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與羅傑·彭羅斯的靈感:瞬間的沉默解決了黑洞內部

2020-10-14 知識圈Plus

羅傑·彭羅斯因其在奇點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9月的一天,天氣晴朗,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的一位老朋友來拜訪他。此前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生活和工作的英國宇宙學家艾弗·羅賓遜(Ivor Robinson)回到了英國。這兩人每次見面都不缺話談,而且這次談話沒完沒了,範圍很廣。

他們走到彭羅斯在倫敦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的辦公室附近,在路邊稍作停留,等待繁忙的交通停一停。此時的停頓讓對話也稍作喘息,他們過馬路時陷入沉默。

在那一刻,彭羅斯的思緒飄忽了。它穿過了25億光年的真空外層空間,到達了一個沸騰的旋轉類星體。他想像著引力坍縮是如何掌控,將整個星系拉向更深處、更靠近中心的地方。就像一個旋轉的花樣滑冰運動員把手臂拉向身體,這個物體在收縮過程中旋轉得越來越快。

這短暫的靈光一閃給了他一個啟示——56年後,這個啟示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像許多相對論學家一樣,理論物理學家致力於測試、探索和擴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彭羅斯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研究一個奇怪但特別棘手的矛盾,被稱為「奇點問題」。

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了《通論》(General Theory),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空間、時間、引力、物質和能量的理解。到20世紀50年代,愛因斯坦的理論獲得了廣泛成功,但它的許多預測仍然被認為不可能,不可檢驗。例如,他的方程式表明,從理論上講,引力坍縮可以迫使足夠多的物質進入一個足夠小的區域,從而變得無限稠密,形成一個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奇點」(singularity)。這些點被稱為黑洞。

但在這樣一個奇點裡,已知的物理定律將不再適用,包括預言它存在的愛因斯坦自己的相對論。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奇點對數學相對論家來說非常吸引人。不過,大多數物理學家一致認為,我們的宇宙太過有序,實際上不可能包含這些區域。即使奇點確實存在,也沒有辦法觀察到它們。

彭羅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持強烈的懷疑態度。」「人們認為會出現彈跳:一個物體會解體,以某種複雜的方式旋轉,然後嗖嗖地飛回來。」

黑洞中心的奇點能產生強烈的熱量,令輻射超級明亮,向四面八方噴射。

20世紀50年代末,射電天文學這一新興領域的觀察結果令這些觀點陷入混亂。射電天文學家發現了新的宇宙物體,看起來非常明亮,非常遙遠,非常小。最初被稱為「類恆星物體」,後來簡稱為「類星體」。這些物體似乎在太小的空間裡發揮了太多能量。雖然看似不可能,但每一個新的觀察結果都指向說明這樣一種觀點,即類星體是正在坍縮為奇點的古老星系。

科學家們被迫自問,奇點是否像每個人想像的那樣不可能出現?相對論的預言難道不只是數學上的異想天開嗎?

在奧斯汀、普林斯頓和莫斯科,在劍橋和牛津,在南非、紐西蘭、印度和其他地方,宇宙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都在努力尋找一個可以解釋類星體本質的決定性理論。

大多數科學家通過嘗試識別高度專門化的環境來應對這一挑戰,奇點可能在這種環境下形成。

彭羅斯當時在倫敦伯克貝克學院讀書,他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他的本能一直是尋找一般的解決方案,潛在的原理和基本的數學結構。他在伯克貝克時,花了很長時間在一塊巨大的黑板上工作,黑板上布滿了他自己設計的曲線和扭曲的圖表。

1963年,以艾薩克·卡拉特尼科夫(Isaac Khalatnikov)為首的一個俄羅斯理論家小組發表了一篇備受讚譽的論文,證實了大多數科學家仍然相信的東西,即奇點不是我們物質宇宙的一部分。他們說,在宇宙中,坍塌的塵埃雲或恆星確實會在到達奇點之前再次膨脹。類星體肯定有其他的解釋。

彭羅斯對此持懷疑態度。

他說:「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他們使用的方法不太可能得出確切的結論。」「在我看來,這個問題需要以一種比他們現在所做的更普遍的方式來看待,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有限的焦點。」

然而,儘管彭羅斯拒絕相信他們的論點,他仍然不能為奇點問題找到通用的解決方案。那是在羅賓遜來訪之前。羅賓遜也在研究奇點問題,但兩人於1964年秋天在倫敦的談話並沒有討論這個問題。

然而,在那個十字路口短暫的寂靜中,彭羅斯意識到俄國人錯了。

所有這些能量、運動和質量收縮在一起會產生強烈的熱量,令輻射會向各個方向的波長爆發出來。它的體積越小,速度就越快,發出的光就越亮。

他在腦海中把黑板上的圖畫和日記裡的素描映射在那個遙遠的物體上,在腦海中尋找俄羅斯人預測的點,這片雲會在哪裡再次爆炸。

這樣的點是不存在的。在腦海裡,彭羅斯終於看到了解體將如何暢通無阻地繼續下去。在密度越來越大的中心之外,這個天體發出的光比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發出的光都要多。而在內心深處,光線會以戲劇性的角度彎曲,在時空中扭曲,直到每個方向都互相聚合。

會有一個無法回頭的點。光、空間和時間將全部停止。一個黑洞。

在那一刻,彭羅斯知道奇點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環境。在宇宙中,奇點的存在並非不可能。他們是不可避免的。

20世紀70年代,史蒂芬·霍金和羅傑·彭羅斯一起創立了奇點理論。

回到街的另一邊,他繼續和魯賓遜談話,很快忘記了他在想的事。他們告別後,彭羅斯回到了辦公室裡的粉筆沫和成堆的紙張中。

下午剩下的時間和往常一樣,只不過,彭羅斯發現自己心情異常好。他想不出為什麼。他開始回顧這一天,尋找是什麼讓他如此興奮。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過馬路時,那一刻的寂靜。那一切都像洪水一樣湧了回來。他已經解決了奇點問題。

他開始寫下方程式,測試、編輯、重新排列。爭論仍然很激烈,但都有效果。引力坍縮只需要一些非常普遍的、容易滿足的能量條件,就可以坍縮成無限密度。彭羅斯知道,在那一刻,宇宙中肯定有數十億個奇點。

這個想法將顛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並塑造我們今天對宇宙的認識。

不到兩個月,彭羅斯就開始就這個定理發表演說。12月中旬,他向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提交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發表於1965年1月18日,僅僅在他和魯賓遜過馬路的四個月後。

結果並不完全如他所願。彭羅斯奇點定理遭遇了辯駁。

同年晚些時候,在倫敦舉行的廣義相對論和重力國際大會上,這場辯論達到了高潮。

「不是很友好。俄國人很惱火,不願意承認他們錯了。」彭羅斯說。會議以爭論未解決而結束。

但不久之後,俄羅斯的論文出現了計算錯誤——數學存在致命缺陷,他們的論點不再站得住腳。

在距離太陽系26000光年的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的黑洞。

彭羅斯說:「他們做這件事的方式有錯誤。」

到1965年底,彭羅斯奇點定理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他那獨特的洞察力成為宇宙學的推動力。他不僅解釋了類星體是什麼,還揭示了宇宙潛在現實的重要真相。從那時起,人們提出的任何宇宙模型都必須包括奇點,這意味著包括超越相對論的科學。

奇點也開始滲入到公眾意識中,部分原因是,奇點被稱為「黑洞」,這是美國科學記者安·尤因(Ann Ewing)首次公開使用的術語。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與彭羅斯一起研究奇點後,以彭羅斯定理顛覆了有關宇宙起源的理論。奇點成為所有關於宇宙的自然、歷史和未來理論的中心。實驗人員確認了其他奇點,包括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中心,由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蓋斯(Andrea Ghez)發現,他們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彭羅斯繼續發展出一種可替代大爆炸理論的理論,即保形循環宇宙論(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其證據可能來自遠古黑洞的殘餘信號。

2013年,工程師兼計算機科學家凱蒂·布曼(Katie Bouman)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算法,他們希望對黑洞進行拍照。2019年4月,視界望遠鏡利用該算法捕捉到了第一張黑洞圖像,用生動的視覺證實了愛因斯坦和彭羅斯曾經有爭議的理論。

現年89歲的彭羅斯很高興被授予物理學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但他心裡還有其他事情。

「感覺很奇怪。我一直在努力調整自己。這是莫大的榮幸和感激,」他在得知消息幾小時後告訴我。「但另一方面,我試圖同時寫出三篇不同的(科學)文章,這比以前更難。」他解釋說。電話一直響個不停,人們祝賀他,記者要求採訪他。所有這些喧囂讓他無法專注於自己的最新理論。

彭羅斯比任何人都了解沉默的力量和它所能帶來的靈光。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羅傑·彭羅斯靈感:一瞬間沉默解決黑洞內部數學問題
    他們走到彭羅斯在倫敦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的辦公室附近,在路邊稍作停留,等待繁忙的交通停一停。此時的停頓讓對話也稍作喘息,他們過馬路時陷入沉默。在那一刻,彭羅斯的思緒飄忽了。它穿過了25億光年的真空外層空間,到達了一個沸騰的旋轉類星體。
  • ...黑洞|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萊因哈德·根澤爾|羅傑...
    右:安德裡亞·格茲 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黑洞|萊因哈德·根澤爾|宇宙|謝懿|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羅傑...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把諾獎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頒給羅傑·彭羅斯,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就曾經預言過黑洞的存在。它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沒有任何東西,甚至是光都無法逃離黑洞。」劉四明說,「黑洞」的概念最早是1916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出的。
  • 黑洞突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位科學家因了解黑洞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David Haviland)說,今年的獎項「慶祝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物體之一」。黑洞是引力非常強的空間區域,甚至沒有光可以從黑洞中逸出。
  • 他們對黑洞的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頒給了羅傑·彭羅斯(英國),另一半頒給了萊因哈德·根澤爾(德國)和安德烈·蓋茲(美國),以表彰他們對黑洞的研究據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公布的消息,生於1931年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成為本屆物理學獎得主是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為什麼羅傑能夠一人瓜分一半的獎金?
    現在只有瑞士皇家皇家科學院的教授在線上進行宣布,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有三位:羅傑 彭羅斯,萊因哈德 根舍和安德烈 格茲。,在三位獲得者中他無疑是貢獻最大的,為了表彰他的黑洞理論,從而證明了廣義相對論,所以授予他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三位科學家因對黑洞的突破發現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的獎項「慶祝的是宇宙中最奇異的天體之一」。黑洞是空間中的一些區域,那裡的引力非常強大,甚至連光都無法從它們中逃脫。蓋茲教授是自1901年以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200多位女性中的第四位。其他女性獲獎者還有瑪麗·居裡(1903年)、瑪麗亞·戈佩特-梅耶(1963年)和唐娜·斯特裡克蘭(2018年)。「黑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
  • 「黑洞」成大贏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科學家揭開宇宙最黑暗的秘密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 舒越)10 月 6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 · 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劉四明介紹,羅傑 · 彭羅斯在數學物理方面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有重要貢獻。羅傑 · 彭羅斯 1931 年出生於英國,是牛津大學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把諾獎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頒給羅傑 · 彭羅斯,理由是發現 " 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就曾經預言過黑洞的存在。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理論終獲獎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儀式上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烈-蓋茲,以表彰他們關於黑洞的發現。而三位科學獎也將獲得總計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相當於760萬元人民幣。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霍金好友發現神奇的「黑洞」
    由於聯繫獲獎者而臨時推遲了15分鐘,北京時間 10 月 6 日下午 6 點左右,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授予羅傑 · 彭羅斯( Roger Penrose),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萊因哈德·根澤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羅傑...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摘得獎項。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根澤爾與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黑洞成為「吸納」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大贏家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 · 彭羅斯( Roger Penrose),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強有力的預測結果
  • 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獲得該獎項的一半;諾貝爾獎的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以表彰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現
  •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這一開創性工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即銀河系中央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蓋茲成第四位獲物理學獎的女科學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表示,今年獲獎者的發現開創了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研究的新領域。但這些奇異天體還有很多問題急需解答。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羅傑·彭羅斯,因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萊因哈特·根策爾,安德烈婭·蓋茲,因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當然,因為天體物理領域近年來獲得的諾貝爾物理獎實在是太多了,今年又授予了這一領域,所以我還是挺意外的;而且很多人也認為,黑洞的諾獎很可能會給最早的黑洞發現者,獲獎的兩位觀測天文學家很顯然不是。不過這三位獲獎也是實至名歸——對於黑洞的存在,他們分別貢獻了無可爭議的理論預言和無可置疑的觀測證據,在當世科學家中的確最為突出。祝賀他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首次授予黑洞研究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首次授予黑洞研究,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獲得該獎項的一半;諾貝爾獎的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虎嗅網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羅傑·彭羅斯,因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萊因哈特·根策爾,安德烈婭·蓋茲,因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當然,因為天體物理領域近年來獲得的諾貝爾物理獎實在是太多了,今年又授予了這一領域,所以我還是挺意外的;而且很多人也認為,黑洞的諾獎很可能會給最早的黑洞發現者,獲獎的兩位觀測天文學家很顯然不是。不過這三位獲獎也是實至名歸——對於黑洞的存在,他們分別貢獻了無可爭議的理論預言和無可置疑的觀測證據,在當世科學家中的確最為突出。祝賀他們!
  • 這個當過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的數學家,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首次頒發給了黑洞的研究,這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了,這個耳熟能詳的概念竟然是第一次站上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臺。)最新發布的黑洞視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頒給了三位對「黑洞」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英國科學家 Roger Penrose(彭羅斯)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獲獎者用數學證明黑洞的形成
    從 10 月 5 日至 10 月 12 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將陸續公布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當地時間 10 月 6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授予了黑洞研究
    延伸閱讀|苟利軍:黑洞研究的歷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一開創性工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即銀河系中央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表示,今年獲獎者的發現開創了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研究的新領域。但這些奇異天體還有很多問題急需解答。他說:「不僅有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關於如何在黑洞周邊的極端條件下測試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