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諾獎得主」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大佬、曾經的「學術...

2021-01-13 華爾街見聞

摘要:塞勒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獎的《大空頭》。在電影中,他和賽琳娜·戈麥斯去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向人解釋什麼是「擔保債務憑證」。

曾入選具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先導意義的「引文桂冠經濟學獎」的塞勒終於榮膺諾貝爾獎。可是,他的學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一路走來有不少質疑和批評,但卻最終憑藉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摘得經濟學界的最高獎項。

塞勒還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 他和賽琳娜·戈麥斯去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向人解釋什麼是「擔保債務憑證」。

在學術生涯中,塞勒常年被視作學術叛徒,他的研究常年得不到學術同儕的認可,甚至往往得到的是知名期刊的否定。

但回顧他的學術生涯和個人生活,塞勒一面堅守自己的學術觀點,一面以樂觀態度示人,不啻為一個「老頑童」。

「離經叛道」的諾獎得主

塞勒希望能探索人類不合乎經濟理性假定的各種行為,他提出的行為經濟學也改變了社會科學。在塞勒的學術生涯中,他長年被視為學術叛徒──而且情況頗為嚴重,有些影響深遠的論文當初曾遭到多家期刊退稿。曾有學者指出,塞勒在羅徹斯特大學的博士論文提出不少想法與作法,如今廣獲英美政府(與全球各國)採用,但是當時他的指導教授羅森倒不太看好他:「我們先前對他沒多少期待。」

當塞勒取得聲譽卓著的芝加哥大學教職時,諾貝爾獎得主、同時也是芝大經濟學教授莫頓米勒(Merton Howard Miller)相當不滿,他被問到為何沒擋下人事任命案時說:「每代人都會犯下自己的過錯。」法律經濟學的奠基者暨聯邦法官波斯納(Richard Allen Posner)某次旁聽塞勒的演講,最後卻大吼:「你們根本完全違反科學!」場面一度相當難堪。

經過了30多年,行為經濟學已經從當初一小撮人所熱衷的「歪門邪道」(這是塞勒自己的說法),成為經濟學研究的新典範,有許多學者前僕後繼為這個學門建立起更紮實的理論與實證基礎。塞勒亦在2015年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在過去,包括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等經濟學大師都坐過這個位子,他曾多次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人選。

塞勒非常頑皮,並且清楚洞悉人性的弱點,他認為「當傳統智慧犯錯,推翻它的第一步就是睜大眼看看周遭的世界」。如今我們從結果來看,雖屬不當行為,卻也無比理性。

塞勒博士的造反有理,雖然他自己承認懶惰且不擅數學,對哲學議題不太有耐性,但是他觀察力相當敏銳,可以憑實際觀察獲得可貴洞見。

研究「常人幹的蠢事」,論文被引用達年度之冠

塞勒把調查結果給指導教授羅森看,羅森叫他別再浪費時間,但是他仍沉迷於這個議題。根據塞勒最後提出的論證,人們對這兩題的不同答案反映出「稟賦效應」,此為當今行為經濟學的核心:同一樣東西,自己擁有時會覺得價值較高,別人才有時會覺得價值較低。如果要你放棄一項權利(例如免於冒生命危險的權利),你要求的報酬會高得多;如果要你花錢購買這項權利,你肯花的金額則少得多。稟賦效應隨處可見,包括馬克杯、糖果、彩票、舒適環境(例如乾淨的空氣),還有各式各樣的法律保障。

塞勒開始搜集反常現象,最後列出他所謂的「清單」。這份清單反映理性經濟人(經濟學家常討論的一個虛構物種)與真實人類(我們這個物種)之間的差異。

舉例來說,丈夫在聖誕節收到了太太送的克什米爾昂貴羊毛衫。他當時曾經在店裡看過,但是狠不下心購買。不過既然是禮物,他就很高興地收下了。然而,這對夫妻的所有財產都是共有的,兩人都沒有可以自行支配的金錢來源!

你付了1000美元的室內網球場會員費,兩個月後卻罹患了網球肘,一打球便疼痛不已,不過你還是忍著痛繼續打,因為不想浪費已繳的會員費。但是當朋友邀請你到另一個球場免費打球,你會因為手肘疼痛而婉拒。

然而,塞勒不知道這份清單有何用處,畢竟「常人幹的蠢事」不是上得了臺面的學術論文標題。

1976年,塞勒與指導教授一起去加州參加研討會,遇到一位名叫費施霍夫的年輕心理學家,對方跟他提起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阿莫斯.特維斯基(Amos Tversky)這兩位在經濟學界罕有人知的心理學家。塞勒拜讀了他們的論文,裡頭詳細整理出不符傳統經濟理論預測的各種現象,他讀到了之後「心跳開始加快,彷佛正經歷一場拉鋸賽的最後幾分鐘。我只花了30分鐘就從頭到尾讀完這篇論文,但我的生命自此徹底改變。」

重點是,康納曼和特維斯基並未宣稱人類是「不理性的」。恰好相反,他們極力主張我們的經驗法則通常運作良好,經驗法則只是偶爾失靈,結果導致系統性誤差。

塞勒與持懷疑態度的經濟學家爭論這套見解,一而再遇到對方提出他口中的「看不見的手」。

基本上,傳統經濟學家的論點認為,即使個人會犯錯,競爭市場與看不見的手仍會解決問題,最終修正錯誤。但是塞勒說,這些經濟學家即使用上雙手,依然無法讓這個理論變得完備。「看不見的手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否則他們沒有其他合理方式能做出市場將人類轉化為理性主體的結論。」他確實知道以複雜的經濟理論來看,由於市場壓力之故,即使個人不理性,價錢可能終將全然符合理性,但他認為「這套說法確實聽似合理,甚至還挺有說服力。但它恰巧是錯的。」

1980年,塞勒發表第一篇行為經濟學的論文,標題為「消費者選擇的實證理論」,大幅採用康納曼和特維斯基的論點,強調稟賦效應,卻屢遭大型期刊退稿,後來才獲一份名為《經濟行為暨組織期刊》的新刊物採用。如今,這篇論文是他極常獲引用的論文,目前引用次數高達4096次,在2014年居於首位。塞勒從此開始往前飛奔,寫下一系列論文,根據列表闡述真實人類與理性經濟人的差異,其中許多篇躋身經典,成為當代社會科學的重要基礎。

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建樹

塞勒針對經濟學現有理論體系中的某些缺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貢獻了諸多理論研究成果。

1.稟賦效應。稟賦效應概念由塞勒(R.Thaler,1980a)首先提出,但其理論基礎源於特沃斯基和內曼的前景理論。塞勒認為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對「避害」的考慮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這充分體現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傳統經濟學理論往往會假設決策制訂者把損失的費用等同於機會成本,但相對於機會成本來說,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更重視自己的損失。舉例來說,工資按工作時間給付,若你在每周工作50小時的同時可以有一個在工作時間內休息5小時的機會,你是否會選擇休息?若你在每周工作45小時的同時有一個再工作5小時的機會,你是否會選擇工作?當視工資的減少為損失的費用、額外收入為機會成本時,答案是否定的。稟賦效應的提出引起了人們巨大的爭議,因為它挑戰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對消費者選擇的分析基礎,即效用決定於客觀資產價值,而且它的提出衝擊了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即只要交易成本為零,財產的法定所有權分配就不會影響經濟運行效率,資源配置最終狀態與產權配置的初始狀態無關。按照科斯定理,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儘量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使產權明晰,市場效率趨於最優。然而,當考慮到稟賦效應以後,政府僅僅做出這樣的努力或許還不夠,初始的產權配置對最終資源分配有著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政府應該考慮到市場效率的低下,在分配產權開始階段就必須更注重效率,而不能指望過分依賴市場調節。

2.跨期選擇。塞勒及其合作者(Loewen stein & Thaler,1989)指出跨期選擇是對成本與收益分散在各個期間進行決策。當一個人面對自己的衝動性時,一般的解決方法就是試圖控制自己未來的行為,但在很多涉及跨期選擇的情形下,學界對個體做出長期理性選擇的能力存在質疑。例如,當消費者面臨選擇一臺比同型號少花60元卻每年多花60元電費的空調時,如何選擇才更理性;10年後拯救10條性命和今年拯救10條性命是否無差異;這些問題均沒有固定的答案,均會因人而異。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對於決策制定而言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而塞勒在學術研究時經常提供一些個人違反理性選擇假說的證據,但是又提不出一套能很容易地和經濟學模型相結合的替代性假說。塞勒認為心理學對決策制定作用既有破壞性又有建設性,而他所堅持的研究方法就是強調理論和經驗性研究的緊密結合。

3.心理帳戶和儲蓄理論。塞勒對心理帳戶和儲蓄理論的研究有突出的貢獻。人們如何評價不同經濟交易下的公平?人們何時會把兩件事情的效用合併起來看?什麼時候又會把兩件事情分開來計算?在公平問題上,塞勒(R.Thaler,1990a)給出的答案是消費者經常會從價格比較中提取積極的或者消極的交易效用,並與自己的消費偏好相結合從而得到相應的公平標準。事實上,相對於吃虧本身來說,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這種「傷害」是否會加強另一方的有利地位。在合併或分解兩個事件效用方面,人們更傾向於把小的損失和大的收穫合併起來對待。心理帳戶概念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它假定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也會在心裡記帳。消費者在不同來源收入下的儲蓄傾向和消費傾向不同,即一個擁有20萬元股票投資組合的人不太可能會因為這個投資組合增值2萬元而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但如果這兩萬元收入來自於賭博、獎金或者稅收折扣,那他很可能在短期內增加自己的消費。

經濟學中關於儲蓄的標準模型源於莫迪利亞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論(life cycle theory),但塞勒等(Thaler & Shefrin,1988)發現消費經驗證據與理論模型有兩點不一致。其一,消費似乎對於收入過於敏感,而且各種形式的財富似乎不像生命周期理論所設想的那樣具有很強的替代性,塞勒通過經驗和實驗數據完善了生命周期理論,即首先修正了可替代性假設。其二,人們均缺乏耐心,特別是短期內的個體行為顯示,他們的貼現率似乎超過了利率,當然短期內過高的貼現率又會導致新的問題——自我控制。對此,塞勒提出採取一些無法反悔的措施和內部強制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

4.行為金融理論。塞勒在行為金融研究學的研究方面貢獻頗豐。在股票溢價之謎這個問題上,塞勒等(Shlomo & Thaler,1995)給出解釋,當投資者經常性地評價他們的投資組合時,短視的厭惡損失就會令很大一部分投資者放棄股票投資的長期高回報率,而投資於具有穩定回報率的債券,因為股票收益在短期內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根據弱勢有效市場假說,一個投資者無法利用過去的價格信息來獲得超額收益,也就是說股票價格純粹服從隨機遊走,但塞勒等(De Bondt & Thaler,1985)曾發現了「輸者贏者效應」,即投資者對過去輸者組合過分悲觀,對過去的贏者組合過分樂觀,導致股價偏離其基本價值,待一段時間之後市場自動修正,前期的輸者將贏得正的超額收益,前期贏者的超額收益則為負。據此,他們提出了預測股票收益的新方法:採用反轉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買進過去3至5年內輸者組合,賣出贏者組合,這一策略可以使投資者在未來3至5年內獲得超額收益。塞勒等(De Bondt & Thaler,1985)認為過度反應產生於投資者並沒有使用貝葉斯法則(Bayes theorem)對客觀信念和行為進行調整,而是在忽視歷史概率的情況下高估新信息的重要性,導致市場價格與基本價值產生過高或過低的偏離,這個結論也激勵了更多的學者來研究和解釋均值回歸現象。塞勒(R.Thaler,1987a,1987b)對股票市場中的日曆效應(calendar effect)也進行了研究。日曆效應是指金融市場與日期相聯繫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動及其他非正常高階矩,主要包括季節效應(seasonal effect)、月份效應(mon th of the year effect)、星期效應(week effect)和假日效應(holiday effect)。

塞勒在股市和股票研究方面取得了三項主要成果:(1)價格變動可能與影響資金進出市場的習俗有關;(2)機構投資者對它們的投資組合進行季節性調整的原因是一種被文雅地稱作「裝飾門面」的活動;(3)對日曆效應另一種不同類型的解釋是,它們與好消息和壞消息發布時間的選擇有關;這三項研究成果均無法與有效市場假說相容,並且這些發現意味著資本資產定價理論亦被推翻。此外,塞勒等(Lee,Shleifep & Thaler,1990)對封閉式基金(closed end funds)的研究成果豐碩:(1)新基金上市存在規律性表現;(2)封閉式基金通常均以相對於其淨資產價值較大的折扣進行交易;(3)折價(或溢價)的變動範圍很大,因不同時間、不同基金而異;(4)當封閉式基金通過兼併、變現或者轉變為開放式基金而終止時,價格就與淨資產價值趨於一致。塞勒的這四項發現有兩個解釋,一種是建立在基金管理者的錯誤行為之上,另一種建立在淨資產價值的錯誤計算之上,並且塞勒等得到一個本質性啟示,即「證券價格等於其內在價值」的論斷只是一個可檢驗的命題,而不是一個公理。

相關焦點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系行為經濟學代表人物
    Thaler)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理察·塞勒是誰?理察·塞勒是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後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1970)和哲學博士(1974)學位。先後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 (1971-1978)和康奈爾大學(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開創行為經濟學
    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思商業學院教授,現年72歲的理察·塞勒因創建了行為經濟學理論而獲得今年的經濟學獎項。  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察·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心理學研究用於經濟決策  此次諾獎得主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科學家」。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理察·塞勒獲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Thaler)憑藉其為「行為經濟學所做的貢獻」獲得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官網公布的資料顯示,理察·泰勒將對心理現實的假設融進經濟決策分析。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自制力缺乏所導致的結果,他揭示了人類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人決定和市場結果。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理察·塞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行為經濟學;其弟子稱他希望將學術成就用於普通人投資【名詞解釋】行為經濟學作為一種實用的經濟學,是金融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學科相交叉的邊緣學科。意在通過行為分析理論、經濟學、心理學、經濟規律的結合,將身份、社會地位、人格、情緒、個性等因素引入經濟分析之中。
  •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被稱股神
    理察·塞勒的研究將經濟學和心理學相結合,在承認人自控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認為應針對人們思維的固有弊端來創造性地制定一些「輕推」式的經濟策略,更有利於大眾的健康、經濟和幸福。視頻: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
  •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理察·塞勒獲殊榮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  理察·塞勒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後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1971-1978)和康奈爾大學(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現為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系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察·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對於理察·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行為經濟學代表理察·塞勒獲獎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17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昨天傍晚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理察·塞勒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理察·塞勒是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黃博陽)北京時間今日傍晚,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的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
  • 外媒:美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外媒稱,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宣布,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憑藉其在行為經濟學上的研究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據德新社斯德哥爾摩10月9日報導,塞勒的貢獻包括將普通人的行為和現有的金融決策模式有機結合起來。
  • 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潛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評介
    來源: 經濟學動態 作者:鄒新月 陳玉琳2015年度美國經濟學聯合會會長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是美國著名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家。他於1945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1967年獲凱斯西儲大學學士學位;1970和1974年分獲羅徹斯特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
  • 美國學者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察·塞勒為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系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研究認知限制如何影響金融市場,展示了這些人格特質如何系統地影響個人決策以及市場成果。視頻: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理察·塞勒獲殊榮,時長約1分46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日揭曉。
  • 從餐廳菜單設置玄機,學習諾獎得主理察.塞勒的「行為經濟學」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而且是寫書能暢銷,投資能穩賺的諾獎得主,這樣的實幹家在大牛級經濟學家中,可以說是寥若晨星。行為經濟學是什麼?與塞勒一起做過研究的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教授回憶說:他會關心紐約的出租汽車司機每天開車幾個小時之後才會收工回家;關心在賽馬場上人們如何下注,又如何在最後時刻突然改變決定;他會請自己的經濟學家同事們到家裡吃飯,卻要求他們在吃飯之前先完成一項行為學研究的實驗。
  • ...明白人」——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新華社發(石天晟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誰都不是「明白人」——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劉海燕 李驥志  他在課堂講授「行為經濟學」,也在課堂實踐「行為經濟學」。
  •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理查·德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日揭曉,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獲得殊榮。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西蒙由於這個理論和其他貢獻而獲得了197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後興起的則是我們這裡要重點介紹的行為經濟學了。主流經濟學日益數學化,靠數學推導建立了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在現代,奠定數學分析方法基礎的是薩繆爾森的《經濟分析基礎》。
  • 「行為經濟學之父」、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獎
    今年諾貝爾獎的「壓軸大戲」中,理察·塞勒,被稱「行為經濟學之父」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研究人的非理性經濟行為的「行為經濟學之父」,理察·塞勒被問及:你會怎麼花費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72歲的老爺子繼續開起了玩笑:「我會盡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這些錢花光。」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離經叛道」的經濟學家
    「過去30年,經濟學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最重要的革命,理察·塞勒就是這場革命的中心人物。」曾經準確預測到金融危機爆發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如此評價道。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理察·塞勒,炒股者必讀!
    文/楊國英想做國師的,多讀讀傳統經濟學的經典,什麼亞當·斯密、凱恩斯、弗裡德曼的著作等等。不想做國師,只想發財的,拜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必須要讀讀,起碼也要了解個大概。10月9日,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的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哈哈,不是小說家的經濟學家得不到諾貝爾獎,理察·塞勒這個人,牛啊,研究生階段讀的是文學,之後才讀經濟學,居然還能獲得諾貝爾獎經濟學家。
  • 通訊: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新華社芝加哥10月9日電  通訊: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新華社記者王強 苗壯  美國中部時間9日凌晨4點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吵醒了睡夢中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察·塞勒。  這位滿頭白髮的教授當天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記者會上笑著說,看到電話號碼來自瑞典,他馬上預感到這一好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