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大自然的饋贈,讓我們能深入地了解地球和遠古的生物種類,但在此過程中科學家們也遇到了諸多困難。比如,美國科學家曾在布爾吉斯山發現了「怪誕蟲」,竟分不清它的頭尾和正反,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後才被我國考古學家成功破解。「怪誕蟲」的背後究竟有藏什麼奧秘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布爾吉斯山位於加拿大落基山脈,有著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被譽為考古學家們的「樂園」,故此,也就發現了寒武紀時期的布爾吉斯生物群,並在198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另外,沃爾科特教授還在此發現了140多種海洋古生物化石,距今約5億年,對於研究寒武紀時期的生命大爆發,起到了極大的價值和作用。
沃爾科特教授是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主要研究早寒武紀時期的古生物。寒武紀是對地球時期的劃分,也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出現的時期,稱之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比寒武紀早一點就是早寒武紀,沃爾科特教授就是這方面的專家,故此,他經常翻山越嶺,到布爾吉斯山進行考察。
1909年7月,沃爾科特教授帶著兩名助手,又一次登上了布爾吉斯山,尋找他們夢寐以求的化石,也就是在這次考察過程中,沃爾科特教授有了一次震驚世界的發現。當時,沃爾科特教授和助手翻過巖坑,他們突然看到一片顏色不均勻的巖石層,於是兩名助手就對該巖層進行了開鑿,沃爾科特教在剝落的巖石上發現看一些古生物化石,其中有腔腸動物化石,環節動物化石和棘皮動物動物化石等,種類都十分地豐富。
沃爾科特教授喜出望外,先取下了200多件化石,然後打包裝好帶回了實驗室研究。在打包化石時,沃爾科特教授沒有細看,但當他回到試驗室對化石逐一分析的時候,發現有一塊巖石上的古生物很奇怪,體型很小,只有2.2釐米,身體呈彎曲狀,帶有7個毛刺和7個觸鬚,而且一頭大一頭小。沃爾科特教授從未見過類似的化石,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也始終無法確定它的頭尾和正反,故此,就將它命名為怪誕蟲。
怪誕蟲的發現雖然豐富了古生物種類,但也給科學家們帶來了疑惑,直到30多年後英國古生物學家莫裡斯才確定怪誕蟲的頭尾,他認為較大的一頭是頭部,較小的一頭的是尾部,而毛刺就是它的腿。然而,很多人對莫裡斯的推斷提出了反對,他們認為如此造型的生物太怪了,但是他們卻又無法給出不一樣的意見。
既然西方科學家無法解釋,那就交給我國的考古學家吧。在1984年7月1日,我國著名古生物考古學家侯教授,帶著學生一起到雲南澄江的帽天山考察,因為這裡曾發現過寒武紀時期的巖層,所以有很大可能會存在寒武紀時期的古生物化石。經過幾天的翻山越嶺,侯教授始終一無所獲,為此也難免有些沮喪,但不過侯教授沒有放棄,因為專業知識告訴他,帽天山一定有古生物化石,所以他每天都早出晚歸上山尋找。
一天下午,侯教授在翻越巖坑的時候,腳後跟碰到了一塊斷裂的巖層,掉在地下還傳來一聲悶響,侯教授聞聲回頭一看,發現斷裂巖層上竟然有一節黑色物質——化石。侯教授欣喜不已,又下到巖坑中將這塊巖石取上來,他觀察後發現竟然是學界內大名鼎鼎的怪誕蟲,不過與美國科學家發現的怪誕蟲還有些區別。
侯教授回到試驗室仔細研究,發現了兩種怪誕蟲的區別,原來美國科學家發現的怪誕蟲化石,只是怪誕蟲身體的一部分,而侯教授發現的怪誕蟲化石是完整的,長度在4釐米左右。另外,怪誕蟲的毛刺和觸鬚還都是成對的結構,並且觸鬚的末端還有小鉗子,因此觸鬚才是它的腿,還能用小鉗子捕食,毛刺則是它用於保護自己的一種防禦結構,就像刺蝟一樣遇到危險就蜷縮一團,所以怪誕蟲也應該是這樣的生理結構。
除此之外,侯教授發現的怪誕蟲化石不是一頭大一頭小,而是兩頭大小均勻,其中一頭平整,另一頭有毛刺,因此可以推測平整的一頭是頭部,有毛刺的一頭是尾部。至於為什麼美國科學家發現的怪誕蟲一頭大一頭小,侯教授推測可能是怪誕蟲的內臟被擠出來,從而形成了比身體大的化石。到2015年,侯教授的研究得到了學界專家們的認可,而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也刊登了相關論文,再次證明了侯教授的推斷。
一個小小的生命物種,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用70多年的時間,才正確的區分了它的頭尾,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而後面的研究也還有更多的挑戰。由此可見,我們未知的遠古生物種類,或許還有很多很多。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