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人」——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10月9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的照片被展示在屏幕上。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新華社發(石天晟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誰都不是「明白人」——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劉海燕 李驥志

  他在課堂講授「行為經濟學」,也在課堂實踐「行為經濟學」。

  在剛剛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大學理察·塞勒教授的課堂上,學生們參加考試的滿分不再是慣常的100分,而是137分。這樣考完,連剛及格的學生都挺開心,因為他們看到的卷面成績有80多分。不過,教授最後填上成績單的評等依然是C,和百分制中考到60分一樣。

  塞勒在其著作《「錯誤」的行為》一書中寫到這個案例,以此說明他學術研究所指向的結論:人作為所有經濟活動和決策的主體,會受到各種心理作用的影響,理性不足,經常「犯錯」。而通過一些設計和「助推」,有助於解決問題,更好決策。

  架橋人——在研究中連接經濟和心理分析

  有人對地上掉的一分錢毫不理會,卻忙著去搶微信裡同樣價值的紅包。為什麼?塞勒會告訴你,因為人人心裡都有好幾本帳。在他看來,這些「反常」卻是正常,因為人類心理模式存在著弱點。

  「通過探究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後果,塞勒展示了這些人類特徵是如何系統地影響個人決策和市場結果。」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宣布他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時候這樣說。

  有限理性是指人們在作決定時,會通過建立多個不同的「心理帳戶」來簡化經濟決策,同時傾向於狹隘地考慮單個決定的後果,而不是整體效果。這一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擁有某件物品時會比沒有時更看重其價值。

  社會偏好是指人們在作決定時不僅出於趨利心理,還會考慮社會公平。這既可能是出於維護正義,也有可能是因為嫉妒。消費者對公平的關注會反對企業在需求增加時漲價,但卻不會阻止企業在成本上升時漲價。

  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當天,官網發布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投票:你是否認為新年計劃總是難以落實?72%的人選擇了「是」。塞勒的研究揭示,人們通常缺乏自我控制,總是屈服於短期誘惑,讓長期計劃落空。而他在不斷探索「助推」方法,幫助人們更好地實現自我控制。

  頒獎方說,塞勒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他的研究不僅對個人有幫助,對整個經濟市場的研究和決策也很有啟示。「他讓經濟學更符合人性,讓人們更好地做出決策。」諾貝爾官網這樣介紹。

  鬥爭者——從西方經濟學邊緣進入主流

  「我們和《星級迷航》那個理性至上的斯波克是不一樣的。塞勒將對人類經濟及決策行為的分析從高高在上『象牙塔』拽回到現實的艱難之旅。他和具有『理性經濟人』前提的傳統經濟學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針對塞勒著作的書評中出現了上述文字。正是長期對生活中那些反傳統理論的現象深入觀察和思考,讓塞勒伴隨著行為經濟學的成長,從邊緣走向主流,讓經濟學分析更加符合人性,更加具有現實價值。

  羅伯特·席勒,這位曾經預測到金融危機爆發的經濟學家這樣評價塞勒:「過去30年,經濟學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最重要的革命,他就是這場革命的中心人物。」

  儘管行為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研究中的「顯學」,但它曾不為主流所容,今年已經72歲的塞勒也長期被視為「學術叛徒」。

  1980年,塞勒完成第一篇學術論文《消費者選擇的實證理論》,之後屢遭大型期刊退稿。如今,這篇文章卻在2014年成為相關領域中被引用居首的經濟學論文。

  行為經濟學,這種把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學有機結合的理論,正不斷發現傳統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疏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的不足。

  而塞勒,這位曾默默地在辦公室黑板上列出非理性行為的學者,已經成為著名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2015年還開始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

  然而,塞勒看到了人性的流變和複雜,他的研究領域也因此精彩不斷並充滿挑戰「要建立一個把普通人放在重要位置的豐富的經濟學學科,這一任務還遠未完成。」他這樣對媒體說。

  多面手——從「大空頭」到「懶惰者」

  「滿頭銀髮的塞勒形象挺棒。」曾有美國媒體這樣報導,認為他是一個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學者刻板印象的人。

  塞勒曾跨界演過電影。在2016年奧斯卡獲獎電影《大空頭》中,他就出現在拉斯維加斯賭場。「把人想像成以邏輯指導行為的動物,實在是瘋狂之舉。」這正是他在電影中的臺詞。

  在被問到這一段短暫的「好萊塢生涯」,他開玩笑說有點失望,因為自己的精彩演出沒有被諾獎頒獎者在成就介紹中提到。

  而在朋友看來,「塞勒之所以特別,因為他是一個很懶惰的人。」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承認,自己懶惰且不擅長數學,對哲學議題也不太有耐心。

  其實諾獎得獎者的介紹中還遺漏了一些有趣信息。塞勒和別人創建了一個基金公司,專門關注美國小企業股票投資,其「贏道」就是利用其他投資者的非理性買賣造成的股價偏差。

  「非理性」始終是和塞勒緊密相連的關鍵詞。「怎麼花掉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電話那頭的他思考了一下,「根據我的理論,當然是怎麼不理性怎麼花了!」

  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相關焦點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離經叛道」的經濟學家
    「過去30年,經濟學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最重要的革命,理察·塞勒就是這場革命的中心人物。」曾經準確預測到金融危機爆發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如此評價道。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 「非著名」電影演員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大研究成果看穿人性弱點
    經濟學界的「心靈捕手」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非常有趣的一點是,通常諾獎委員會在頒獎時會明確強調獲獎經濟學家的具體貢獻,但對於塞勒教授,卻是給了一個領域——行為經濟學。這是對塞勒教授的肯定,更是對行為經濟學的認可。與經典的經濟學不同,行為經濟學強調人並非完全理性,很多決策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是真正「走心」的經濟學。
  •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聚焦氣候變化與技術創新
    該院的社會科學家們會在10月初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投票表決,每年最多可選出三名獲獎者。由於該獎項不是根據諾貝爾的遺願設立,自然也輪不到諾貝爾掏錢,這鍋還得由當初設立它的人來背。該獎項的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撥付給諾貝爾基金會,金額在1000萬瑞典克朗左右,每年因經濟形勢變化而有所浮動。2018年的經濟學獎金是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揭秘諾獎得主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原標題: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潛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評介)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戶截圖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但這一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約67歲。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是經濟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為90歲。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僅有兩名女性。
  • 從餐廳菜單設置玄機,學習諾獎得主理察.塞勒的「行為經濟學」
    同理,所謂的「敝帚自珍」「怕麻煩」都是這樣。如果不理解「不想改變現狀」是處於「稟賦效應」的非理性行為,而只是理解成怕麻煩。那麼,對方為了爭取你,再給你加2天年假時,你可能還是會拒絕。……以上是理察·塞勒有趣又有料的行為經濟學研究當中的幾個小小的案例而已。理察·塞勒是誰?
  • 三人分享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往屆得主有哪些「中國情緣」?
    諾獎評選委員會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裡,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2017年的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的研究,被指「讓經濟學分析更加符合人性」。塞勒通過行為經濟學,探究人類「心理帳戶」。他指出,受多種心理作用影響,人們會變得非理性,難以管好錢包。比如,同樣是價值1000元的鞋子,消費者在購買普通款時會猶豫不決,但面對名牌打折款時可能會衝動消費。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自1969年開始頒發,僅有51年歷史,其他獎項自1901年開始頒發。「引文桂冠獎」至今已經成功預測了57位諾獎得主,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均曾獲得「引文桂冠獎」。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理察·塞勒獲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諾貝爾獎官網顯示,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理察·H·泰勒(Richard H. Thaler)憑藉其為「行為經濟學所做的貢獻」獲得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官網公布的資料顯示,理察·泰勒將對心理現實的假設融進經濟決策分析。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自制力缺乏所導致的結果,他揭示了人類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人決定和市場結果。
  • 諾獎理財啟示錄
    諾貝爾經濟學獎 一個「假」的諾貝爾獎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一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實是一個「假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真實名字其實應該是「紀念諾貝爾」的經濟學獎。1901年12月10日,在諾貝爾逝世5周年的紀念日上,頒發了第一屆的諾貝爾獎,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其中,並不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
  • 背景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新網10月12日電 綜合報導,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95年立下的遺囑,諾貝爾獎項最初只包括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醫學獎與和平獎。隨後在1968年,瑞典銀行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了經濟學獎,全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該獎項於1969年首次頒獎。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文|鄒新月 陳玉琳  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是美國著名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家。他於1945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1967年獲凱斯西儲大學學士學位;1970和1974年分獲羅徹斯特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作客中科大 看好"一帶一路"前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在中科大演講   「一帶一路」暨「中國製造2025」政策倡議下,中國經濟前景如何?昨日下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來到中科大,以主題演講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GDP達到了奇蹟般的增長幅度。但在追趕高收入國家的過程中,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低效的農業耗費了過多的人力,工業和農業生產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明晚揭曉,獎項評選有這些「潛規則」
    當地時間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就將宣布2020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獎將花落誰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學動態》編輯部副主任李仁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一個錦上添花的獎項,獲獎者必須是已經受到主流經濟學界認可的、獲得過接近諾獎級別榮譽的經濟學家。同時,已經獲得過表彰的領域短期內不會再得獎。科睿唯安網站每年評選的『引文桂冠獎』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數超越哈佛,看世界頂級理工大學的文科情懷
    而經濟學領域最具分量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人數統計中,麻省理工學院甚至超越哈佛、耶魯和芝加哥等老牌經濟學名校,始終穩坐頭把交椅。01諾獎經濟得主世界第一在維基百科的「諾獎得主所屬大學排行榜」中,可以看見從1901年至今,MIT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數量第一的院校(共計34位)。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BANERJEE,KREMER,DUFLO,因他們為減輕全球貧困所採取的實驗性方法。 ......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將聚焦哪些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生已經先於他獲獎,2019年的諾獎得主麥可·克雷默的博士導師就是羅伯特·巴羅。另外還有提出D-S壟斷競爭模型的阿維納什•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該模型由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共同提出,斯蒂格利茨已經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