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過山風」也就是眼鏡王蛇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毒蛇,而大象則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這兩種動物的碰撞一定大有看頭。而之所以有眼鏡王蛇能夠殺死大象的說法,是源於對眼鏡王蛇一項毒理分析的數據,數據稱眼鏡王蛇的最大排毒量能夠在3個小時內殺死一頭成年亞洲象。
那麼,野生環境下,眼鏡王蛇真的能夠殺死大象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眼鏡王蛇為什麼叫過山風?
關於眼鏡王蛇的俗稱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過山風(峰)、大扁頭風、吹風蛇等等。在這些叫法中,大扁頭風與吹風蛇很好理解,一個是根據眼鏡王蛇的頸部扁平,一個是根據眼鏡王蛇會發出「呲呲」聲。那麼,過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第一就是速度。關於速度,也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爬行速度,作為一種爬行動物,眼鏡王蛇的爬行速度可達8公裡/小時,這個速度乍一看並不出眾,但是作為一種沒有腿的動物,一秒鐘就能跑2米多,這速度已經算比較快了。另一方面是攻擊速度,在攻擊時,眼鏡王蛇會將自己身體的1/3抬起來攻擊,它的攻擊速度可達0.04秒/次。可見,其速度之快。
第二是棲息的地形。從大的分布看,眼鏡王蛇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相對來說,我國的眼鏡王蛇的體型要比其他國家的眼鏡王蛇小40%左右。但是,無論哪裡的眼鏡王蛇它們的棲息環境都是非常接近,都以樹林、草地以及比較空曠的坡地環境為主,其中以坡地的分布最多,而坡地就像是一個個的小山一樣,在這種環境裡,眼鏡王蛇的速度依然不受影響。
因此,極快的速度和棲息環境的特殊性(坡地),是眼鏡王蛇被稱為過山風的主要原因。
眼鏡王蛇的生態位
在眼鏡王蛇的生存環境中,除了人類以外,它沒有天敵,這就是它的生態位,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有許多小夥伴說:平頭哥蜜獾是眼鏡王蛇的天敵。其實,這是個謠言哈,因為且不說蜜獾能不能扛得住眼鏡王蛇如此大的毒液量,就單純的說兩種動物的分布區域都是天差地別的,蜜獾是非洲獨有的動物,而眼鏡王蛇則是東南亞獨有的物種,它們在野生環境下是沒有機會相遇的。
在眼鏡王蛇的食譜中,除了嚙齒類動物、鳥類以及小型哺乳動物外,它最喜歡吃的就是其他蛇類了。眼鏡王蛇本身就有一定的蛇毒免疫能力,再加上龐大的體型(國外體長5.5米,國內體長3.8米),因此只要被眼鏡王蛇盯上的毒蛇通常都會淪為它的口中餐。
因此,在眼鏡王蛇的生存空間中,它沒有來自自然界中的天敵,相反的它可以成為大多數蛇類以及小型動物的天敵。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眼鏡王蛇在印度的耍蛇人手中,溫順的如同小白兔,任其擺弄。再加上眼鏡王蛇的毒液有著很高的醫學價值,正是因為如此,眼鏡王蛇的生存現狀在人類的捕殺下已經變為易危物種。
眼鏡王蛇的毒液
其實,在眾多的毒蛇裡,眼鏡王蛇毒液的毒性連前五名都進不去,像太攀蛇、黑曼巴蛇、東方虎蛇、棕伊澳蛇等毒蛇的毒性都是眼鏡王蛇毒性的數倍。但是,眼鏡王蛇的厲害之處,不在於毒性,而是單次的排毒量。
有著「死神」之稱的黑曼巴蛇的單次排毒量約為50-120毫克左右,但是眼鏡王蛇的平均排毒量在200-500毫克,最大排毒量高達1700毫克。而且眼鏡王蛇的毒性雖然沒有黑曼巴蛇的毒性強,但是其毒液中含有大量的神經毒素和心臟毒素,在如此大的排毒量的加持下,被眼鏡王蛇咬傷是極度危險的。
許多資料顯示,眼鏡王蛇的一口毒液能在3個小時內殺死一頭大象是真的嗎?
而我們常說的眼鏡王蛇的毒液能夠殺死一頭大象,其實就是根據其毒液的致死量和被咬者體重關係來換算成的(按照對人的平均致死量12毫克),而其中的3個小時,就是說其毒性要想完全發揮需要的時間。
大象與眼鏡王蛇在自然環境下會發生衝突嗎?
截止到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沒有任何一例大象死於毒蛇毒液的記錄。而在東南亞地區,也就是眼鏡王蛇的生存空間內,確實也有亞洲象的存在。但是,二者是不會發生衝突的。
首先,大象屬於食草動物,而眼鏡王蛇屬於食肉動物,它們本身就不存在競爭關係,其次,眼鏡王蛇的獵物以其他蛇類和小型動物為主,在它的食譜中甚至連羚羊大小的動物都沒有,更不用說是大象了。
最後,大象皮糙肉厚,僅僅是堅硬的表皮都有3.5公分左右的厚度,這種厚度和硬度下,眼鏡王蛇的毒牙是無法穿透的。
因此,在自然界中,即使大象和眼鏡王蛇相遇,也是屬於互看一眼後,各奔東西的存在。
總結
理論上眼鏡王蛇毒液的毒性確實能夠殺死一頭大象,但是這也僅限於理論上,而要想殺死大象,眼鏡王蛇首先就是要想辦法將毒液注入大象的體內,在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眼鏡王蛇的毒液是理論上能殺死像大象這種體重級別的動物,至於真的注入體內,能不能殺死還是未知數,比較不同的動物對毒液的抗性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