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年來「最早」秋分!就在今天!

2020-09-22 長春市綠園區人民法院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今天21時31分

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

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

這也是我國古代

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


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


秋分之意有二

一為居於秋季之中,平分秋季

二為24小時晝夜均分

這一天

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從秋分以後

陽光的直射點日益偏向南半球

白晝短於黑夜

日甚一日

直到冬至


今年秋分

124年來「最早」

天文專家表示

今年「秋分」時間

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

最早的一年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


今年的「秋分」

為何來得如此之早?


天文專家解釋,同一個節氣,遇到閏年要在前一年基礎上提前24小時。2020年是「閏年」,而庚子鼠年也是「閏年」,加上歷年的積累,最終導致今年來得早一些。


秋分並非「平分秋天」

白天比黑夜長約20分鐘


長期以來

人們認為秋分的分

取均分、平分之意:

既指平分秋季

又指均分晝夜

但專門從事曆書天文學研究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介紹

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

並非準確平分

秋分日這天

「白天」比「黑夜」大約長20分鐘


根據現代曆書的計算,秋季實際長度並非90天,而是約91.9天。秋分距離秋季開始和結束各約46.5天和45.4天。而因為節氣和公曆都代表了太陽的周年回歸運動,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中的日期都相對固定,本世紀之內,秋分都發生在9月22日或23日。


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說,天文學上講,秋分是指太陽沿黃道自北向南移動經過赤道的一刻。此時,太陽位於地心視黃經零度,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晝和黑夜等長。英語中表示秋分的詞彙「autumn equinox」,也是「秋天」和「晝夜均分」的組合。


但由於陽光穿過大氣層時發生折射等原因,實際上秋分日白天會稍長於黑夜。以北京地區為例,秋分日這天,「白天」比「黑夜」大約長20分鐘,晝夜長度也出現了些許「偏分」。


秋分·天氣


按氣候學上的標準,「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時,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團,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等詞語,都是對此時景象的描述。


一組大數據告訴你

秋高氣爽到底爽在哪兒?


今天,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至,預示著將進入寒涼的秋季。此時日漸短夜漸長,冷空氣開始活躍,氣溫明顯下滑,我國秋季版圖達到鼎盛。預計今年秋分節氣前半段南方雨水偏多,氣溫偏低,江南大部或將加快入秋進程。


秋分:晝夜均寒暑平 江南大部或入秋

《天氣預報》節目悠揚的背景音樂,名為《漁舟唱晚》,它的音樂情境,恰恰是雲銷雨霽的秋分時節。秋分時節,北半球晝短夜長,天氣日漸轉涼。


據中國天氣網分析師王偉躍介紹,常年秋分時節,華北至長江中下遊沿線一帶秋高氣爽、華西秋雨正當時、初霜凍寒露風開始冒頭,長江流域基本都是在「秋分」節氣完成夏秋的轉換。此時越發頻繁強盛的冷空氣將南下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降水頻繁,氣溫下降,可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一層棉」。

隨著冷空氣增多,長江中下遊地區氣溫波動中逐步下滑,包括南京(9月25日)、合肥(9月26日)、武漢(9月29日)、重慶(9月28日)、長沙(9月28日)、南昌(10月6日)、杭州(9月30日)、上海(10月2日)等省會級大城市常年入秋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秋分時節。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全國入秋進程圖來看,截至9月20日,秋季版圖涵蓋了西北大部、西南大部、東北、華北、內蒙古等地,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區、青海東部、新疆沿天山一帶等地甚至已入冬。大城市中,北京、成都、蘭州、拉薩、烏魯木齊已入秋。

而在黃淮、江淮、江南等地目前處於夏秋混戰區域中,像是鄭州、長沙、武漢、合肥、杭州、南京、上海、南昌等地都將有望在秋分時節入秋;華南大部地區仍是被夏天牢牢控制,但潮溼悶熱的天氣將會明顯減少。


今年秋分節氣南方雨水多氣溫低

王偉躍分析,從目前預報來看,今年秋分節氣前半段雨水頻繁,像是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等地9月底前多降雨,主要出現在25至27日、28至30日,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中北部等地自西向東先後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預計部分地方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4~7成,甚至偏多1~2倍。10月上旬,上述大部地區的降水仍偏多。公眾需注意防範陰雨天氣對湖南、江西、貴州等地農業的不利影響。


氣溫方面,今後幾天在冷空氣和降水的影響下,江南多地氣溫明顯偏低,天氣溼涼,秋意明顯。預計10月上旬,西北地區東部、華南等地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而在華北、東北地區、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略偏低。


王偉躍提醒,秋分期間北方大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但天空通透紫外線指數高且天氣乾燥,公眾需防曬補水,防範「秋燥」;同時晝夜溫差拉大,最好採取「洋蔥式」的穿衣方式,早晚出行多加一件外套,注意添衣保暖,夜晚睡眠蓋好被子,小心腹部及背部受涼;飲食上,注意溫和清淡,不要過度「肥甘厚味」,否則易加重或引發脾胃方面的疾病。


另外,在此期間,還有可能會有秋颱風襲擾,影響位置偏南,大多影響華南沿海以及海南島的等地。秋分時節,除了華西秋雨,寒露風、初霜凍、大霧等也都可能會給農業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公眾需加強防範。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

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

秋分之後,陰氣日盛

雷聲也逐漸銷聲匿跡


二候蟄蟲坯戶

天氣日漸轉涼

昔日蟄居的小蟲開始躲入洞穴中

並且用細土封住洞口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

湖泊與河流的水位下降

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習俗

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傳統。

吃秋菜


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裡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大人們也參與。


秋分·養生

胃部保暖,防止寒涼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進補有度,切勿過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健走、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


願你這個金秋

收穫滿滿

不負時光


來源:綜合自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中國天氣網、彩練新聞

相關焦點

  • 124年來「最早」秋分!就在今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124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
    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 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秋分」124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
  • 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這也是我國古代白晝短於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這是為何?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 周潤健)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將迎124年來最早秋分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 124年以來,最早到來的「秋分」
    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新的一輪降雨又開始了
    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這也是我國古代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124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為何如此之早?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 今天迎「秋分」節氣,天文專家:系124年以來最早一年
    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
  • 今年將迎124年來最早秋分 什麼叫做最早秋分 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 今年迎124年來最早秋分,對生產生活有影響嗎?專業人士分析
    原創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今年的「秋分」為何來得如此之早?史志成解釋說,對於同一個節氣,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滯後6小時或5小時,遇到閏年則要在此基礎上提前24小時。
  • 124年來「最早」今年22日21時31分將迎「秋分」節氣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記者周潤健)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 明日將迎來「秋分」節氣,天文專家:系124年以來最早一年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消息,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 近124年來最早一次,它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是一個預示著豐收的節氣。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今年的「秋分」為何來得如此之早?
  • 今年將迎124年來最早「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晝夜等長,之後氣溫漸漸轉涼。據人民日報發布消息,2020年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一年的「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近124年來最早一次,它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100年難遇的秋分來了!秋分啥意思?秋分天氣如何?
    100年難遇的秋分來了!秋分啥意思?秋分天氣如何?時間:2020-09-22 12: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00年難遇的秋分來了!秋分啥意思?秋分天氣如何? 秋分秋分,有平分秋色之意。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秋分的解釋為:八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 今晚秋分,是自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次秋分,民間的說法對嗎?
    剛才刷視頻,突然看到天氣網推送了這樣一條消息:今晚21時31分秋分,是自1896年以來124年間最早的一次秋分。秋分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在秋分這天,太陽已經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的晝夜時間一樣長。自秋分日過後,太陽直射點將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將會出現晝短夜長現象,對於我國的國民來說,也就意味著睡覺的時間長了,而工作的時間短了。
  • 百年秋分今年最早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計算,北京時間9月22日21時30分39秒,我國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今天也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秋分立蛋 | 攝影:陳向陽   秋分在天文上定義為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等於180°的時刻,是我國古代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