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來了斑鳩一家

2020-12-05 搜狐網
陳愛梅每天給斑鳩弄吃弄喝,照顧有加 本報記者 李傑 攝

  窗外來了斑鳩一家

  本報訊(記者 楊小剛)兩隻斑鳩為了孵出自己的孩子,在一單位辦公室窗外的花盆裡做窩安家,並輪流孵化孩子,現在孩子出世了,它們又輪流照看。由於臨時主人對它們悉心照顧,斑鳩一家三口並沒有要走的意思,反而和主人成了好鄰居。

  5月14日下午,在西安市公安局一辦公室上班的陳愛梅介紹,4月18日早晨,她上班打開辦公室窗戶,突然發現窗外花盆裡臥著一隻斑鳩。見有人打擾,斑鳩受到驚嚇,撲騰飛了幾下後,落在了窗戶外的防護網上,眼睛緊盯著方才臥過的花盆。原來花盆裡有一個用柴棒壘起來的窩,窩裡還有一枚斑鳩蛋。

  陳愛梅看見斑鳩壘窩的花盆內有盆景生長,住起來肯定不舒服,她忙找來一個花盆,把裡面墊滿了廢紙屑,小心翼翼地將斑鳩窩搬到了裡面,再把蛋放進去。誰知,這份好心卻惹惱了斑鳩,它很快找來同伴,嘰嘰喳喳地「討論」了一會兒,然後就繞著防護網四處飛旋,並一個勁兒地盯著室內的人。「肯定嫌我們給它們『搬家』,不樂意了。」同事們思忖著斑鳩的心思,又將鳥窩重新放回到原來的花盆裡,這才息事寧「鳥」。

  接下來的半個月,兩隻斑鳩開始輪流孵化自己的孩子,「每次『換班』,它們都會嘴對嘴叫喚一陣完成『倒班』儀式。」時間長了,見人們沒有傷害它們的意思,兩隻斑鳩慢慢「放得開」了,偶爾也會飛進辦公室內溜達一圈,陳愛梅和同事也找來小米、水杯,每天定時放在窗外,「小米和水每天都少了很多,肯定是它們趁人不注意吃的。」為了不影響斑鳩一家的正常生活,陳愛梅和同事們也放棄了給盆景澆水的想法。

  5月8日,斑鳩的孩子出世了。兩隻大斑鳩依然實行「倒班制」,一個在「家裡」看孩子,另一個出去覓食。「等到小斑鳩長大後,它們肯定要飛走,但我們還會留著這個暫時的窩,隨時等待它們回來『安家』……」陳愛梅說。

相關焦點

  • 窗外搬來一對珠頸斑鳩
    昨天,網友「霞影小隊長」來電:我家陽臺前面的松樹上搬來一對珠頸斑鳩,並且孵化了兩隻幼鳥。現在我每天拍它們幸福一家,從一開始眼睛都沒睜開,到今天已經開始練翅膀了。記者殷軍領核實報導:這位網友姓吳,家住採荷小區潔蓮村2幢。說起與這對珠頸斑鳩緣起,倒蠻有詩情畫意。吳先生是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負責浙江省第一條特高壓線浙北線檢修工作的。
  • 不少市民發現家和辦公室窗外有斑鳩築巢 - 山西晚報數字報
    「陽臺外面花盆上,母斑鳩何時孵出兩隻小斑鳩?」「辦公室窗外也跑來斑鳩,好像也要孵小的。」……  從今年的3月份至今,市民郭先生的微信朋友圈裡一直記錄著斑鳩一家的情況。6月4日上午,他還在朋友圈曬出辦公室窗外的斑鳩孵出兩隻小仔的小視頻。有朋友調侃他:又得伺候月子了。
  • 悉心照料一月斑鳩一家飛走了 留下無邊的念想
    浙江在線04月25日訊(錢江晚報通訊員 俞黎新 記者 黃娜) 48歲的周慶是衢州人,30多年前就來湖州生活,一家人住在湖州城市之心小區。  周慶家的陽臺,花草蔥鬱,花開正豔,「我這些年不上班,喜歡旅遊、養花,可能正是陽臺上養的植物多,引來了斑鳩。」  大概是在3月23日,那天她正與一群朋友在臺灣旅遊,收到老公發來的微信,是一張鳥的照片,灰褐色的羽毛,脖頸上還有一圈白點,非常漂亮。老公說,這對鳥在陽臺窗外一盆紫菜苔裡築了巢,還生了兩隻蛋。
  • 斑鳩窗外築巢產蛋育雛 父子記錄點滴收穫滿滿
    這段時間裡,趙翔和8歲兒子趙家悅觀察並記錄了斑鳩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  從這對斑鳩身上,趙翔看出動物與人一樣,要經營好一個家庭,要教育子女獨立與成才的不易,趙家悅覺得斑鳩爸爸和媽媽對小斑鳩的照顧,就好比爸爸媽媽對自己一樣。  他們與斑鳩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故事?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石家莊一愛心人家為了斑鳩一家4個夏天不開空調
    小斑鳩。  今日出鏡 一對斑鳩和它們的孩子  採訪動機 為了不打擾在空調外機後面安家的一窩斑鳩,即便是酷暑難耐,石家莊郭女士一家也不開空調。 夏天酷暑難耐,誰不想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居住?家住西古城新區的郭女士家客廳的空調卻不敢用,不為別的,只是不想打擾空調外機支架上那對珠頸斑鳩夫婦和它們孩子的小日子。 算上今年,這對斑鳩已是第四次來此暫住了。當「咕咕咕」的聲音在窗外響起的時候,郭女士及家人就知道「老鄰居又來了」。 這對斑鳩在2011年的春天,就在郭女士家空調外機後面搭了一個巢。早出晚歸,「咕咕」聲不絕於耳。後來家裡人從網上查詢,才知道這鳥叫珠頸斑鳩。
  • 上海老爺叔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一段段樸實的斑鳩觀察日記正出自上海市民鄭先生之手,他向記者講述了斑鳩「三顧其家」,孵化小鳥的故事。  年過六旬的鄭先生家住龍華地區,斑鳩初來時候的樣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斑鳩是在客廳空調外機上搭了個鳥窩,當時是4月初,先後生了兩個蛋。」鄭先生拿著照片問了鳥類專家得知,他家的新「鄰居」原來叫珠頸斑鳩。由於怕驚擾到新「鄰居」,鄭先生一家只好隔著窗玻璃觀察著它們。
  • 上海老爺叔自家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一段段樸實的斑鳩觀察日記正出自上海市民鄭先生之手,他向記者講述了斑鳩「三顧其家」,孵化小鳥的故事。   年過六旬的鄭先生家住龍華地區,斑鳩初來時候的樣子他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斑鳩是在客廳空調外機上搭了個鳥窩,當時是4月初,先後生了兩個蛋。」鄭先生拿著照片問了鳥類專家得知,他家的新「鄰居」原來叫珠頸斑鳩。由於怕驚擾到新「鄰居」,鄭先生一家只好隔著窗玻璃觀察著它們。
  • 斑鳩在窗外「生兒育女」 老夫妻「大門不出」悉心呵護_太原新聞...
    記者「偷偷」拍到的斑鳩。     本報4月23日訊(記者 姬仙果 通訊員 任瑞琴)一窩斑鳩在自家窗前築巢孵蛋,可樂壞了七旬老夫婦。最近,愛出門的他們也不咋出門了,天天趴在窗前探望。昨日,在太原小店區中輻院社區裡,記者見證了這對老夫妻與斑鳩一家的和諧相處。
  • 鄭州一居民家突然飛進1對斑鳩 全家忙得不亦樂乎
    斑鳩在他家廚房窗外安家放學回家第一件事:看鳥本報訊 一對斑鳩在廚房窗外安家,還生了兩隻小斑鳩,半個月來,家住五龍口路西湖春天小區的老賈一家為照顧新鄰居忙得不亦樂乎,10歲的兒子買來火腿腸和麵包,妻子找來棉花想幫助小斑鳩。
  • 自來熟的胖斑鳩,傻萌又可愛,店主:你到底是哪位?
    在城市裡,我們經常也能看到樹枝上有成群的鳥在嘰嘰喳喳,也或者有落單的鳥兒在窗外飛,尋找同伴,但這些鳥兒,基本上都是看見人來了,就張開翅膀飛走了,身怕成為籠中的寵兒,失去天空的自由。但在臺北高雄卻有一隻這樣的鳥,自己走進一家商店,跟人打完招呼後,便找了個舒服的地方睡起大覺來。原來在高雄的一家電子菸店,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隻胖斑鳩,這樣一隻自來熟且罕見的大胖鳥,讓人驚訝又驚喜。
  • 家裡來了「不速之客」屋主都做了些什麼
    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家住湖城城市之心小區的周慶一直在她的微信朋友圈裡分享著一對斑鳩夫婦的故事。為了給斑鳩一家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周慶給它們買了吃食,甚至在雨夜起床為剛出生的小斑鳩搭雨棚。周慶用手機鏡頭,拍下的每一張照片,都記錄了這對斑鳩安家的過程。4月22日,記者來到周慶家裡,聽她講述她與斑鳩的故事。
  • 「噓,別打擾」 珠頸斑鳩來校園安家生子
    11月18日上午,虹橋一小的兩名老師來到學校社團樓,輕輕地靠近四樓的一扇窗戶,隔著玻璃可以看到,窗外,一隻胖乎乎的可愛的鳥兒正窩在木枝搭起的鳥巢中。「正在孵蛋呢,鳥爸爸應該是出去找食物了。」老師說。 斑鳩在孵蛋。夏路意 攝這兩日,虹橋一小的校園裡,這兩隻可愛的鳥兒成了「小客人」。
  • 與斑鳩做「鄰居」的少年
    在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的學期結業典禮上,許敬凡同學繪聲繪色地發表了他的演講《我的斑鳩、我的夢想》。對他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站在演講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主張了,在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主辦的「我愛地球媽媽」2018年北京市小學生環保主題演講比賽決賽中,這位淡定的小男孩兒憑藉著這篇演講稿,在22名小學生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小學組的第一名。
  • 這位網友太幸運 免費給珠頸斑鳩當起"月嫂"
    時鐘撥回去年5月15日,準備出門上班的月小季聽到外婆激動地喊:「窗外有隻蛋!」    跑過去一看,朝南窗臺的一個角落,一盆多肉植物裡赫然出現一枚雪白的鳥蛋,靜靜地躺在枯枝編成的鳥窩裡。  看到鳥蛋,月小季想起一個多月前的4月2日,那天上午,陽光明媚,兩隻珠頸斑鳩踩在窗臺上,眺望著遠方的橫瀝河,其中一隻珠頸斑鳩不時側過頭,和另一隻珠頸斑鳩「咕咕」「咕咕」地說著什麼。此後一段時間,這兩隻珠頸斑鳩開始頻繁光顧月小季家的窗臺。    「不知道它們是來吃多肉的,還是來生娃的。」月小季把疑問曬到朋友圈,對於這兩隻珠頸斑鳩的目的,大家也是一頭霧水。
  • 珠頸斑鳩又飛來了
    金陵晚報025-84686500熱線報導 4年了,連續4年,蔡女士家陽臺的鐵架成了珠頸斑鳩們築巢的理想之地。2009年,一公一母兩隻珠頸斑鳩,第一次來到蔡女士家陽臺的鐵架上築巢,生了一對小寶寶,目睹了小鳥從鳥蛋中出來,兩隻珠頸斑鳩照顧著小寶寶,一直到它們學會飛翔,蔡女士一家看得很開心。
  • 3隻斑鳩「定居」窗外!和戶主混成了好鄰居、好朋友
    3 只斑鳩築窩在他們鄰居家臥室外的空調與牆壁之間。" 每天上下學,我兒子都要看看它們,已成了他的好夥伴。"5 月 28 日下午,許女士說。" 呀!我怎麼聽著有鳥叫聲?"5 月 13 日,許女士聽到了幾聲鳥叫聲並打開窗戶一看,果然,在與他們一牆之隔的鄰居家臥室外的空調與牆壁之間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一隻大斑鳩帶著兩隻小斑鳩在此築了窩。
  • 斑鳩在窗臺「落戶」還生「二胎」
    「咕咕咕……」每天14時許,在辦公室午休的溫州東龍新峰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兆才總是會被窗外的鳥叫聲喚醒。鳥兒在窗臺築巢已經50天了,近日又有了「二胎」,正在孵蛋。它們似乎已經熟悉了窗臺內外的環境,和主人家達成了某種默契。
  • 窗外孵化的小斑鳩會飛了,如果原野相遇,還認得生養它的父母嗎
    窗外空調主機的支架上,不知何時不知何鳥搭了一個窩。細細的草棒樹枝,一根一根盤根錯節交叉編織的,圓圓的厚實整齊,根據鳥窩的大小看,十有八九是斑鳩搭的。那麼多草棒,一根一根的找好銜過來,編成窩,不知這對年輕的斑鳩夫婦花費了多大的力氣啊?過了幾天,驚奇地發現鳥窩裡靜靜地躺了兩枚鳥蛋,大小和鵪鶉蛋差不多,灰白色,觸手可及。
  • 斑鳩咕咕
    我對斑鳩最初的認識和好感源於小學課本上的一篇閱讀文,並能一字一句唱出來:「小斑鳩,咕咕咕,我家來了個好姑姑。白天下地去勞動,回家做飯洗衣服。抽空幫我學文化,閒下餵雞又餵豬。媽媽問她苦不苦,她說不苦不苦很幸福。」記得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還有斑鳩的掛圖,真正的斑鳩當時並沒見過,只知道它和喜鵲一樣,都是一種吉祥鳥罷了。如今在院子裡天天與斑鳩為伴,有條件仔細觀察它的生活習性了。
  • 斑鳩來了,牧童也來了
    斑鳩來了,牧童也來了   散步鄉間小路時,草叢中,一隻脖子掛著珍珠項鍊的環頸斑鳩驀然驚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拍翅騰空飛去,嚇了我們一大跳!   是暮春了,這兩天剛下過春雨,深淺不一、層次相間的綠,爭先恐後地染遍四野。幾個小池塘注滿了水,鴨子在水面悠遊來去,不時發出呱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