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 · 彭羅斯( Roger Penrose),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強有力的預測結果,另一部分授予德國科學家萊因哈特 · 根澤爾 (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 ),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質量的緊密天體。
2020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為他們對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的發現而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麼,什麼是黑洞?黑洞,咋就能得諾獎了?
不過就連物理學界大V,廣義相對論之父——愛因斯坦自己都不相信黑洞的存在,因為無圖無真相。
傑出的數學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以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了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並描述了它們: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奇點,在這裡所有我們已知的自然規律都不再適用。他突破性的論文至今仍被認為是在愛因斯坦之後對廣義相對論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除了在理論上證明黑洞存在,彭羅斯還和霍金一同提出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那就會存在一個密度無窮大,時空被無限扭曲的奇點。
而另外兩位獲獎者,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及各自的團隊,在過去的30年間一直致力於銀河系中心黑洞周圍恆星運動的觀測。這兩個小組的測量結果是一致的:他們觀測到離黑洞比較近的恆星,都以準克卜勒軌道繞該黑洞運動,就像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圍繞太陽轉一樣。它們的軌道表明,銀河系中心一定有一個大約400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存在,這是一個非常精準的測量,測量的難度非常大。
「今年獲獎者的發現在研究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方面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得到答案,並促進未來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 主席戴維•哈維蘭 (David Haviland) 表示: 「這些問題不僅包括它們的內部結構,還包括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驗證我們的引力理論。」
(文章整合自網絡及微信公眾號渾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