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舉措
天津:創新打造「四朵雲」平臺 高位推進基層數字健共體建設
舉措——
天津微醫總醫院牽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以健康為中心的數位化緊密型醫療衛 生健康共同體,成員單位通過協議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健共體內,創新打造網際網路「四朵雲」平臺: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打造「雲管理」 平臺;注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打造「雲服務」平臺;強化基層藥品供應保障, 打造「雲藥房」平臺;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集約配置,打造「雲檢查」平臺。
成效——
全市已有32家基層機構籤約,其中,西青區、和平區、南開區在全區範圍實現全 部籤約。具體成效:網際網路平臺助力疫情防控;數據融合提升管理效能;統一藥事 服務加強基層用藥保障;標準化全科流程促進醫健融合;「網際網路+」入戶提升居 民獲得感;績效激勵機制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
江蘇:「強基工程」解基層人才難題
舉措——
8部門出臺《江蘇省衛生人才強基工程實施方案(2019—2023年)》。從人才引進和培養、編制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著手,明確實施27條支持性政策措施,通過招聘一批、培養一批、培訓一批、共享一批等「七個一批」,努力實現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從「缺」到「有」進而到「優」的轉化。
成效——
江蘇省基層衛生人員總數已達到27.32萬人,較兩年前增加17.6%(比全國增幅多 8.7%)。全省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從兩年前的3.43人提高到3.9人,在全國的排位 從第四位提升至前三。超過40%的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證書。全省基層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提高到11%,較兩年前增加6個百分點;基層衛生人員年人均工資性收入超過10萬元,年均增長率達12.6%。
浙江:「五環聯動」深化省級公立醫院價格改革
舉措——
一是率先探索向使用環節要空間。通過規範診療、壓縮不合理藥品、耗材和檢查檢驗等措施騰出「調價空間」。二是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進一步強化省級醫 院功能定位,鼓勵其開展高難度手術,壓縮普通門診,優化病種收治結構。與醫保 支付政策、醫院分配製度和醫院考核制度等實現「三個銜接」。三是創新建立「騰調」實現機制。建立了省級代管資金財政專戶,有效解決了控總量騰空間調結構的利益平衡難題。
成效——
2019年度省級公立醫療總收入增幅5.98%,較上年度降低3.04個百分點,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增加到33.1%(同比上升2.31個百分點),2020年1~10月,又上升1個百分點。
山東:選派「業務院長」強基層
舉措——
「業務院長」涵蓋內、外、婦、兒等類別,任期兩年。具體推進中,一是建制度抓管理,技術幫扶與管理幫扶相融合,助衛生院走上規範化發展道路。二是補短板、提能力,檢查和手術水平明顯提升。三是以特色促發展,「從無到有」在基層建起小專科,帶動衛生院整體業務能力提升。四是精準傳幫帶教,人才實現從「外部輸血」到「內部造血」。五是專家下沉與遠程服務相結合,優質服務資源到門口;提供精準轉診、優先檢查和住院,形成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六是疫情期間自身技術過硬, 背靠上級醫院,築牢社區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選派二級以上醫院609名優秀人才任「業務院長」,精準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在較短時間內填平基層發展不平衡窪地。
河南:緊密型醫共體助推鄲城縣健康宣教走深走實
舉措——
建立緊密型醫共體,優化整合資源,推動健康宣教發展。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提升健康宣教服務能力;通過人才下沉和隊伍整合工作,壯大基層健康宣教隊伍。堅持基本醫療和公衛服務「兩手抓」,建立「醫療+公衛」協同推動落實機制,打造健康宣教環境,實行健康宣教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宣教活動。
成效——
2019年度,鄲城縣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同比下降1.05%,民營醫院補償費用同比下降 24.29%,結餘醫保資金9800萬元。2020年全縣居民健康素養比2019年提高11.88%。2020年8月13日,鄲城縣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截至目前,已為基層培養健康宣教人才256人,全縣560個村衛生室實現健康小屋全覆蓋,共完成各 類場所健康巡講活動1670場,覆蓋居民25.6萬人。
湖北:補齊疾控和公衛體系「短板」
舉措——
湖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推進疾病預防控制 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建立4大體系、優化8項機制、提升8種能力。通過全面總結梳理抗疫鬥爭經驗和教訓,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上明確了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比如,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當務之急;把醫防協同作為重中之重;把加強醫療救治作為重點任務。
成效——
共謀劃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補短板強功能項目2247個,規劃總投資2545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項目898個,開工項目規劃總投資994億。預計年底開工項目將達到1000個左右,規劃總投資約1000億元。
廣東:「組團式」緊密型幫扶 助力大病不出縣
舉措——
全省選取54家高水平三甲公立醫院「組團式」全覆蓋幫扶57個縣78家縣級醫院,構建上下聯動機制,強化縣級公立醫院人才、技術、學科等核心能力建設,提升縣級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時,充分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的龍頭作用,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推動實現大病不出縣。
成效——
經過兩年多的「組團式」幫扶,受援醫院人才素質、專科能力、管理水平較快提升,醫院門診和住院人次大幅增加,醫院所在地區縣域內住院率明顯提升,增強了群眾 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獲得感。2020年上半年,全省縣域內住院率達86.9%,較2018 年同期上升4.7個百分點。
重慶:藥學服務改革讓藥師回歸臨床
舉措——
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管理模式,促進藥師擺脫傳統的「配發藥品」印象,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參與臨床和對治療藥物的監測、醫囑審核、顧問和諮詢服務等藥事服務工作上來,提升藥事服務能力和水平,在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提升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時,在加強藥師隊伍建設、推行臨床藥師制度、開展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等方面,積極探索藥學服務改革。
成效——
通過開設藥學門診、處方信息化前置審核、藥師進駐臨床科室、參與住院查房,開展藥學臨床醫囑審核、藥物調劑、處方點評、治療藥物監測等工作,提升了合理用藥水平。同時也推動了藥學事業發展和藥學部門自身建設,提高了醫院建立臨床藥師制度、建設臨床藥學重點專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青海:青南支醫 聚合優質資源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舉措——
201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通過跨行業、跨地區統籌調劑全省各地事業單位183個編制,由編制、人社、財政和衛生健康多部門協作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創造性建立青南地區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動態編制周轉池,將編制分配給12所省級公立醫院,並從省級醫院選拔相同數量中級以上人才隊伍,組成幫扶團隊,在青南三州7家州級公立醫院、14所縣級綜合醫院開展組團式駐點幫扶工作。
成效——
截至目前,各受援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逐步提升,門急診、住院和手術人次明顯增加,縣域內就診率明顯提升,醫院規範化管理得到強化,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優質醫療人才「雙下沉」和基層服務能力、服務質量「雙提升」,直接縮小了區域間醫療服務供給差距,滿足了群眾就近就醫需求。支醫工作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充分認可。
寧夏:「網際網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線上共享
舉措——
一是構建立足寧夏、服務全國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區域醫療服務同質化、標準化。二是推進一碼通數據治理新機制。全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推行電子健康碼應用。三是拓展一站式結算服務新內容。先診療後付費實現一站式結算,構建商業補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之間互聯互通機制。四是培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新業態。自治區19個部門聯合出臺文件,打造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等。
成效——
在寧夏備案註冊全國醫師達6.1萬名,累計接診服務寧夏患者2.35萬例,邀請北上廣等地專家接診近5千例。開展各類遠程診斷達130萬例。55家網際網路公司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十大新聞人物
山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武晉
事跡——
武晉擔任山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以來,組織實施「健康中國·山西行動」,以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為牽引,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深思熟慮「出 點子」、做強基層「撲身子」、先行先試「探路子」、推進高質量發展「挑擔子」,理順「三醫聯動」領導體制,力推醫保打包付費改革,創新健康扶貧工作,堅決落實分級診療,極力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組織實施「136」興醫工程,加快補齊公共衛生體系短板弱項。
成效——
奮力推進山西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縣域綜合醫改中未雨綢繆,始終將資源下沉、醫防融合、能力提升作為著力點,持之以恆夯基築臺,為增強基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黨組副書記 鄔驚雷
事跡——
他是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的忠實守護者,他是上海綜合醫改的直接操盤手,他是攻堅克難的堅定開拓者。4年多來,鄔驚雷同志帶領他的同事,持續探索構建「制度+科技」醫改模式和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堅定不移地推進各項醫改舉措落地見效。
成效——
2017年起連續兩年將「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上報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清單。此次疫情期間,上海疾控體系經受住了重大考驗,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前幾年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建設投入。他牽頭擬定了上海 「5550」綜合醫改方案和 99條具體舉措,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城鄉均衡布局等多項醫改創新成果得到國家層面的充分肯定,在全國起到了引領作用。他帶領同事攻堅克難,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社會關切的難題。比如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全面推進醫療機構間影像檢查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等。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王水平
事跡——
2019年12月,王水平剛從宜春市長轉任江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不久,就提出「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隨著非公醫療機構和行業社會組織不斷壯大,他提出組建行業綜合黨委,加強黨對衛生健康行業協會學會和民辦醫療機構的領導。針對公共衛生短板和弱項,他提出堅持「項目為王」,布局全省2+5+n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全面加強綜合醫院救治能力建設,著力打造大公衛體系。此外,他堅持項目化提能力,籌建委管醫藥類本科院校,實施「人才提能提質工程」,共建「江西省衛生健康政策研究基地」,實施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公共衛生人才「雙向培養計劃」等。
成效——
已落實3個省級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項目和63個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37億元;推進南昌醫學院等多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150億元;謀劃儲備一批強基礎、補短板公共衛生項目共計770個,總投資850億元。
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龍開超
事跡——
作為湖南醫改的具體謀劃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不斷提高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第一,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三個全覆蓋」,全面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推進醫改工作與健康扶貧深度融合,推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努力讓基層群眾就近看得了病。第二,針對基層人難留的問題,推動創新人才激勵和培養政策;針對醫技短板弱項問題,推動提升基層重大疾病救治能力;針對農村硬體設施不足的問題,倡導探索標準化建設,讓基層群眾就近看得好病。第三,協調推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降低藥品耗材價格;聚焦慢性病防治,降低群眾長期醫治自付費用;以「三通一化」為核心,降低縣域急診急救時間成本,讓基層群眾就近看得起病。
成效——
推動系列綜合醫改政策措施的出臺,推動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三醫聯動」格局,有效破解諸多瓶頸問題。
河北省廊坊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 楊慶華
事跡——
2017年提出「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設的「廊坊路徑」,將「家庭」這一最基本的社會細胞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一手抓常規工作,一手抓創新工作。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落實分級診療,逐步實現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在鄉鎮、常見大病在市級、疑難重症在省級的分級分工醫療服務格局。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積極推進「智慧衛生」體系建設。主動承接京津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構建覆蓋全區域婦兒診療資源的跨區域專科聯盟,打造京廊中醫藥合作特色。在全省率先正式開通12320衛生服務熱線。率先在全省推廣AED急救點建設。
成效——
堅持所有的醫改政策向基層傾斜,所有的業務條線為籤約服務團隊賦能,所有的考核指標從家庭一端考核,所有的項目包在家庭一端落地,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讓百姓真正享受到指向「家庭」的健康福利。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委書記 吳昊
事跡——
打破「人、財、物」體制壁壘,重塑民族區衛生健康管理體系和服務模式。繼續保留區人民醫院的牌子,按照單位性質不變、人員編制不變、撥款渠道不變、資產屬性不變的原則,實行行政上統一垂直管理、臨床業務上統一調配、績效待遇上統一標準。
成效——
在吳昊的推動下,經過幾年來的摸索實踐和大膽創新,梅裡斯的醫改也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大路越走越寬」,區域性衛生健康環境呈現出許多喜人變化。診療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群眾就醫負擔不斷下降。醫改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雙提升。
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委書記 高曉昀
事跡——
高曉昀從縣委層面直接統籌推動醫改工作,制定人才、薪酬、考核等系列配套方案,將醫改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強力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圍繞政府的辦醫職責和醫院的管醫職能,組建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管理委員會,制定政府辦醫管醫「職責清單」,強化財政投入、基礎配套等要素保障。建立城鄉醫防一體信息化管理平臺,打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分割、脫節的通道。
成效——
合理界定行政機關與醫療機構的職責邊界,縣域內醫療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管理機制更加順暢。2020年5月,長順醫療改革工作榮獲國務院2019年度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激勵表揚,並獎勵500萬元。
陝西省寶雞市眉縣縣委書記 劉志生
事跡——
擔任眉縣縣委書記以來,劉志生不餘遺力推動縣域綜合醫改,他提出了推動眉縣綜合醫改的「12345」整體思路。即:組建1個總院(眉縣健康共同體總院),夯實2個支撐(醫保支付改革、信息化建設),實現3個貫通(醫通、人通、財通),做到4個突破(管理體制、人事薪酬、防治結合、分級診療),建立5項機制(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三醫聯動、人才培養、考核評價)。
成效——
2020年,眉縣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7.2%,住院實際報銷比提升6.3%。縣級醫院急危重症患者同期增長11%,出院手術同期增長29.7%,三級以上手術同期增長44%,鎮衛生院新增疾病診療病種22種、診療技術16項,出院患者同期增長107.9%,開展一二級手術同期增長240%,全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較上年提高5.7%,基本實現了「縣強、 鎮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的工作目標,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遼寧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白希壯
事跡——
2018年12月,遼寧省人民醫院成為全國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首批試點單位之一,2019年年初,白希壯帶領醫院迅速制定了《遼寧省人民醫院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 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等,進行了全方位的重塑和改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白希壯迅速集結全院黨員同志,奔赴省內外、院內外各個抗疫一線。醫院第一時間建成了「新冠」肺炎隔離區雲診室,利用5G+物聯網+AI技術,加強疫情防控救治。多年來,遼寧省人民醫院非常重視文化思想建設工作,以「仁愛、奉獻、專業、擔當」為醫院精神,建立完善醫院宣傳載體。
成效——
深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營造了「人人監督管理、人人督導實踐」的良好管理氛圍。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 劉海峰
事跡——
2016年,劉海峰提出「依規、依紀、依法」治院理念,健全醫院決策機制、完善機構設置、搭建管控體系,形成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機制,組建了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領導小組。在重大事項決策中,徹底摒棄院長「一支筆」的籤字管理模式。2017年,劉海峰帶領全院220名中層幹部共同學習PDCA管理工具,學習《醫療質量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提升醫院內涵品質,加快醫院「從被動接受管理到主動參與管理,從粗放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疫情發生以來,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被確定為全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劉海峰擔任全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組長,推動全市範圍內形成了診查、隔離、治療、搶救四位一體防治體系。
成效——
探索建立現代醫院,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重磅】《中國衛生》雜誌社年度「雙十大」榜單公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