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紐西蘭與超級大陸分離以後,便進化出了許多獨特的植物群和動物群,使得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出各種有趣的植物和動物物種。在人類涉足之前,紐西蘭曾是鳥類和植物的王國"。在紐西蘭毛利人的民間傳說裡,鳥類擁有特殊的地位。」
惠特福德莊園(Whitford Bird Garden)創立者-紐西蘭裔世界著名花鳥畫家,雕塑家,鋼琴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布萊克•庭敦先生(Blake Twigden)傾注了半生的珍鳥莊園收集了本土最具代表性的獨特植物如貝殼杉, 以及來自世界多國的如尼波爾國鳥棕尾虹雀,紅腹錦雉,藍鷳等珍稀鳥類。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珍奇的鳥類,在這裡,你也可以看到瀕危及保護鳥類,這裡有如同蝴蝶般大小的鳥,也有如同鳳凰一般華麗璀璨的鳥,這裡是鳥類的家園,也是鳥類的天堂。「 (紐西蘭中文先驅報 Conney)
-1-
白腹錦雉(Lady Amherst Pheasant )
主要分布在中國西藏,貴州、雲南,四川,緬甸,棲息中海拔山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棲息地破壞和非法捕獵是對本物種最大的威脅,由於白腹錦雉分布地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口密度大,因而農耕地的開墾日益擴大,森林面積日趨減少,白腹錦雉的棲息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白腹錦漂亮的外表也使他成為非法捕獵的目標。
珍鳥園裡的白腹錦雉5歲,與人很親近,最愛在人們手上啄食。下雨時,它的頭翎如雨傘一般撐開遮住全身不被淋溼。時時鳴叫起舞,優雅高貴。
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白腹錦雉[宋]
-2-
紅腹錦雉(Golden Pheasant)
又名金雞, 為中國特有鳥種,曾被認為是「鳳凰」的原型入選我國國鳥。18世紀引進歐洲並繁衍。全身羽毛顏色互相襯託,赤橙黃綠青藍紫具全,光彩奪目,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類。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 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非法捕獵是對該物種野生種群的最大威脅。
在鳥類的世界裡,所有公的都漂亮豔麗,受到人們最多關注和寵愛,母的則平淡無奇,亦練就了淡定矜持,就如同園中的這隻母紅腹錦雉,每年春暖花開,執著認真地繁育下一代,生生不息。
惠特福德珍鳥莊園創辦者布萊克•庭敦的珍貴畫作–紅腹錦雉
-3-
白鷳 ( Silver Pheasant )
主要分布在東亞與東南亞,包括中國、越南、寮國、緬甸與泰國等地。翎毛華麗,體色潔白,在中國文化中自古既是名貴的觀賞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最鍾愛的鳥兒,曾作詩「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清朝更把白鷳作為五品官服的圖案。白鷳是廣東省的省鳥,中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清代品官錦雞方補圖
-4-
藍鷳(Swinhoe)
是一種大型雉類,雄性通體藍色。它的近緣種白鷳與之形態相似,都在高山林地生活,但二者體色一藍一白,且藍鷳只在臺灣山區有分布,這對於研究動物地理、系統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獵,漢人大量移居臺灣後便持續遭受破壞,適於藍鷳生存的原始環境銳減,嚴重威脅本物種生存。屬於世界瀕危鳥類。藍鷳的發現最具有傳奇色彩,是19世紀博物學高速發展下的產物,它是由英國博物學家、東方鳥類學研究的重量級人物、鳥類學家,外交官-羅伯特•斯溫候(Robert Swinhoe)1836-1877任英國駐中國領事時發現的,藍鷳的拉丁學名(Lophuraswinhoii)正是以這位19世紀著名的鳥類學家的名字命名。
-5-
棕尾虹雉/喜馬拉雅雉(Himalayan Monal Pheasant)
又名九色鳥,是雉科虹雉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中國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地區,尼泊爾等地,是尼泊爾的國鳥。棕尾虹雉的數量呈下降趨勢,棲息地的破壞和非法捕獵是對棕尾虹雉最大的威脅,使得棕尾虹雉的數量處於瀕臨絕種的狀況。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惠特福德珍鳥莊園創辦者布萊克•庭敦親自餵食棕尾虹雉的場景
惠特福德珍鳥莊園創辦者布萊克•庭敦的珍貴畫作–喜馬拉雅雉
-6-
珍鳥園經理大衛•尼克爾森(Dave Nicholson)在訓練鳳頭鸚鵡查理
澳大利亞鳳頭鸚鵡 (Cockatoos)
葵花鳳頭鸚鵡,雌雄同色,雄鳥虹膜為黑色,雌鳥為褐色。壽命可長達100歲。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北部、東部與南部及印度尼西亞的東摩鹿加群島、也引進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紐西蘭及數個島嶼。園裡這對鳳頭鸚鵡 - 查理和坤妮14歲,會學人說話和跳舞,如「你好,我是查理,你叫什麼名字,親親,我要咖啡,我要花生,我要啤酒!」
-7-
冠鳩(Crested Bronze Pigeon )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與人類十分親近,繁殖季節,公冠鳩喜鳴叫扇動翅膀跳舞討好母冠鳩。
-8-
金絲雀 (Canary)
又名芙蓉鳥、芙蓉、白玉、白玉鳥、玉鳥、白燕,是雀目科食穀類鳥。原產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納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島嶼,有24個品種,羽色美麗多變、鳴聲婉轉動聽,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時代,英國有很多煤礦,很危險,有瓦斯爆炸、坍塌等,尤其是瓦斯,人是聞不到的。所以那些早期的英國礦工們,經常在背帶上帶著一個鳥籠裝著金絲雀,時不時的看看鳥,如果鳥兒倒下了,得馬上逃出煤礦,因為金絲雀對毒氣比人甚至儀器更敏感,它們是很好的指標。至今南非的一些煤礦仍然用金絲雀作為「警報衛士」保護著礦工的安全。
-9-
藍頂藍飾雀 (Cordon Bleu)
分布於索馬利亞,肯亞,蘇丹,埃塞爾比亞,等非洲國家地區。是梅花雀科藍飾雀屬的一種,紐西蘭的外來引進珍鳥中已十分稀少。(圖右)
-10-
七彩文鳥 (Gouldian Finch)
又稱胡錦,羽色十分豔麗,分布在澳洲北部。有三種色型:黑頭型,紅頭型和少見的黃頭型。是很受歡迎的寵物鳥。
-11-
斑胸草雀(Zebra Finch)
原產澳大利亞東部、紐幾內亞的熱帶森林中。與其他梅花雀科鳥類同樣有高度的社會性,雄鳥會通過「唱情歌」求偶。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在沒有異性出現的時候,斑胸草雀竟然會對著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組成搭檔伴侶,其忠貞程度不亞於異性伴侶,證明動物中也存在同性行為。
-12-
群居織布鳥 (Society / Bengalese Finch): 分布於北美及中亞
-13-
彩虹鸚鵡 (Lorikeet)
顏色鮮豔,擁有多達21個亞種,分布在印尼,東帝汶和澳洲東部北部。自20世紀初,彩虹鸚鵡也發現在香港和華南地區繁殖。吸蜜鸚鵡聰敏機靈,不但能學會各種把戲,而且語言能力也相當不錯。園裡的虹彩吸蜜鸚鵡有一隻已35歲,屬於高壽,從小在人手上餵大,會模仿人語聲音,熱情問候。
-14-
澳大利亞綠松石鸚鵡 (Turquoise Parrot)
又稱藍綠鸚鵡,是典型的攀禽,羽毛豔麗,鳥體為綠色;臉部為藍色,虹膜深棕色。雌鳥臉部為淺藍色,鳥喙和眼睛之間為黃白色。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從維多利亞省北部到昆士蘭東南。
-15-
小鳳頭鸚鵡 (Cockatiel)
原產於澳洲,個性溫馴乖巧又很容易照顧,是流行的寵物鳥,卻相當的神經質,膽小容易受驚嚇,一點驚動就會使它們陷入恐慌之中,它們的冠羽會隨情緒變化。
-16-
紅領綠鸚鵡 (Indian Ring-neck Parrot):分布於印度東亞及非洲
-17-
桃紅面錐尾鸚鵡 (Peach-faced Conure):原產中南美洲
-18-
情侶鸚鵡(Love Bird)
又稱牡丹鸚鵡,愛情鳥,產於非洲,主要有黑頭,蘭頭,黃頭牡丹鸚鵡及紅牡丹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
-19-
金絲雀,七彩文鳥與藍綠鸚鵡共享美食
在原生態的紐西蘭, 美好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優良的生活品質, 保護這些珍稀植物和動物, 讓上帝賜予的大自然重現生機勃勃永遠都是人類的最高願景。
惠特福德莊園猶如世外桃源裡的一塊璞玉,鑲嵌在紐西蘭這塊淨土上,完美地演繹著"天人合一"的純美景致, 默默地靜候著人們走進她的世界。
莊園畫家創辦者布萊克手繪珍鳥圖
鳴謝:
新華社駐紐西蘭首席記者
紐西蘭華人攝影學會NZCP提供圖片
惠特福德珍鳥莊園
地址:Whitford Bird Garden
100 Trig Road, Whitford. Auckland, New Zealand. 2571
電話:+64 9 530 8807
電郵:info@whitfordbirdgarden.co.nz
微信號: WBG-NZ
網址:http://www.whitfordbirdgarden.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