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行為經濟學之《怪誕行為學》「美」丹.艾瑞

2021-01-13 王銘澤的春天

最高速的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今天說的這本書叫做《怪誕行為學》,本書一共25萬字,我會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為您講述書中精髓。

怎麼用行為經濟學思維避免生活中的消費陷阱,做個精明的人?很多人在生活中啊,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你今年拿了10萬的年終獎,心裡還挺高興,結果聽說其他人都拿了11萬,瞬間就會覺得很委屈。比如為什麼無人問津的黑珍珠和其它價格昂貴的珠寶放在一起的時候,身價一下就能上漲數十倍?還有,為什麼人們會為了不值一提的贈品排成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啊,其實都蘊含著經濟學、心理學甚至社會行為學道理。這也是今天這本《怪誕行為學》要和你說的事。

這裡的行為學指的就是行為經濟學,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人的經濟行為。傳統的經濟學假定人們都是理性的,而行為經濟學卻恰恰指出了人們非理性的一面。行為經濟學這本學問雖然已經存在了好幾年,但一直都不受重視,直到2002年,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和經濟學家博隆斯密斯憑藉著行為經濟學拿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才讓行為經濟學真正走進公眾的視野,人們才開始正視原來人們很多時候是非理性的。

這本《怪誕行為學》的作者丹·艾瑞裡是認知心理學和商業管理的雙料博士,他年僅31歲就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但他並不是一個嚴肅的學者形象。在生活裡,丹·艾瑞裡其實是一個充滿幽默感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引導大眾了解心裡學的導遊。他的兩部經典怪誕行為學一和二的風格就輕鬆詼諧、深入淺出,是紐約時報榜上有名的超級暢銷書,而他讓人笑聲不斷的TED演講就有多達780萬次點擊,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怪誕行為學》也打得到了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讚賞,還有《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長尾理論》的作者安德森都對這本書給予了強烈推薦。

現在,我會從非理性行為的常見場景、產生原因以及避免對策這三個方面為你詳細介紹這本書的額精華內容。下面我們一個一個地來說。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內容,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的行為?最常見的情形就是,當人們以為自己在佔便宜的時候,比如說很多商家經常推出第二瓶半價的活動,一看到這幾個字,很多人本來只需要買一瓶飲料或者一罐薯片,往往就會把手伸向第二瓶,有便宜不佔豈不是虧了?但冷靜下來你會發現,原來只是要的一瓶,結果卻花了一瓶半的錢。

當你看到幾種選擇,大腦就馬上開始計算哪種比較划算,而忘了之前的需求,不僅對有形的事物,人們對無形的事物,比如感情態度等等也存在這種情況。而且人們還傾向於比較容易比較的事物,不容易比較的事物索性迴避,所以很多時候商家設好誘餌,人們就會乖乖吞下。為了說明非理性的傾向有多可怕,作者特意說了一件事兒。

1993年,美國聯邦證券委員會第一次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公布高管的薪酬,本來呢,是想通過這個舉措讓公眾監督,然後把高管的薪資打壓下去,要知道,當時高管的平均薪酬已經是普通工人的131倍了,這樣很容易引發社會矛盾。但是沒想到,這個舉措適得其反,各位高管們原來不知道同級別的薪酬,這一公布就有了比較,開始攀比,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攀比,結果反而導致了高管整體薪酬水平的上升目前為止,他們的平均薪酬已經是普通工人的368倍,是公開前的3倍還要多。

通過這件事,作者指出,對比帶來的後果,遠遠不止讓人多買一瓶飲料或者約會一個不是真正喜歡的人,如果只關注對比對象,很多時候還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痛苦。比如說,很多本來日子過得不錯的人,在和老同學聚會以後,會自己的現狀產生不滿,他們會想,為什麼中學不如我的人,或者和我差不多的人,現在過得比我好。這種不滿足、總想和別人攀比的心態,往往會讓人關注在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上,甚至讓人的幸福感暴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就算你得到了10萬年終獎,只要別人都拿了11萬,你也會高興不起來的原因。

還有一種常見的非理性行為是,人很容易被第一印象影響。怎麼理解呢?舉個動物界的有趣現象。那就是小鵝在破殼出來的一瞬間會把出生第一眼看到的生物當做親媽,一直跟在屁股後面搖搖擺擺。想想看,你身上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呢?是不是有時候也會把第一印象當作比對尺來給之後遇到的同類產品定價呢?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第一次接觸到的東西的價錢往往會影響到你對同類產品價格的接受度。

比如說,你第一次接觸到咖啡的價錢僅僅是5塊錢一杯,要是再看到15塊錢一杯的咖啡就很難接受,但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咖啡多少錢,你就不會在意這件事,因為沒有比對尺,你就不會渴望和過往的經驗保持一致。就像你習慣了15塊錢一杯的咖啡,如果再遇到同樣價錢的咖啡,再掏錢的時候就不會心痛了。

作者就此指出,人的選擇未必是真正出於偏好、需求大小的反應,也未必能準確反映這些產品的使用價值,換句話來說,決定行為的很多時候是人對某種標尺的記憶,而不是真正的偏好。很多商家就是看穿了人的這一點,用這一招來推銷商品。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早起的黑珍珠剛剛被發現的時候,本來沒有什麼價值,但為了人為增加價值,珠寶商就把黑珍珠和其它價格昂貴的珠寶放在一起,這一下,它的身價瞬間上漲了數十倍。因為人們想當然的認為,同類商品的價值應該差不多吧,在這麼想以後,之前看它暗黑醜陋的樣子,現在也看上去好像閃著誘人的的光澤了。

除了認為自己佔了便宜,和被第一印象影響這兩種情況之外,人們在生活中最容易做出非理性行為的是什麼情況呢?那就是免費的誘惑。免費的魔力還會在很多場合發揮作用,比如,在住酒店的時候,很多人會隨手把一次性牙刷、鞋套或者是浴帽帶走,儘管這些東西質量都不高,可能根本不會拿出來用,但是很多時候只要有免費這兩個字,好多人還是會免不了順手牽手,甚至在一些情況下,人們還可能會為了這些放棄更好的選擇。看來,不要錢的魔力真的是無限大。

再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你是不是在很多商場外面都見過,購物滿多少多少就送免費玉墜這樣的招牌呢?你可能不會動心,但不代表別人不會動心。有的人一看,免費?!立刻就進去了。那麼問題來了,這玉墜是免費的,加工費可是要收費的,導購小姐說,玉墜原價七千多,免費送,只收一點加工費700塊,幫您串成項鍊,有的人腦子不清醒地花了700塊錢,拿回來一條紅繩子串著的破玉,還洋洋得意地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但是反過來一想,要是一開始說原價七千多,現價七百多,估計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掏錢。這就是免費二字的可怕之處。

除了以上這些情況會導致非理性行為,人的性格裡還會有很多天生弱點,容易導致非理性行為。比如說,拖延症。有的人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還有的人有所謂的所有權依戀症,就是抱定一旦擁有,天長地久的觀念,對自己有的東西越看越喜歡,什麼都捨不得扔,最後呢,完全沒有辦法接受新鮮事物,跳不出舒適圈,變成了老頑固。當然了,這裡面還有你最熟悉的選擇困難症,總是希望留有餘地,希望有很多選擇,但是呢,又很難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講的第一部分內容,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行為,比如以為自己佔便宜,被第一印象誤導,被免費誘惑,受自身弱點控制,糾結於各種選擇,這些非理性的行為會極大地影響生活,降低幸福感。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非理性行為呢?下面來給大家講第二部分內容,人為什麼會產生非理性行為。

行為經濟學研究證實,人們總是傾向於對自身的理性過度自信,認為無論任何時候,都能做出理性選擇和判斷,但事實情況卻是,人的理性行為是依賴於環境的,特別是在不熟悉的環境,人們往往沒有辦法理智思考,而是讓非理性替代,做出錯誤的選擇,比如當眾發言的時候,有不少人知道自己要當眾發言的時候,就害怕的不得了,到了臨上臺之前,緊張到手腳冰涼,一趟一趟的跑廁所。一站到臺上,發現臺下那麼多人盯著自己,可能頭腦就一片空白,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如果這種情況並不是經常發生,那麼換成另外一個環境可能就更普遍一些,那就是一大群朋友聊天,這不也相當於是當眾發言嗎?

並且這種情境下,聽眾未必就少多少,這些情況下,你面對的壓力太大,外部的環境沒有辦法讓你的頭腦保持清晰,沒有辦法組織起語言,非理性就接管了你的大腦。所以作者認為,非理性產生,很大程度是依賴於環境的,如果環境壓力過大,往往會使理性能力下降,非理性佔據上風。環境壓力其實不止當眾發言這一種,周圍人的行為舉止,也會給人帶來壓力,就像我們之前所說的,為什麼人們會為了不值一提的贈品排成隊,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當時已經有很多陌生人在爭相排隊去領贈品,他們的行為傳遞出數量有限的信息,你可能潛意識裡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就會立刻隨大流跟著排隊去了。這也是很多小吃店在開業之前請人來排隊當託的原因。

除了環境因素,另外一種非理性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在於不同規範的錯位,這句話怎麼講呢?大家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規範,一個是社會規範,一個是市場規範。什麼叫社會規範呢?比如說,你去嶽母家吃過晚飯以後,你絕對不會付給他飯錢,除非你想離婚了。再比如,你會很高興幫鄰居一些小忙,類似順便幫他丟一丟垃圾啊,或者是收收快遞呀,但如果你還問你鄰居要幫忙費,那就很奇怪了。這些都是社會規範在發揮作用,依賴道德的規範力在約束人們的行為。

而市場規範就不一樣了,這是一種純金錢交易,什麼都是關於錢。比如說,如果你要求一流的律師、醫生降低工資來工作,他們很可能會拒絕你,因為這是極大的侮辱、可是如果轉成社會規範,你問他們做不做免費的義工,大部分人都會欣然同意。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社會規範到市場規範很簡單,還是剛才的例子,鄰居要是提出給你一定的報酬,要你幫他收快遞,你很有可能會同意,但是要從市場規範回到社會規範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如果說你的鄰居一直都是付錢要你幫他收快遞,如果以後他不肯再付錢的話,你可能就會覺得很彆扭,甚至下次就不管了,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當人在遵守市場規範的時候,往往會太重視金錢而拋棄了社會規範一些美好的東西。這就像如果把市場規範強加在教育系統上,往往就會導致只重視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如果把法律系統和市場規範過多聯繫,就會導致社會治安水平的下降,因為這麼一來,警察打擊犯罪分子的正義感會被工資多少所取代。同樣,如果公司只在乎利潤,而不關心員工的福利,就難免會造成員工頻繁跳槽,最終由雙贏變成雙輸。

很多人都體驗過海底撈的服務,他們是怎麼做到讓用戶那麼滿意的呢?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說,他從不拿利潤率考核員工,就是不希望員工為了省錢而敷衍顧客,採購低劣的菜品。換句話來說,海底撈考慮到了社會規範,而不是全部依從市場規範,這樣一來,就會讓員工產生某種歸屬感和認同感。如果我們從純粹的行為經濟學分析,歸屬感和認同感本身也是非理性情感的一個重要內容。以上就是為大家講的第二部分內容。

人為什麼會產生非理性行為?作者認為非理性產生很大程度是依賴於環境,如果環境壓力過大,往往會使理性能力下降,非理性佔據上風。同時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是調節世界的兩種機制,如果人在兩種規範間發生錯位,也會導致非理性的產生。在了解非理性的產生情況和產生原因之後,我們再來說一說怎樣避免非理性對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做個明智的人。

在這裡呢,作者提到了一個詞,叫做預先幹預機制。什麼叫預先幹預機制呢?其實就是給自己畫一個底線,制定一個獎懲機制,比如不論是上班還是上學,作業和工作任務都會有一個截止時間,這就是一種預先幹預機制。可就算這樣,由於自我控制困難的存在,很多人還是會一再的拖延,那怎麼辦呢?那就退一步,選擇一種模式,幫助你實現這種預先幹預機制。比如說,當你準備每個月把衣服部分工資存起來,避免月光,但可能你會控制不住剁手,那就選擇某種理財計劃,在你發工資的時候,直接從帳戶裡扣除存入理財計劃。當然,僅僅有預先幹預機制還是不夠的,因為生活中還會存在其他非理性情況,比如剛才提到的所有權依戀症,也就是認為只要是我的就是最好的這種心理傾向。

比如說,當你要賣掉一個柜子,你滿腦子想的可能是,這個柜子可是當年我和朋友一起辛辛苦苦扛回來的,而不是想到,賣個200塊,就可以大吃一頓。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商家就是抓住這種心態,推出30天試用,不滿意全額退款,結果當你把那張桌子拉回家,這就變成了我的,那就怎麼看怎麼好,捨不得放棄了。對於這種情況,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以非擁有的心態來看待物品,把交換的過程和你本身的經歷分割開來,儘量保持一顆平常心。

那麼,在無所不在的商品社會裡,遇到具體的交易,應該如何避免非理性呢?作者在這裡特別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時刻警惕價格安慰劑效應。那什麼叫價格安慰劑效應呢?作者和他的同事就特別做了一個試驗,他們找了一批志願者,來測試某種所謂新型止痛藥。其實呢,這種止痛藥不過是VC膠囊,實驗人員告訴第一批志願者,這種藥一片就要2.5美元,讓志願者先接受電擊,然後再吃藥後被電擊,結果所有人都說,吃了藥就沒有那麼痛了。

輪到第二批志願者的時候,作者把止痛藥的價格降到了10美分,也就是幾乎是免費的程度,實驗結果很有意思,這之後只有一半的人覺得止痛藥有效。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價格確實對人起到了安慰劑作用,至少對於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其實無論是2.5美元還是10美分,那種新型止痛藥其實根本都沒有發揮任何藥力作用,但恰恰是他們的價格,就像安慰劑一樣,影響了人的感官。人們的非理性感官認為價格貴的一定會療效好。

生活中這種價格安慰劑的情況比比皆是,人們無從判斷一個事物到底值不值,最終他們的辦法就是看價格,而往往這個時候非理性就發揮作用了,想當然地認為價格貴就代表了高品質,但殊不知這只是中了價格安慰劑的招數。所以,對於這一點,作者給出的應對招數是,首先要清楚價格安慰劑的存在,然後呢,要更多關注產品的質量,不要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除了以上這些預防非理性的對策,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建議,那就是防微杜漸,對自己誠實,你可能會說了,對自己誠實這不是一個道德要求嗎?怎麼和非理性扯上關係了呢?對此,行為經濟學家研究證實,人幾乎很少能在任何時候都絕對誠實,而這些導致不誠實的誘因很多時候都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說人會對自己的不誠實行為視而不見,比如公司發下午茶,有人看到多訂了兩份,就索性多拿了一盒吃了。再比如,家裡訂書機沒有訂書針了,下班的時候呢,就順手從辦公室拿了一盒回家。

至於某些大企業就更不必說了,比如為了保持高利潤的假象,安然公司坦然再財務帳面上作假,三鹿昧著良心說自己的牛奶沒有問題。這些事情都是開始於非理性的下意識行為,然後程度越來越強,逐漸演化成了主動的有意識的行為,最終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人內心的誠實尺度只在重大越軌行為的時候才被激活。拿一兩根筆不會讓心中的警鈴響起,因為拿的不是現金不是錢,就像大家用信用卡東西、用手機付帳一樣,因為經手的不是現金,就感覺不到需要警惕。

所以為了避免由非理性行為一步步滑向深淵,防微杜漸,對自己誠實,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把所有辦公用品都標上價格,時常看一下自己的帳單,還原一下真實消費,這些都是會讓人在生活中受益的。以上就是為大家講述的三部分內容。

如何避免非理性對生活產生的負面作用?作者提出,第一,事先設定幹預機制,給自己畫一個底線,設立獎懲機制;第二,以非擁有的心態來看待物品,把交換過程和你本身經歷分割開,儘量保持一顆平常心,警惕價格安慰劑效應等對策;第三,防微杜漸,對自己誠實,這不僅僅是道德要求,還會讓人在生活中受益。

好,說到這裡,今天的內容就講完了。再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首先我們說到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非理性行為,比如以為自己佔便宜、被第一印象誤導、被免費誘惑、受自身弱點控制,糾結於各種選擇等等,這些行為會極大的影響生活,降低幸福感;

其次,我們講到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非理性行為,作者認為,非理性產生,很大程度是依賴於環境,如果環境壓力過大,往往會使理性能力下降,非理性佔據上風,同時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是調節世界的兩種機制,如果人在兩種規範間發生錯位,也會導致非理性的產生;

最後,對於如何避免非理性對生活產生的負面作用,作者提出:事先設定幹預機制,給自己畫一個底線,設定一個獎懲機制;第二,以非擁有的心態來看待物品,把交換過程和你本身經歷分割開,儘量保持一顆平常心,警惕價格安慰劑效應等對策;第三,防微杜漸,對自己誠實,這不僅僅是道德要求,還會讓人在生活中受益。

以上就是今天為您講述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收聽。

相關焦點

  • 《怪誕行為學》作者談了談選擇設置中的激勵和...
    「想要改變人們的行為,僅僅給他們信息、目標或者知識都沒有用,」丹·艾瑞裡說。他認為社會科學改變人類行為的方式應該像發射火箭一樣——「減少摩擦阻力和加更多的燃料(動力)。」丹·艾瑞裡(Dan Ariely)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一個學術明星。這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的課題圍繞人類的不理性:包括不誠實、拖延症和利他行為等等。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
  • 從「報復」談起,用理性的方式看待人類的各種怪誕行為
    我知道這樣的行為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式,但我能想到的只有這些。後來,當我看到《怪誕行為學2》的時候,裡面有一個章節談到了報復行為,我才理解到這個世界上像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報復」幾乎無處不在書上列舉了一個例子,作者讓一位工作人員假扮成一間餐廳服務員。
  • 《怪誕行為學》-奇特而有趣的人類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理智且正確的,你有沒有思考過自身的行為是否受到過其他因素的引導。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怪誕行為學》,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了一系列有趣的小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人類各種行為背後奇妙的原因。
  • 《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怪誕行為學》。丹·艾瑞裡,美國認知心理學和商業管理雙料博士,年僅31歲就成為了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在 TED 的演講,有超過780萬次的點擊。著有經典作品《怪誕行為學》,《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得到了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讚賞和強烈推薦。
  • 究竟有多少種「經濟學」?|大象公會
    不同經濟學流派之所以愛爭執,根源也在「簡化」的手段。不同學術流派的經濟學家們,對人類行為做出了不同的假設。· 《21世紀資本論》英文版封面不同流派的經濟學論爭背後,反映的往往是「時代精神」的變遷。經濟學門派榮枯漲落,很多時候並非通過學理論爭來分出高下,常常更取決於誰切中了時代脈搏,回答了當時人們普遍焦慮的問題。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就要從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對人類行為的實驗出發。所以說,觀察現實和實驗經濟學是行為經濟學的基礎。2002 年,對實驗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弗農·史密斯和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丹尼爾·卡尼曼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絕非偶然(可惜另一位對行為經濟學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經濟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由於英年早逝未在獲獎之列)。
  • 行為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在吵什麼?
    你可能聽說過丹尼爾·卡尼曼,他2002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他是一個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的心理學家;2013年,羅伯特·希勒又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做行為金融學的;然後最近的2017年,理察·泰勒也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做的是純粹的行為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2018年09月14日 06: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則以心理學為基礎,從人的心理特質、行為特徵出發,揭示影響利益選擇行為的心理因素
  • 行為經濟學的「聖徒」
    為行為經濟學的大廈奠基塞勒和卡內曼等人一起,做了大量行為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其中很多研究的結論都成為了後來行為經濟學的基礎。想要概括塞勒的研究成果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他幾乎涉獵了行為經濟學的每一個方面,但大致上講,我們可以將其主要貢獻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關於稟賦效應的研究。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迄今,行為經濟學正日漸被接受為更高級版本的「新一代」經濟學,但卻存在與之伴隨的兩大問題值得探討:其一,鑑於行為經濟學與生俱來的跨學科特徵,我們應如何看待它與其他相鄰學科的關係?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將決定著我們如何界定行為經濟學的學科外延。
  • 到底是什麼神秘力量讓你無法停止剁手?AI+ 行為經濟學研究報告給你...
    「學術頭條」微信公眾號(ID:SciTouTiao),AI 科技評論獲其授權轉載。這些日常中稀疏平常的現象背後,其實都站著你看不見的行為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是借鑑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於有限理性的假設,將心理因素重新納入到經濟模型之中,考察在心理因素的影響下,經濟行為的特徵與規律的一門學問。1、為什麼AI需要行為經濟學?2017 年的諾貝爾經濟獎授予給行為經濟學家查德·塞勒,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行為經濟學:引領經濟學的未來?
    1999年克拉克獎授予行為金融學的開創者之一的史萊佛教授(Andrei Shleifer),2001年又授予行為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拉賓教授(Matthew Rabin),而類似2013年克拉克獎得主切迪教授(Raj Chetty)等在行為經濟學領域也頗有建樹。這說明行為經濟學不僅僅是代表經濟學曾經的一種進步,更重要的是代表經濟學的一種未來。
  • 米塞斯《人的行為》緒論(1)(中英對照)
    但是,他們不 能圓滿地解答下面這個問題:是些什麼因素逼得各種各樣的行為人,不得不為達成他們所謂的整體的不可阻撓 的演化所要達成的目的而行為。他們曾經用一些無可奈何的說法來解答這個問題。如:神透過聖靈啟示,或透 過代表神的先知,或透過神化的領袖,而作的神秘幹涉、預定的和諧、註定的命運、或神秘無稽的「世界精 神」或「民族精神」的運作。
  • 「就事論事」的行為經濟學
    李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使行為經濟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該獎項所表彰的實驗方法正是行為經濟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儘管實驗方法對於其他經濟學者們來說是陌生的。實際上,行為經濟學在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段好時光。
  • 行為經濟學是用來幹什麼的?
    行為經濟學可以拓展我們在做經濟決策時的一些固有模式,它引入了心理學的基石和心理學的因素,使得經濟學不只是單純的、舊的傳統的經濟學,而是分析當心理因素構成你決策行為的一部分之後,你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會做出怎麼樣一些從傳統的經濟學角度來看不合理的決策。所以,加入這樣的分析以後,整個經濟學就變得更加人性化,也就變得更加有意思。
  • 行為經濟學對個體異質行為的研究與啟示
    由此可認為,行為經濟學絕不是區別於主流經濟學的分支流派,而是主流經濟學的順承發展,它對異質行為的開創性研究,對當前經濟理論的創新與實踐具有深刻的觸動與啟示。行為經濟學向異質行為分析的回歸任何科學理論,都必然具備自身特定的邏輯起點。
  • 行為經濟學——更接近現實的經濟學?
    既然參與經濟活動的人並不都是理性的,那要構建一個更接近現實的理論模型,就必須考慮當事人的心理因素,所以結合心理學理論的行為經濟學應當成為更合理的理論模型。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種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偶然的發揮失常,而是普遍存在。前景理論三個基本結論是:1、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利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你會參與如下的賭博嗎?
  • 行為經濟學的要義
    經濟學要想發展,並且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智慧,應該向何處去?晚近發展起的行為經濟學,無疑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正如書中所指出的那樣,行為經濟學的崛起,是對應用經濟學新困境的一種補救。《凱恩斯會怎麼做》一書中,也列舉了一些傳統主流經濟學失靈而行為經濟學卻非常管用的案例。比如,關於如何解決鄰裡糾紛。
  • 「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錯誤」的行為》縱觀理察·泰勒的職業生涯,我們發現他的研究始終圍繞著一個激進的觀點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即擁有可預測行為且容易犯錯的個體。在《「錯誤」的行為》一書中,泰勒講述了他將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帶回現實的艱難之旅,其中的故 事引人入勝,並且不乏詼諧幽默,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經濟學、對自己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錯誤」的行為》一書中點綴著泰勒與傳統經濟學思想激烈鬥爭的有趣故事,以獨特的方式探索了人類深層次的弱點。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碰撞出的火花將對個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產生深遠和啟發性的影響。
  • Z博士的腦洞|行為經濟學告訴你: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行為
    今年的物理獎給了引力波,化學獎給了冷凍電鏡技術,經濟學獎給了行為經濟學,幾乎全都是在本學科中具有一定的顛覆性領域,差不多都是向經典理論發起挑戰的結果。 行為經濟學的非理性 與幾乎歷屆大獎得主類似,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ichard Thaler已經名滿江湖,大家猜測他應該得到此殊榮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