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底,由靈寶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一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被依法宣判。犯罪嫌疑人獵捕國家瀕危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四隻。跟隨小編來了解下這種中國特有的鳥類——紅腹錦雞吧!
紅腹錦雞,中型雞類,又名金雞,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在野外特徵極明顯,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託,赤橙黃綠青藍紫具全,光彩奪目,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

雄性擁有七彩羽毛,雌性護雛能力極強
紅腹錦雞體態優雅,步履輕盈,雄雞體長約一米,身披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羽毛,光彩奪目,炫彩繽紛,腹部羽毛是豔麗奪目的血紅色,現代學者因此為它定名「紅腹錦雞」。雄性紅腹錦雞頭部有金黃色絲狀羽冠,散覆頸上,恰如金絲編成的披肩,通體七彩羽毛兼具,以深紅和金黃最為醒目,尾長而彎曲;雌性紅腹錦雞則遜色不少,頭頂和後頸呈黑褐色,其餘體羽呈棕黃色,滿綴以黑褐色不規則斑點和橫斑。錦雞長達75釐米長的漂亮尾羽,在古代常用來製成異常名貴的雉尾扇,專供王公貴族使用。

雌性紅腹錦雞羽毛一般,但其特長在於護雛能力極強。紅腹錦雞在育雛期,若有入侵者危及雛雞安全,雌雞會不顧一切地衝上前去爭鬥,直到趕走入侵者,哪怕是犧牲自己。
性機警,膽怯怕人,一有風吹草動立刻遠循
紅腹錦雞通常不群棲於一樹,而是分別棲於鄰近的幾棵樹上,多棲於離地4米以上樹冠層樹木的側枝上。紅腹錦雞的聽覺和視覺敏銳,稍有聲響,立刻逃遁,當危險尚遠時,多在地下急速奔跑逃竄;當危險迫近時,則多急飛上樹隱沒。善奔走,途中遇低巖或小片空地時,則展翅滑翔而過。飛翔亦甚快而靈巧,在林中飛行自如。白天大都在地上活動,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動較多,中午多在隱蔽處休息,晚上多棲於靠溝谷和懸巖的松、櫟等喬木樹上。上樹時多從低枝逐級跳躍,盤旋而上,或從鄰近小樹再往上跳。每當夜幕降臨時候,常常可聽到上樹時翅膀扇動的「撲、撲、撲」聲。


雄鳥用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吸引雌性
每年3月,紅腹錦雞開始繁殖。發情期的雄性,常常為爭奪雌性而發生激烈衝突,如有中意的雌性,雄性會以雌性為圓心,環繞雌性進行複雜的求愛儀式,包括特定路線的環繞舞蹈、展示美麗羽毛的炫耀行為等,這種表演可以持續近2個小時。


雄鳥向雌鳥求愛具體經過
當紅腹錦雞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它先向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並察言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向外蓬鬆,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摺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著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向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繚亂,不時地發出「噝噝」的豔羨聲。

傳統文化中的吉祥象徵——鳳凰的原型
周代的書籍《禮記禮運》中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詩經大雅卷阿》中說:「鳳皇於飛,翽翽其羽。」世界上沒有鳳凰,古人臆造的神鳥鳳凰,它的現實原型,就是紅腹錦雞。古人把錦雞的模樣放大許多倍,進行神話加工,於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的鳳凰就產生了。」周代的重要典籍,有許多關於鳳凰的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鳳鳴岐山」。被古人神話為鳳凰的錦雞,歷來被人們視為高貴、典雅的象徵,它是中國獨有的留鳥,它在距離人們不遠的山野中生息繁衍,人們用它的名字組成許多成語:錦上添花、前程似錦、錦繡山河……

小編想說:紅腹錦雞擁有「赤橙黃綠藍靛紫」的羽毛,導致其被人大量捕殺,並且中醫傳統理論認為,錦雞肉有溫中補虛、益肝和血的功效,這是人們捕獵錦雞並屢禁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此,小編呼籲:野生動物不僅是一種自然資源,更是重要的生態資源, 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野生動物,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促進可持續發展,嚴禁獵殺野外的紅腹錦雞(圈養的紅腹錦雞已經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