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據說是宋朝道士陳摶所傳出,原叫《無極圖》。有人說:正宗的《太極圖》為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中的《太極圖》。《太極圖》用俗稱的「陰陽魚」來形象表現「陰陽二氣,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之《易經》原理,「陽氣」的代表為「太陽」,「陰氣」的代表為「太陰」即「月亮」;「古太極圖」的視向,根據中國地處北半球的「坐北朝南」地理位置而定: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所以「陰陽魚」的旋轉,應為順時針方向,以合日、月運行之天象:左東升、上南頂、右西落、下北底。
而八卦圖則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立八方,每一個卦象中有三爻,陽爻用橫線表示,陰爻用有間隔的雙線表示。而「三爻卦」的陰陽爻排列組合形式必然是八種卦象的「八卦圖」,以表現時間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和空間八方(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象徵世界的變化與循環。
單論太極圖,沒有周圍的橫線,單論八卦圖,則沒有中間的太極圖。我們經常說的其實是「太極八卦圖」,由太極圖和八卦圖共同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