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讓你更懂不靠譜的地球人

2021-01-13 快樂媽媽愛分享

「這個星球上的人,好像都是很不理性的動物」。一個男人很不客氣地說道。這個人一年前來到我的研究室,他的名字叫瓊斯。

看到這個開頭,很多人可能會和我一樣,想起星球大戰,蜘蛛俠,變形金剛。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他是善意還是惡意,是想霸佔還是想毀滅?

當你仔細往下讀就會發現,原來這不是驚心動魄的星際小說,而是行為經濟學的科普讀物。書中用理性經濟人星球上來的瓊斯,對地球人的不靠譜行為進行分析。

行為經濟學是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

標準經濟學理論假定人的行為是理性的、不懂感情的、自私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為經濟學卻認為人的行為所追求的不僅限於此,他們還關注公平、互惠和社會地位等許多其他方面。

行為經濟學在西方主流經濟學中不是新學,只不過自1950年代至1980年代,它沉寂了幾十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理察·塞勒等人從進化心理學得到啟示,認為大多數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是皆從自私自利的角度出發。以此為立論基礎,專門研究人類非理性行為的經濟學開始蓬勃發展。

2000以後,丹尼爾·卡尼曼、託馬斯·謝林、理察·塞勒等人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理察·塞勒更是被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行為經濟學既可以解釋持續低迷的現代日本經濟這種宏觀經濟現象,也可以解釋每次排隊結帳都很煩躁這種微觀經濟行為。

那麼學習行為經濟學有什麼用?在我看來至少有兩個用處,一是減少損失,二是賺錢。

1.作為一個普通人,通過了解「損失規避」「參照依賴」「迷戀小概率」等原理,減少自己的不靠譜的行為,在經濟活動中,儘可能地做出理性的選擇,讓自己的行為利益最大化,避免一些損失。

先看看這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上司,要和一個下屬分10萬錢,有一個限制條件是,你的分配方案必須得到下屬的認可,否則兩人均得不到錢。那麼你會拿出什麼樣的分配方案呢?

現在換過來,如果你是下屬,上司拿10萬來分,你擁有一票否決權,你又會怎麼考慮呢?

無論是上司還是下屬,大部分人能接受的方案都是一人5萬元,看文章你的你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沒錯,這就是我們地球人的非理性選擇。

這個問題交給理性經濟人星球上來的瓊斯,他就不會這麼不理智。如果他是上司,他就會提議自己得19萬,下屬得1萬。如果他是下屬,如果上司提議給他分1萬元,他也會答應,因為1萬元比什麼都沒有強啊。看看,理性人的選擇讓我們難以理解吧。

我們祖先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要我們接受這種理性想法,實在是太難了,「臣妾做不到啊!」。但是在經濟活動中,如果你能摒棄固有的思想,站在理性的角度,一定會有更多收穫。

2.作為一個經濟人,通過運用「前景理論」「錨定效應」「稟賦效應」「心理帳戶」「上升偏好」等預測他人的行為,由此調整和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在經營上獲得更大的成功。

你在超市買東西,有沒有「收銀臺」怒?明明剛剛這個收銀臺排隊的人比較少,結果前面一個結帳的人東西超多,一個用卡付不了還有用手機付,好不容易等到你,收銀機又沒有紙了。

這個情形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吧。關鍵問題是,你在排隊前沒辦法綜合太多的信息,做出最好的判斷。結果和你差不多時間排隊的人,都在你前面結完帳走了,你就會很不開心。

這是參照物選擇的問題。如果要讓自己不發怒,就可以將參照物選為自己經常結帳的時間。假如,你預計自己的排隊時間為三分鐘,在三分鐘之內完成你就會覺得賺了。

作為商家,就是要減少客戶這種不愉快的體驗。比如海底撈因為生意火爆,常常要排幾個小時的隊,為什麼顧客還是趨之若鶩呢?就是因為他們把等候的過程進行了各種改良。首先通過微信預約,讓你了解大致什麼時段有位子,你可以提前去做其他事,這樣互不耽誤。其次是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做指甲,容易煩躁的通常是女性,做個指甲經常是半個小時、四十分鐘輕輕鬆鬆就過去了。第三是做好服務。到店等候時,有服務員送來酸梅湯、檸檬水和小零食,還時不時來問你需要什麼,讓你感到很受重視。有位子坐,有東西吃,時間過得也很快。

怎麼樣,行為經濟學很有趣吧。讓我們跟隨書中的67個日常問題,全面了解行為經濟學的基礎原理,把自己變成一個稍稍有點靠譜的地球人,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吧!

相關焦點

  • 相比起降價促銷,研究人們的行為經濟學對市場營銷更有幫助
    日本有一位行為經濟學的研究老師,霍華德 · S. 丹福德先生,根據他對行為經濟學的研究,並且結合了傳統經濟學與心理學,寫下了著作《地球人,不靠譜》,書中以很多豐富生動有趣的案例揭秘了很多我們無法解釋的行為選擇。
  •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行為經濟學可以拓展我們在做經濟決策時的一些固有模式,它引入了心理學的基石和心理學的因素,使得經濟學不只是單純的、舊的傳統的經濟學,而是分析當心理因素構成你決策行為的一部分之後,你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會做出怎麼樣一些從傳統的經濟學角度來看不合理的決策。所以,加入這樣的分析以後,整個經濟學就變得更加人性化,也就變得更加有意思。
  • 行為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的經濟學?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弗農-史密斯分享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丹尼爾-卡恩曼是因為「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制定有關的研究」而得獎。這離丹尼爾-卡尼曼和阿默斯-特活斯基在1979年發表他們的經典論文《前景理論:風險下的決策分析》已經過去了20多年。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我們不否認數學工具的運用和由此產生的數學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對經濟學發展的重大意義,但主流經濟學並不完善,數學方法也不是研究經濟學的唯一方法,這就產生了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行為經濟學認為,人不是純理性人,而是社會人。決定人們決策的不僅僅是經濟理性,更重要的還有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心理因素。這種心理因素中既包含理性,也包含許多非理性的,或者利己但不理性的因素。
  • 行為經濟學的要義
    經濟學要想發展,並且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智慧,應該向何處去?晚近發展起的行為經濟學,無疑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正如書中所指出的那樣,行為經濟學的崛起,是對應用經濟學新困境的一種補救。《凱恩斯會怎麼做》一書中,也列舉了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失靈而行為經濟學卻非常管用的案例。比如,關於如何解決鄰裡糾紛。
  •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在吵什麼?
    1.行為經濟學是怎麼來的? 好,我們先講第一個問題,就是行為經濟學的由來。你可能聽說過丹尼爾·卡尼曼,他2002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他是一個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的心理學家;2013年,羅伯特·希勒又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做行為金融學的;然後最近的2017年,理察·泰勒也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做的是純粹的行為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如果說其他非主流經濟學僅僅只能在經濟學大廈中偏安一隅,那麼行為經濟學則是在整個經濟學大廈中翩翩起舞,如果這還是非主流的話,那麼主流經濟學家對待行為經濟學的態度就是非常不公平的,或者更準確地說,主流經濟學家出於對行為經濟學的恐懼和擔憂,進而加以排斥。無論如何,行為經濟學經過50餘年的努力,已經成長為一個理論體系相對完備的新學科,並且表現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在此以前,理察.泰勒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此前一年獲選擔任美國經濟學會主席。這一系列事件可以視作行為經濟學「登堂入室」的標誌,它反映了主流經濟學者正在大幅度地吸收和接受行為經濟學。這是自從丹尼爾.卡尼曼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這一輪「牛市」所達到的頂點。如今,行為經濟學的諸多名詞(例如反常、偏向等)已經日益常見於主流經濟學文獻。
  • 行為經濟學的「聖徒」
    為行為經濟學的大廈奠基塞勒和卡內曼等人一起,做了大量行為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其中很多研究的結論都成為了後來行為經濟學的基礎。想要概括塞勒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他幾乎涉獵了行為經濟學的每一個方面,但大致上講,我們可以將其主要貢獻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關於稟賦效應的研究。
  • Z博士的腦洞|行為經濟學告訴你: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行為
    今年的物理獎給了引力波,化學獎給了冷凍電鏡技術,經濟學獎給了行為經濟學,幾乎全都是在本學科中具有一定的顛覆性領域,差不多都是向經典理論發起挑戰的結果。 行為經濟學的非理性 與幾乎歷屆大獎得主類似,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ichard Thaler已經名滿江湖,大家猜測他應該得到此殊榮很久了。
  • 「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錯誤」的行為》縱觀理察·泰勒的職業生涯,我們發現他的研究始終圍繞著一個激進的觀點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即擁有可預測行為且容易犯錯的個體。在《「錯誤」的行為》一書中,泰勒講述了他將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帶回現實的艱難之旅,其中的故 事引人入勝,並且不乏詼諧幽默,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經濟學、對自己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錯誤」的行為》一書中點綴著泰勒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的有趣故事,以獨特的方式探索了人類深層次的弱點。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碰撞出的火花將對個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產生深遠和啟發性的影響。
  •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學術分野 2019年09月21日 07:27 來源:《經濟學動態》2019年第7期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及其對新古典理論的內涵拓展是西方經濟學近幾十年來的重要演進特徵
  • 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到底是什麼?
    跨界為王的行為經濟學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從亞當斯密開創了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以來,經濟學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我們日常的生活購物,大到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都和經濟學脫離不了關係。
  • 行為經濟學對個體異質行為的研究與啟示
    這兩個有關行為異質性的假設,看起來還很籠統,但在異質行為分析的道路上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何對「異質行為人」進行合理而不失簡約的刻畫,並保證以它為前提的經濟模型在數學上不喪失可解析性,是目前的一個開放性課題。將個體異質行為納入經濟學的分析體系,意味著在經濟學假定中恢復個體本來具有的豐富人格。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察·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對於理察·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
  •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周業安介紹,行為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決策理論,並把該理論廣泛運用到政治、法律和經濟領域,逐步形成了比較成型的行為決策理論、行為金融學、行為宏觀經濟學、行為勞動市場理論、行為法律和經濟學、行為政治經濟學。
  • 教你行為經濟學之《怪誕行為學》「美」丹.艾瑞
    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啊,其實都蘊含著經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行為學道理。這也是今天這本《怪誕行為學》要和你說的事。這裡的行為學指的就是行為經濟學,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人的經濟行為。傳統的經濟學假定人們都是理性的,而行為經濟學卻恰恰指出了人們非理性的一面。
  •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你無法停止剁手?AI+ 行為經濟學研究報告給你...
    看到店鋪有優惠券就停不下剁手?習慣使用一個購物平臺就懶得再換?為什麼在微信上收到 1 塊錢的紅包都讓人開心?用花唄一時爽,還花唄卻驚呼自己哪來的錢?這些日常中稀疏平常的現象背後,其實都站著你看不見的行為經濟學。
  • 人性很複雜,諾獎得主的行為經濟學告訴你經濟學中的反常現象丨21讀書
    你可以想像得出來,臺下的院長、系主任,可能還有素來跟塞勒不和的幾位資深教授,恨得牙根痒痒卻又不得不故作大度且開心的樣子。塞勒研究的領域是行為經濟學。這是最近十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經濟學領域之一,也是少數從不驅逐「外來人口」的經濟學領域。
  • 4個行為經濟學知識,幫你更好地設計產品
    本文作者將為你介紹幾個常見的且能應用到產品設計的行為經濟學知識。enjoy~前段時間看了些和行為經濟學有關的書籍,很巧的是,看完後發現 理察.塞勒因為行為經濟學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傳統的經濟學裡假設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最優化選擇的,但是在行為經濟學發現,人會在很多時候做出非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