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即將迎來第十二個年頭的雙十一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在這些質疑背後,正是傳統電商模式與用戶需求開始脫節的佐證。
很明顯,想要讓雙十一重拾以前的榮耀,一場變革不可避免。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雙十一將會加入更多新的元素,通過這些新元素的加入,雙十一才不至於僅僅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老套路,而是有了更多新鮮元素的新物種。
無論未來的雙十一究竟要如何改變,無論未來的雙十一將進化成為何種樣子,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未來雙十一究竟可以走多遠,依然掌握在用戶和消費者手中。
當雙十一如約而至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夠僅僅只是看到表面的火熱,更加應該看到消費者呈現出來的新變化,並且去思考和尋找滿足這些新變化的方式和方法。
此刻,雙十一才不僅僅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有所蛻變,有所進化的新物種。
當雙十一來臨之際,我們更加應該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通過這些不一樣的東西去窺探雙十一乃至整個電商行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每一年的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都會有一些新的玩法出現,雖然人們對於這些新玩法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用戶依然期望通過雙十一這樣一個消費時點,購買到真正心儀的產品。
對於那些試圖繼續在雙十一的牌桌上繼續玩下去的電商平臺來講,或許更加應該關注的是如何保證好的產品和體驗,而不僅僅只是將目光局限在玩法的升級和迭代上。
僅僅只是做撮合和中介的傳統電商模式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因為傳統的電商模式並不能夠產生新的產品和體驗,而是僅僅只是在運營和營銷的層面上有效。
由此可見,從消費網際網路時代轉向產業網際網路時代變得無可避免。
同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僅僅只是在運營和營銷的層面上不斷徘徊不同,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更加關注的是對於上遊產業端的深度賦能,並且以新的產品和體驗為終極追求。
基於這種邏輯,產業網際網路要比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更加符合發展的新動向,如何通過產業網際網路的方式來繼續尋找第二波紅利,對於玩家們來講至關重要。
當電商行業的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線上線下的融合依然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和趨勢。
傳統意義上獨立的兩個存在,開始握手言和,通過發揮彼此的長處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按照以往的理解,所謂的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僅僅只是局限在場景上。
當下,線上場景和線下場景的融合與統一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
以直播帶貨、數位化改造為代表的新發展趨勢的興起,打破了我們對於線上和線下的原有認知,並且開始真正將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越來越多的證據開始表明,所謂的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併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場景上,而是深度到了行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各大衛視輪番上演的電商晚會,傳統直播與直播帶貨的深度融合,正是這種趨勢的直接體現。
我們認為的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場景上的融合,而是開始深入到了營銷、體驗和供應等諸多方面。
每到雙十一,我們看到的是線上和線下的鋪天蓋地的廣告。
今年的雙十一同樣也不例外。但凡是龐大的流量平臺,我們都會看到雙十一廣告的身影。
這告訴我們,流量依然是雙十一的主角,電商平臺對於流量追求的熱度依然沒有改變。
然而,在玩家們對於流量強烈追求的背後,我們看到的卻是有新的動向開始出現。
相對於流量來講,留量顯得更加重要。
「留量」並不僅僅只是考驗用戶對於不同電商平臺的忠誠度,而且還考驗用戶真實的轉化率。
所以,雖然從表面上看,各大電商平臺依然對於流量有近乎瘋狂的迷戀,但是,相對於野蠻生長期的瘋狂補貼獲取流量,人們更加關注的是流量的質量,即留量本身。
因此,雖然流量思維依然在電商行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所謂的流量早已不再是主導,而是有了更多的新內涵。
作為一種誕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存在,電商行業的骨架其實並未發生太多新的改變,這裡所說的骨架,主要是電商的去中間化和撮合中介為主的商業模式。
雖然電商行業的底層商業模式並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是,越來越多新的元素開始不斷填充到電商行業當中。
我們看到的直播帶貨僅僅只是一個方面。
除了直播帶貨之外,我們看到的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則開始深度參與到了我們看不到的雙十一的底層流程和環節當中。
千人千面、智能物流機器人、虛擬實境購物體驗等新元素都是這些新技術的外在體現。
雖然這些新元素的表現不如直播帶帶貨那樣搶眼,但是,他們的不斷加入正在誘發越來越多的變革,並且開始真正讓電商行業發生更多新的改變。
按照經典的電商模式,所謂的電商平臺僅僅只是承擔撮合和中介的角色,並不會過多地參與到行業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
在那個流量和資本的養分依然豐沛的時代,這種嚴重依賴流量和資本的傳統電商模式是有巨大的優勢的。
當流量和資本的紅利見頂,我們看到的是傳統電商模式的式微,以新零售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開始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除了業已運行比較成熟的個性化推薦之外,以數位化賦能為代表的新零售的崛起是最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同傳統電商時代僅僅只是依靠去中間化的方式來撮合和中介不同,以數位化的賦能和改造為代表的新零售更加關注的是對於底層商業邏輯和流程和環節的深度改變。
當資本和流量見頂的時候,衍生於傳統電商的發展模式其實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新挑戰,而以數位化深度賦能為代表的新發展模式正在洶湧而來,並且開始真正給行業的發展帶來深度變革。
當雙十一如約而至的時候,我們除了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流量爭奪戰的槍炮聲之外,還應該看到在這場狂熱與忙亂之下透露出來的發展新動向和新趨勢。
以它們為起點,我們不僅可以審視電商行業的發展痛點和難題,而且還可以找到更多新的發展突破口。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資訊,違者必究。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