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2021-01-15 四川日報


戴珍。(資料圖片)


青頭潛鴨。李濤 攝


西昌觀鳥者葉昌雲。  受訪者 供圖


人鷗互動。李濤 攝


紅嘴鵲育雛。 王火源 攝


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是知名的翠鳥拍攝地。 羅全安 攝


    

●觀鳥的核心是人與鳥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川境內觀鳥最佳處有西、中、東三路候鳥集中帶
●愛鳥達人從來不忘用鏡頭和文字為後人留下記錄,並推動綠色環保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始於1981年的我國「愛鳥周」也悄然來到,從3月到5月,全國各地根據氣候差別,都有為期一周的「愛鳥周」活動,四川是4月2日-8日。在這個寂靜的春天,人們對鳥類的認識可望較以往更為深透,從而更加增添保護的自覺性。
  1月2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鳥類保護的通知》。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如是解讀:「下發這個文件算是慣例,每年4月之前是候鳥聚集和飛返的集中時段,對此時鳥類保護做出部署和提出要求,是題中之義。今年的通知,特別加強了對疫源疫病防控和預警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對野生鳥類保護的一個新要求。」
□本報記者 張紅霞 秦勇 何勤華 餘如波 魏馮
  鳥類是人們在這個星球上研究得最多的生物類群,人們賦予鳥兒最細緻的觀察、最狂熱的記載、最動情的書寫……人們關注鳥類,因為它們喚醒了我們深藏心底的歡心怡悅。
  ——《窗外飛過一隻鳥》[英]西蒙·巴恩斯
「老外」寫下成都觀鳥札記
  還沒走到水邊,已聽到熱鬧的鳥叫,嘰嘰喳喳。隆冬的半月荷塘,殘荷依舊統領水面,一隻荷梗脫落了闊葉伸出水面,殘座的葉柄,正好成了翠鳥駐足的平臺。荷塘位於百年大學——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內那座朱紅的百年鐘樓旁,是成都著名觀鳥點。
  2月,南方翠鳥踩蛋的日子來臨,一隊手握相機的觀鳥者已早早就守候在荷塘邊,這一天,觀鳥隊伍裡多了幾位女攝友,她們或是陪著老公來,或是跟隨好友來。由於特殊的疫情影響,她們與所有觀鳥者一樣,都戴著口罩。坐在小板凳上,她們右眼貼著取景器,左手託著三腳架上的400毫米鏡頭,右手在快門區域比來比去,口中發出輕柔而急促地呼喚:「快來!小翠要飛下來了!」
  1915年,也是在這個地方,也是在和煦春日裡,當鳥兒鳴叫著出現在美國女子珍·鮑爾德斯頓的視野裡時,引得她歡呼雀躍。在荷塘邊,她一一辨認出不斷駐足、懸停、起飛的水鳥是黑喉歌鴝、金胸歌鴝、藍歌鴝、金色林鴝、白眉林鴝、白尾藍地鴝……那些鳥兒和她家鄉德克薩斯的水鳥多像啊!每天,在與鳥兒的凝視交流中,她那幾多的鄉愁得到了些許慰藉。
  1919年,珍·鮑爾德斯頓與四川大學博物館首任館長戴謙和結婚,入鄉隨俗,她從夫姓改名戴珍。戴珍長期以華西壩為原點展開的飛鳥觀測,延展到方圓10公裡外,相當於現在成都的三環路內。到1949年隨夫回國時,她林林總總發現並記錄了成都上空飛翔的103種鳥類,並最終圖文並茂地寫進了《1916—1949四川成都觀鳥札記》中,該文於1969年在美國發表。
  國內對戴珍的關注,始於2010年,中國科學院博士朱磊編纂《成都鳥類名錄》時發現了她的足跡。然而,相隔東西半球,戴氏夫婦回到美國後再無與成都的聯繫,其後人也處在信息空白區。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戴珍的成都現代觀鳥者名人地位,她書中所記錄的那些飛翔在華西壩荷塘以及成都上空的鳥兒,成了彌足珍貴的資料,撩撥著一批批成都及四川的愛鳥人士走入鳥的世界。
追鳥其實是在觀自然
  鳥兒,或划過天空,或潛入水中,或獨自翱翔,或呼朋引伴,它們的狀態都進入了一隻只鏡頭,以及一個龐大的在川越冬水鳥家族的數據隊列。
  1月12日20:40,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長舒一口氣,經過從早8:30至17:30的多點觀測,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狀況描繪得以勾勒和呈現。這由成都、德陽、綿陽、自貢、雅安、樂山等市130餘位愛鳥觀鳥者,在同日共同完成的調查報告,已是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的第四輪。
  本次調查,在全省布點30多個共記錄到越冬水鳥65種、29987隻。結果顯示,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等四種鳥沒有觀察記錄到,而白額雁、灰雁、短嘴豆雁、青腳濱鷸、花臉鴨、黑喉潛鳥、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紅胸秋沙鴨等10種水鳥新增記錄。其中,黑喉潛鳥、白頭硬尾鴨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珍稀瀕危鳥類的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在本次調查中得見。
  「今年調查範圍比往年進一步擴大,參加調查人數也成倍增加,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了近萬隻。」沈尤對結果感到欣慰。
  在這四個年頭裡,在川越冬水鳥的數量、種類等都走出了一條陽線,對這種趨勢,沈尤的判斷是,「我們身邊的環境在一點一點變好,但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確實,春節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襲來,剛從若爾蓋草原追蹤、拍攝野生動物回來的沈尤,停止了朋友圈的更新。作為觀鳥者、愛鳥者,沈尤再一次看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看到了追鳥與觀自然之間的邏輯:「看起來觀的是鳥,但這背後是觀者的環境觀,觀察的核心其實是人與鳥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沈尤今年44歲,讀大學期間,就參與了若爾蓋溼地保護行動,在心中埋下了探索自然的種子。2000年,在一次活動中,他在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網站上發現了觀鳥專區,「原來有『觀鳥』這麼有趣的事兒。」從此,他的周末就變成和朋友們去戶外觀察野生鳥類。從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鳥痴」,手中的望遠鏡和相機便再也放不下。「野生鳥類是自然界中最易見到的動物類群之一,它們是生態的晴雨表。」沈尤說。
因緣際會成「鳥痴」
  天空飛過的一隻白色大鳥,49歲的羅相文一下就認出是幾天前來過他小屋的那隻鳥,「它的嗓門大,聲音又細又尖,一聽就是!」
  「聽聲辨鳥」,這個傳說中的功夫,只在孔子七十二賢弟子公治長的故事中看到過——公治長因為長期在山間打柴與鳥兒相伴,學會了聽鳥音、懂鳥語,還因此幫助一位縣官斷了一樁官司。
  羅相文聽聲辨鳥的功夫,很多人都佩服,而這功夫源於他對鳥兒的痴迷。
  青衣江,屬大渡河的支流,好聽的名字來自於古蜀國的青衣羌族。它流過雅安雨城區,由於多年生態涵養,青衣江畔鷗鳥翔集,吸引了鴛鴦、紅嘴鷗、骨頂雞為代表的100多種鳥類在江面遊弋覓食、追逐嬉戲。羅相文的家,就在青衣江一個江中小島的偏僻處——一間板房裡,一張床、一臺電視機、一臺相機,就組成了家的全部。說是「家」有點勉強,那其實是愛鳥的他留守小島的值班小屋,在這裡能隨時觀察江中水鳥的變化。
  觀鳥並不能為觀鳥者帶來可觀的收入,反而一年到頭四處奔波,差旅食宿等都是不小的開支。但與羅相文一樣,因緣際會愛上觀鳥,並成為「鳥痴」的人卻並不少見。
  四川境內觀鳥最佳處有西、中、東三路候鳥集中帶。西線為雅安、涼山;中線為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東線為內江、瀘州、宜賓、自貢。而這些線路上的每個市州都有觀鳥的代表性人物:在西線,有雅安的「鳥痴」羅相文;西昌的拍鳥16年、出版5本攝影專輯的愛鳥協會會長葉昌雲。在中線,有走上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演講臺,為鳥請命的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有用畫筆描摹旌湖越冬水鳥的德陽美術老師伍麗君和三位好友;有去年7次到西藏拍鳥、84歲的綿陽人王昌大;有齊整轉入「打鳥」隊列的眉山人何剛、譚永忠、楊彥剛等一群攝影發燒友;有從「攝鳥」變成「愛鳥」,投身鳥類保護事業的樂山楊追奔。在東線,有「鳥爸爸」之稱的內江隆昌餐館老闆、「綠色廚藝大使」王遠林;有辭去幼兒保育員工作、撫養4隻受傷「猴面鷹」痊癒的瀘州胡明鏡;有從醫院影像科主任延伸成長為攝友的醫生、拍鳥人的宜賓曹躍勇;有辭掉公務員職務,專心在世界各地觀鳥逾千種的自貢沈雨默……
  這些觀鳥者中的代表性人物,每年都會守候在候鳥逗留的集中帶上,用熱愛、用時光、用知識和行動,記錄鳥兒的遷徙路線、生存狀態及環境變化,在人與鳥之間搭起了一座座相識相知的橋梁,並留下屬於自己的傳說。
珍稀鳥類復歸來
  2017年底一個夜晚,瀘州護鳥者胡明鏡一見到4隻受傷的「猴面鷹」後,就決意辭去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當一個全職「鳥媽媽」照料它們。現在,她一想起這些「猴面鷹」,都還不住地惦念,「它們會不會在某個夜裡回來過呢?千萬別呀,希望它們能在大自然裡自由自在地生存。」
  3年前,現自貢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沈雨默也是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因鳥兒辭了職。專心觀鳥的她,很快就展現出了識鳥的天賦,去年9月,她在釜溪河沿岸發現了鉗嘴鸛,為自貢首次;去年4月,她在自流井區仲權鎮拍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川內甚少記錄的靴隼雕,也是自貢首次……在2015年自貢市觀鳥協會成立前,當地有記錄的野生鳥類種數僅為70餘種,目前已經飆升到263種。
  內江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會長王林遠也是「為鳥而生」的人。他本是一名廚師,在高檔餐館打工時因不願烹飪野生動物,被老闆「炒了魷魚」。回到家鄉,他開了一家拒售野味的飯館,因此獲得「綠色廚藝大使」稱號。隆昌古宇湖每年都會迎來上百種、十萬隻候鳥,野鴨佔其中70%以上。多年來,王林遠在古宇湖邊救助、治療過的鳥兒就有數千隻,人稱「鳥爸爸」。
  愛鳥的他們從來不忘用鏡頭和文字為後人留下記錄。
  青頭潛鴨,目前在全球僅存千隻,被列為極危物種,比大熊貓還要珍稀。對於觀鳥者來說,能追蹤到青頭潛鴨是一件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沈尤跟蹤了9年,先後於2008年、2013年分別在成都一個無名湖泊和青龍湖兩次拍到。2017年2月,葉昌雲在西昌邛海拍到了。眉山青神的譚永忠在青竹街道橋樓村岷江段、內江隆昌的王林遠在古宇湖都捕捉到了它的身影。而根據成都觀鳥會和其他民間觀鳥組織提交的觀鳥記錄,政府部門也組織了相關調查,調查表明,現在青頭潛鴨開始頻繁出現,如金堂沱江、廣漢鴨子河、成都興隆湖、綿陽涪江,甚至成都大熊貓基地都有「遇見」。
  紅嘴鷗,是帶熱雲南滇池冬遊的明星候鳥。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這個喜慶鳥兒在四川數量不斷增加,並成了觀鳥者鏡頭裡的主角。楊追奔每年冬天都會到樂山主城區肖公嘴附近的三江匯流處,見一見老朋友紅嘴鷗,「將近十年,從不缺席」。拍鳥十多年,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曹躍勇去年在長江公園拍到了上千隻紅嘴鷗,「打造三江口,使長江環境有了顯著變化」。對紅嘴鷗,84歲的王昌大更是熟稔,「每年10月到11月,它們從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南遷,陸續來到綿陽,到第二年1月達到頂峰。春分前兩三天,它們集群從綿陽往北飛,一天能飛600公裡至700公裡,一周就能飛回西伯利亞。」
  在罕見或從未出現過的鳥類身上,觀鳥達人總能發覺當地環境的改善。
鳥協成鳥兒「守護神」
  「環境好了,鳥兒來了;鳥兒來了,人們的愛鳥意識跟著增強,觀鳥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借風起航,觀鳥達人紛紛成立機構。2004年,沈尤和同好發起成立了成都觀鳥會;2008年,王昌大倡議成立了綿陽愛鳥協會;2013年,葉昌雲發起創辦了西昌愛鳥協會;2014年,楊追奔和同事籌謀成立了樂山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愛鳥攝鳥分會;2015年,自貢市觀鳥協會成立,沈雨默擔任秘書長;2015年,王林遠成立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各地相繼成立的鳥協儼然成了鳥兒「守護神」。
  「愛鳥兒、愛自然已成共識,目前估計全省觀鳥愛好者應該接近百萬人了,這兩年數字增長尤其快。」沈尤說。
  通常觀鳥者都愛用鏡頭記錄鳥之瞬間,而觀鳥達人更是攝影高手。宜賓曹躍勇是當地攝影協會的會員,他用鏡頭記錄了許多常人見之未見的鳥類。包括譚永忠、何剛在內的青神縣政協攝影書畫協會10餘名成員,自2017年以來,堅持三年多,搜集整理了140餘種鳥類資料,建起了全省首個縣級鳥類檔案。葉昌雲蹲守邛海,所攝邛海野生鳥類高清視頻為西昌申報「邛海國家溼地公園」「邛海溼地中國最佳野生鳥類觀賞地」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繼出版了《心羽—西昌野生鳥類攝影集》等5本攝影專輯。王昌大出版的《美麗的精靈——綿陽野鳥》一書,更是當地的觀鳥指南。
  觀鳥、攝鳥,這些圈中達人在欣賞鳥的野趣和神奇之美的同時,也激發起了強烈的愛鳥護鳥之心。
  沈尤就有「為鳥請命者」之稱。為減少遊人對野生鳥類的幹擾,他和夥伴們的建議推動了成都青龍湖溼地公園削減的遊船;連續幾年調查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狀況,促使《關於儘快制定成都市溼地保護條例議案》成為當年成都市人大一號議案。
  2016年,沈尤走上第六屆IUCN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演講臺,傳播「美麗中國」的經驗。2017年,成都觀鳥會申報的「自然保護與鄉村發展理念」實踐獲得聯合國赤道獎提名獎。
  2007年以來,沈尤和志願者先後編印了三個版本的《成都市區觀鳥指南》和《成都150種常見鳥類手冊》,還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帶進成都100多所學校,40餘批學生先後學習,以期形成「喇叭口」效應。
  而沈雨默所在的觀鳥協會多次協助林業、森林公安等部門救助野生鳥類、打擊野生動植物違法犯罪案件,並在南湖、龍湖等生態公園推出自貢城市公園觀鳥引導牌。

相關焦點

  • 一隻鳥飛過錦州
    而後,在錦州鄰近的北票縣四合屯,又有人挖掘發現了更為古老的鳥兒化石,此鳥被命名為聖賢孔子鳥。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上,報導了論證結果,聖賢孔子鳥是現今發現的具有角質喙的最古老的鳥,在鳥類進化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熱河生物群第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的中生代鳥類化石。科學家據此在鳥綱下建立了一個新目——孔子鳥目。
  • 生態文學 | 一隻鳥飛過錦州
    而後,在錦州鄰近的北票縣四合屯,又有人挖掘發現了更為古老的鳥兒化石,此鳥被命名為聖賢孔子鳥。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上,報導了論證結果,聖賢孔子鳥是現今發現的具有角質喙的最古老的鳥,在鳥類進化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是熱河生物群第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的中生代鳥類化石。科學家據此在鳥綱下建立了一個新目——孔子鳥目。
  • 窗外:鳥語花香,春光明媚,麻雀,木瓜海棠,還有一隻是什麼鳥?
    窗外,春光明媚,鳥兒嘰嘰喳喳。《瑞視覺》拿出我的「打鳥神器」RX10m4,發揮600長焦優勢,噠噠噠,抬手就是幾梭子。挑選幾張,與大家分享。圖為兩隻麻雀。(王子瑞 攝)木瓜海棠樹上,這是一隻什麼鳥?海棠花,紅豔豔。花花綠葉,色彩十分悅目。
  • 一隻鳥兒飛過我的頭頂
    一隻鳥兒飛過我的頭頂徐翔升一隻鳥兒飛過我的頭頂那遠去的影子留下來好大一片天空這讓我的心上如此安寧那甦醒豁然醒過來我心上的片片風景那迅疾的鳥影超過了光陰劃出的軌跡,拉鏈一樣把天空拉開又拉鏈一樣把天空縫合了起來這讓我的安寧接近永恆輕易地壓住了我心頭上對人間一些事情的擔驚鳥影碰響了悠遠裡的太陽
  • 鳥在窗外叫有何預兆
    鳥在窗外叫,表示福兆將要來臨。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鳥在窗外叫,在生活中將會有好事發生,努力會有回報,事業可能會得到高升。鳥在窗外叫,表示會得到好運的眷顧。這種現象對於家庭來說是很好的徵兆,很多問題能夠給得到哦答案,可以迎接好事情的發生。
  • 今晚,聽窗外夜鷹的叫聲
    網上查詢,比對聲音,確認就是普通夜鷹。以後每年5月到6月,在很多地點都聽到過。        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我的觀鳥記錄中,普通夜鷹這種鳥,就一直空著。        直到去年的一個晚上,在武漢盤龍城聽到有噠噠噠的叫聲,非常近,馬上拿著強光手電筒出門,循聲找尋。終於在屋頂上見到了它,了卻多年的夙願。
  • 春暖花開,這些精靈從你窗前飛過!
    楚天都市報訊(通訊員顏軍 記者陳希)江城空寂,窗外唱歌、歡叫的鳥兒給這座城增添了生機與活力,窗外活躍的是哪些鳥兒呢?武漢市觀鳥協會的會員們,蹲守窗前,用「長槍短炮」捕捉到了這些自由精靈。18個觀察點分布衛星圖昨日該協會發布了2月觀測記錄:整個2月,20位會員和鳥有在所居住的18個小區,每天觀測從窗外飛過的小鳥,共記錄到野生鳥類50種,1973隻次,分13目29科。其中雀形目30種,非雀形目20種。
  • 一隻烏鴉從頭頂飛過
    一隻烏鴉從我的頭頂飛過,不知道它從哪一片樹枝間彈射出來,裝點了這片天空。遠遠看去,宛如天空中一個會移動的雀斑。01      烏鴉,這在意象中獨行於鄉村曠野的黑客,它們總是與蕭瑟和厄運聯在一起。寒風過處,烏鴉獨立枝頭,冷不丁操起那粗粗的嗓門「鴉、鴉」數聲後,在人們的厭煩聲中倏然飛起。那紫藍色伴有金屬般光澤的羽毛,如同一枚飄逝的葉子,被風吹到沒有盡頭的深處。
  • 重慶的天空首次有鶚飛過 它是「愛情鳥」雎鳩嗎?
    原標題:重慶的天空首次有鶚飛過 它是「愛情鳥」雎鳩嗎?   觀鳥愛好者介紹,5月5日~8日可能出現千隻猛禽過重慶的壯觀場面  蛇雕(圖1)、橙胸姬鶲(圖2)和鶚(圖3)在重慶市範圍內還是第一次發現。受訪者供圖  1  雎鳩是鴛鴦  這種說法,最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 窗外的陽光,窗外的綠色,窗外的鳥聲
    我望向窗外,視野被高樹和樓房阻斷,不知道前方是怎樣的廣闊。陽光明媚,鳥聲嘹亮。風吹著綠葉,沙沙地響。一隻白色蝴蝶,翩翩閃過。藍色的一塊天,沒有一片雲。加上屋角與牆壁,便是我眼中窗外世界的所有。我早已知道,這個世界非常大,大到沒有邊際。窮我一生,也不能看得完。我也不奢望著去看完,我只希望在我所處的小小空間裡,沒有煩惱來侵,就足夠了。
  • 窗外鳥窩裡有兩枚鳥蛋,鳥媽鳥爸不著家急壞房主
    楚天都市報5月20日訊(記者劉毅)最近,家住洪山的黃先生有點著急,不為別的, 他發現窗外有一個鳥窩,而且窩裡有兩枚鳥蛋,可就是不見鳥媽媽,鳥爸爸。黃先生說,他家在大城小院小區,兩天前,他突然發現自家臥室窗外有一個鳥窩,裡面還有兩枚鳥蛋。
  • 和一隻鳥睡覺是什麼感覺?
    我們可以看到娶了一隻老虎為妻的男子。電影源於生活,但是生活比電影更加荒誕。愛上了一隻鳥,是什麼感覺?1984年出品的美國電影《鳥人》,對人鳥戀有隱晦但令人動容的細緻刻畫。從戰場上滿身是傷歸來的艾爾在醫院裡再一次看到了鳥人,他像鳥一樣蜷縮在牆角,目光呆滯地往著窗外的藍天,不說一句話。他已經不再認識艾爾了,醫生告訴艾爾,鳥人如果依舊這個樣子的話,將在三天後被送到瘋人院。於是,艾爾的思緒飛到了若干年前。在上中學的時候,艾爾第一次見到了鳥人。
  • 兒童國畫 --《一隻長尾鳥》
    - 一隻長尾鳥 -冬日窗外的梅花開了在烈烈寒風之中紅色的梅花猶如情竇初開的少女帶著幾分羞澀於風中翩翩起舞而在梅枝的頂端一隻長尾鳥正沉浸在這瀰漫清香的世界遐思無限,流連忘返··· ···
  • 盜墓賊欲進入古墓,一隻鳥飛過上空頓時墜亡,個個嚇得心驚膽戰
    戰國時期齊景公的墓葬在唐朝時被盜,盜墓者挖到距離墓葬四丈深的時候,發現有縷縷青煙冒出,這個時候恰巧天上飛過一隻鳥,竟然被墓中冒出的青煙毒死,當場墜落。盜墓者個個嚇得渾身哆嗦,一時間無人敢入這座古墓。
  • 窗外來了斑鳩一家
    陳愛梅每天給斑鳩弄吃弄喝,照顧有加 本報記者 李傑 攝  窗外來了斑鳩一家  本報訊(記者 楊小剛)兩隻斑鳩為了孵出自己的孩子,在一單位辦公室窗外的花盆裡做窩安家,並輪流孵化孩子,現在孩子出世了,它們又輪流照看。
  • 「武漢挺住」詩歌專輯(146)|王遠舟:羨慕窗外飛翔的鳥
    無憂無慮用世上最美的歌聲撫慰窗內抑鬱的人讓人陡生羨慕突兀而至的惡魔席捲泱泱大國讓人始料難及蔓延的疫情如猛獸肆虐 氣勢洶洶面對難覓蹤跡的強敵東方巨人挺起寬闊的脊梁讓世界再一次驚嘆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築起堅不可摧的屏障築起新的萬裡長城無數身穿白色衣服的人們聽從北京吹響的號角如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反逆而上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利劍所指誓斷潘多拉的盒子如同2003年那場戰爭讓惡魔灰飛煙滅生機勃勃的春天不可阻擋地來臨窗外自由飛翔的鳥歌唱的鳥熱烈地演唱迎春的序曲大國的人們羨慕而驚喜靜靜地聆聽春的腳步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 窗外的鳥本來就不多了,怎麼保護剩下的不被貓吃光?
    原標題:窗外的鳥本來就不多了,怎麼保護剩下的不被貓吃光?這是個驚人卻鮮有人知的數字——在美國,流浪貓和被允許出門的家貓平均每天會殺死360萬隻鳥,每年至少13億隻。在搬來幾個月後,喬治將一隻又一隻捕到的鳥兒帶回家中,布倫南也因此越來越不安。
  • 貓咪會抓鳥?請各位飼主加以阻止,小心鳥類報復
    所以,今天筆者對貓咪會抓鳥,是好事還是壞事,主人該批評,還是該獎勵這則問題,做以回答。什麼貓會抓鳥?在做出回答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樣的貓咪會抓鳥?貓咪抓鳥的行為只會發生於兩種情況下。第一是抓鳥的貓咪玩心重,第二是貓咪餓了,抓鳥來食用。現代的貓分為3種,一種是常年圈養,這種貓根本不出門,談不上會抓鳥。第二種是散養的貓,餓了回家吃飯,吃飽了吃去玩。所以只有散養的貓才會抓鳥去玩,甚至帶回家給主人。
  • 一隻極樂鳥從撒哈拉沙漠飛過臺灣海峽,三毛,可千萬別掉落凡塵
    不過,大多數鳥再能飛,也需要落在樹上休息,還是離不開地面的。但是,在歐洲的傳說中,有一種鳥據說可以永不停落,它叫「極樂鳥」,它一生都在做無休止的飛行,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鳥一輩子才會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刻。
  • 當你的貓得罪了一隻記仇的鳥!家裡的窗戶可遭了殃,主人哭笑不得
    近日,浙江寧波一位網友家的貓不知怎麼得罪了一隻黑鳥,家裡的窗戶可遭了殃。那隻鳥經常在窗外徘徊,只要看到貓咪在窗邊,就迅速飛過來「丟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