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土壤板結怎麼辦?4種方法,省錢,快捷,簡單,複雜,都能增產。
文/田俊超白
土壤板結是農民,必須要面對的事情。農民種地對無機肥的依賴太嚴重,使用有機肥的次數又太少。為了產量,對土地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這才導致土壤板結。
農民知道土壤板結的原因,但是知道也解決不了。因為農民也要吃飯,不投入化肥,產量低,投入了化肥地板結。地板結可以慢慢治,沒飯吃農民可等不了。
土壤板結,主因是土地缺少有機質,化肥,農藥把土壤裡的有機質,生物菌都消耗了乾淨。唯一能培養土壤有機質的蚯蚓,也沒有適合的環境生存。現在除了在多年水田池埂與柴草垛下,農村也看不見蚯蚓了。
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方法有4種, 腐熟的農家肥,製作好的有機肥,秸稈還田,微生物菌肥。
1 腐熟的農家肥:
改良土壤,對農家肥的需求量很大。即使農民自己養了雞,鴨,鵝,豬,羊,牛等家禽家畜,腐熟的糞便也是不夠用的。
除非是養殖場,或者以養殖為生的農民,才有可能供得起四五晌田地所需,再多就需要大型養殖廠了。
腐熟的農家肥,每小畝需要3000到4000斤,用四輪車拉是2立方米。一晌地15畝,就是30立方,五垧地是150立方米,這些農家肥農民養的家禽家畜,加在一起也不夠。
不夠就需要買,羊糞與牛糞相對便宜。最低價格40元每立方米(有點稻殼稻草),這時可以考慮買進,大量買價格還可以談。可是明年投入這麼多農家肥,許多農民不認可,造價太高。
2 製作好的有有機肥:
改變土壤板結的第二個辦法,是購買有機肥。市場上的有機肥,有機質含量也不同,多數在22%到40%之間移動。
並且每袋以80斤為主,每袋價格在60到80元之間。如果田地裡全用有機肥,每晌地最少15袋,而且要年年用才能有效果。
老稻田每畝地需要純有機質80到100斤,40%的有機肥80斤裝,才提供32斤,還缺50斤有機質。缺少的有機質可以用腐熟的農家肥補,或者加大有機肥的用量。
3 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增加土地有機質,最省錢的辦法,這和我們柴草垛底子是一個原理。柴草腐爛,使地裡的有機質越變越多。
這種方法雖然省錢,但是問題也很多。因為個地的氣候不一樣,秸稈靠氣溫腐爛,一旦在水田秧苗下地前。秸稈沒腐爛沒,對秧苗的成活率影響很大。
秸稈還田裡,秸稈也不是越多越好,還田量在每晌地15000斤,超過這個量,水稻的產量就會變低。但是在第二年產量會有所提升。
4 微生物菌肥:
說句實話,我對微生物菌肥並不太認可。許多農民都是因為農資商,才使用的微生物菌肥。他們的建議是每晌地兩袋,然後減一袋複合肥。
對微生物菌肥越了解,對農資商的說法,我就越懷疑。他們告訴農民的使用方法有三個,一個是苗床土,二是底肥,三是返青或分櫱肥。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三個方法的利弊,苗床土有營養土,我們是強酸性營養土,對生物菌一定有影響。接下來,育完苗後秧苗一葉一心開始打殺菌劑,生物菌基本都消滅了。
從拌苗床土到秧苗一葉一心,一共是15天左右。這期間,微生物不是在幹土裡生長,就是在淹水的環境下生長好。而我們都知道,微生物存活需要乾濕度適當。
幹土的含水量太低,苗床澆水後的含水量又太高。在加上殺菌劑,微生物菌肥裡起作用的,我真懷疑是有機質,而不是生物菌。
在底肥裡使用微生物菌肥,以農資商告訴的使用方法,和直接用有機肥沒有區別。微生物菌怕紫外線暴曬,可農民在揚底肥後,多數都要等個一兩天,才能把微生物菌肥蓋在泥土裡。
被太陽曬了兩天的微生物菌,真不知道還有多少是存活。
在返青或分櫱使用,返青與分櫱時的地裡水分都高,這對微生物存活影響很大。而有的農民地裡水綿很多,他會使用殺菌劑,來殺死水綿。
水綿是一種菌,不是草,殺死水綿的同時,微生物菌也被殺死了。上面農資商教的方法,生物菌肥起不來什麼作用,對農民來說與騙錢沒啥區別。
要想使用微生物菌肥,最好在底肥使用。挑陰天揚肥,隨後大犁蓋土,然後間隔15天左右再耙地,這樣的微生物菌成活的應該會很多。再有數量上,每晌地兩袋一定是不夠的。
以上四種方法,就是改良土壤不板結的秘方。在沒有別的新方法出現以前,這四種是目前,最先進實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