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廳菜單設置玄機,學習諾獎得主理察.塞勒的「行為經濟學」

2020-12-04 柏文喜Kevin

◎聰明的餐廳老闆知道,一定要在菜單上設置一道很貴的菜,那麼第二貴的菜肯定就是最暢銷的菜,儘管第二貴的菜也不便宜。因為消費者已經把最貴的菜價設定成參照物。

——這就是「錨定效應」。同理,你要說服你的老闆同意你的方案,你也可以設置一些暗示來助推他做出你希望的決定。[奸笑]

◎如果你提前買了1張800元的音樂會門票,但臨行前發現門票丟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再花800元去買票;但如果你沒提前買票,而是在臨行前發現800元的華聯購物卡丟了,大多數人還是會去買票。因為,我們在心裡開了不同的帳戶。

——這就是「心理帳戶」。同理,如果要說服人們增加對某項花費的預算是很困難的,但要改變人們對某項花費所屬的帳戶的認識,卻相對容易。

◎如果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別的條件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工作每年多5天年假。你覺得兩份工作差不多。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然後開始憧憬新生活。過一會兒,另一家也打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因為,當你擁有一樣東西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

——這就是「稟賦效應」。同理,所謂的「敝帚自珍」「怕麻煩」都是這樣。如果不理解「不想改變現狀」是處於「稟賦效應」的非理性行為,而只是理解成怕麻煩。那麼,對方為了爭取你,再給你加2天年假時,你可能還是會拒絕。

……

以上是理察·塞勒有趣又有料的行為經濟學研究當中的幾個小小的案例而已。

理察·塞勒是誰?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而且是寫書能暢銷,投資能穩賺的諾獎得主,這樣的實幹家在大牛級經濟學家中,可以說是寥若晨星。

行為經濟學是什麼?

與塞勒一起做過研究的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教授回憶說:他會關心紐約的出租汽車司機每天開車幾個小時之後才會收工回家;關心在賽馬場上人們如何下注,又如何在最後時刻突然改變決定;他會請自己的經濟學家同事們到家裡吃飯,卻要求他們在吃飯之前先完成一項行為學研究的實驗。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著迷,讓他能夠從看似平凡普通的現象中發掘出最根本的規律……

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三部曲:《助推》《贏家的詛咒》《錯誤的行為》,被認為是「行為經濟學集大成之作」。

讀他的書,不僅是一趟讀懂現實中的經濟學的奇幻之旅;也有助於提醒你可能會犯的錯誤,讓你回歸正確之路;當然,借用薛兆豐老師的說法,「讀塞勒的書,能幫你洞察人性的弱點,是尋找商機的捷徑」。

1980年,35歲的塞勒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行為經濟學的論文「消費者選擇的實證理論」,其中援引了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的大量論點,提出了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即相對於機會成本來說,人們更重視自己的損失。後來他又總結出心理帳戶、自我控制、公平尺度等人類行為的心理動因,用以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的選擇會「系統性地偏離」理性經濟人的假設。

2003年,塞勒58歲時,兩位「偶像」早已成為他的好友和學術合作者,卡尼曼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本應該與他同獲此獎的特維斯基,已不幸於1996年因病逝世。回望自己26年前所做的選擇是否「理性」,塞勒本人如此總結道:「當我決意踏上一條經濟學研究的新路時,我沒預料到自己一定會成功,我甚至覺得成功的概率還不到50%,但我覺得這依然是一個『理性』的選擇。理由之一是,我的機會成本並不高,因為我當時只是一位平庸的經濟學家;理由之二是,我樂在其中。真的,有什麼事比做『皇帝新裝』故事中那個戳穿真相的孩子更有趣?尤其當你的同行們還在忙著描述那件新裝上的鈕扣是什麼樣時。」

塞勒的學術觀點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不可能存在,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經濟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非理性」的影響。很多從傳統經濟學角度看來是「錯誤」的行為,經常被忽視,但往往正是這些行為導致了那些「看起來很美」的決策最終失效乃至釀成惡果。

這個理論讓塞勒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在他獲獎之後,中國媒體對其廣為報導的是,他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了解他的人認為他是一個風趣、愛開玩笑,熱愛生活的人,他去拍電影是為了好玩,他的選修課在芝加哥大學也備受歡迎。

相關焦點

  • 通訊: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新華社芝加哥10月9日電  通訊: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新華社記者王強 苗壯  美國中部時間9日凌晨4點突然響起的手機鈴聲,吵醒了睡夢中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察·塞勒。  作為行為經濟學先驅的塞勒,曾與哈佛大學教授卡斯·森斯坦共同出版一本名為《助推》的暢銷書,主要介紹的是當人們深陷偏見和非理性中,「助推」如何幫助人們提升智慧,作出有關健康、財富與幸福的最佳決策。  塞勒的助推論認為,與其使用強制手段或硬性規定,不如「助推」人們自由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 羅伯特·希勒:備受爭議的塞勒獲得諾獎令人驚喜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最終花落行為經濟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諾獎委員會對其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開創性貢獻用三個學術名詞加以概括:「有限理性」、「社會偏好」、「自我控制」。
  • 揭秘諾獎得主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原標題:理察·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潛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評介)
  • ...明白人」——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新華社發(石天晟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誰都不是「明白人」——從邊緣走向主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劉海燕 李驥志  他在課堂講授「行為經濟學」,也在課堂實踐「行為經濟學」。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離經叛道」的經濟學家
    與此相呼應且頗為有趣的是,在被問及想要如何使用這筆約合85萬英鎊的諾獎獎金時,72歲的塞勒調侃道,為了與他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要「怎麼不理性怎麼來!」 跨界多面手:對股市有一套,還參演了奧斯卡獲獎電影 除了在學術界的成就,塞勒還擅長於在市場上將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用於實踐。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塞勒的發現吸引了大量研究者,他們的共同努力讓行為經濟學成為了當代經濟學研究中的主流領域之一。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
  • 2017諾獎得主理察•泰勒:股市中贏家的詛咒
    要聞 2017諾獎得主理察•泰勒:股市中贏家的詛咒 2017年10月15日 15:31:11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開創行為經濟學
    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思商業學院教授,現年72歲的理察·塞勒因創建了行為經濟學理論而獲得今年的經濟學獎項。  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察·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心理學研究用於經濟決策  此次諾獎得主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科學家」。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提出預測股票收益新方法
    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察·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心理學研究用於經濟決策  此次諾獎得主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科學家」。
  • 三人分享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往屆得主有哪些「中國情緣」?
    諾獎評選委員會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裡,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獎項年輕選拔卻「老道」與物理學獎、文學獎等「元老」級諾獎相比,經濟學獎足足晚了半個世紀「誕生」,該獎項成立於1968年,次年首次頒獎。雖然獎項年紀不大,但對於提名人選的考察並不簡單。
  • 人性很複雜,諾獎得主的行為經濟學告訴你經濟學中的反常現象丨21讀書
    每周一本書讓閱讀,豐滿人生導讀:理察·塞勒是行為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對這門學科的發展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他獲得諾獎當之無愧。塞勒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芝加哥大學是盛產諾貝爾獎得主的地方。塞勒在《美國經濟評論》和《政治經濟學雜誌》等知名刊物上發表過許多重要文章,也出版過許多著作。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系行為經濟學代表人物
    在理論研究上,塞勒對反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帳戶和股票市場均做出重大貢獻。在實際應用上,塞勒通過助推思想和選擇設計來分析和解釋了消費者行為和包括社會福利政策和儲蓄投資研究在內的政府政策行為。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從4個方面改善了你的生活
    10月9日,塞勒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30多年來,塞勒和「行為經濟學家」們將心理學和決策理論、經濟學和社會學相結合,創造出一個成熟、重要的領域,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簡而言之,塞勒和他的同伴對凱恩斯所說的「動物精神」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就金錢和日常決策的思考方式提供了一些重要見解。 一個月前,我在Morningstar ETF會議上看到塞勒發言。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在理論研究上,塞勒對反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帳戶和股票市場均做出重大貢獻。在實際應用上,塞勒通過助推思想和選擇設計來分析和解釋了消費者行為和包括社會福利政策和儲蓄投資研究在內的政府政策行為。
  • 「新科諾獎得主」理察·塞勒——行為經濟學大佬、曾經的「學術...
    摘要:塞勒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獎的《大空頭》。在電影中,他和賽琳娜·戈麥斯去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向人解釋什麼是「擔保債務憑證」。曾入選具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先導意義的「引文桂冠經濟學獎」的塞勒終於榮膺諾貝爾獎。可是,他的學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一路走來有不少質疑和批評,但卻最終憑藉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摘得經濟學界的最高獎項。
  •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被稱股神
    視頻: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理察·塞勒獲殊榮,時長約1分46秒騰訊財經 康路 王丹薇 發自紐約國慶假期,本來計劃好好減肥的我們,往往禁不住美食的誘惑,人們實際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往往背道而馳。這就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ichard Thaler所研究的領域,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 「非著名」電影演員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三大研究成果看穿人性弱點
    經濟學界的「心靈捕手」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非常有趣的一點是,通常諾獎委員會在頒獎時會明確強調獲獎經濟學家的具體貢獻,但對於塞勒教授,卻是給了一個領域——行為經濟學。這是對塞勒教授的肯定,更是對行為經濟學的認可。與經典的經濟學不同,行為經濟學強調人並非完全理性,很多決策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是真正「走心」的經濟學。
  • 有感諾獎得主理察·塞勒的「輸者贏者效應」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塞勒因創建行為經濟學理論而獲得今年的經濟學獎項。通過媒體報導,我們知道了塞勒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行為經濟學家,而且還是個美國最優秀的基金公司的負責人。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察·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對於理察·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
  • 行為經濟學之父獲諾獎 稱要「非理性」花掉獎金
    行為經濟學之父獲諾獎 稱要「非理性」花掉獎金 2017-10-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10月10日電 綜合報導,傳統經濟學假設所有參與經濟行為的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