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折扣活動越來越複雜?那是你不懂行為經濟學

2020-12-02 澎湃新聞

你好,這裡是韓焱精選。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書,叫作《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稿件提供 | 韓焱精選

編輯排版 | Eurus

最近,關於「雙十一「,有個話題上了熱搜。

「為什麼『雙十一』的規則,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幾年前,「雙十一「都是各個商家直接給出折扣價,大家只用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把它們放進購物車,然後活動當天一鍵付款,坐等收貨就可以了。

但現在,定金膨脹、組隊蓋樓、抽紅包、願望清單、看直播領優惠券、養寵物做任務等等,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活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這本書的作者,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領軍者什洛莫·貝納茨就告訴我們,屏幕上的每一個商業活動都是設計好的。那些被抱怨的,你其實正在適應;那些你沒有意識到的,其實也已經深陷其中。

推薦閱讀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作者:[美] 什洛莫·貝納茨 喬納·萊勒

譯者:石磊

「雙十一「電商平臺複雜活動背後的原理,可以從激發情感、沉默成本、電子陪伴和混亂算法四個維度,進行解讀。

1. 激發情感

就拿雙十一增加的「養寵物「這個活動來說吧。

心理學家保羅·斯洛維奇發現,除了日常接觸的人和動物之外,如果我們給一個東西取一個名字,那麼這個東西也能激發我們的情感。

比如,以前紅極一時的電子寵物,讓人們熱衷於討論自己的電子貓、電子狗。這種討論就是情感的體現。再比如,不久前的「旅行青蛙「。它不會說話,沒有互動,只是每天做自己的事,但因為用戶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就和用戶產生了粘性,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斯洛維奇把這種現象定義為:情感啟發。

雙十一「養寵物「活動就符合這個原理。這些寵物有身份、有名字、有等級,還能幫你領各種優惠,這就更加深了你對它的感情。

就是這個情感紐帶,會讓你更想打開app,哪怕只是看看寵物怎麼樣了。

2.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我們在決定做一件事之前,不僅會衡量它的利弊,還會看自己之前的投入。我們把這些投入,叫作「沉沒成本」。

那麼在屏幕上的投入是什麼呢?

時間。

有網友記錄了自己參加雙十一活動的時間。比如,用積分抽購物津貼,耗時3分鐘;每天三次抽紅包,耗時60秒;建立願望清單,耗時半小時;組隊蓋樓,耗時好幾天;看直播領優惠券,耗時1小時;熬夜搶預售,耗時一晚上;養寵物,耗時不限。

也就是說,這些活動都是按照你一天的可支配時間設計的。消耗時長不同的活動,見縫插針地把你的一天都塞滿了。

不論你參加了哪個活動,它都會增加你的沉沒成本,否則不買就覺得自己虧了。

歡迎轉發金句卡至朋友圈

3. 電子陪伴

貝納茨發現,「屏幕上「的各種設計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人的注意力拉向手機。

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忙完一天之後,看看網絡直播,或者和朋友們一起打網路遊戲。

智慧型手機已經從一個通信工具、辦公工具,過渡到了「陪伴工具「。證據是,大多數人睡覺前最後放下的是手機,起床後第一時間拿起來的也是手機。甚至,即便我們沒什麼事,什麼都不幹,也要把手機拿在手裡。

所以,在雙十一活動裡,組隊蓋樓是「購物陪伴「,願望清單是」精神陪伴「,看直播更是每分每秒的」生活陪伴「。

多品類活動,總有一個能切中用戶某個需要陪伴的點,讓用戶在購物的時候感覺放鬆和自在。越是用戶基數大的app,越是需要多種多樣的活動,就像用散彈槍來打靶,某個子彈中了就行。

畢竟眾口難調,少一個活動,就意味著少了一個需求切入點。

4. 混亂算法

以往,「價格戰」是商家主要的競爭手段之一。可是,如果持續降價,只會讓競爭雙方兩敗俱傷。

經濟學博士蒂伯·博賽德斯就指出,「不要只給用戶提供一個選項。如果你給他們提供適當數量的選項,反而可以讓他們儘快選擇和決策。」

因此,「價格混淆」戰略進入了商家視野。他們把商品的優惠價做了複雜化的設計和處理。

這樣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方面,增加了用戶計算優惠的難度。他們就不執著於計算具體優惠了多少錢;另一方面,激發了用戶的好勝心。多重優惠交叉的設計,會讓用戶儘可能地多收集優惠項目。

類似「雙十一」這樣的促銷節日,還會不斷進化,更加複雜。你不要只關注那些眼花繚亂的優惠活動,要關注的應該是這些好像看不懂的複雜設計背後的邏輯。萬變不離其宗,不論促銷的形式如何多變,但是,背後的原理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推薦閱讀

《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作者:[美] 什洛莫·貝納茨 喬納·萊勒

譯者:石磊

好,以上就是我為你分享的內容,我在閱讀資料裡為你準備了本期音頻的金句卡片,歡迎你保存和轉發,當然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

韓焱精選,明天見!

· 韓焱精選·

湛廬創始人韓焱老師將用專業出版人的視角,每天為你推薦一本好書。專欄將用一條音頻,一段文字,解開你的閱讀困擾。和你一起親自閱讀,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End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如果不在雙十一買點啥,你是不是覺得好像虧了一個億?經濟學的智慧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經濟學的智慧。歷時11年的雙十一熱度不減,是什麼樣的真相「促使」人們一次次瘋狂的下單?1、價格彈性理論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下降,都會引起一定需求量的增加。雙十一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就是低價、折扣,這些活動讓消費者感覺購買更划算了!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 雙十一的玩法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新穎,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邏輯?
    為什麼不能簡簡單單進行滿減就好,而是要進行如此複雜多樣的活動呢?本文作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與你分享。現如今,雙十一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並且逐漸影響到國際電子商務行業。但是隨著一年又一年的雙十一的舉辦,「雙十一」活動的玩法越來越複雜,很多人很疑惑,為什麼不好好的直接向消費者進行滿減活動就好,而是要舉辦這些複雜、多樣的活動呢?接下來,本文將從兩個維度來對此一探究竟。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理性人的特點之一是自私,即「經濟人」;特點之二是自覺地(或者說本能地)按最大化原則行事,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機會成本、邊際分析法等原則做出選擇。但隨著閱讀面的擴大和在社會上活動交往的增加,我對這種理性人假說逐漸有所動搖。「自私」固然是人的本性,但自私的人也有許多不自私的行為。這種行為肯定不是主流,但對社會卻有不可忽視的效果。在美國,沒有那些成功人士的捐助,能有那麼多的名牌大學和基金會嗎?
  • 行為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的經濟學?
    在那篇論文中,丹尼爾-卡尼曼和阿默斯-特活斯基指出了傳統經濟學中的期望效用理論的的缺陷性,並相應提出了風險條件下決策的替代理論--前景理論。丹尼爾-卡尼曼的得獎標誌著行為經濟學的從此被承認,從異端變為正統。
  • 行為經濟學,讓你更懂不靠譜的地球人
    「這個星球上的人,好像都是很不理性的動物」。一個男人很不客氣地說道。這個人一年前來到我的研究室,他的名字叫瓊斯。看到這個開頭,很多人可能會和我一樣,想起星球大戰,蜘蛛俠,變形金剛。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他是善意還是惡意,是想霸佔還是想毀滅?當你仔細往下讀就會發現,原來這不是驚心動魄的星際小說,而是行為經濟學的科普讀物。
  • 行為經濟學:面對風險,人類的想法其實很複雜
    編者按 如果你對經濟學有一定的了解,你一定知道「理性人」這個詞。傳統經濟學中的很多理論固然經典,但是一有人的參與,大約任何事情都會變得複雜吧。現實生活遠比經濟學多重條件規定下的環境要複雜、混亂得多。真實世界中的我們,遠遠沒有很多經濟學家,或者我們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理性。今年的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
  • 人性很複雜,諾獎得主的行為經濟學告訴你經濟學中的反常現象丨21讀書
    芝加哥大學的另一位經濟學大牛,也拿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米勒(Merton Miller)教授,據說在樓道裡見到塞勒連招呼都不打。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死氣沉沉的經濟學最需要的就是一場新的「範式革命」,而無論是環顧還是遠眺,隱隱然具備挑戰原有「霸權」、發動一場革命的新領域,可能也就是行為經濟學了。
  • 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潛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評介
    他認為經濟學基本假設的缺陷在於:無論是企業理論、金融市場還是消費者選擇理論,個人在所有經濟現象分析中均被假設成是理性和自利的,同時會儘可能地追求最大利益。然而,現實中的個人往往依靠直覺來解決問題,而且就算人們謹遵各種假設,也會經常犯錯誤,所以說理性的經濟人假設往往是一種理想的、簡化的假設。現實世界紛繁複雜,個體之間千差萬別,不可能用一個假設束縛住所有個體。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在此以前,理察.泰勒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此前一年獲選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這一系列事件可以視作行為經濟學「登堂入室」的標誌,它反映了主流經濟學者正在大幅度地吸收和接受行為經濟學。這是自從丹尼爾.卡尼曼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這一輪「牛市」所達到的頂點。如今,行為經濟學的諸多名詞(例如反常、偏向等)已經日益常見於主流經濟學文獻。
  • 汪丁丁推出《行為經濟學講義》:我就是個漫遊者
    主要代表作有《經濟學思想史講義》、《串接的敘事》、《制度分析基礎講義》、《回家的路》等。2011年出版新書《行為經濟學講義》,是他在2010年北大上課的講義整理。  經濟學家汪丁丁的最近推出了新著《行為經濟學講義》,厚厚的一大本,不好讀,裡面涉及的知識領域太龐雜,有腦科學也有人類學,有哲學也有經濟學。坐在咖啡廳的沙發上,他說應該沒幾個人讀得懂這本書。
  • 韋伯定律與行為經濟學
    若不談重量而談金錢,故事的另外一種版本就是,我們或許會糾結於商品價格是1元還是1.5元,卻對商品價格是50元還是50.5元不敏感,儘管兩種情況下的價差都是0.5元。行為經濟學經常舉出這樣的例子。有A、B兩家文具店,A店離我們更遠,但其展出的商品賣得更便宜,原子筆與鋼筆分別標價1元與50元,而在B店,這兩樣商品的價格分別是1.5元與50.5元。
  • 「新科諾獎得主」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大佬、曾經的「學術...
    根據塞勒最後提出的論證,人們對這兩題的不同答案反映出「稟賦效應」,此為當今行為經濟學的核心:同一樣東西,自己擁有時會覺得價值較高,別人才有時會覺得價值較低。如果要你放棄一項權利(例如免於冒生命危險的權利),你要求的報酬會高得多;如果要你花錢購買這項權利,你肯花的金額則少得多。稟賦效應隨處可見,包括馬克杯、糖果、彩票、舒適環境(例如乾淨的空氣),還有各式各樣的法律保障。
  •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行為經濟學可以拓展我們在做經濟決策時的一些固有模式,它引入了心理學的基石和心理學的因素,使得經濟學不只是單純的、舊的傳統的經濟學,而是分析當心理因素構成你決策行為的一部分之後,你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會做出怎麼樣一些從傳統的經濟學角度來看不合理的決策。所以,加入這樣的分析以後,整個經濟學就變得更加人性化,也就變得更加有意思。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2016年02月24日 13: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 透過雙十一現象談電商經濟
    現在的雙十一活動簡直眼花繚亂得讓我人懷疑自己的數學是不是體育老師教的感覺,什麼購物津貼、滿減、做活動刷紅包、養貓活動、等等等。不知道別人怎麼算清購買之前該付多少錢,反正我是不到輸入付款密碼的時候是無法知道準確的金額。
  • 行為經濟學的要義
    經濟學要想發展,並且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智慧,應該向何處去?晚近發展起的行為經濟學,無疑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正如書中所指出的那樣,行為經濟學的崛起,是對應用經濟學新困境的一種補救。《凱恩斯會怎麼做》一書中,也列舉了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失靈而行為經濟學卻非常管用的案例。比如,關於如何解決鄰裡糾紛。
  •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在吵什麼?
    你可能聽說過丹尼爾·卡尼曼,他2002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他是一個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的心理學家;2013年,羅伯特·希勒又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做行為金融學的;然後最近的2017年,理察·泰勒也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做的是純粹的行為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對個體異質行為的研究與啟示
    行為經濟學突破了主流經濟學主張共性的理論迷思,回歸於個體行為的異質性本質,從而在本質上拓展了主流經濟學理論的解釋能力西方主流經濟學所基於的理性人假定偏重對個體的共性描述,這不利於對日趨複雜的經濟行為進行概括。行為經濟學突破了這種主張共性的理論迷思,回歸於個體行為的異質性本質,並巧妙地把「同質理性人」容納為「異質行為人」的極端特例,從而在本質上超越了主流理論的解釋能力。
  •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業安說,行為經濟學一方面繼承了新古典經濟學賴以生存的兩大基石——個體主義方法論、主觀主義價值論;另一方面又對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行為假定的不現實性表示不滿,主張通過心理學打造一個現實的行為基礎。
  • 行為經濟學的「聖徒」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它每天花一點時間來壘窩應該是最優的,但事實上它並沒有這麼做,原因就是缺乏自我控制。在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看,這種現象有個名詞,叫做「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也就是說,你今天對明天的關心,與明天對後天的關心是不同的,因此在每一個「今天」,你都會更重視現在,而不顧未來。如果存在著「雙曲貼現」,那麼人對於未來的規劃就未必是最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