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韓焱精選。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書,叫作《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稿件提供 | 韓焱精選
編輯排版 | Eurus
最近,關於「雙十一「,有個話題上了熱搜。
「為什麼『雙十一』的規則,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幾年前,「雙十一「都是各個商家直接給出折扣價,大家只用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把它們放進購物車,然後活動當天一鍵付款,坐等收貨就可以了。
但現在,定金膨脹、組隊蓋樓、抽紅包、願望清單、看直播領優惠券、養寵物做任務等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活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這本書的作者,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領軍者什洛莫·貝納茨就告訴我們,屏幕上的每一個商業活動都是設計好的。那些被抱怨的,你其實正在適應;那些你沒有意識到的,其實也已經深陷其中。
推薦閱讀
▼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作者:[美] 什洛莫·貝納茨 喬納·萊勒
譯者:石磊
「雙十一「電商平臺複雜活動背後的原理,可以從激發情感、沉默成本、電子陪伴和混亂算法四個維度,進行解讀。
1. 激發情感
就拿雙十一增加的「養寵物「這個活動來說吧。
心理學家保羅·斯洛維奇發現,除了日常接觸的人和動物之外,如果我們給一個東西取一個名字,那麼這個東西也能激發我們的情感。
比如,以前紅極一時的電子寵物,讓人們熱衷於討論自己的電子貓、電子狗。這種討論就是情感的體現。再比如,不久前的「旅行青蛙「。它不會說話,沒有互動,只是每天做自己的事,但因為用戶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就和用戶產生了粘性,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斯洛維奇把這種現象定義為:情感啟發。
雙十一「養寵物「活動就符合這個原理。這些寵物有身份、有名字、有等級,還能幫你領各種優惠,這就更加深了你對它的感情。
就是這個情感紐帶,會讓你更想打開app,哪怕只是看看寵物怎麼樣了。
2.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我們在決定做一件事之前,不僅會衡量它的利弊,還會看自己之前的投入。我們把這些投入,叫作「沉沒成本」。
那麼在屏幕上的投入是什麼呢?
時間。
有網友記錄了自己參加雙十一活動的時間。比如,用積分抽購物津貼,耗時3分鐘;每天三次抽紅包,耗時60秒;建立願望清單,耗時半小時;組隊蓋樓,耗時好幾天;看直播領優惠券,耗時1小時;熬夜搶預售,耗時一晚上;養寵物,耗時不限。
也就是說,這些活動都是按照你一天的可支配時間設計的。消耗時長不同的活動,見縫插針地把你的一天都塞滿了。
不論你參加了哪個活動,它都會增加你的沉沒成本,否則不買就覺得自己虧了。
歡迎轉發金句卡至朋友圈
3. 電子陪伴
貝納茨發現,「屏幕上「的各種設計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人的注意力拉向手機。
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忙完一天之後,看看網絡直播,或者和朋友們一起打網路遊戲。
智慧型手機已經從一個通信工具、辦公工具,過渡到了「陪伴工具「。證據是,大多數人睡覺前最後放下的是手機,起床後第一時間拿起來的也是手機。甚至,即便我們沒什麼事,什麼都不幹,也要把手機拿在手裡。
所以,在雙十一活動裡,組隊蓋樓是「購物陪伴「,願望清單是」精神陪伴「,看直播更是每分每秒的」生活陪伴「。
多品類活動,總有一個能切中用戶某個需要陪伴的點,讓用戶在購物的時候感覺放鬆和自在。越是用戶基數大的app,越是需要多種多樣的活動,就像用散彈槍來打靶,某個子彈中了就行。
畢竟眾口難調,少一個活動,就意味著少了一個需求切入點。
4. 混亂算法
以往,「價格戰」是商家主要的競爭手段之一。可是,如果持續降價,只會讓競爭雙方兩敗俱傷。
經濟學博士蒂伯·博賽德斯就指出,「不要只給用戶提供一個選項。如果你給他們提供適當數量的選項,反而可以讓他們儘快選擇和決策。」
因此,「價格混淆」戰略進入了商家視野。他們把商品的優惠價做了複雜化的設計和處理。
這樣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方面,增加了用戶計算優惠的難度。他們就不執著於計算具體優惠了多少錢;另一方面,激發了用戶的好勝心。多重優惠交叉的設計,會讓用戶儘可能地多收集優惠項目。
類似「雙十一」這樣的促銷節日,還會不斷進化,更加複雜。你不要只關注那些眼花繚亂的優惠活動,要關注的應該是這些好像看不懂的複雜設計背後的邏輯。萬變不離其宗,不論促銷的形式如何多變,但是,背後的原理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推薦閱讀
▼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作者:[美] 什洛莫·貝納茨 喬納·萊勒
譯者:石磊
好,以上就是我為你分享的內容,我在閱讀資料裡為你準備了本期音頻的金句卡片,歡迎你保存和轉發,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
韓焱精選,明天見!
· 韓焱精選·
湛廬創始人韓焱老師將用專業出版人的視角,每天為你推薦一本好書。專欄將用一條音頻,一段文字,解開你的閱讀困擾。和你一起親自閱讀,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End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