛交出了雙十一「大考答卷」。其中,「2020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季」成交額達到4982億元,超過450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相比之下,2019年成交額僅為2684億元。截至11月11日23時,其實時物流訂單量突破22.5億單,約等於2010年全年中國快遞量的總和。而京東雙十一「全球熱愛季」也不甘其後,成交額突破2715億元,創造了新的消費紀錄,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潛力」和「中國速度」。

  雙十一期間,位於海口的順豐速運海口美蘭中轉場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員抓緊時間分揀、打包快遞,保障物流高峰期間正常流轉。新華社記者蒲曉旭攝

  不可否認,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雙十一相較以往更受關注。在公眾普遍認為電商的流量紅利已經觸頂的時候,這場疫情卻重塑了相對高齡購物人群的消費習慣,為線上購物平臺帶來了一批新用戶;並且,抗疫初期足不出戶的生活狀態也讓消費者嘗到了網購的甜頭,生活類電商從而迎來了真正的風口。逆勢增長的背後是全體中國人民團結抗疫的偉大成就,也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內需支撐。

  布局早、戰線長,或許是今年雙11最明顯的變化。特殊背景下,為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刺激線上消費、推進復工復產,各大電商紛紛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超長布局。主持人白巖松曾表示,今年的雙十一跟往常相比動靜沒那麼大,但抻的時間足夠長,雙十一變成了11個1,也就是從11月1日一直到11月11日。

  至今,雙十一已整整走過12個年頭,從2009年銷售額只有0.52億元,27家品牌參與,到如今全平臺共同參與,僅天貓雙十一便吸引超過8億消費者、25萬品牌、500萬商家共同參與。從這一角度看,11日超長時間跨度似乎也更加符合「狂歡節」向「狂歡季」轉變的設定。

  11月10日,比利時商家加入雙十一促銷,圖為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個網站的雙十一促銷信息。新華社記者張鋮攝

  當然,我們的「狂歡季」並不孤獨,巨大消費潛力吸引下,世界其他國家也紛紛瞄準中國線上消費市場。其中,阿根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潘帕市場也加入了這次「狂歡」,為中國消費者感受「舌尖上的阿根廷」提供了一條新途徑。潘帕市場創始人胡安·烏裡武魯介紹,牛肉是該平臺的明星產品,阿根廷頂級西冷牛肉和去筋牛柳等產品在中國大受歡迎,潘帕市場每月都會空運10噸左右鮮牛肉到中國。該平臺中方負責人、阿根廷華僑包偉將告訴記者,潘帕市場今年早早就著手備戰雙十一。他提到,中國市場規模大,消費群體正在向高端化、年輕化發展,跨境電商直接面向消費者,更有利於阿根廷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據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運行服務單位監測顯示,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11天處理進出口業務總量超1262萬票,金額超33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總量接近650萬票,佔廣東省進口總量的60%;出口總量超612萬票),是去年雙十一高峰的1.4倍,同比增長39%。

  如今的雙十一已成為一種標籤,體現著電商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為助力消費升級,挖掘消費潛力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凸顯電商優勢

  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就是資源。今年的雙十一也不例外,而且在引流方面更勝一籌,充分發揮了電商優勢。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預售於10月21日凌晨開啟,今年不少平臺引入了直播模式,憑藉網紅帶貨的方式帶來流量,刺激消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淘寶直播的兩名主播李佳琦和薇婭。

  據悉,10月20日下午6時30分,李佳琦開啟當晚的直播,到了21日凌晨2時,共介紹並預售了126款產品。薇婭同樣直播了7個多小時,從20日下午6時53分持續至21日凌晨2時35分,共介紹並預售了149款產品。

  數據顯示,21日凌晨2時左右,李佳琦直播間的觀看次數約1.6億,薇婭直播間約1.4億。次日,「琦困無比」登上熱搜,形容蹲守在李佳琦直播間,蹲到已經犯困,眼皮子開始「打架」,但依然在堅持的狀態。龐大的觀看量背後,兩人的成交額也非常高。

  儘管李佳琦、薇婭方面並未披露具體的交易額,但通過第三方機構統計能略知一二。據數據分析平臺知瓜數據,雙十一預售首日直播銷量排名第一為李佳琦,預估商品銷量達1000萬件,預估GMV(成交總額)達39.11億元;薇婭緊隨其後,預估銷量為720.58萬件,預估GMV達38.66億元。以此計算,李佳琦和薇婭在第一天共售出近80億元的產品,可見兩人的直播帶貨銷售額非常可觀。

  此外,今年雙十一期間,為了引流刺激消費,天貓、京東等平臺舉辦了數次購物狂歡晚會,眾多主持人和明星參與其中。其中,「2020天貓雙十一狂歡夜」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38位藝人帶來一場長達4個小時的文娛盛宴,在優酷、淘寶直播、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同步直播。據第三方收視率監測公司酷雲實時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23時22分,「2020天貓雙十一狂歡夜」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雙平臺市佔率份額破13,強勢領跑全國同時段節目。

  這些看似花樣百出的「操作」著實為冷淡了近半年的市場增添了不少「熱度」,以輿論引導的方式再一次為雙十一注入新能量。

  誰是大玩家?

  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玩兒法出現了較大調整,可謂高潮迭起。

  10月25日,淘寶正式開啟2020年雙十一「蓋樓大挑戰」。為贏取更大紅包,網友們紛紛開始「拉滿弓」,爭當最後贏家。從準時在活動界面籤到、轉發評論一條龍,到瀏覽商品獲取喵幣,再到組團大戰,玩法相當複雜。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集鎮孫莊村是一個以經營服飾為主的淘寶村。圖為11月9日,「9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在縫製一款自己設計的漢服。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就當消費者以為這就夠複雜的時候,各種津貼、定金、尾款,讓人眼花繚亂;優惠券、折扣券、紅包雨令人目不暇接;滿300元減40元、定金10元抵100元、前1000名再打折……面對平臺的複雜規則,網友們再次感慨:「商家『套路』深」。

  此外,有網友關注到,今年瀏覽商品獲得喵幣的次數大大縮水了,去年是50次,今年只有20次。更有消費者反映其在某網購平臺搶到900多個紅包,但實際優惠累計不到10元;個別店家所謂的優惠並不是價格真的便宜,而是另外附贈很多不需要的商品;個別商家使用「限時搶購」「爆款秒殺」「巨惠特賣」等宣傳用語來吸引消費者下單,實際上是「先漲後降」的套路;還有的個別商家的優惠可能就消費期限、商品品類、消費金額等設「門檻」,達不到門檻就不能享受優惠。

  而對於商家來說,制定複雜的促銷規則,就能把客戶留在自己的頁面、平臺更久,也就相當於製造了更多流量和話題;遊戲規則往往還特別強調拉新,也就是帶來新的客戶,在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當下,多了一個拉新的渠道,而且還是成本低廉的渠道。此外,複雜的促銷規則還能精準區分用戶。那些願意花費更多時間研究規則的,一定是對價格更為敏感的,而那些不願意參與遊戲的,一定是對時間更為敏感的,平臺通過大數據殺熟的方式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不可否認,雙十一狂歡已經成為一種符號,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成效顯著,甚至其影響範圍已經輻射到全球,在疫情尚未遠離的當下其意義更加深遠。人們可以理解平臺和商家把握數位化這一確定性機會的初衷,也期待看到消費背後的強勁內需能量和發展潛力,但關鍵是,大多數消費者既希望省錢、也期待節約時間,辛辛苦苦蹲到雙十一,買個東西發現竟然沒省多少錢真的會讓人備感疲憊。

  因而,當雙十一褪去「浮誇」屬性,真正回到「樸素的真誠」時,大概才會實現真正且可持續的「雙贏」。

  相關閱讀:網購消費的六種心理

  雙十一購物節,又一次盛大開場、華麗落幕,線上線下,全民狂歡。

  買家與賣家,大眾與商家之間的一系列互動操作,商業是表層,心理是內核;表層是營銷,深層是心理。

  今年,某電商平臺「雙十一狂歡夜」開啟之時,僅過26秒,訂單創建峰值達58.3萬筆/秒,各類商品30分鐘內成交額突破3723億元,種種數據又創新高。自2009年以來,每年的雙十一購物季,品牌參與從數十家到數十萬家,銷售總額從數千萬元到數千億元,逐年暴增。對於大眾買家來說,其中固然有很多理性的、適度的、剛需的消費,但仍有一些,恐怕是盲目的、過度的、衝動的消費,甚至是報復性的、無意識的消費,對此,想必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

  儘管每年都會有人以切膚之痛提煉出經驗教訓:買了東西卻沒什麼實際用處,只用一次便置之不理,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花費積蓄只換來空間佔用……但光陰流轉,再逢此刻,還是不由自主地被捲入購物大潮,大眾消費狂熱度不減反升。這都是由於購物季的各種情境,完全迎合了人類的原始心理和原始欲望,所以,大眾的消費選擇不僅無法避免,而且彼此相似。

  購物營銷迎合了人類的六種心理。

  先看三個淺層心理。

  其一,釋放心理。把高度緊張的壓力焦慮釋放出來,是人類最古老的快感之一,可以追溯到原始捕獵行為,來源於從緊張的狩獵行為實施到投射擊中獵物的過程,經過數千年演變,變成定位某個目標商品然後購買到手的消費行動,在此過程中,人們會釋放出植根於歷史記憶深處的「捕獵快感」,獲得身心滿足。心理學家大衛路易斯在購物心理研究中指出,人們在購買心儀貨物,特別是能夠以划算價格購買到時尚物品時,大腦額葉區會發射高頻率的β波,伴隨腎上腺素和快樂因子多巴胺分泌,出現心跳與呼吸加速,膚電傳導上升,交感神經活化等生理反應。同時,對於在都市快節奏下不堪重負的當代人,購物消費也是直接有效的減壓方式,使精神焦慮得到釋放。

  所謂「得魚忘筌」「得兔忘蹄」,魚和兔子抓住了,捕魚的竹簍和捕兔的夾子就可以扔掉了。購物消費似乎也如此:買,是為了在購買行為中獲得心理快感,一旦得到快感,釋放愉悅,買的是什麼,買了之後用不用得上,似乎變得不太重要了。

  其二,爭搶心理。爭搶,同樣是一種生物衝動和原始本能,深深烙印在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中。希爾迪尼在《影響力》一書中指出,「越是設置了障礙的和需要搶購的商品,人們就越是渴望獲得」。精心設計的遊戲規則,讓顧客有參與感,讓顧客付出心力,比如限時搶購、限量搶購、「倒計時」搶購、「定金+尾款」等策略,會把人引入「爭搶」情境,激發爭搶欲望,心甘情願地搶著掏錢。

  其三,佔有心理。佔有,或許是人類最羞於承認但又無比強大的欲望,人們對人、事、物的所謂鍾意、喜愛、追求,揭開底子,往往只是最低層次的貪慾,將有歸屬權或無歸屬權的東西據為己有。人們對於某種事物,即便不喜歡、不需要,甚至可以得到後又丟棄,但卻必須先要佔有,萬千物種,恐怕只有人類的欲望是如此怪異。事實上,從「有用」和「常用」兩個角度來看,人們搶購的商品,甚至有時自己並不使用甚至並不喜歡,但這似乎不會阻礙人們重複購買各種「無用品」。心理學研究早已充分證明,購物行為能滿足人的掌控感和權力欲,從看到物品,到決定購買,根本無須太多關於商品的信息,只要有效刺激到人的佔有欲,便足以瞬間促成購買行為。

  再看三個深層心理。

  一是狂歡心理。狂歡與人類原始祭祀及圖騰崇拜有關,它往往從高度遵守儀式開始,最終以破壞規範達到高潮,狂歡一般都是群體行為,狂歡程度則往往與理性的喪失程度成正比,而喪失理性的群體,基本上可以稱作烏合之眾。《烏合之眾》一書的核心觀念就是:人到群體中,為了獲得認同,便努力去獲得「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與此同時,群體中的個體會出現過分高估自己能力的自信,並伴隨情緒化,從而很少再關注事實與真相。同理,人們一旦被裹挾入群體性的購物狂潮,便會不同程度地喪失思考力,做出一些無意識行動,在爭先恐後的搶購中從眾跟風,在「放棄自我」中融入群體狂歡。

  二是趨同心理。人有趨同本能,通過對周圍群體的模仿,可以最便捷地被群體接納,減少恐懼與焦慮,獲得群體融入感和安全感,進而獲得自我認同,心理學也稱之為團體思維或捷徑式思維。當然其代價就是自我意識與個體自由的缺失,而且會使個人逐漸放棄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責任感,並固執地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

  莊子早就洞察了這種心理,並且極其超前地做出深度批判: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意思是如果拿別人的生活當人生坐標,拿別人的想法當人生目標,拿各種世俗標準和大眾生活方式當人生準則,就永遠都是隨著別人走,疲於奔命,焦慮糾結,沒有安身立命的東西,沒有獨立思考與判斷,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價值和愉悅。

  對狂歡心理與趨同心理進行組合,便可以實現消除恐懼的功能。人類學研究認為,先民的原始恐懼來自日月水火、風雨雷電,來自猛獸與毒蟲、黑暗與夢魘。於是人類通過原始祭祀,努力化解恐懼,後來祭祀又漸漸演變為民俗儀式,而所有儀式都具備兩大要素:一是共同參與的群體活動。二是統一的言語與行為,然後帶動人群進行大規模複製模仿,從而形成同一化的、巨大的「場力量」,人們在這樣的「場」中凝聚精神,把個體恐懼融入集體恐懼中,進而對抗恐懼、分散恐懼、消解恐懼。對於空前疏離與恐慌的當代人來說,購物消費,或許已是一種變相的全民狂歡式的「儀式」,人們會寄望著它對孤獨感與無力感的化解。

  三是消耗心理。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人普遍具有「死本能」,即一種與生俱來的、想要摧毀秩序回到前生命狀態的衝動;後來的精神分析學派把它溫和處理了一下,變成毀滅本能;再後來的社會心理學派又溫和處理了一下,變成消耗本能或溢出本能。簡單來說,人終歸需要把自身能量消耗出去,即使沒有很合適很正當的渠道,也會以各種理由,甚至特殊的方式向外釋放。這種能量消耗可以訴諸工作與生活本身,也可以訴諸文化藝術、技術創造、公共政治參與等,當然也可以通過消費來實現,而消費是最簡便易得的、最無須承擔風險的、最淺層級的能量溢出方式。無論如何,在多方力量的有意引導和全面助推下,消費行為、消費主義、消費文化的全民化,已經在不斷推促著人們將自身能量從各種消費埠溢出。

  以莊子的一句話為此文作結: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追求外在事物而沒有完善自我,陷在他人標準和世俗條框中而沒有活出自我,這是活得本末倒置啊。(李赫宇)

相關焦點

  • 美元符號$實為鳩佔鵲巢?世界各地這些共用的貨幣符號有點意思
    「雙十一」購物節過去十多天,各位讀者的大小快遞估計收得差不多了。前幾年的「雙十一」貢獻了「剁手」「吃土」「買買買」等網絡流行語,今年也照例。一個新鮮段子這樣說:「『雙十一』剛過去,北方人都變成了『北荒人』,南方人都變成了『冇方人』。」
  • 尾款人:文化符號背後的壓力群體
    隨著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買家由「定金人」變成了「尾款人」。雙十一前先支付定金的消費者,即稱為「定金人」;雙十一的到來,由於支付過定金而不得不支付數額更為龐大的金額的消費者,被稱為「尾款人」。而在今年雙十一的預熱活動中,於11月1日和11月11日分別付過兩次尾款,吃過兩次土的消費者,就變成了「吃圭人「。
  • 雙十一慶典:富裕盛世的飢餓美學與拜物狂歡
    光棍節本是年青一代自發創造的一種虛擬節日,藉此來實現群體身份的現代認同,克服現代性的孤獨症候,而雙十一則是商業策劃刺激下的飢餓美學,抓住了網際網路迅速崛起的機會,利用現代媒介的全面覆蓋進行符號化催眠,進而將原本是青年群體的亞文化現象變成了全民商業現象。在媒體撤到幕後、商業主動上前的資本重塑媒體時代,雙十一建構了消費邏輯之下的「類極權主義」狂歡。
  • 人與符號的時代共奏:我們正在成為符號人?
    人與符號的時代共奏,不單純是現實的娛樂,也不單純是一種便利語言和思想二而為一時,符號和認識變得難以分解。對於知識傳統的繼承,起步於語言學習。然而,語言符號始終伴隨著其他類型的符號,無論是文字符號,還是圖像符號。與耳聽和目視這兩種基本的感覺途徑相對應,口說和手繪成為積極的符號表現方式,是沿用至今的基本模態。模態與感覺不僅對應,而且相互結合,二而為一。為耳聽而誕生了口說的功用,沒有聽就不可能有說,但聽有別於說,聽本身不能構成語言的生產。
  • 連續六年穩居第一,舒達源緣何成為雙十一「爆款收割機」?
    今年雙十一期間(11.1—11.11),阿里天貓成交額4982億元、京東商城累計成交2715億元,357個新品牌摘下了細分品類的銷售桂冠,1800多個新品牌成交額超越去年雙11全天。
  • 同樣的雙十一,不一樣的新邏輯
    即將迎來第十二個年頭的雙十一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在這些質疑背後,正是傳統電商模式與用戶需求開始脫節的佐證。很明顯,想要讓雙十一重拾以前的榮耀,一場變革不可避免。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雙十一將會加入更多新的元素,通過這些新元素的加入,雙十一才不至於僅僅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老套路,而是有了更多新鮮元素的新物種。
  • 透過雙十一現象談電商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雙十一有兩點與以往不同:一是計算規則,今年雙十一天貓一改以往只計算11月11日當天成交金額的計數方法,開始與京東一樣,公布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累計成交金額。二是雙十一晚會成為參與雙11的四大電商平臺標配。其中,天貓依舊與浙江衛視和東方衛視聯合,拼多多與湖南衛視聯合,京東與江蘇衛視聯合,蘇寧與北京衛視聯合。
  • 腕錶是一種精神符號,浪琴先行者是先鋒精神的符號
    因為我們玩的是技術文化和傳統的符號。比如,人們津津樂道的計時錶(Chronograph),就是技術文化的一種——雖然電子設備已經勝任,但機械的計時錶有自己的技術文化內涵。再比如,傳統的符號,一枚瑞士手錶戴在手腕上,能傳達一種古老的制表傳統,甚至是優雅的態度。這些符號功能,是手串和電子表無法比擬的。
  • 2019雙十一婚嫁行業總冠軍,唯一旅拍如何成為行業獨角獸
    2018年取得天貓雙十一、雙十二旅拍商品銷量冠軍的驕人戰績,2019年更是穩居天貓雙11旅拍行業全國銷量總冠軍,甚至拿到2019天貓雙11婚嫁行業全國銷量的總冠軍!!事實上,在雙十一開始之前,唯一旅拍今年的增長實力就可以預見。
  • 雙十一最值得買的投影儀有哪些?雙十一投影儀排行榜推薦!
    每年的雙十一成為全民熬夜「買買買」的狂歡節。一年一度的雙11看著越來越近,網上購物早已成為剁手黨的最愛。那麼你的購物車還夠用嗎?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一下2020年雙十一值得購買的產品——投影儀。投影儀 每年的雙十一成為全民熬夜「買買買」的狂歡節。
  • 人類是一種符號動物
    人類是符號的動物,人類的一切文化活動都是一種符號活動。藝術是表現人類情感的符號。藝術中的符號是一種暗喻,一種包含著公開的或隱藏的真實意義的形象。朗格說到:「藝術品就是將情感呈現出來供人們觀賞的,是由情感轉化成的可見的或可聽的形式,它是運用符號的方式把情感轉變成訴諸人的直覺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徵兆性的東西或是一種訴諸推理能力的東西。藝術形式與我們的感覺、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動態形式是同構的形式。」藝術符號具有一種獨特的表現性,藝術符號是一種不同於語言符號的特殊的符號形式。
  • 雙十一投影儀什麼牌子好?當貝市場分享雙十一銷量排行前三的品牌
    雙十一大促已經打響,很多人都關注了電視的折扣優惠信息,想在雙十一給自己換個電視,可是還有很多人在糾結該買電視還是還是買投影,去看了很多的投影信息。尤其是「大屏幕」不斷被定義的今天,投影在音畫方面表現也越來越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
    如果不在雙十一買點啥,你是不是覺得好像虧了一個億?經濟學的智慧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經濟學的智慧。歷時11年的雙十一熱度不減,是什麼樣的真相「促使」人們一次次瘋狂的下單?1、價格彈性理論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下降,都會引起一定需求量的增加。雙十一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就是低價、折扣,這些活動讓消費者感覺購買更划算了!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 蘑菇是一種低調的「魔法符號」
    蘑菇不像植物那樣由纖維素構成,而是由幾丁質(通常與昆蟲有關的一種物質)構成。它們也沒有葉綠素,不能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糖。後來,菌物界被單獨提出,與動物界、植物界並行。不同種類的蘑菇,其生長規律和特性也十分耐人尋味。撲朔的行蹤、豐富的樣態和色彩,讓蘑菇具有了一種神秘氣質。敏銳的藝術家們早早就洞察到蘑菇獨特的氣質。
  • 蘇寧雙十一動作1(實時更新)
    10月26日,蘇寧百億補貼發布官羅永浩正式為雙十一中「被忽略的人群」發聲,當場宣布本次雙十一蘇寧易購首次實現百億補貼線上線下同享,實現從城市到縣鎮、從商圈到社區的下沉,真正走到用戶身邊,成為「全民的補貼」。遍布全國縣鎮市場的近7000家零售雲店內,「百億補貼,貴就賠」的字眼隨處可見,蘇寧易購線上的海量單品同步接入。
  • 店寶寶:透視雙十一 中國電商十二年
    11月12日凌晨,今年雙十一正式落幕。本次雙十一天貓平臺的成交額最後定格在了4982億元,京東累計下單額超2715億。相比第一次天貓雙十一5200萬元的成交額,這個數字幾乎翻了十倍。雙十一成交額的增長是中國電商產業鏈的數位化變革的縮影。「這個數字不單單是中國網購人群增長那麼簡單,背後是圍繞電商構建起來的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 蘆淞服飾:「雙十一」既是戰場 也是課堂
    今年的「雙十一」,從進入十一月就吹響了號角。而對於蘆淞服飾市場那些初嘗直播帶貨的經營戶而言,「雙十一」如同一次大考,既能檢驗他們線上銷售的水平,也能給他們提供成長的經驗。對於線上銷售有一定基礎的商家來說,「雙十一」既是衝擊業績的好機會,也是對供應端的考驗。市場經營戶 李雙:「雙十一這麼大的流量過來,有很多人拍你們家的衣服,你就必須要備貨,保證質量,保證款式,還要有信譽,物流速度都要跟上,每個環節都要注意。」
  • 淘寶雙十一養貓組隊2020 紅包 淘寶雙十一養貓玩法速Get√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淘寶雙十一養貓組隊2020 紅包 淘寶雙十一養貓玩法速Get 雙十一預售已經正式開啟,相信大家早已把心儀的商品預付定金了吧!今年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都有著不少的活動和玩法,淘寶雙十一養貓組隊這個玩法相信大家已經在淘寶上看到了,不過很多盆友都不知道怎麼玩   原標題:淘寶雙十一養貓組隊2020 紅包 淘寶雙十一養貓玩法速Get√   雙十一預售已經正式開啟,相信大家早已把心儀的商品預付定金了吧!
  • 10年10冠的弄潮兒,駱駝的雙十一王者之路!
    10年10冠的弄潮兒,駱駝的雙十一王者之路!最終獲5.18億的銷售額,成為2020雙11鞋服類銷量冠軍。  如此耀眼的銷量成績,當然離不開成為爆品的優秀產品群。今年的雙十一駱駝超級爆款頻出,狂攬天貓平臺13個品類和單品的銷量冠軍。其中,張天愛同款駱駝衝鋒衣包攬全網衝鋒衣單品銷量冠軍和亞軍,駱駝衝鋒褲、駱駝登山鞋、駱駝工裝靴、兒童衝鋒衣等13個爆品均獲得相應品類銷量冠軍的成績,獨領風騷,盡顯電商行業的霸主地位。
  • 數據解讀:2020年雙十一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微博」和「微信」社交平臺成為雙十一活動的重要傳播陣地。其中,關於「雙十一」微博話題的閱讀量和討論量,分別達90.5億和1518.2萬。「@天貓發言人」「@2020天貓雙11狂歡夜」「@天貓」等官方微博發布了雙十一活動的相關玩法和福利抽獎,吸引了大波網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