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時至今日,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了,但是相對於漫長的生物歷史來說,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地球上究竟出現過多少生物,它們又是經歷過怎樣的演化過程……
在此背景下,古生物研究應運而生,這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解開生物進化之謎,也有望為人類還原古老地球的樣貌。
其實古生物研究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嚴肅,更多情況下,科學家們用十分嚴謹的態度在探索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琥珀中的昆蟲形態,甚至恐龍是否擁有羽毛的問題?而在研究古生物的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很多烏龍,怪誕蟲就是其中之一。
顧名思義,怪誕蟲的經歷十分曲折,它們本身的形狀和結構也十分怪誕。根據相關研究,這種生活在5.3億年前的海洋動物,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滅絕,加上化石保存的環境不太友好,所以有關它們的信息並不全面。
古生物學家們根據僅有的幾塊化石對它們進行了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種昆蟲背部擁有很多觸手,不符合正常的生物結構,它們也因此得名怪誕蟲。
1984年之前,有關怪誕蟲的頭尾之分存在巨大的爭議,直到古生物學家們在雲南發現了大量化石後,終於在其中找到了完整的怪誕蟲化石。經過判斷,人們認識到之前的理論其實是錯誤的,怪誕蟲的觸手才是它們真正的腳,而人們所理解的首尾其實也恰恰相反。
這件事可能令人感到十分吃驚,不過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古生物研究的不易。地球孕育生命似乎沒有固定的套路,我們無法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遙遠的古生物世界,因此只能一點點將線索拼湊起來,得到更加準確的答案。
在古生物研究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發生,就連恐龍的樣貌都未必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研究人員們至今仍然在不斷對其進行還原和更新。尤其是了解到解開一個謎團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實在令人感到吃驚。