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釋迦佛涅槃,以轉輪聖王之禮荼毗

2020-12-06 七葉講堂

時,阿難復重三啟:「佛滅度後,葬法云何?」佛言:「欲知葬法者,當如轉輪聖王。」——《長阿含·遊行經》

上圖說的是釋迦牟尼佛生命最後一年,率比丘僧團趕回釋迦族人為佛所建的釋氏精舍。途徑一個叫毗舍離的國家,拒絕該國五百貴族邀約,接受淫女庵摩羅(或譯庵婆婆梨)的供養。

據《長阿含·遊行經》記載,這次供養後,雨季來臨,依照僧團戒律,需入雨安居三月。庵摩羅供養不了比丘僧團這麼久,釋迦佛只好令諸弟子各自分散,擇地修行,唯留阿難在旁。

偏偏,運命弄人。佛在雨安居期間患上痢血症。「佛身疾生,舉體皆痛。佛自念言:『我今疾生,舉身痛甚,而諸弟子悉皆不在。若取涅槃,則非我宜,今當精勤自力以留壽命。』」

釋迦佛認為:如果自己悄然涅槃,不向眾生示現佛之涅槃,會影響眾生對佛法的信念。佛只好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與病痛抗爭,「以留壽命」。

侍者阿難清楚佛的狀況,雨安居剛過,便獨自率隊,帶著釋迦佛奔回釋氏精舍。各地雨安居的弟子自行前往,所以佛涅槃前,包括大迦葉等弟子都不在身邊。命運作弄人,什麼努力都白費!

在毗鄰父國迦毗羅衛的一個叫摩羅國(或譯末羅國)的地方,佛接受了一個叫鐵匠純陀的信眾供養的旃檀樹耳。吃完後中毒,誘發痢血症。釋迦佛心知天時已至,便告知阿難等弟子,如來將在拘屍那迦娑羅雙生樹間入無餘涅槃!

佛將涅槃,悲傷無用,如何辦理佛的後事才是首要之事!在此娑婆世界,釋迦佛是第一尊,前佛葬禮規制如何,誰也沒見過!於是阿難強忍悲慟,再三問佛:「佛滅度後,葬法云何?」

佛告訴阿難,如來滅度,當如轉輪聖王之禮。「先以香湯洗浴其體,以新劫貝周遍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於第二大鐵槨中,栴檀香槨次重於外。

先用香湯洗乾淨佛的遺軀,換上新袈裟,以金棺入葬,裡面放置500件佛生前穿過的袈裟。接著金棺內灌滿麻油。棺外套槨,用雙槨,內用鐵槨,外用檀香木槨。

佛說,荼毗的助燃物需用名香,不可以使用雜物。荼毗之後,好生收斂佛舍利,於各城邦四周建佛舍利塔供奉。讓人們「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

佛曆元年(即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後半夜,佛在拘屍那迦娑羅雙生樹間入無餘涅槃,弟子阿難、阿那律等人遵照釋迦佛遺囑,與當地末羅人一起,以轉輪聖王之禮將佛入葬。荼毗得佛舍利頭骨一塊、指骨兩塊、牙齒四顆、中指指骨一節以及84000顆真身舍利子……

歡迎關注本帳號,了解更多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解析佛法所說的轉輪聖王
    可以這麼說,具備「七寶四德」的明王就是轉輪聖王。轉輪王不止一種,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四種。金輪為上上品,銀轉為上品,銅輪為中品,鐵輪為下品。金輪為管理太陽系內人間四大部洲之王,銀輪為三洲王,銅輪為兩洲王,鐵輪為一洲王。金輪王不用發令,四方自然臣服;銀輪王親自到他方國土,他王自然臣服;銅輪王要親自出馬派人勸降,他王才會臣服;鐵輪王則需親自徵伐,他王才會臣服。
  • 佛教預言:轉輪聖王在家成佛
    寺廟、道觀淪為汙濁腐臭之地(寺廟道觀沾滿了汙濁腐敗之風,不是出家人和修行者居留的處所),聚眾說法的大多是邪魔歪道之人(聚眾演說、拉幫結派多是心懷不軌的陰謀集團或邪教組織)。轉輪聖王在家修行傳法(在家修行,傳揚佛法),不改變肉身而可成佛(成就肉身佛陀)。在古印度,佛教歷史中和「吠陀本集」都有預言:人中有兩個偉大的覺者降世──佛陀(釋迦摩尼佛)和轉輪聖王(可能是預言中的「紫薇聖人」)。
  • 釋迦牟尼涅槃時 弟子阿難提出的四個問題
    純陀恭敬地對佛陀說道:「即使如來佛您是用方便法門向世人現身入於涅槃,但我不能不因此而心懷苦惱。」佛聽後,連連稱讚說:「好啊好啊,你能知道如來只是用這種方式向世人現身說法,進入涅槃。」這時天龍八部也勸請如來應當長住人間不要進入涅槃,佛陀便給他們講說如來之身解脫的般若三法。同時許多比丘要求佛給他們講說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
  • 地藏經的緣起——釋迦佛為母說法,十方菩薩諸天讚嘆
    所以我們如今看到的三藏十二部的佛經,都是世尊涅槃後由阿難尊者口述,其餘五百羅漢共同印證和修訂後留下的,這裡我們都要頂禮和感謝阿難尊者,要不是他的話,我們今日就無法可聽了。尤其是修習禪宗的師兄們,更加要多一分敬重之心,因為阿難尊者同時也是繼大迦葉尊者之後我們的第二代祖師。然後是「一時」,這樣幾乎是所有佛經的標配了,這裡面也有幾個原因。
  • 佛典故事:仙人的預言
    莫非太子的相貌有什麼不吉祥之處,否則為何你這樣涕淚悲泣呢?」仙人充滿智慧的眼睛裡,有著深深的哀傷,他泣不成聲地說:「不是的,太子的相貌實在是太圓滿了,恭喜國王生了這麼一位尊貴的太子,原來昨天大地的震動便是因為太子的降生啊!
  • 分析《武庚紀》神族聖王實力排名,原來白蓮聖王並不是最弱的聖王
    雖然實力強大,但他們所擅長者又截然不同,比如天武聖王的天賦是「萬象界神力大地之力」,所以他是六大聖王中力量最強的一位,舉手投足就能引發天崩地裂。再比如真禪聖王擅長「長生界神力」,他可以同時為一百名神族戰士療傷。所擅長的神力種類不同就代表了他們之間的實力也是參差不齊的。
  • 轉輪聖王已出世,就在中國!
    東方紅太陽升,新神就是***,十大元帥帶起令,嶄新文明齊執行,他是一位神,它是一顆星,他本是天地選的轉輪王當你看到人有病,有災難,這是業力推動的作用,外在身體的疼痛都是內在心性的顯現而已,都是自己錯誤的思維觀念造成的,無極老母親的存在,只是一個相,通過這個相,讓眾生破掉小我進入大我世界,放大心量格局與自然萬物成為一體,這個一體世界就是佛教講的極樂世界,道家講的清靜無為,基督教講的天堂之美,穆斯林講的終極歸途!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含義
    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象中之王。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象中之王。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 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在佛經中,龍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
  • 佛經中的「三世諸佛」,分別指的誰?
    如果你經常讀佛經,想必「三世諸佛」這個詞,對於你來說並不陌生。譬如《法華經》就是十方三世諸佛齊聚靈鷲山,為眾生應機說法,經文中也有「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之說。再比如《觀無量壽經》中也提到:「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那麼,三世諸佛分別是誰,是指代三尊佛嗎?
  • 《金剛經》中的故事—六道四生,三界二十八天:佛教宇宙觀(上)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金剛經》—大乘正宗分大家聽到最多的佛教教義就是「眾生平等」,但什麼是「眾生」?
  • 《法華經》文殊答話說涅槃
    關於文殊菩薩的身世,傳說很多,但他早已成佛卻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他被公認稱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日月燈明佛的八個王子,都拜妙光就是文殊為師,經妙光細心施教後都成佛了,其中最後成佛的叫燃燈,據《金剛經》記載,燃燈佛就是釋迦佛的授記老師。八王子在妙光菩薩的施教下成佛後,還有莊嚴劫中三佛,賢劫中四佛,共有七尊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 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我們許多學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佛經中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經文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比如在《佛說阿彌陀經》中,經文開篇便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那麼,這個「如是我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