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進化早已出現,但為什麼沒有史前賈伯斯、達·文西?

2020-09-19 探索XXX

現代人類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是什麼時候?事實證明,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沒有一致的意見。化石和DNA表明,解剖學上與我們相似的現代智人在大約30萬年前就出現了。

但令人驚訝的是,考古學的發現表明,工具、人工製品、洞穴藝術這些複雜的技術和文化,即「行為現代性」,是在5萬至6萬5千年前才發展起來的。兩個時間相差二十幾萬年!

一些科學家將此解釋為,最早的智人也許並不完全是現代的。然而,不同的數據追蹤的是不同的事情。頭骨和基因告訴我們的信息是關於大腦的,而人工製品告訴的是關於文化。結論就是:我們的大腦可能比我們的文化更現代。

大飛躍

在智人首次出現後的20到30萬年裡,工具和手工藝品仍然出奇地簡單,比尼安德特人的技術稍好,但比某些美洲印第安人等現代狩獵採集者的要簡單得多。

然而大約從6.5萬至5萬年前開始,更先進的技術開始出現:弓箭和長矛投擲器、魚鉤、陶瓷以及縫紉針。

女神雕像,大約2.5萬年前

人們還創作了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洞穴壁畫中描繪了各種動物,用象牙製作的女神、獅子頭的雕像等等,都展示了當時人類的藝術才華和想像力。而鳥骨長笛的誕生,則標誌著音樂的出現。與此同時,6.5萬年前人類到達澳大利亞表明了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航海技術。

這種技術的突然繁榮被稱為「大飛躍」,據說反映了現代人類大腦的完全進化。但是,化石和DNA表明,人類的智力在更早的時候就應該達到了這個水平。

解剖學中的現代性

原始智人的骨頭最早出現在30萬年前的非洲,他們的大腦和我們的一樣大,甚至比我們的還要大。隨後出現的是至少在20萬年前的解剖學現代智人。而至少在10萬年前,人類大腦的形狀就基本上具有了現代特徵,包括大小與形狀。

3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

假設大腦與容納它的盒子一樣現代,那麼理論上,我們的非洲祖先可能已經可以發現相對論,建造太空望遠鏡,撰寫小說和寫情歌了。因為他們的骨頭表明他們和我們一樣是現代人類。

由於化石記錄十分零散,因此它僅提供最短的日期。但如果使用DNA進行分析,你就會發現現代人類出現得更早。通過比較現代人和古代非洲人之間DNA差異,科學家估計我們的祖先生活在26萬年至35萬年前,而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這些人的後代。

他們所有的後代——班圖人、柏柏爾人、阿茲特克人、土著人、泰米爾人、桑人、漢人、毛利人、因紐特人、愛爾蘭人——都有一些其他類人猿所沒有的特殊行為。

男性和女性之間會形成長期的伴侶關係來照顧下一代;我們唱歌、跳舞;我們創作藝術品;我們梳理頭髮,用飾品、紋身和化妝品裝飾身體;我們會使用火和一些複雜的工具;我們形成了幾十到幾千人的多代人聚居的大社會群體;我們會相互合作,會發動戰爭;我們會傳授知識,做生意;我們建立了道德規範和法律體系;我們會尋找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生命的意義甚至死亡之後的一切。

天生的人類的共性

儘管在工具、時尚、家庭、道德和神話等方面的一些細節會因部落和文化有所差異,但所有活著的人類都表現出這些共同的行為。這表明,這些行為——或者至少,產生這些行為的能力——是天生的。這些共同的行為將所有人團結起來,它們是人類的狀態,是人類的意義,它們源於共同的祖先。

從解剖學來看,或許在大約3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從南部非洲人類那裡繼承了這些人類的共性。但如果從考古學的角度,似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從6.5萬年前開始,世界各地的人類在同一時間以同樣的方式進化成完整的人類。相比較而言,第一種單一起源的可能性更大。

考古學和解剖學似乎不一致,但它們實際上講述了人類故事的不同部分。骨頭和DNA告訴我們大腦的進化,這屬於硬體。而工具則反映了智力,也反映了文化,這屬於軟體。

正如你可以升級你的舊電腦的作業系統一樣,文化是可以進化的,儘管智能不會。古代的人類沒有發明智慧型手機和實現太空飛行,但通過研究佛陀和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的著作可以了解到,他們也同樣聰明。我們的大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我們的文化。

然而如果我們接受了這個觀點,那麼產生了一個難題:如果更新世的狩獵者和採集者和我們一樣聰明,為什麼文化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都是如此原始呢?為什麼我們需要幾十萬年才能發明弓、縫紉針和船?到底發生了什麼?

文化的進化

首先,早期人類離開了非洲,佔據了地球上更多的地方。那時有更多的人可以發明創造,這增加了史前賈伯斯或史前達·文西出現的機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移居到中東、北極、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的人類需要面臨適應當地獨特的氣候,選擇新的食物和適應危險的新環境等考驗。他們要生存下去必須要首先解決這些問題。

而那些留守的智人雖然不必面臨這些新挑戰,但疾病和寄生蟲的出現也讓他們也陷入了新的困境。

隨著人類慢慢克服這些困難,原始部落的規模逐漸變大。而更大的部落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去創新,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源,以及更好的專業化能力。人口的增長推動了創新,而這也引發了一個反饋周期。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和傳播——更好的武器、衣服、庇護所——人類數量可能進一步增加。而增加的人口又再次加速了文化進化。

人口數量推動了文化,文化又增加了人口數量,進而再次加速了文化的進化。如此下去,最終導致人類數量超過了生態系統的承受力,這迫使農業開始發展。

農業導致了人口的爆炸性增長,最終形成了數百萬人的文明。而現在,人類文化進化進入了一個超光速時代。

人工製品是文化的反映,文化複雜性則是一種突現性。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個體層面的智力讓文化變得複雜,還有群體中個體和群體之間的互動。就像將數百萬個處理器連成一個超級計算機一樣,我們通過增加人數和人員之間的聯繫增加了文化的複雜性。

因此,在過去的30萬年裡,我們的社會和世界發展迅速,我們的人口數字增長到了近80億,遍布全球,並重塑了地球。而我們的大腦卻進化緩慢。

我們不是在通過調整我們的大腦實現這一切,而是通過改變我們的文化做到的。我們古老的,簡單的狩獵採集社會和現代社會之間的很大差異反映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人口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達·文西傳》:成為天才的奧秘是什麼?
    :沃爾特·艾薩克森新近出版的傳記講述了達·文西因受好奇心驅使而深入探究的方法是如何影響其藝術作品的。《達·文西傳》藉助精美的細節剖析了這位複雜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人生。我們終於知道達·文西不僅是樂器和早期飛機的發明者,而且還執著地保持記筆記的習慣。達·文西吃素,未能完成很多已經開始的計劃和繪畫。不過,最令人興奮的是通過此書可以了解科學家達·文西。
  • 愛因斯坦、達·文西、畢達哥拉斯……這些超級大腦竟然都是素食者
    本文來源:心燈人很多人對素食的普遍認知是,吃素會沒有力氣、缺乏營養、精力不夠 、不適合平時工作需要大量的腦力活動的人等等。但素食真的會讓大腦不夠用嗎?要知道,有著最強大腦的愛因斯坦也是素食者呢,所以素食並不會影響腦力,說不定會讓人更聰明更有靈感哦。在此為大家帶來這些素食名人,從先賢聖哲到科學家,到運動家,再到好萊塢影星,想不到吧,他們可都是素食者喔!
  • 愛因斯坦、達·文西、畢達哥拉斯...這些超級大腦竟然都是素食者
    很多人對素食的普遍認知是,吃素會沒有力氣、缺乏營養、精力不夠 、不適合平時工作需要大量的腦力活動的人等等。但素食真的會讓大腦不夠用嗎?答案當然並不完全是。要知道,有著最強大腦的愛因斯坦也是素食者呢,所以素食並不會影響腦力,說不定會讓人更聰明更有靈感哦。在此為大家帶來這些素食名人,從先賢聖哲到科學家,到運動家,再到好萊塢影星,想不到吧,他們可都是素食者喔!
  • 為什麼哥白尼並沒有成為明星,而達·文西就可以呢?
    米開朗琪羅創造的耶穌與以往壁畫上的耶穌均有不同,耶穌沒有鬍鬚,天使也不帶翅膀。同時人物無論善惡都赤裸著身體。天使和殉道者本應是尊貴的天神,卻以凡人的形象出現。不止如此,聖徒和罪人也不再守著傳統固定的位置。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整體似乎很混亂,在當時一些評鑑人的眼中,神聖的秩序被破壞了。
  • 達·文西為何能成「天才」?還好家裡不管他,幸好時代縱容他
    新年第一期,我們想和大家安利一個500年前的人物,Leonardo Da Vinci 李奧納多·達·文西。為什麼是他?因為當我們想起「求知慾、想像力、創造力」這些希望賦予孩子最寶貴的品質時,沒有一個歷史人物比他更有代表性。
  • 達·文西丨切開一顆頭顱,發現了整個宇宙
    從其外殼中取出並且被切開後,主要由膠狀物質構成的大腦失去了其結構的完整性。腦室就變成了人肝上的五瓣肝葉一樣難辨。15世紀90年代,在一張比現代標準信紙略大的畫紙上,達·文西極其嚴謹細緻地畫下了一個充滿神秘隱喻的圖像——一個捲髮赤裸的男子展開四肢,站在重疊的方形和圓形中間,這就是《維特魯威人》。彼時,他正全神貫注於研究個體的靈魂。
  • 為什麼愛因斯坦,達·文西等偉大的思想家都推薦寫日記?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包括艾薩克·牛頓、亞伯拉罕·林肯、安迪·沃霍爾、李奧納多·達·文西、馬可·奧勒留、查爾斯·達爾文、溫斯頓·邱吉爾、班傑明·富蘭克林、歐內斯特·海明威、喬治·蕭伯納和瑪雅·安傑洛會花費如此多的寶貴時間來寫別人永遠也看不見的東西?
  • 為什麼賈伯斯可以創造出蘋果這麼偉大的產品?
    文丨水滴產品進化營每一個產品經理的心中都有一個神——賈伯斯。為什麼賈伯斯可以創造出世界級卓越產品?你想想看,當我們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是非常無力的,沒有多少力量和資源。人必須要得到呵護和愛才能夠成長,這不是雞湯,這是事實,而且這種呵護和愛會影響到人的大腦發育,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情緒,甚至共情能力。我們的家庭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幾乎一切,這一切會給我們帶來烙印,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 人類真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嗎,為什麼地球上其它猿猴沒有進化?
    人類真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嗎,為什麼地球上其它猿猴沒有進化?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無數動植物的家園。地球自誕生以來,已有幾十億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演變史中,地球上曾更換過許多的霸主,恐龍就是其中之一,著名的恐龍曾統治地球長達2億年之久,但最後還是被自然淘汰。
  • 達·文西的創意:很少有人知道的12個達·文西超越時代的發明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歷史上最多才多藝的天才之一,他的藝術作品、科學研究和發明使他成為了一個超前的人。他的許多思想直到他去世幾個世紀後才得以實現,有一些甚至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一次,我們就整理了,很少有人知道的12個達·文西超越時代的發明。
  • 畫家、雕塑家、解剖學家……「全能天才」達·文西
    實際上,醫學史家們設想,達·文西研究解剖學的機會並不比其他人當時所能有的機會更多,為什麼作為一個藝術家的達·文西,在從事解剖學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效卻能勝過他同時代的專職解剖學家?後來,達·文西在筆記中記述了這件事說:「可見,他是沒有任何死的徵象,便平靜地過完他的一生的。我對他作了解剖,想了解如此舒暢而死的原因。」此前,據一位叫蘭德奇(Landucci)的店主的日記,1505年1月的一天,達·文西還在佛羅倫斯的「聖十字大教堂」(SantaCroce)做過一次公開解剖。
  • 為什麼人類進化保留了頭髮?和進化的大腦有關!現有解釋都錯了
    除人以外的哺乳動物頭發生長到較短的長度就會停止,如果你從來不剪頭髮的話,現在可能已經擁有長達數米的頭髮了。史前時期人們一天到晚都在為填飽肚子忙碌,如果你用大量時間料理頭髮,別人沒有嫌棄你都是萬幸了,很大的可能你會被趕出部族去獨自流浪即使你是族長的兒子,沒有人催你去幹活,你又是穿越者自帶頭髮護理套裝,人家也沒有必要因為你自以為漂亮的髮型而跟你走,這是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
  • 達•芬奇還是解剖學家?
    5月4日到10月7日,英國白金漢宮的女王美術館將舉辦題為「達•芬奇:解剖學家」的展覽,將展出著名畫家達•芬奇的87幅解剖畫作。這些畫稿均為英國王室的收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畫稿詳細而準確地描繪了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構,以及手、腳、頸、脊椎因肌肉活動所產生的各種姿態。
  • 講座|達·文西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同樣出現的還有達·文西的愛好,比如他喜歡畫卷卷的頭髮,尤其是長在男人頭上的。他喜歡綁衣服的奇奇怪怪的結,喜歡衣服的花邊,還喜歡畫人的手。這件作品沒有人的手,是因為這幅作品的早期收藏家是一個不識貨的人,所以把三分之一畫面都截掉了。再回到麗莎女士。大家有沒有覺得她長得有些奇怪?而且越看越怪。不是因為她長得像東方人,而是因為我覺得她長得有些像一個男人。
  • 12張圖「起底」達·文西
    提到達·文西,你的腦海中可能馬上浮現出《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精細的人體解剖圖、完美的雞蛋……印象中的達·文西是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但你知道嗎,他沒上過學,喜歡吃素,還是個「拖延症患者」!下面,就讓我們在12張圖中,重新認識達·文西!
  • 這種被認為早已滅絕的史前生物,再一次出現在科學家的視野中
    在地球生命進化的38億年當中,有無數物種因為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從地球上消失了。但依然有一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再次被人們所發現。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種在三億五千萬年誕生的始祖魚類,空棘魚。這種魚類是地球上四腳動物的祖先,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空棘魚已經從地球上滅絕了,但人們在印度洋的深海中,又發現了空棘魚的身影。
  • 達-芬奇名畫隱含預言 4006年11月1日是世界末日
    研究人員稱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中隱含預言  新快報訊 義大利著名畫家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一直以來被人們揣摸研究,想解開其中隱藏的「達·文西密碼」。其中最有名的是暢銷小說《達·文西密碼》,認為畫作中隱藏著「聖杯」的涵義。
  • 為什麼有些動物沒有大腦?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弗蘭克-希爾斯表示,遠古時代的海綿也擁有神經細胞,但它們在隨後的進化中放棄了神經細胞。實際上,出現這種「進化損失」的動物並不只有海綿。很多動物都在漫長的進化中失去了在我們看來至關重要的器官
  • 蒙娜麗莎的微笑,達·文西因為什麼賦予它神秘莫測的微笑?
    站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前,我們都會被畫中女子的微笑深深吸引。畫中蒙娜麗莎嘴角微皺,臉部的微笑似乎剎那而過,卻又能恰好被捕捉到。那麼為什麼這幅畫會有這樣的藝術魅力?是因為出自大畫家達·文西?還是跟這幅畫的模特有關?自從這幅畫問世以來,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世人爭論不休,很可惜並不能解開這個塵封已久的謎團。1、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 探秘達·文西建築手稿 超越藝術的天才科學家
    來自義大利達文西科學技術博物館的梁託角樓、城堡要塞、雙層式教堂、大型理想城市的總體規劃等模型,均依照達-芬奇手稿還原。梁託角樓與妻妾成群一走進達-芬奇展區,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古堡模型。解說卡片上如是寫道:梁託角樓,埃爾梅內吉爾多-梅尼凱蒂闡述,(義大利)工程兵歷史博物館,1953年,(義大利)達文西科學技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