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 | 124年前他最早發現了元素放射性,終與居裡夫婦同摘...

2020-11-23 前瞻網

科技日曆 | 124年前他最早發現了元素放射性,終與居裡夫婦同摘諾貝爾獎

 Evelyn Zhang • 2020-02-24 16:32:02 來源:前瞻網 E128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提起放射性,很多人腦海裡自然容易聯想到居裡夫婦。其實,最早的發現者是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1852年-1908年),他是研究螢光和磷光的專家。

貝克勒爾25歲就取得了工程師資格,到1892年時,44歲的貝克勒爾對物理學已經有很深的研究了。1月20日,法國科學院舉行了一次重要學術討論會。作學術報告的是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彭加勒。他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者展示了倫琴剛剛寄給他的X射線照片,引起學者們的極大興趣。

1896年2月24日則成為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天:這天,亨利·貝克勒爾在法國科學院宣稱,鈾鹽經日光照射後,能發射一種類似X射線的射線,它能穿過黑紙、玻璃等物質而使底片感光。起初他誤認為這種射線是日照射的結果。同年3月2日,他意外地發現這種射線與日光無關。接著他通過對各種鈾鹽的觀測,發現了元素的放射性現象。

這背後是辛勤耕耘的努力。在那次大會結束後,貝克勒爾就開始了實驗,他精心設計了一套研究方案:把照相底片用黑色的厚紙包嚴,使其不受陽光的作用,但可以受到X射線的作用,因為倫琴已經證明X射線可以穿過厚紙包層使照相底片感光。在照相底片包封附近放兩塊能發出螢光的材料,其中一塊用一枚銀幣與紙封隔離,然後把它們拿到陽光下暴曬,使材料發出螢光。如果發螢光的物體可以產生X射線,那麼底片上將留下明顯不同的感光痕跡。

貝克勒爾家中收藏有大量可以發出螢光和磷光的物質材料,他把它們分別拿出暴曬,進行實驗。最初的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否定的,照相底片沒有感光,發螢光和磷光的物質並不同時發射X射線。但貝克勒爾並沒有放棄——後來,他重新選擇氧化鈾作為主攻對象,這次他發現照相底片感光了。

終於在1896年2月24日,他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這一發現。

他並沒有中止實驗。2月26日,當他進一步做實驗時,湊巧碰上了連綿的陰雨,他只好把實驗的東西原封不動地鎖進抽屜。5天後,天放晴了,貝克勒爾繼續中斷的試驗。一向嚴謹細心的他取出底片時,想預先檢查一下實驗品,沒想到意外情況發生了: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底片不僅曝光而且上面又有很明顯的鈾鹽的像。這說明鈾本身在發光。

2月26、27日時,貝克勒爾將一些鈾鹽晶體和底版暗盒分別組合好,打算用相同的晶體和底版,重複他的實驗,進一步探索實驗規律。

3月1日,貝克勒爾來到實驗室重新做實驗,由於希望在下一步實驗中得到高質量的影像,不出現任何實驗條件不確定的疑問,決定換用新底版。

為了看看漫射光產生的影像,貝克勒爾將原來裝在暗盒裡的底版顯影,他本來「預計得到很弱的影像。」結果令他大吃一驚,顯影后的底版「不是如他期待的那樣是空白的,相反的這張底版很黑,與鈾鹽在陽光下曝過光的一樣」。

貝克勒爾敏銳地意識到,感光一定是在黑暗中發生的,於是馬上安排了新實驗:將底版和鈾鹽薄片放在一起,中間用薄玻璃片隔開,另將鋁片做的暗盒裝上底版,暗盒上面放上鈾鹽,將它們分別裝進不透光的硬紙盒內,再把硬紙盒放入黑暗的抽屜中。

3月9日,貝克勒爾在一個重要的科學院會議上報告了最新的實驗結果。

在進一步研究中,他還發現鈾鹽所放出的這種射線能使空氣電離,也可以穿透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他又發現,外界壓強和溫度等因素的變化不會對實驗產生任何影響。貝克勒爾的這一發現意義深遠,它使人們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有了更新的認識,並由此打開了原子核物理學的大門。

1898年,居裡夫婦又發現了放射性更強的釙和鐳。由於天然放射性這一划時代的發現,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現放射性的初期,人們不知它的危害,貝克勒爾由於毫無防護下長期接觸放射物質,健康受到嚴重損害,50多歲就逝世了。科學界為了表彰他的傑出貢獻,將放射性物質的射線定名為「貝克勒爾射線」(Becquerel Rays)。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這個法國人最早發現了放射性,和居裡夫人一同獲得諾貝爾獎
    科技日曆|這個法國人最早發現了放射性,和居裡夫人一同獲得諾貝爾獎  Winnie Lee • 2019-12-15 15:28:17 來源:前瞻網 E3397G0
  • 貝克勒爾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居裡夫婦發現了釙和鐳,三人同獲諾獎
    此後,他又繼續做了許多實驗,發現鈾輻射不僅能使底片感光,還能使氣體電離變成導體。他研究了各種因素對這一輻射的影響,並斷定這種輻射與磷光效應無關,認為純鈾的輻射比鈾化合物強好幾倍。於是,他在5月18日又一次科學院例會上宣布,放射性是原子自身的作用,只要有鈾這種元素存在,就有輻射產生。
  • 諾貝爾消息:居裡夫人的筆記本還有放射性,是什么元素導致的?
    隨著化學不斷發展,元素周期表裡的元素數量已經超過了100種,其中最後兩排的元素中有不少元素是科學家通過合成獲得的。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科學家幾乎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化學元素的提取,她就是居裡夫人。根據報導,近期諾貝爾獎官方社交帳號發布了一則消息,稱當年居裡夫人使用過的筆記本如今還能被檢測出放射性。不僅如此,經過科學家的鑑定該筆記本的放射性還將持續1500年左右。
  • 居裡夫婦是怎樣發現鐳元素的?
    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於1895年發現了X射線,1896年,法國科學家柏克勒爾發現了含鈾物質的自發放射。居裡夫婦決心探索這其中的秘密,他們選擇鈾射線為科研項目,以發現鈾瀝青礦裡所含有的強烈放射性的新元素。他們首先發現了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為了紀念祖國波蘭,居裡夫人把它命名為釙;之後他們又發現了放射性更強的鐳,並決心把鐳提煉出來。
  • 居裡夫婦:諾貝爾獎歷史上的夫妻檔—新聞—科學網
    ①居裡夫婦在實驗室 ③居裡夫人與「鐳」 1898年12月21日,居裡夫婦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一提起居裡夫人(Marie Curie),給後人的印象有兩個。居裡夫人收集了很多鈾礦石,並逐一對於它們的放射性進行了檢測。當她檢驗到一種瀝青鈾礦和一種銅鈾雲母礦時,發現它們的放射性強度要比根據其中鈾的含量所預算的放射性強度大得多。居裡夫人猜測這些礦石中存在新的放射性元素,它比鈾放射性強。 科學發現如果沒有判決性實驗,其結論就會讓人擔心。科學的起點是實驗,終極判決也是實驗。
  • 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放射性為何持續千年
    居裡夫人出生在波蘭華沙,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被世人稱為「現代物理學之母」。居裡夫人留下的科學遺產實際上是無法觸及的,她的實驗室筆記被存放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一個襯著鉛皮的盒子裡。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沾染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提到「放射性」,這一定義最早由居裡夫人命名。
  • 居裡夫人的科學世界:鐳的發現
    經過幾周的研究,瑪麗得出了結論:鈾的輻射同含鈉化合物的化學組成沒有關係,也不是由光照或溫度等外界因素決定的。這種輻射是一種原子特性。她又進一步聯想到:柏克勒爾剛好在鈾身上發現了這一特性,這也許完全是偶然的。有誰知道,其他元素是不是也會釋放這種射線呢?瑪麗開始檢驗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結果發現,除了鈾以外,還有釷的化合物也能釋放這種奇特的射線。
  • 元素大爆炸|瑪麗·居裡
    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進行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以成噸的工業廢渣,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1898年,居裡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裡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裡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時間:2020-11-11 00: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居裡夫人去世86年後再登熱搜 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於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但是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那麼漫長的日子裡,
  • 中國的居裡夫婦,同出名門,清華結緣,巴黎成眷,一生獻身科學
    待那份確定了心意的電報發出後,1946年,尋到機會,何澤慧便離開德國,前往法國同錢三強見面。在同年的4月8日,錢三強和何澤慧在國駐法領事館裡舉行了婚禮,在居裡夫婦的見證下,兩人結為了恩愛夫妻。而在此後的46年裡,他們如同賜予他們婚禮祝福的居裡夫婦一樣,也醉心於物理科學,攜手共度風雨,成為了中國版的居裡夫婦。婚後,夫妻兩人留在了居裡夫婦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和居裡實驗室工作。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且還將持續1500年
    「這也說明,居裡夫人留下的科學遺產實際上是無法觸及的」諾貝爾獎官網稱她為「現代科學界的偶像」。  瑪麗·居裡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裡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已過百年,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放射性為何還將持續千年?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稱即使到今天,居裡夫人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瑪麗·居裡即居裡夫人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成為世界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兩次諾獎拯救90萬人
    提起居裡夫人,多數人都知道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發現了釙和鐳元素還,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不幸的是居裡夫人因為在放射性環境中暴露時間過長,最終因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去世。     就像臧克家《有的人》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而居裡夫人絕對可以配上這句話,她是一位穿越時間長河仍然散發光芒的女性,一位穿越國籍受人尊敬的波蘭女科學家。
  • 居裡夫人筆記至今仍具放射性,還將持續1500年
    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諾貝爾獎官網還提到,居裡夫人患病去世,可能是長年暴露在輻射下所致。她的一些書籍和論文仍具有強烈放射性,必須放在鉛盒中保存。「這也說明,居裡夫人留下的科學遺產實際上是無法觸及的」。
  • 諾貝爾獎公布居裡夫人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且延續1500年
    IT之家11月10日消息 近期,諾貝爾獎官方公布了瑪麗-居裡使用過的筆記本。諾貝爾獎方面稱,瑪麗-居裡(Marie Curie)於1934年7月4日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即使在今天,她的1899-1902年的實驗室筆記本也具有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
  • 獲得過五次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一家
    皮埃爾.居裡 皮埃爾.居裡,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是居裡夫人的丈夫,1898年他和居裡夫人用沉澱法從瀝青礦中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在此期間他們還寫了很多論文,奠定了原子物理學和化學研究的基礎,1903年他和居裡夫人以及發現天然放射性的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他和居裡夫人被授予英國皇家學會「戴維獎章」,但不幸的是1906年皮埃爾.居裡在一場馬車車禍中身亡。
  • 居裡夫人不是僅靠苦幹而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
    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釙和鐳元素的故事,開始於1895年的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當時,50歲的物理學教授倫琴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新射線——X射線。這個發現,揭開了新物理學的序幕。也吸引了很多人跟隨著他的腳步,開始探索過去不為人知的射線。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幸運兒,就是法國巴黎工藝學校的物理學教授貝克勒爾,他於1896年發現含有鈾元素的礦物,能發射出與X射線類似的穿透力很強的射線。
  • 居裡夫人把一生獻給放射性研究,卻被她發現的化學物質奪去生命
    瑪麗·居裡1867年生于波蘭華沙,又稱居裡夫人。1891 年,她移民法國,曾就讀於索邦大學。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裡生於1859年,也是索邦大學的學生。兩人算是同學。他們兩人後來都成為索邦大學的教授,倆人一起從事磁性和放射性研究工作。
  • 居裡夫人120年前的筆記至今仍有輻射!諾貝爾官方:將持續1500年
    19世紀女科學家瑪麗·居裡(Marie Curie),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並且畢生為此奉獻,為獲得2次諾貝爾獎(獲得物理學獎及化學獎)的第一人及目前唯一的女性。▲居裡夫人為獲得2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瑪麗·居裡生於1867年11月7日,近日適逢她的冥誕,諾貝爾獎官方也發文回顧,指出瑪麗·居裡有著堅定的決心和無限的好奇心,讓她成為了現代科學界的偶像。她所發現的鐳,如今被應用在醫學上,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對輻射的理解。
  • 諾獎官方:居裡夫人筆記至今仍具放射性,還將持續1500年
    瑪麗·居裡出生于波蘭華沙,畢業於巴黎大學,是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世稱「居裡夫人」。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成為世界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諾貝爾獎官網稱她為「現代科學界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