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

2020-09-22 白山發布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今天21時31分

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

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

這也是我國古代

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

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

秋分之意有二

一為居於秋季之中,平分秋季

二為24小時晝夜均分

這一天

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從秋分以後

陽光的直射點日益偏向南半球

白晝短於黑夜

日甚一日

直到冬至

今年秋分

124年來「最早」

天文專家表示

今年「秋分」時間

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

最早的一年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

今年的「秋分」

為何來得如此之早?

天文專家解釋,同一個節氣,遇到閏年要在前一年基礎上提前24小時。2020年是「閏年」,而庚子鼠年也是「閏年」,加上歷年的積累,最終導致今年來得早一些。

秋分並非「平分秋天」

白天比黑夜長約20分鐘

長期以來

人們認為秋分的分

取均分、平分之意:

既指平分秋季

又指均分晝夜

但專門從事曆書天文學研究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介紹

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

並非準確平分

秋分日這天

「白天」比「黑夜」大約長20分鐘

根據現代曆書的計算,秋季實際長度並非90天,而是約91.9天。秋分距離秋季開始和結束各約46.5天和45.4天。而因為節氣和公曆都代表了太陽的周年回歸運動,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中的日期都相對固定,本世紀之內,秋分都發生在9月22日或23日。

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說,天文學上講,秋分是指太陽沿黃道自北向南移動經過赤道的一刻。此時,太陽位於地心視黃經零度,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晝和黑夜等長。英語中表示秋分的詞彙「autumn equinox」,也是「秋天」和「晝夜均分」的組合。

但由於陽光穿過大氣層時發生折射等原因,實際上秋分日白天會稍長於黑夜。以北京地區為例,秋分日這天,「白天」比「黑夜」大約長20分鐘,晝夜長度也出現了些許「偏分」。

秋分·天氣

按氣候學上的標準,「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時,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團,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等詞語,都是對此時景象的描述。

一組大數據告訴你

秋高氣爽到底爽在哪兒?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

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

秋分之後,陰氣日盛

雷聲也逐漸銷聲匿跡

二候蟄蟲坯戶

天氣日漸轉涼

昔日蟄居的小蟲開始躲入洞穴中

並且用細土封住洞口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

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

湖泊與河流的水位下降

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習俗

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傳統。

吃秋菜

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裡做湯圓吃。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大人們也參與。

秋分·養生

胃部保暖,防止寒涼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飲食溫潤,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蔔、胡蘿蔔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進補有度,切勿過量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適量運動,輕鬆平緩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健走、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

願你這個金秋

收穫滿滿

不負時光

不負時光

來源:吉林日報

相關焦點

  • 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這也是我國古代從秋分以後陽光的直射點日益偏向南半球白晝短於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124年來「最早」!就在今天!新的一輪降雨又開始了
    白晝短於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124年來「最早」秋分!就在今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124年來「最早」秋分!就在今天!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21時31分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年來「最早」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這是為何?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將迎124年來最早秋分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 124年以來,最早到來的「秋分」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今年進入「秋分」的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1分,這也是近124年來最早的一個「秋分」,比這更早的則要追溯到1896年,這一年的「秋分」準確時間是在9月22日21時3分。今年的「秋分」為何來得如此之早?對於同一個節氣,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滯後6小時或5小時,遇到閏年則要在此基礎上提前24小時。
  • 今天迎「秋分」節氣,天文專家:系124年以來最早一年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秋分」124年來「最早」為何如此之早?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 近124年來最早一次,它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近124年來最早一次,它來了,你準備好了麼?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今年將迎124年來最早秋分 什麼叫做最早秋分 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 今年迎124年來最早秋分,對生產生活有影響嗎?專業人士分析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資料圖,新華社供圖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
  • 124年來「最早」今年22日21時31分將迎「秋分」節氣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 明日將迎來「秋分」節氣,天文專家:系124年以來最早一年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一個「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古以來,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或中氣,二十四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
  • 今年將迎124年來最早「秋分」
    據人民日報發布消息,2020年9月22日21時31分將迎來「秋分」節氣,這一年的「秋分」時間,是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由於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因此,2020年的「秋分」公曆日期在2019年9月23日基礎上提前至9月22日。」
  • 拉達2105的親爹 四手菲亞特124
    其實,1970年Autovaz汽車廠建成後生產的第一個車型拉達2101到2012年停產的拉達2107(時間橫跨四十二年),都是引進菲亞特124轎車生產許可證以及在其基礎上改進的產品,濃濃的義大利風情。今天說一輛四手的義大利製造1974年款美版菲亞特124。
  • 124年前的今天 X射線打開了所有人的「腦洞」
    全世界第一篇有關X射線的報紙報導124年前的今天,1896年1月5日,維也納《新聞報》在頭版頭條介紹了一種能夠穿透固體的新型射線,X射線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0 1當人類第一次發現「透視外掛」1895年11月8日的晚上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也就是下面這位↓對空氣放電管進行實驗時他注意到不遠處的一塊小水晶感應發光說明水晶收到了放電管放出的射線但是水晶和放電管之間明明有多個固體阻礙啊
  • 科技日曆 | 124年前他最早發現了元素放射性,終與居裡夫婦同摘...
    科技日曆 | 124年前他最早發現了元素放射性,終與居裡夫婦同摘諾貝爾獎  Evelyn Zhang •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