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的要義

2021-01-13 中國青年網

盧周來

《凱恩斯會怎麼做: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如何解決你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一書,是美國經濟學者特吉凡·彼得格撰寫的一部通俗性著作。該書通過闡釋和對比歷史上偉大的經濟學家對日常生活中四十個問題的見解,既幫助讀者以新穎有趣的方式掌握一些重要經濟理論的要義,同時,也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需要進行決策時有更開闊的思路。

經濟學要想發展,並且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智慧,應該向何處去?晚近發展起的行為經濟學,無疑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正如書中所指出的那樣,行為經濟學的崛起,是對應用經濟學新困境的一種補救。《凱恩斯會怎麼做》一書中,也列舉了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失靈而行為經濟學卻非常管用的案例。

比如,關於如何解決鄰裡糾紛。如果你的鄰居是一個瘋狂的音樂愛好者,在凌晨仍然大音量放著音樂,吵了你的睡眠,此時你應該怎麼做呢?按照科斯定律的觀點:如果法律規定你享有安靜睡眠的權利,你完全可以起訴至法庭,讓鄰居要麼停止半夜放音樂,要麼讓鄰居為其半夜放音樂每晚付你五十美元的補償;而如果法律規定你鄰居享有隨時大聲放音樂的權利,則你要麼忍受噪聲,要麼給鄰居五十美元,換來他不要半夜放音樂從而你能很好睡眠的權利。總之,按科斯定律的觀點,只要初始權利被有效界定,總能找到解決鄰裡糾紛的辦法。

但是,即使各國法律基本都規定居民區下半夜不得製造噪聲汙染,你真能按科斯定律所暗示的那樣,去起訴你的鄰居,強制要求他要麼放棄、要麼補償嗎?其結果,不僅打官司過程特別麻煩,而且鄰居也沒的做,更別想著關鍵時刻「遠親不如近鄰」。

相比較而言,此時行為經濟學家提供的解決方案則更為合適。這一方案是基於奧地利行為經濟學家恩斯特·費爾提出的所謂「互惠性合作」的概念。這一概念認為,人們總是有條件合作的。如果有人予我以善意,我們傾向於回報以善意;如果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將把回饋作為義務。基於這一想法,我們正確的辦法不是去與鄰居發起一場爭吵或訴訟,而是友好協商。比如,某天晚上,你可以敲開鄰居的門,真誠地讚美他的音樂品位高,真誠地表達與他為鄰是件幸運的事。然後友善提醒,因為自己睡眠很淺,如果半夜時分把音量調低些,那將會更好。為此,你敲對方門時甚至可以帶個小果籃之類。這些善意的言辭以及一個小果籃並不值多少錢,卻換來安靜的睡眠以及鄰居同樣善意的回饋。

行為經濟學還主張,一定要把社會長期交往形成的規範,考慮進經濟主體的行為。以是否應該隨手關燈這件小事為例。人一旦離開,是否應該隨手把燈關掉?經濟學家算了一筆帳。假設電費是十五美分每千瓦時,我使用一個二十瓦的燈泡。如果我讓這盞燈開啟十小時,它耗電二百瓦時的能源,總成本為三美分。把燈關掉,一小時能為我節省不到一分錢。況且,人走後把燈開著,還有利於家裡安全,也方便晚上回來時進家門。這樣一算計,傳統主流經濟學家如貝克爾之類,的確從來反對「隨手關燈」一說,甚至私底下稱之為「窮人的習慣」。

但行為經濟學家不這樣認為。他們注意到,如果帳目真算得如此明了,為何家庭成員還常為是否隨手關燈這樣的小事而發生爭吵呢?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關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關係到你是否關注他人的願望,以及通過諸如關燈這樣的小事來表達我們對他人的在意」。「隨手關燈」是在戰後的緊縮歲月成長起來的那代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並且這一習慣已經由一代代人傳下來,幾乎成為習俗。我們選擇「隨手關燈」,不是為了節約錢,也不是電力供應不夠,而更多的是我們需要在自我選擇時尊重上代人的偏好。如果你為了關不關燈去與父母算上面那筆帳,你破壞的是家庭裡的和諧。把「尊嚴、公平、信任和賞識」這樣的非功利性考慮,整合進傳統經濟學關於個人偏好這一概念,又是行為經濟學一個突出的貢獻。

總體上看,行為經濟學大量吸納了社會學尤其是心理學一些研究成果,通過研究心理和社會環境對經濟決策的影響,行為經濟學已經建立起一個新框架,能夠有效解釋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無法解釋的問題。

(作者為國家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汪丁丁:行為經濟學基本分析框架
    導讀:2015年秋天,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汪丁丁教授的新書《行為經濟學要義》。該書主旨在於表達汪丁丁教授最近四五年在這一領域尋求更具簡單性、統一性和可證偽性的分析框架的思想成果。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1999年克拉克獎授予行為金融學的開創者之一的史萊佛教授(Andrei Shleifer),2001年又授予行為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拉賓教授(Matthew Rabin),而類似2013年克拉克獎得主切迪教授(Raj Chetty)等在行為經濟學領域也頗有建樹。這說明行為經濟學不僅僅是代表經濟學曾經的一種進步,更重要的是代表經濟學的一種未來。
  • 「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錯誤」的行為》縱觀理察·泰勒的職業生涯,我們發現他的研究始終圍繞著一個激進的觀點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即擁有可預測行為且容易犯錯的個體。在《「錯誤」的行為》一書中,泰勒講述了他將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帶回現實的艱難之旅,其中的故 事引人入勝,並且不乏詼諧幽默,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經濟學、對自己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錯誤」的行為》一書中點綴著泰勒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的有趣故事,以獨特的方式探索了人類深層次的弱點。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碰撞出的火花將對個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產生深遠和啟發性的影響。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李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使行為經濟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該獎項所表彰的實驗方法正是行為經濟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儘管實驗方法對於其他經濟學者們來說是陌生的。實際上,行為經濟學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段好時光。
  •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2019年09月21日 07:27 來源:《經濟學動態》2019年第7期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及其對新古典理論的內涵拓展是西方經濟學近幾十年來的重要演進特徵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就要從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對人類行為的實驗出發。所以說,觀察現實和實驗經濟學是行為經濟學的基礎。2002 年,對實驗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弗農·史密斯和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丹尼爾·卡尼曼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絕非偶然(可惜另一位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由於英年早逝未在獲獎之列)。
  • 行為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的經濟學?
    既然參與經濟活動的人並不都是理性的,那要構建一個更接近現實的理論模型,就必須考慮當事人的心理因素,所以結合心理學理論的行為經濟學應當成為更合理的理論模型。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種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偶然的發揮失常,而是普遍存在。前景理論三個基本結論是:1、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你會參與如下的賭博嗎?
  • 行為經濟學的「聖徒」
    此後,本已對理性假設深表懷疑的塞勒徹底走上了對傳統經濟學的背叛之路。他開始大量閱讀心理學的著作,尤其是卡內曼和特沃斯基研究非理性行為的有關文獻,並開始和卡內曼等人通信交流、合作研究。一位傳統經濟學的「叛徒」從此時產生了,在數十年之後,他將成為一門新學科——行為經濟學的「聖徒」。
  • 行為經濟學對個體異質行為的研究與啟示
    行為經濟學突破了主流經濟學主張共性的理論迷思,回歸於個體行為的異質性本質,從而在本質上拓展了主流經濟學理論的解釋能力西方主流經濟學所基於的理性人假定偏重對個體的共性描述,這不利於對日趨複雜的經濟行為進行概括。行為經濟學突破了這種主張共性的理論迷思,回歸於個體行為的異質性本質,並巧妙地把「同質理性人」容納為「異質行為人」的極端特例,從而在本質上超越了主流理論的解釋能力。
  •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在吵什麼?
    1.行為經濟學是怎麼來的? 好,我們先講第一個問題,就是行為經濟學的由來。你可能聽說過丹尼爾·卡尼曼,他2002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他是一個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的心理學家;2013年,羅伯特·希勒又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做行為金融學的;然後最近的2017年,理察·泰勒也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做的是純粹的行為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周業安介紹,行為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決策理論,並把該理論廣泛運用到政治、法律和經濟領域,逐步形成了比較成型的行為決策理論、行為金融學、行為宏觀經濟學、行為勞動市場理論、行為法律和經濟學、行為政治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作為一名行為經濟學家,我不僅對金融、貧困、教育等領域基於行為經濟學進行了研究,還創立了旨在抗擊貧困的扶貧創新行動組織(在全球超過45個國家開展行動),以及 http://www.stickk.com網站。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 非理性行為的法和經濟學
    理性選擇理論的擁護者們對斯密《國富論》所開創的實證分析經濟學概念深信不疑,但他們往往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斯密的這部著作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哲學基礎之上,即正義和其他美德會對人們追求自利的行為形成約束。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於是,當所研究的決策行為恰好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行為時,認知神經科學就自然而然與行為經濟學聯繫起來,此即前述的第一類別的神經經濟學範疇。相對於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更類似於一種假想的基準理論,其中決策個體的偏好結構被高度抽象化與凝練化,而行為經濟學卻為這一偏好結構賦予了更多現實心理基礎。從這一意義上說,我們又可將行為經濟學看作一種描述性理論,而新古典經濟學則更具有規範性特徵。
  • 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到底是什麼?
    這次行為經濟學的獲獎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對於所有學習經濟學的人來說,行為經濟學都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行為經濟學到底是什麼?他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何影響?這個時候,經濟學界開始進行了跨界的嘗試,最先進行跨界的是科斯先生,他通過將法學與經濟學的有機結合,開創製度經濟學的學派,從而也打開了經濟學界的一個全新的大門,在浩如煙海的經濟學分類中,有一支經濟學流派異軍突起,這就是將經濟學和心理學、社會學有機結合到一起的行為經濟學,以此次諾貝爾獎得主理察·泰勒先生為代表的行為經濟學學者,將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引入了經濟學的研究,從而可以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由經濟人變成了非理性的經濟主體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行為經濟學代表理察·塞勒獲獎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17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昨天傍晚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理察·塞勒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理察·塞勒是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 行為經濟學探究人類「心理帳戶」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僅讓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星光熠熠,也讓行為經濟學這一概念更加引人關注。  事實上,作為一種實用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在西方主流經濟學中並非新鮮事物。2000年至2005年,至少有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行為經濟學有關。但今年的諾獎,卻讓行為經濟學火了起來。行為經濟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學問?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開創行為經濟學
    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布思商業學院教授,現年72歲的理察·塞勒因創建了行為經濟學理論而獲得今年的經濟學獎項。  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察·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  ●心理學研究用於經濟決策  此次諾獎得主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科學家」。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察·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對於理察·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
  •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理查·德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日揭曉,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獲得殊榮。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